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冲天斗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过,就算是韩国拥有海军,也无法越过南面的大海,直接进攻秦国。那里的气候非常特殊,常年有大风巨浪,海船根本无法接近。这种恶劣特殊的海洋环境,一方面封闭了韩国,另一方面却也保护了韩国。毕竟,若是连韩国战舰都无法进入,就更不要说是其它国家穿其中,从海路进攻韩国。
即便是有着上天的垂爱,好处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连续两年的寒流大规模袭来,已经使得韩国损失惨重。燕国因为领土面积广袤,粮食储量较大,情况要比韩国好一些。韩国却因为地利环境优越,对于此类自然灾害估计不足,也没有什么准备。从去年至今,韩国已经饿死了数十万人。就连守卫地峡天险的韩军,日常事物供应量也被迫缩减了不少。对此,韩皇也没有好办法,只能是接连派出使者和商队,前往其它国家请求援助。
齐国与楚国接壤,也是在地理环境上与楚国最为相似的国家。齐国在干旱中受灾的面积要比楚国更大一些。齐皇对此也是觉得头疼,一时间找不到任何好的处理方法。
魏国处于大陆南部,也是天下各国当中物产最为丰富,自然环境最好的国家。从上一代开始,两代魏皇都是性格软弱,对于来自西面秦国的进攻很是畏惧。尽管魏国有着相当数量的优秀将领,却没有得到魏皇重用。二十多年来,魏国已经连续战败数次,割让了六座城池。对于这种状况,魏国内部也是纷争很大。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你争我夺,各使手段。反观魏皇自己,却在皇宫内院之中撒手不管。仿佛天下间的事情与他这个皇帝没有丝毫关系。
总之,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让人难以评价。
如果把赵国比喻为猛虎。那么秦国就是当仁不让的雄狮。
放眼整个大陆,赵国曾经是最为强大的国家。“强大”两个字。不仅仅只是体现在拥有面积最大整个普通概念上。赵国曾经拥有全大陆数量最多的军队,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将领。那个时候,赵国的兵锋一度直指齐国王都,也曾经攻占过魏国皇城大梁。千百年过去了,再优秀的将领也有寿终正寝的时候。再强大的军队也会变得苍老衰弱。好武的性格,也许是每一代赵皇血脉基因里的根本。从最早的神武灵皇胡服骑射至今,历代赵皇从未在弓马兵器上落下半分。
那是一个无比辉煌的时代。整个大陆都在赵*队的铁蹄之下瑟瑟发抖。这绝对不是夸张,而是事实。上古时候。周家天子分封诸侯,赵国从天下列国之中一跃崛起。先是灭掉邻居竺国,然后是理国、段国、方国、严国、曹国、沛国等等……那是一个充满战乱与纷争的年代,也是充满了古代礼仪文化和思想爆发的时代。有一个叫做孔丘的家伙,曾经著书立传专门对此进行记叙。至于那本书的名字,就叫做《春秋》。
相比之下,秦国的出现,显得有些出乎意料之外。在天下各国当中,秦国封地最为偏远,也被函谷关牢牢挡在了中原文明圈之外。秦国多山。可耕地数量稀少,百姓自然也就生活艰难。那个时候,秦皇甚至没有得到“皇帝”的封号。只是区区一个侯爵。都说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放在当时的秦候身上,再适合不过。只有区区两万人的兵马,秦候硬是朝着西面方向不断拓展生存空间,连续灭掉了偏远地带的数十个外域国家。在那之后,秦国百姓当中也就多了不少具有外域血统特征的人。随着统治疆域不断扩大,秦候慢慢变成了秦王,然后又变成了秦皇。用一道函谷关牢牢锁住秦国,应该是挡住周天子的阴谋。他从来就不喜欢秦候。对于那个所谓侯爵。更是厌恶多过明面上的东西。然而,连英明的周天子也没有想到。锁住函谷关的战略,竟然成就了秦国霸业。从此。秦国只需要很少一部分兵力就能挡住关隘,无需提防来自关内的其它国家威胁。等到秦国日益变得强大起来,兵马数量突破了百万之后,天下各国君王们才突然发现,曾经的绵羊,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变成了大陆之上最为强大的雄狮。
