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一百八十三章 遣将各处征兵马
笔下文学 www.wbxwx.com,东晋北府一丘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诸葛长民的脸上展开了舒心的笑容,刘裕这话正中他的下怀,一方面不用去豫州介入到刘裕和刘毅之间极可能出现的纷争另一方面,刘裕这话也等于是给了他扩军的权力,能把原来手上七千人马的编制,一下子扩到两万人以上,要知道,刘毅的豫州军团,明面上的编制也就两万人左右呢,当然,实际的兵力是超过五万的,只是超出的部分,得刘毅自己想办法养兵了,而刘裕承诺他扩军的这部分人,是会由朝廷来负责其军械粮草供应的。
在这个乱世中,拥兵一方,当然是希望手下的兵马多多益善,但身为大将往往又同时会是一方镇守,也必须要考虑领内的生产问题,要是太多人当兵,那种地的精壮劳动力就会相应减少,到时候入不敷出最后也只能白白地解散回家。
另一方面,刘裕是以前的东晋傀儡皇帝和小朝廷,不可能允许大将长期拥兵在某地镇守,以防尾大不掉。
刘毅和何无忌这种与他平级的巨头暂且不说,像诸葛长民等小州统领,杂号将军,那是说调就调,到时候辛苦经营的超编人马,是不允许带往新地赴任的。
所以诸葛长民也是想方设法地想要战场立功,为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官位,也能相应地增加自己部下的编制,看来这回在北伐时卖力拼命,终于得到相应回报啦。
诸葛长民不停地点头道:「好的,好的,寄奴的这个命令,长民我坚决拥护,时值乱世,刘裕新灭,妖贼和羌贼又相继发难这个时候,得多征兵马,以防万一,我一定在两个月内训练好这一万民夫,也会让他们归乡省亲的兄弟们及早归队,秋收之后,江北这里,不敢多夸海口,起码两万精锐可战之师,随时听候寄奴的调遣。」
刘毅微微一笑:「两万还是有点不够,这样,给你那徐州之地,八万兵马的额度,原来的东海太守孟龙符所部的编制,也转入你的名下。」
诸葛长民微微一愣:「孟龙?他的旧部,不是跟了怀玉了吗?」
罗巧点了点头:「怀玉这里,我会减少他的名下兵力,用于接纳孟龙的旧部,这些次而过去的人,就不会再放置于东海郡的名下了,本来这些兵马是跟随猛龙多年的旧部,并不是东海郡人,我原本准备在打下青州之后,让猛龙担任青州司马,让这几千兄弟在这里落户安家,只可惜......」
说到这里,刘毅的神色变得哀伤,想到孟龙的壮烈战死,不禁摇头叹气。
沈田子和沈林子私下咬了几句耳朵后,也上前行礼道:「寄奴哥,我们现在身边的吴兵,不到七百,有七千兄弟还在养病但军情如火,不容耽误,请允许我们现在就赶回吴地,再次征召吴兴,吴郡一带的乡兵,我保证,一个月内,我就能带来一万精兵。
沈林子笑道:「之前我们兄弟的官位加起来只够带七千人马的,您也只给了我们七千人的招募权力,而且,吴地人很多去北方作战,百年来听的都是北方胡骑多厉害多凶猛,老实说,上次征兵,很多人还是有所顾虑,不敢上阵的。」
朱龄石自信地说道:「这次攻燕,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先后有一万一千的将士因为伤病或者是轮换的关系,撤回了国内,而京口籍的,仍然能作战的,在一万以上,当然,可能有些人打完仗得了赏,会到京城置业,从此迁入建康,不过,即使这样,我仍然有信心在京口征召一千人以上。京口仍然是我们大晋最好的出兵地,冷血桑梓,闻战则喜,如果是为了讨伐妖贼或者是抗击羌虏,这不用我动员,他们都能自发成军的。」
