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异世穿越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征国看完这电报之后,不仅被电报上密密麻麻的文字给吓了一惊,而且电报的内容,也让他诧异无比。
因为,电报的内容详尽而且细致!由此,秦征国就知道,皇帝和内阁对云州的重视程度是有多高了。不难看出,电报上的内容,肯定是皇帝陛下与一众内阁大臣连夜做出的结果,上面全是管理云州的条陈,而且思虑之周全,是秦征国不能企及的。他在细细阅读之下,渐渐也就打消了昨夜的一些想法。
昨夜,秦征国刚刚回到蜀城,凳子还没坐热,协民军的几位统领,就纷纷上门,邀请秦征国前往赴宴,饮酒作乐,为的是庆祝兴华军顺利占领云州全境。本也不是什么奇怪事,只是这几位统领,不是别人,他们都是早期选择跟随兴华军的云州人,当中,以王传世为首。
王传世等人,在这宴席上,劝酒之机,就不断劝秦征国,在管理云州的问题上,还是要优待读书人,他们一致认为,兴华帝国管理云州,是需要云州读书人的帮助。虽然话没说得露骨,但意思已经很清楚——王传世等人是希望,秦征国在之后整顿云州的过程中,是不适宜惊扰云州的地主,或者士绅的,反而更是应该笼络这些人的势力。如果这部分人愿意向兴华帝国投诚的话,那就接纳他们,并相应地让他们成为云州的管理阶级。只要借助这些地主乡绅的地位和势力,兴华帝国就能更为稳固地掌控云州。
在接到这份电报之前,秦征国是很重视这些协民统领的意见的。因为,虽然兴华军作为主力军队,驻扎云州负责防御夏军,但协民军,是作为负责各个地区治安的重要力量,所以,在如何管理和整顿云州的问题上,他们的想法和建议,秦征国自然是不可忽视的。
直到,秦征国读完这份电报,明确了易星辰陛下的旨意之后,他才惊觉,他的想法错了。
如今,兴华军占领了云州,这是铁一般的事实,云州已然属于兴华帝国,也只能是兴华帝国的云州,而不再是夏国的云州。更加重要的是,帝国对于管理层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决断和安排,犯不着一定要起用云州的读书人。
最最重要的是,兴华帝国要收拢云州民心,就必须是出手干涉云州贵族与地主的利益。如果不破坏现有的、由夏国建立起来的旧国政府制度,不破坏这些地主士绅们一些固有的势力圈的话,就无法从根本上粉碎夏国的势力。因此,秦征国不但不该保护云州士绅们的利益,反而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快消弱云州的士绅,才能确保重新在云州的土地上,推行兴华帝国的各项制度。
秦征国想了想,给兴华军的电报局一封电报,让他们尽快发给赵昌,要求赵昌等一批参谋军官,以及兴华商会的商业人才,尽快赶到蜀城。
确定了自己的最新要务之后,秦征国加快行动,命令兴华协民军两件事情:一是维护城中的基本秩序,允许居民进出蜀城;二是注意保护蜀城各个衙门,尤其是衙门存放资料的地方。
回想王传世等人的提议,他们主要是希望劝说秦征国,让其不要有过激的行动来对付云州的贵族与地主,虽无大过,但涉嫌两面讨好,不乏有给自己留后路的动因。不管是否误解,是否有猜错了他们对兴华帝国的忠诚度,至少在这需要整顿云州的当下,终归是关键时刻,还是谨慎为上。于是,秦征国派了十几名兴华军军官,接过协民军的调动大权,防止协民军动乱。
当然,秦征国并非是认为协民军会起动乱。
这支军队,打从一开始,就不是依靠云州的贵族与地主建立起来的,所以不见得完全是为云州贵族乡绅谋福利的意图。他们的组成,更像是雇佣兵团,是兴华商会以丰厚的军饷构建起来的,这可以认为,协民军不会是为了云州贵族而背叛兴华帝国的。