那个时候,赵国忙于与晋国之间的战争,无暇顾及秦国。说起来,赵国与晋国之间乃是兄弟。还有魏国,都是上古大国智国的封爵。那种关系,相当于另外一个世界太阳帝国大名之下的家臣。因为智国国君无道,赵、晋、魏三国共同谋划杀掉了那一代智国国君,瓜分了智国,这才有了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再后来,赵国和魏国结为同盟,将兵锋对准了晋国。
鲁国是一个必须提到,也永远绕不过去的国家。尽管很小,也不是很强,却因为出了一个怪胎孔丘而名震天下。严格来说,孔丘应该算是鲁国贵族之后。当然,这是他自己所说,谁也不知道真假。反正,鲁国皇室宗人府的名册档案里,根本找不到孔丘这个人的名字,也从未有过孔丘父亲、爷爷之类祖辈的记载。凭着一本《春秋》,孔丘名声传遍了天下,很多人也拜到了他的门下。那个时代距离现在很是遥远,文明不算发达,自然也就没有学堂之类的东西。孔丘与门人弟子之间的学问传授,很是吸引了一些贵族的兴趣。有人愿意拿出钱来,资助孔丘把学堂规模做得更一些,孔丘却野心勃勃,想要凭着自己的学识,在大国之中担任上品官职。然而,学问归学问,终究只是纸面上的文章。孔丘此人学问是有的,却仅仅局限于记录书写,对于百姓生机和科学文化没有丝毫见解,更不可能上阵杀敌。鲁国国君也不是傻子,知道孔丘肚子里有多少墨水,看在他是《春秋》作者额份上,也就随随便便给了个没有实权,品级低下的小官。
孔丘乃是志向高远之人。怎么可能因为这种无聊的官阶被束缚住?在他看来,只有国相之类的重要位置,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孔丘很是光棍。连辞职书都没有一封,直接带着门人弟子离开了鲁国。据说。临走的时候,还在城门那里对着明媚春光大发感慨,叹息着鲁国君主没有识人之明,属于那种稀里糊涂,胸无大志的傻逼。
当然,孔丘不可能把话说的那么直接。只不过,人人都可以从他那些话里听出那些隐含的意思。就像另外一个世界用英文字母“sb”代表“傻逼”,鲁国君主听到这个消息当然是暴跳如雷。怒不可遏。要不是因为孔丘走得快,早早离开了鲁国边境,鲁王早就派人把他抓回来大卸八块。
在天下各国游学,顺便拜见各国君主,推销自己的治国理念,从而得到赏识,这就是孔丘的计划。
计划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实施起来也是按部就班。每到一地,孔丘都是照例铺开草席,与数百弟子辩论授课。因为规模很大。很是吸引了不少百姓过来观看。渐渐的,名气也就大了起来。
孔丘从来都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他的治国理念很是特别,认为天下间不应该有什么战争。人人都应该放下刀枪,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农夫应该在田地里耕种,妇人应该呆在家里纺织,国王可以号令天下,官员大夫帮助治理相关事务……总之,想法很是美妙,却根本不可能实现。
在齐国,面对齐皇询问应该如何治理水涝灾害的问题,孔丘目瞪口呆。
在魏国。面对魏皇询问应该如何把本国粮米卖到更高的价钱,孔丘嗤之以鼻。认为这根本就是充满铜臭且对自己的侮辱,于是拂袖而去。
在秦国。当时还未称王,仅仅只是侯爵的秦候对孔丘很是恭敬,向孔丘求取如何才能征服敌国百姓人心的法子。对此,孔丘告诉秦候,其实根本不需要什么刀枪,只要在敌国那边多派博学之士,广为散布秦候仁义,百姓自然会心生向往,主动归附。秦候对此回答大为不满,声言敌国百姓连字都不会写,如何能够明白孔丘所谓的“大义”?若是真的可以,那么就请孔丘前往正在与秦国交战的紫孙国。若是孔丘真能说动紫孙百姓归附秦国,那么秦候就把紫孙一地划为孔丘专属。
