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大明国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牌子,大的如辽东镇、宁夏镇、甘肃镇,同时挂对应的都司牌子,而山西镇、陕西镇,则是依旧由山西都司和陕西都司管理。”
这样一说,就基本搞懂了,九边其实就是把一些都司单独拎出来,整备出了一条连绵不断的北部国防线,原有的“都督府-都司/行都司”的指挥结构还是不变的。
当然了,如果光从制度设计上看,单独弄出的九个军镇,对原有的都司体系肯定是有破坏的,所以九边轮班抽调卫进京营,就相当于一种补丁,避免地方军镇失控,又起到强干但不弱枝的效果,其实就是宋代禁军制度的改良版。
跟“战时出征、平时散还”的洪武朝旧制度相比,京营三大营属于常备军,又能起到集中训练的作用,这个新制度的优点,肯定是比缺点要大得多的。
见众将没有新的问题了,朱能接过话来:“没问题了吧?没问题就最后讲解和讨论一下京营三大营的职责和组织结构。”
“京营由陛下直接指挥,三大营各设挂印总兵官一人,级别等同于九边的各镇挂印总兵官,在平日接受行后军都督府管辖。”
“三千营是纯骑兵部队,优选精锐,是原本‘纛下三千小鞑子营’与‘哨马营’的集合,一卫精锐轻骑负责侦查斥候,一卫是精锐重骑负责冲阵摧锋,另外两卫则作为陛下的直属部队负责警卫。”
“神机营是火器部队,两个卫一个是火铳营,一个是火炮营,负责提供战场火力支持,在战场上火炮营由陛下直接指挥和使用,火铳营则视情况采取分散协助五军营作战或是单独一营作战。”
“五军营则是步兵部队,同时配属部分骑兵,二十个卫是定额部队,十个卫是轮班部队,在定额部队里,额外以府军前卫统属幼军。”
听到“府军前卫”这四个字,江阴侯吴高直接打了个哆嗦,看了眼身旁的凤翔侯李杰,同样是一副心有余悸的表情。
洪武朝有上十二卫,是作为皇帝的直属侍卫部队,由老朱在元末战乱中设置的拱卫司演变而来,拱卫司在洪武二年定为亲军都尉府,统领五个卫,后来扩编成了十二个卫,也就是锦衣卫、旗手卫、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
府军前卫就是上十二卫之一,而之所以府军前卫让这些洪武开国勋贵的二代侯爵如此忌惮,便是因为府军前卫的兵将与蓝玉素有渊源,是蓝玉嫡系部队,因此在蓝党案中横遭屠戮,被老朱杀了个干净,至此罢废不设。
朱棣当然看出了这些人的神情,蓝玉案对于所有勋贵武臣来说,都是极为惊惧的,这也正是朱棣想要的效果。
于是全程沉默的朱棣,这时候说道:“幼军呢,是朕始终想弄的,好兵要从小培养嘛,所以也就借着这个机会重新把府军前卫设立起来,一个卫里编幼官舍人营和殚忠孝义营两个营,兵员从年少隶军籍者中选取,优先选取有战功的武臣子弟,不隶原卫所而隶府军前卫。”
这就是培养下一代禁卫军的意思了,同时还有类似于“质子营”的意思,不消说,九边军镇各位总兵官家里的子弟,肯定是要被编入其中的,不然皇帝也不放心不是?
