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电影世界大抽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十年前,燕国借着赵国新败,四十五万靑壮被秦国白起所杀,而出兵攻打赵国,要不是老廉颇力挽狂澜,将燕军打败,只怕赵国早就亡国了。
十年后的今天,左小右帮赵王找了个很好的出兵理由:“为十年前被燕国杀死的军人、百姓报仇雪恨!”
经过十年的努力发展和研究,赵国在两年前成功制作出了攻城炮这种利器,当赵国带着三百多门攻城炮到了前线,然后齐齐发射炮弹之后,燕国的军队还以为天神发怒了,吓的屁滚尿流,毫无战心,三两下就被赵国军队打败。
这一战,杀死燕军四千余人,不算多,但俘虏却高达二十万人。如果换在粮食短缺的时候,这些俘虏肯定不能留,因为二十多万人会消耗大量的粮草,这是战胜一方绝对不能容忍的,所以只能杀俘,但现如今赵军最不缺的就是粮食,而且赵国方面男丁稀少,这二十万靑壮可是绝好的男丁补充。不过他们毕竟是俘虏,总是要让他们先从劳改犯做起,改造好了才能享受赵国的国民待遇。
总之赵国依靠这一仗,一下子补充了大量人口,且之后更是攻城略地,沿途的燕国城池望风而降,以致赵国只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打到了燕国都城,在劝降不成之后,三百多们攻城炮轻松轰开了城门。
因为燕国的权贵没有选择投降,所以进城之后,赵军毫不客气的把这些权贵全都抄家灭族。就此,燕国正式并入赵国领土范围。
不过这场仗只打了不到一个月就灭了一国,让赵王觉得这场仗打的太轻松了,而且不过瘾,所以在酒宴上提起的时候,左小右淡淡的道:“那就继续攻打齐国好了。”
齐国的大量边境和燕赵接壤,而且齐国背靠大海,渔业丰富,而且打下齐国,赵国就彻底掌控了渤海,背靠大海,不管是打渔还是晒盐,都是可以长期稳定的国库收入。当然晒盐之法左小右还没有推广。过去赵国根本不靠海,拿出来也只是便宜那几个沿海国家,他当然不会做资敌的事,但有了燕国和齐国这两个沿海地盘后,左小右就有一大堆赚钱的法子要推向前台了。
和燕国相比,齐国的国力要更强盛一些,想当初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底蕴还是有的,不过遇到了超越时代的攻城大炮,齐国再强也抵挡不住,依旧是不到一个月的工夫,齐国被灭,并入赵国领土范围内。
不过因为这两场仗打的太轻松,太舒服了,赵国完全还有再发动两场战争的实力,于是左小右看了看地图,干脆!把魏国和韩国也一并打下来吧!
打下魏国和韩国,天下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但赵国坐拥北地巨大的人口数量优势,这比虽有秦川之险,但人口不足的秦国,和还未开发过的楚国的总人口还要多。
在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和楚国其实都属于比较偏远的蛮夷,但因为两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二,这才和中原文化相靠拢,不再被当做蛮夷对待,但认真说起来,赵国占据的领土,才是中原文化的核心之地,这样一来,也让赵国占据了绝对的强势地位。
但现在赵国摆明了就是要吃掉周边各国,一统天下。秦国和楚国见了,自是不能坐视不理,但赵国的速度实在太快了,而且有着攻城大炮的助攻,魏国和韩国根本没抵挡多久,就被赵国吃了个一干二净,而且消化的还挺好,没有给秦国和楚国留下任何机会。
赵国只用了短短三个月就消灭了四个国家,正面和秦国、楚国鼎足而立,而且赵国经过十年发展,无论是任何一方面都要比秦楚两国强,而且强的多,这让秦楚两国十分惊恐,生怕赵国会顺势出兵,把他们也灭掉。
但两国的人都想多了,赵国就算再强,也只不过发展了十年而已,一口气发动了三场大战,已经达到了赵国可以吸收的极限,总要腾出两三年时间进行消化,不然人心不足蛇吞象,只会把自己撑死。
不过现在天下只剩下赵、秦、楚三国,形势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最要命的是赵国打了三场大胜仗,一口气吸收了大量的顶级人才,有了这些人才的辅助,赵国的底蕴明显要比秦楚两国强的多的多。唯一可虑的就是他们的忠心,不过这个时代的人没几个对国家忠诚,为了自己的理念,远走他乡,协助他国变得强大,然后反过来打自己的国家,这种情况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常见,这些降将、降臣如果不想瞎折腾,他们最好跟着赵国干。
只要是天下的有识之士,已经可以看出这个天下十有八九会被赵国统一,要是这帮降将、降臣跑到秦国或楚国,最后却被赵国打败,那他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不过要想用这些降将、降臣,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思想道德培训,这种事左小右和项少龙都很擅长,于是降将被送到了项少龙那里,降臣被送到了左小右那里,两个人分别对这些人进行思想改造,只有改造好了,才能为赵国的四个现代化做贡献。
此后三年间,天下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当然这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谁都知道赵国现在是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等到一切准备完全,就会对秦国和楚国发动最后的统一之战。按照左小右的战略,赵国首先要对付的是楚国。
首先,秦国有八百里秦川之险,易守难攻,眼下还是进行防御比较好。其次,虽然秦国易守难攻,但秦国也把自己锁死在了山川之地,只需要少量的守军,就能让秦国不敢动弹,这样赵国就可以集中力量去对付楚国。而楚国是出了名的人口少,原本的历史上,秦始皇一统天下,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皇帝,但在那个时候,楚国却不服,并出现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豪言壮语。
>
十年前,燕国借着赵国新败,四十五万靑壮被秦国白起所杀,而出兵攻打赵国,要不是老廉颇力挽狂澜,将燕军打败,只怕赵国早就亡国了。
十年后的今天,左小右帮赵王找了个很好的出兵理由:“为十年前被燕国杀死的军人、百姓报仇雪恨!”