刘毅正色道:「长民,你要担当起这个重任,不仅是江北八郡,还有原来刘裕的山南之地,所谓的侨置并州,也归于你的管辖之下,这样,你有八郡加一州,我给你八万人马的编制,地方州郡兵,你自己酌情安排,两个月后,我要用到你时
,不要再跟我说什么军士回乡,分镇各地之类的,我要你起码能马上开出两万可战之士,粮草军械充足,能做到吗?」
诸葛长民点了点头:「我明白了,东海郡也是划归我的治下,这样江北八郡,徐州之地就全由我负责,是吗?」
诸葛长民和两个兄弟对视一眼,行礼而进,一下了坡,就相视而笑,一路大跑着离开了,大概这些随风飘荡着的杨柳枝,才能反映那个宿将现在的心情。
「可这次我们灭了刘裕,大破胡骑,这么一搞,大家的信心起来了,原来我们吴地的重兵也次而正面打败北方胡虏呢,下次攻广固时,吴郡和晋陵郡的各大豪强家族,加起来就几十家申请出战呢,刨去我们已经带出来过的人马,起码还有两万人可用,只要寄奴哥你的一声令下,我们保管一个月内,能带一万可战之兵上战场,装备你也不用担心,都有现成的。」
刘毅微微一笑:「很好,那你先去准备吧,我这里还有别的事情要商议。」
刘毅笑了起来:「打刘裕你们才带了七千人马出来,怎么,这回放你们回吴地,就能拉起万人的队伍了?」
诸葛长民不停地拍着胸脯:「军中无戏言,两个月后,若是我诸葛长民拿不出两万人马,提头来见!」
罗巧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有吴地的重兵相助,加上那江北之地,我就能有八万兵马,即使是征燕大军一时来不及回去,也可宽心了。」
说到这里,他看向了朱龄石:「大石头,你以前长期驻守京口,让你去京口征兵,你能带多少部队出来?」
刘毅笑着点头道:「是的,无论何时,京口都是我们最可靠,也是最稳定的后方,不过,在历次战争中,京口人流了太多的血,以后,我希望大晋处处皆京口,人人争好汉,如此,兴复之举,又有何难?!」
诸葛长民的脸上展开了舒心的笑容,刘裕这话正中他的下怀,一方面不用去豫州介入到刘裕和刘毅之间极可能出现的纷争另一方面,刘裕这话也等于是给了他扩军的权力,能把原来手上七千人马的编制,一下子扩到两万人以上,要知道,刘毅的豫州军团,明面上的编制也就两万人左右呢,当然,实际的兵力是超过五万的,只是超出的部分,得刘毅自己想办法养兵了,而刘裕承诺他扩军的这部分人,是会由朝廷来负责其军械粮草供应的。
在这个乱世中,拥兵一方,当然是希望手下的兵马多多益善,但身为大将往往又同时会是一方镇守,也必须要考虑领内的生产问题,要是太多人当兵,那种地的精壮劳动力就会相应减少,到时候入不敷出最后也只能白白地解散回家。
另一方面,刘裕是以前的东晋傀儡皇帝和小朝廷,不可能允许大将长期拥兵在某地镇守,以防尾大不掉。
刘毅和何无忌这种与他平级的巨头暂且不说,像诸葛长民等小州统领,杂号将军,那是说调就调,到时候辛苦经营的超编人马,是不允许带往新地赴任的。
所以诸葛长民也是想方设法地想要战场立功,为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官位,也能相应地增加自己部下的编制,看来这回在北伐时卖力拼命,终于得到相应回报啦。
诸葛长民不停地点头道:「好的,好的,寄奴的这个命令,长民我坚决拥护,时值乱世,刘裕新灭,妖贼和羌贼又相继发难这个时候,得多征兵马,以防万一,我一定在两个月内训练好这一万民夫,也会让他们归乡省亲的兄弟们及早归队,秋收之后,江北这里,不敢多夸海口,起码两万精锐可战之师,随时听候寄奴的调遣。」
刘毅微微一笑:「两万还是有点不够,这样,给你那徐州之地,八万兵马的额度,原来的东海太守孟龙符所部的编制,也转入你的名下。」