而王传世等人,在兴华协民军中影响较大的原因是在于,他们是较早参与协民军的一批人,又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因而不少人都成功上位,并掌握了部分军权。但尽管这些人仕途顺利,也不代表他们能够一步登天,只要确立当中有人图谋不轨的话,兴华军是有权可以随时罢黜他们,重新换一批军官的。
不过,兴华军刚刚占领蜀城,不适宜大规模换将,因而秦征国决定派出部分军官,先分了王传世他们的权。
事实证明,秦征国的做法,是正确的。
在兴华军的威慑下,十几名兴华军军官顺利接过了蜀城中协民军的指挥权。
下午,赵昌与车恩仁等人赶到蜀城,秦征国一见到他们,就分秒不耽搁地,把帝国的电报,交给他们二人观看。因此,两人只在稍事歇息之后,就也迅速行动,完成自己的任务:车恩仁立即派兴华商会的人才,进驻知府衙门,接过户籍信息管理,开始整理户籍,为推行身份证制度做准备;而赵昌则是在兴华军与协民军的军中,按照一比三的比例,挑选一千名忠诚的士兵,组建云州警察部。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秦征国一边稳定云州的局势,一边加强剑关的防守。
剑关受到了张振国的二十万大军的连番攻击!可尽管如此,张振国始终动不了其分毫。不仅如此,因为兴华军的炸弹,夏军在剑关之下,反倒显得寸步难行。夏军甚至还动用了许多攻城器械,比如冲车等,却都是还没有靠近关口,就被炸翻了;井阑,也从攻城必备器械,变成了兴华军狙击手的靶子;投石车,更是成了迫击炮的“宠物”。
几次攻城下来,夏军进不得半步,却已经损失惨重,死伤一万有余。在这种情况下,张振国即便攻城决心再强烈,也不能无视士兵的伤亡,最终不得不暂时撤军,返回壶关,重新备战。(未完待续。)
征国看完这电报之后,不仅被电报上密密麻麻的文字给吓了一惊,而且电报的内容,也让他诧异无比。
因为,电报的内容详尽而且细致!由此,秦征国就知道,皇帝和内阁对云州的重视程度是有多高了。不难看出,电报上的内容,肯定是皇帝陛下与一众内阁大臣连夜做出的结果,上面全是管理云州的条陈,而且思虑之周全,是秦征国不能企及的。他在细细阅读之下,渐渐也就打消了昨夜的一些想法。
昨夜,秦征国刚刚回到蜀城,凳子还没坐热,协民军的几位统领,就纷纷上门,邀请秦征国前往赴宴,饮酒作乐,为的是庆祝兴华军顺利占领云州全境。本也不是什么奇怪事,只是这几位统领,不是别人,他们都是早期选择跟随兴华军的云州人,当中,以王传世为首。
王传世等人,在这宴席上,劝酒之机,就不断劝秦征国,在管理云州的问题上,还是要优待读书人,他们一致认为,兴华帝国管理云州,是需要云州读书人的帮助。虽然话没说得露骨,但意思已经很清楚——王传世等人是希望,秦征国在之后整顿云州的过程中,是不适宜惊扰云州的地主,或者士绅的,反而更是应该笼络这些人的势力。如果这部分人愿意向兴华帝国投诚的话,那就接纳他们,并相应地让他们成为云州的管理阶级。只要借助这些地主乡绅的地位和势力,兴华帝国就能更为稳固地掌控云州。
在接到这份电报之前,秦征国是很重视这些协民统领的意见的。因为,虽然兴华军作为主力军队,驻扎云州负责防御夏军,但协民军,是作为负责各个地区治安的重要力量,所以,在如何管理和整顿云州的问题上,他们的想法和建议,秦征国自然是不可忽视的。
直到,秦征国读完这份电报,明确了易星辰陛下的旨意之后,他才惊觉,他的想法错了。