见众将都眼巴巴地看着他,朱棣当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制度怎么变,而是这些位置上坐着的是哪些人。
所以朱棣也干脆,直接让朱能宣布了名单。
“京营三大营中,神机营总兵为安远伯柳升(因征安南战功刚刚封爵),三千营总兵为同安侯火里火真,五军营总兵为成阳侯张武。”
这三个任命都没有太大争议,火器部队只有柳升有实战指挥经验,而同安侯火里火真是鞑官,洪武年间带领部落内附归顺大明,被朱棣任命为燕山中护卫千户,跟丘福一个级别,到了靖难之役时候跟随朱棣一起起兵,在战场上勇猛不畏死,立下了很多功劳,攻打真定的时候就是他率领鞑官骑兵先驰突耿炳文阵营,获得大胜,之后又参加了奔袭大宁,战郑村坝等战役。
至于成阳侯张武,则是原来朱棣的亲卫,力大无穷,不喜读书,在靖难期间数次率领死士执行必死任务,属于运气和勇气点满的敢死队队长,在朱棣即位后论功封成阳侯,禄千五百石,位置在朱能下面,是侯爵中排名第一的.五军营兵力太多,肯定是朱棣自己在战场上指挥调配的,张武位置够,同时能服众,是个再好不过的人选。
“九边中,宁夏镇总兵官宁远侯何福、甘肃镇总兵官西宁侯宋晟、辽东镇总兵官保定侯孟善。”
这三个属于继续留任,没什么争议。
“北京镇总兵官泰宁侯陈珪、宣府镇总兵官成安侯郭亮、大同镇总兵官历城侯盛庸、榆林镇总兵官武安侯郑亨、山西镇总兵官靖安侯王忠、陕西镇总兵官永康侯徐忠。”
这样看来,九边总兵清一水的侯爵,是基本继承了八大塞王体系的高配标准的。
而这样一来,在外面站着旁听的伯爵们却是面色一喜。
原因无他,侯爵们出去坐镇九边掌握兵权,就意味着五军都督府里面,肯定会空出一些位置了,这就给了他们晋升的空间。
“其余各卫指挥使不动。”
“可还有问题?若是有的,再讨论讨论,讨论完以后便要正式进行改制了。”
朱棣既然发话,那自然是没太多问题的,又有人大着胆子提了一些,稍稍修改后,整个军改计划,就在五军都督府被通过了。
第505章装备
接下来就是一些具体的职务任命还有种种章程,应该改动的这些事情也基本就是如此了,倒也不必赘述太多。
而随着京营和九边制度改革的确立,剩下便是一些关起门来说的话。
“国师,忠诚伯,还有几位国公一起留下,其他人可以散了。”
朱棣敲了敲桌子,众将轰然应命,随后便是甲叶声窸窣,各自散去。
偌大个会议厅,除了朱棣只剩下了姜星火、茹瑺、朱能、丘福、姚广孝、徐景昌等六人。
姜星火其实发现了一个关注点比较特别的事情,那就是五军都督府在完成了权力交迭以后,高层整体的年龄还是比较轻的,公侯伯们普遍都是三四十岁,上了年龄的老将很少。
几十号人里,年龄比较大的基本都能一只手数过来,荣国公姚广孝(69岁)、淇国公丘福(61岁)、兴安伯徐祥(72岁)、应城伯孙岩(65岁),就这四个了。
这件事有意义吗?当然有意义,意义就在于,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于同一件事情的态度和倾向是完全不同的,一般来说,越老越谨慎、迟缓,也就是俗称的“江湖越老胆子越小”,而年轻人则相对有冲劲儿,反映到军人身上,那就是年轻的将军通常勇猛好斗、锐意进取,而老将军则一般是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当军方高层普遍都是“少壮派”的时候,那么就会更倾向于建功立业,向外拓展疆土,实行积极的对外政策。
“吱呀~”