>
不过,就算是韩国拥有海军,也无法越过南面的大海,直接进攻秦国。那里的气候非常特殊,常年有大风巨浪,海船根本无法接近。这种恶劣特殊的海洋环境,一方面封闭了韩国,另一方面却也保护了韩国。毕竟,若是连韩国战舰都无法进入,就更不要说是其它国家穿其中,从海路进攻韩国。
即便是有着上天的垂爱,好处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连续两年的寒流大规模袭来,已经使得韩国损失惨重。燕国因为领土面积广袤,粮食储量较大,情况要比韩国好一些。韩国却因为地利环境优越,对于此类自然灾害估计不足,也没有什么准备。从去年至今,韩国已经饿死了数十万人。就连守卫地峡天险的韩军,日常事物供应量也被迫缩减了不少。对此,韩皇也没有好办法,只能是接连派出使者和商队,前往其它国家请求援助。
齐国与楚国接壤,也是在地理环境上与楚国最为相似的国家。齐国在干旱中受灾的面积要比楚国更大一些。齐皇对此也是觉得头疼,一时间找不到任何好的处理方法。
魏国处于大陆南部,也是天下各国当中物产最为丰富,自然环境最好的国家。从上一代开始,两代魏皇都是性格软弱,对于来自西面秦国的进攻很是畏惧。尽管魏国有着相当数量的优秀将领,却没有得到魏皇重用。二十多年来,魏国已经连续战败数次,割让了六座城池。对于这种状况,魏国内部也是纷争很大。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你争我夺,各使手段。反观魏皇自己,却在皇宫内院之中撒手不管。仿佛天下间的事情与他这个皇帝没有丝毫关系。
总之,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让人难以评价。
如果把赵国比喻为猛虎。那么秦国就是当仁不让的雄狮。
放眼整个大陆,赵国曾经是最为强大的国家。“强大”两个字。不仅仅只是体现在拥有面积最大整个普通概念上。赵国曾经拥有全大陆数量最多的军队,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将领。那个时候,赵国的兵锋一度直指齐国王都,也曾经攻占过魏国皇城大梁。千百年过去了,再优秀的将领也有寿终正寝的时候。再强大的军队也会变得苍老衰弱。好武的性格,也许是每一代赵皇血脉基因里的根本。从最早的神武灵皇胡服骑射至今,历代赵皇从未在弓马兵器上落下半分。
那是一个无比辉煌的时代。整个大陆都在赵*队的铁蹄之下瑟瑟发抖。这绝对不是夸张,而是事实。上古时候。周家天子分封诸侯,赵国从天下列国之中一跃崛起。先是灭掉邻居竺国,然后是理国、段国、方国、严国、曹国、沛国等等……那是一个充满战乱与纷争的年代,也是充满了古代礼仪文化和思想爆发的时代。有一个叫做孔丘的家伙,曾经著书立传专门对此进行记叙。至于那本书的名字,就叫做《春秋》。
相比之下,秦国的出现,显得有些出乎意料之外。在天下各国当中,秦国封地最为偏远,也被函谷关牢牢挡在了中原文明圈之外。秦国多山。可耕地数量稀少,百姓自然也就生活艰难。那个时候,秦皇甚至没有得到“皇帝”的封号。只是区区一个侯爵。都说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放在当时的秦候身上,再适合不过。只有区区两万人的兵马,秦候硬是朝着西面方向不断拓展生存空间,连续灭掉了偏远地带的数十个外域国家。在那之后,秦国百姓当中也就多了不少具有外域血统特征的人。随着统治疆域不断扩大,秦候慢慢变成了秦王,然后又变成了秦皇。用一道函谷关牢牢锁住秦国,应该是挡住周天子的阴谋。他从来就不喜欢秦候。对于那个所谓侯爵。更是厌恶多过明面上的东西。然而,连英明的周天子也没有想到。锁住函谷关的战略,竟然成就了秦国霸业。从此。秦国只需要很少一部分兵力就能挡住关隘,无需提防来自关内的其它国家威胁。等到秦国日益变得强大起来,兵马数量突破了百万之后,天下各国君王们才突然发现,曾经的绵羊,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变成了大陆之上最为强大的雄狮。