如今,兴华军占领了云州,这是铁一般的事实,云州已然属于兴华帝国,也只能是兴华帝国的云州,而不再是夏国的云州。更加重要的是,帝国对于管理层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决断和安排,犯不着一定要起用云州的读书人。
最最重要的是,兴华帝国要收拢云州民心,就必须是出手干涉云州贵族与地主的利益。如果不破坏现有的、由夏国建立起来的旧国政府制度,不破坏这些地主士绅们一些固有的势力圈的话,就无法从根本上粉碎夏国的势力。因此,秦征国不但不该保护云州士绅们的利益,反而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快消弱云州的士绅,才能确保重新在云州的土地上,推行兴华帝国的各项制度。
秦征国想了想,给兴华军的电报局一封电报,让他们尽快发给赵昌,要求赵昌等一批参谋军官,以及兴华商会的商业人才,尽快赶到蜀城。
确定了自己的最新要务之后,秦征国加快行动,命令兴华协民军两件事情:一是维护城中的基本秩序,允许居民进出蜀城;二是注意保护蜀城各个衙门,尤其是衙门存放资料的地方。
回想王传世等人的提议,他们主要是希望劝说秦征国,让其不要有过激的行动来对付云州的贵族与地主,虽无大过,但涉嫌两面讨好,不乏有给自己留后路的动因。不管是否误解,是否有猜错了他们对兴华帝国的忠诚度,至少在这需要整顿云州的当下,终归是关键时刻,还是谨慎为上。于是,秦征国派了十几名兴华军军官,接过协民军的调动大权,防止协民军动乱。
当然,秦征国并非是认为协民军会起动乱。
这支军队,打从一开始,就不是依靠云州的贵族与地主建立起来的,所以不见得完全是为云州贵族乡绅谋福利的意图。他们的组成,更像是雇佣兵团,是兴华商会以丰厚的军饷构建起来的,这可以认为,协民军不会是为了云州贵族而背叛兴华帝国的。
而王传世等人,在兴华协民军中影响较大的原因是在于,他们是较早参与协民军的一批人,又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因而不少人都成功上位,并掌握了部分军权。但尽管这些人仕途顺利,也不代表他们能够一步登天,只要确立当中有人图谋不轨的话,兴华军是有权可以随时罢黜他们,重新换一批军官的。
不过,兴华军刚刚占领蜀城,不适宜大规模换将,因而秦征国决定派出部分军官,先分了王传世他们的权。
事实证明,秦征国的做法,是正确的。
在兴华军的威慑下,十几名兴华军军官顺利接过了蜀城中协民军的指挥权。
下午,赵昌与车恩仁等人赶到蜀城,秦征国一见到他们,就分秒不耽搁地,把帝国的电报,交给他们二人观看。因此,两人只在稍事歇息之后,就也迅速行动,完成自己的任务:车恩仁立即派兴华商会的人才,进驻知府衙门,接过户籍信息管理,开始整理户籍,为推行身份证制度做准备;而赵昌则是在兴华军与协民军的军中,按照一比三的比例,挑选一千名忠诚的士兵,组建云州警察部。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秦征国一边稳定云州的局势,一边加强剑关的防守。
剑关受到了张振国的二十万大军的连番攻击!可尽管如此,张振国始终动不了其分毫。不仅如此,因为兴华军的炸弹,夏军在剑关之下,反倒显得寸步难行。夏军甚至还动用了许多攻城器械,比如冲车等,却都是还没有靠近关口,就被炸翻了;井阑,也从攻城必备器械,变成了兴华军狙击手的靶子;投石车,更是成了迫击炮的“宠物”。
几次攻城下来,夏军进不得半步,却已经损失惨重,死伤一万有余。在这种情况下,张振国即便攻城决心再强烈,也不能无视士兵的伤亡,最终不得不暂时撤军,返回壶关,重新备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