会议厅的门被关上了,当光线被拦腰斩断的时候,一股肃静的气氛弥漫开来。
朱棣披着厚重的甲冑,露出了平时穿龙袍时被刻意收敛起来的杀气和压迫感。
“关起门来说几句体己话。”
朱棣把后背从椅背上挪开,一只手肘弯曲,撑着膝盖,目光扫过众人。
“这南边,朕是待够了。”
“趁着现在有时间,就要整军做编制和准备,今年开春,路上的雪化了,泥泞干涸了,大军北上。”
“走到河南,直接从潼关西进关中。”
朱棣恨声说道:“秦王、晋王,这两个小王八蛋,当年建文削藩的屠刀都落到脑袋上了,不思反抗,反而联起手来帮衬建文,今年朕就要收拾掉他俩。”
众人听了都不做声。
<divstyle="text-align:center;">
牌子,大的如辽东镇、宁夏镇、甘肃镇,同时挂对应的都司牌子,而山西镇、陕西镇,则是依旧由山西都司和陕西都司管理。”
这样一说,就基本搞懂了,九边其实就是把一些都司单独拎出来,整备出了一条连绵不断的北部国防线,原有的“都督府-都司/行都司”的指挥结构还是不变的。
当然了,如果光从制度设计上看,单独弄出的九个军镇,对原有的都司体系肯定是有破坏的,所以九边轮班抽调卫进京营,就相当于一种补丁,避免地方军镇失控,又起到强干但不弱枝的效果,其实就是宋代禁军制度的改良版。
跟“战时出征、平时散还”的洪武朝旧制度相比,京营三大营属于常备军,又能起到集中训练的作用,这个新制度的优点,肯定是比缺点要大得多的。
见众将没有新的问题了,朱能接过话来:“没问题了吧?没问题就最后讲解和讨论一下京营三大营的职责和组织结构。”
“京营由陛下直接指挥,三大营各设挂印总兵官一人,级别等同于九边的各镇挂印总兵官,在平日接受行后军都督府管辖。”
“三千营是纯骑兵部队,优选精锐,是原本‘纛下三千小鞑子营’与‘哨马营’的集合,一卫精锐轻骑负责侦查斥候,一卫是精锐重骑负责冲阵摧锋,另外两卫则作为陛下的直属部队负责警卫。”
“神机营是火器部队,两个卫一个是火铳营,一个是火炮营,负责提供战场火力支持,在战场上火炮营由陛下直接指挥和使用,火铳营则视情况采取分散协助五军营作战或是单独一营作战。”
“五军营则是步兵部队,同时配属部分骑兵,二十个卫是定额部队,十个卫是轮班部队,在定额部队里,额外以府军前卫统属幼军。”
听到“府军前卫”这四个字,江阴侯吴高直接打了个哆嗦,看了眼身旁的凤翔侯李杰,同样是一副心有余悸的表情。
洪武朝有上十二卫,是作为皇帝的直属侍卫部队,由老朱在元末战乱中设置的拱卫司演变而来,拱卫司在洪武二年定为亲军都尉府,统领五个卫,后来扩编成了十二个卫,也就是锦衣卫、旗手卫、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
府军前卫就是上十二卫之一,而之所以府军前卫让这些洪武开国勋贵的二代侯爵如此忌惮,便是因为府军前卫的兵将与蓝玉素有渊源,是蓝玉嫡系部队,因此在蓝党案中横遭屠戮,被老朱杀了个干净,至此罢废不设。
朱棣当然看出了这些人的神情,蓝玉案对于所有勋贵武臣来说,都是极为惊惧的,这也正是朱棣想要的效果。
于是全程沉默的朱棣,这时候说道:“幼军呢,是朕始终想弄的,好兵要从小培养嘛,所以也就借着这个机会重新把府军前卫设立起来,一个卫里编幼官舍人营和殚忠孝义营两个营,兵员从年少隶军籍者中选取,优先选取有战功的武臣子弟,不隶原卫所而隶府军前卫。”
这就是培养下一代禁卫军的意思了,同时还有类似于“质子营”的意思,不消说,九边军镇各位总兵官家里的子弟,肯定是要被编入其中的,不然皇帝也不放心不是?