那个时候,赵国忙于与晋国之间的战争,无暇顾及秦国。说起来,赵国与晋国之间乃是兄弟。还有魏国,都是上古大国智国的封爵。那种关系,相当于另外一个世界太阳帝国大名之下的家臣。因为智国国君无道,赵、晋、魏三国共同谋划杀掉了那一代智国国君,瓜分了智国,这才有了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再后来,赵国和魏国结为同盟,将兵锋对准了晋国。
鲁国是一个必须提到,也永远绕不过去的国家。尽管很小,也不是很强,却因为出了一个怪胎孔丘而名震天下。严格来说,孔丘应该算是鲁国贵族之后。当然,这是他自己所说,谁也不知道真假。反正,鲁国皇室宗人府的名册档案里,根本找不到孔丘这个人的名字,也从未有过孔丘父亲、爷爷之类祖辈的记载。凭着一本《春秋》,孔丘名声传遍了天下,很多人也拜到了他的门下。那个时代距离现在很是遥远,文明不算发达,自然也就没有学堂之类的东西。孔丘与门人弟子之间的学问传授,很是吸引了一些贵族的兴趣。有人愿意拿出钱来,资助孔丘把学堂规模做得更一些,孔丘却野心勃勃,想要凭着自己的学识,在大国之中担任上品官职。然而,学问归学问,终究只是纸面上的文章。孔丘此人学问是有的,却仅仅局限于记录书写,对于百姓生机和科学文化没有丝毫见解,更不可能上阵杀敌。鲁国国君也不是傻子,知道孔丘肚子里有多少墨水,看在他是《春秋》作者额份上,也就随随便便给了个没有实权,品级低下的小官。
孔丘乃是志向高远之人。怎么可能因为这种无聊的官阶被束缚住?在他看来,只有国相之类的重要位置,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孔丘很是光棍。连辞职书都没有一封,直接带着门人弟子离开了鲁国。据说。临走的时候,还在城门那里对着明媚春光大发感慨,叹息着鲁国君主没有识人之明,属于那种稀里糊涂,胸无大志的傻逼。
当然,孔丘不可能把话说的那么直接。只不过,人人都可以从他那些话里听出那些隐含的意思。就像另外一个世界用英文字母“sb”代表“傻逼”,鲁国君主听到这个消息当然是暴跳如雷。怒不可遏。要不是因为孔丘走得快,早早离开了鲁国边境,鲁王早就派人把他抓回来大卸八块。
在天下各国游学,顺便拜见各国君主,推销自己的治国理念,从而得到赏识,这就是孔丘的计划。
计划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实施起来也是按部就班。每到一地,孔丘都是照例铺开草席,与数百弟子辩论授课。因为规模很大。很是吸引了不少百姓过来观看。渐渐的,名气也就大了起来。
孔丘从来都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他的治国理念很是特别,认为天下间不应该有什么战争。人人都应该放下刀枪,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农夫应该在田地里耕种,妇人应该呆在家里纺织,国王可以号令天下,官员大夫帮助治理相关事务……总之,想法很是美妙,却根本不可能实现。
在齐国,面对齐皇询问应该如何治理水涝灾害的问题,孔丘目瞪口呆。
在魏国。面对魏皇询问应该如何把本国粮米卖到更高的价钱,孔丘嗤之以鼻。认为这根本就是充满铜臭且对自己的侮辱,于是拂袖而去。
在秦国。当时还未称王,仅仅只是侯爵的秦候对孔丘很是恭敬,向孔丘求取如何才能征服敌国百姓人心的法子。对此,孔丘告诉秦候,其实根本不需要什么刀枪,只要在敌国那边多派博学之士,广为散布秦候仁义,百姓自然会心生向往,主动归附。秦候对此回答大为不满,声言敌国百姓连字都不会写,如何能够明白孔丘所谓的“大义”?若是真的可以,那么就请孔丘前往正在与秦国交战的紫孙国。若是孔丘真能说动紫孙百姓归附秦国,那么秦候就把紫孙一地划为孔丘专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