诸葛长民微微一愣:「孟龙?他的旧部,不是跟了怀玉了吗?」
罗巧点了点头:「怀玉这里,我会减少他的名下兵力,用于接纳孟龙的旧部,这些次而过去的人,就不会再放置于东海郡的名下了,本来这些兵马是跟随猛龙多年的旧部,并不是东海郡人,我原本准备在打下青州之后,让猛龙担任青州司马,让这几千兄弟在这里落户安家,只可惜......」
说到这里,刘毅的神色变得哀伤,想到孟龙的壮烈战死,不禁摇头叹气。
沈田子和沈林子私下咬了几句耳朵后,也上前行礼道:「寄奴哥,我们现在身边的吴兵,不到七百,有七千兄弟还在养病但军情如火,不容耽误,请允许我们现在就赶回吴地,再次征召吴兴,吴郡一带的乡兵,我保证,一个月内,我就能带来一万精兵。
沈林子笑道:「之前我们兄弟的官位加起来只够带七千人马的,您也只给了我们七千人的招募权力,而且,吴地人很多去北方作战,百年来听的都是北方胡骑多厉害多凶猛,老实说,上次征兵,很多人还是有所顾虑,不敢上阵的。」
朱龄石自信地说道:「这次攻燕,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先后有一万一千的将士因为伤病或者是轮换的关系,撤回了国内,而京口籍的,仍然能作战的,在一万以上,当然,可能有些人打完仗得了赏,会到京城置业,从此迁入建康,不过,即使这样,我仍然有信心在京口征召一千人以上。京口仍然是我们大晋最好的出兵地,冷血桑梓,闻战则喜,如果是为了讨伐妖贼或者是抗击羌虏,这不用我动员,他们都能自发成军的。」
刘毅正色道:「长民,你要担当起这个重任,不仅是江北八郡,还有原来刘裕的山南之地,所谓的侨置并州,也归于你的管辖之下,这样,你有八郡加一州,我给你八万人马的编制,地方州郡兵,你自己酌情安排,两个月后,我要用到你时
,不要再跟我说什么军士回乡,分镇各地之类的,我要你起码能马上开出两万可战之士,粮草军械充足,能做到吗?」
诸葛长民点了点头:「我明白了,东海郡也是划归我的治下,这样江北八郡,徐州之地就全由我负责,是吗?」
诸葛长民和两个兄弟对视一眼,行礼而进,一下了坡,就相视而笑,一路大跑着离开了,大概这些随风飘荡着的杨柳枝,才能反映那个宿将现在的心情。
「可这次我们灭了刘裕,大破胡骑,这么一搞,大家的信心起来了,原来我们吴地的重兵也次而正面打败北方胡虏呢,下次攻广固时,吴郡和晋陵郡的各大豪强家族,加起来就几十家申请出战呢,刨去我们已经带出来过的人马,起码还有两万人可用,只要寄奴哥你的一声令下,我们保管一个月内,能带一万可战之兵上战场,装备你也不用担心,都有现成的。」
刘毅微微一笑:「很好,那你先去准备吧,我这里还有别的事情要商议。」
刘毅笑了起来:「打刘裕你们才带了七千人马出来,怎么,这回放你们回吴地,就能拉起万人的队伍了?」
诸葛长民不停地拍着胸脯:「军中无戏言,两个月后,若是我诸葛长民拿不出两万人马,提头来见!」
罗巧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有吴地的重兵相助,加上那江北之地,我就能有八万兵马,即使是征燕大军一时来不及回去,也可宽心了。」
说到这里,他看向了朱龄石:「大石头,你以前长期驻守京口,让你去京口征兵,你能带多少部队出来?」
刘毅笑着点头道:「是的,无论何时,京口都是我们最可靠,也是最稳定的后方,不过,在历次战争中,京口人流了太多的血,以后,我希望大晋处处皆京口,人人争好汉,如此,兴复之举,又有何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