见众将都眼巴巴地看着他,朱棣当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制度怎么变,而是这些位置上坐着的是哪些人。
所以朱棣也干脆,直接让朱能宣布了名单。
“京营三大营中,神机营总兵为安远伯柳升(因征安南战功刚刚封爵),三千营总兵为同安侯火里火真,五军营总兵为成阳侯张武。”
这三个任命都没有太大争议,火器部队只有柳升有实战指挥经验,而同安侯火里火真是鞑官,洪武年间带领部落内附归顺大明,被朱棣任命为燕山中护卫千户,跟丘福一个级别,到了靖难之役时候跟随朱棣一起起兵,在战场上勇猛不畏死,立下了很多功劳,攻打真定的时候就是他率领鞑官骑兵先驰突耿炳文阵营,获得大胜,之后又参加了奔袭大宁,战郑村坝等战役。
至于成阳侯张武,则是原来朱棣的亲卫,力大无穷,不喜读书,在靖难期间数次率领死士执行必死任务,属于运气和勇气点满的敢死队队长,在朱棣即位后论功封成阳侯,禄千五百石,位置在朱能下面,是侯爵中排名第一的.五军营兵力太多,肯定是朱棣自己在战场上指挥调配的,张武位置够,同时能服众,是个再好不过的人选。
“九边中,宁夏镇总兵官宁远侯何福、甘肃镇总兵官西宁侯宋晟、辽东镇总兵官保定侯孟善。”
这三个属于继续留任,没什么争议。
“北京镇总兵官泰宁侯陈珪、宣府镇总兵官成安侯郭亮、大同镇总兵官历城侯盛庸、榆林镇总兵官武安侯郑亨、山西镇总兵官靖安侯王忠、陕西镇总兵官永康侯徐忠。”
这样看来,九边总兵清一水的侯爵,是基本继承了八大塞王体系的高配标准的。
而这样一来,在外面站着旁听的伯爵们却是面色一喜。
原因无他,侯爵们出去坐镇九边掌握兵权,就意味着五军都督府里面,肯定会空出一些位置了,这就给了他们晋升的空间。
“其余各卫指挥使不动。”
“可还有问题?若是有的,再讨论讨论,讨论完以后便要正式进行改制了。”
朱棣既然发话,那自然是没太多问题的,又有人大着胆子提了一些,稍稍修改后,整个军改计划,就在五军都督府被通过了。
第505章装备
接下来就是一些具体的职务任命还有种种章程,应该改动的这些事情也基本就是如此了,倒也不必赘述太多。
而随着京营和九边制度改革的确立,剩下便是一些关起门来说的话。
“国师,忠诚伯,还有几位国公一起留下,其他人可以散了。”
朱棣敲了敲桌子,众将轰然应命,随后便是甲叶声窸窣,各自散去。
偌大个会议厅,除了朱棣只剩下了姜星火、茹瑺、朱能、丘福、姚广孝、徐景昌等六人。
姜星火其实发现了一个关注点比较特别的事情,那就是五军都督府在完成了权力交迭以后,高层整体的年龄还是比较轻的,公侯伯们普遍都是三四十岁,上了年龄的老将很少。
几十号人里,年龄比较大的基本都能一只手数过来,荣国公姚广孝(69岁)、淇国公丘福(61岁)、兴安伯徐祥(72岁)、应城伯孙岩(65岁),就这四个了。
这件事有意义吗?当然有意义,意义就在于,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于同一件事情的态度和倾向是完全不同的,一般来说,越老越谨慎、迟缓,也就是俗称的“江湖越老胆子越小”,而年轻人则相对有冲劲儿,反映到军人身上,那就是年轻的将军通常勇猛好斗、锐意进取,而老将军则一般是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当军方高层普遍都是“少壮派”的时候,那么就会更倾向于建功立业,向外拓展疆土,实行积极的对外政策。
“吱呀~”
会议厅的门被关上了,当光线被拦腰斩断的时候,一股肃静的气氛弥漫开来。
朱棣披着厚重的甲冑,露出了平时穿龙袍时被刻意收敛起来的杀气和压迫感。
“关起门来说几句体己话。”
朱棣把后背从椅背上挪开,一只手肘弯曲,撑着膝盖,目光扫过众人。
“这南边,朕是待够了。”
“趁着现在有时间,就要整军做编制和准备,今年开春,路上的雪化了,泥泞干涸了,大军北上。”
“走到河南,直接从潼关西进关中。”
朱棣恨声说道:“秦王、晋王,这两个小王八蛋,当年建文削藩的屠刀都落到脑袋上了,不思反抗,反而联起手来帮衬建文,今年朕就要收拾掉他俩。”
众人听了都不做声。
<divstyle="text-align: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