经过十年的努力发展和研究,赵国在两年前成功制作出了攻城炮这种利器,当赵国带着三百多门攻城炮到了前线,然后齐齐发射炮弹之后,燕国的军队还以为天神发怒了,吓的屁滚尿流,毫无战心,三两下就被赵国军队打败。
这一战,杀死燕军四千余人,不算多,但俘虏却高达二十万人。如果换在粮食短缺的时候,这些俘虏肯定不能留,因为二十多万人会消耗大量的粮草,这是战胜一方绝对不能容忍的,所以只能杀俘,但现如今赵军最不缺的就是粮食,而且赵国方面男丁稀少,这二十万靑壮可是绝好的男丁补充。不过他们毕竟是俘虏,总是要让他们先从劳改犯做起,改造好了才能享受赵国的国民待遇。
总之赵国依靠这一仗,一下子补充了大量人口,且之后更是攻城略地,沿途的燕国城池望风而降,以致赵国只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打到了燕国都城,在劝降不成之后,三百多们攻城炮轻松轰开了城门。
因为燕国的权贵没有选择投降,所以进城之后,赵军毫不客气的把这些权贵全都抄家灭族。就此,燕国正式并入赵国领土范围。
不过这场仗只打了不到一个月就灭了一国,让赵王觉得这场仗打的太轻松了,而且不过瘾,所以在酒宴上提起的时候,左小右淡淡的道:“那就继续攻打齐国好了。”
齐国的大量边境和燕赵接壤,而且齐国背靠大海,渔业丰富,而且打下齐国,赵国就彻底掌控了渤海,背靠大海,不管是打渔还是晒盐,都是可以长期稳定的国库收入。当然晒盐之法左小右还没有推广。过去赵国根本不靠海,拿出来也只是便宜那几个沿海国家,他当然不会做资敌的事,但有了燕国和齐国这两个沿海地盘后,左小右就有一大堆赚钱的法子要推向前台了。
和燕国相比,齐国的国力要更强盛一些,想当初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底蕴还是有的,不过遇到了超越时代的攻城大炮,齐国再强也抵挡不住,依旧是不到一个月的工夫,齐国被灭,并入赵国领土范围内。
不过因为这两场仗打的太轻松,太舒服了,赵国完全还有再发动两场战争的实力,于是左小右看了看地图,干脆!把魏国和韩国也一并打下来吧!
打下魏国和韩国,天下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但赵国坐拥北地巨大的人口数量优势,这比虽有秦川之险,但人口不足的秦国,和还未开发过的楚国的总人口还要多。
在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和楚国其实都属于比较偏远的蛮夷,但因为两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二,这才和中原文化相靠拢,不再被当做蛮夷对待,但认真说起来,赵国占据的领土,才是中原文化的核心之地,这样一来,也让赵国占据了绝对的强势地位。
但现在赵国摆明了就是要吃掉周边各国,一统天下。秦国和楚国见了,自是不能坐视不理,但赵国的速度实在太快了,而且有着攻城大炮的助攻,魏国和韩国根本没抵挡多久,就被赵国吃了个一干二净,而且消化的还挺好,没有给秦国和楚国留下任何机会。
赵国只用了短短三个月就消灭了四个国家,正面和秦国、楚国鼎足而立,而且赵国经过十年发展,无论是任何一方面都要比秦楚两国强,而且强的多,这让秦楚两国十分惊恐,生怕赵国会顺势出兵,把他们也灭掉。
但两国的人都想多了,赵国就算再强,也只不过发展了十年而已,一口气发动了三场大战,已经达到了赵国可以吸收的极限,总要腾出两三年时间进行消化,不然人心不足蛇吞象,只会把自己撑死。
不过现在天下只剩下赵、秦、楚三国,形势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最要命的是赵国打了三场大胜仗,一口气吸收了大量的顶级人才,有了这些人才的辅助,赵国的底蕴明显要比秦楚两国强的多的多。唯一可虑的就是他们的忠心,不过这个时代的人没几个对国家忠诚,为了自己的理念,远走他乡,协助他国变得强大,然后反过来打自己的国家,这种情况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常见,这些降将、降臣如果不想瞎折腾,他们最好跟着赵国干。
只要是天下的有识之士,已经可以看出这个天下十有八九会被赵国统一,要是这帮降将、降臣跑到秦国或楚国,最后却被赵国打败,那他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不过要想用这些降将、降臣,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思想道德培训,这种事左小右和项少龙都很擅长,于是降将被送到了项少龙那里,降臣被送到了左小右那里,两个人分别对这些人进行思想改造,只有改造好了,才能为赵国的四个现代化做贡献。
此后三年间,天下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当然这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谁都知道赵国现在是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等到一切准备完全,就会对秦国和楚国发动最后的统一之战。按照左小右的战略,赵国首先要对付的是楚国。
首先,秦国有八百里秦川之险,易守难攻,眼下还是进行防御比较好。其次,虽然秦国易守难攻,但秦国也把自己锁死在了山川之地,只需要少量的守军,就能让秦国不敢动弹,这样赵国就可以集中力量去对付楚国。而楚国是出了名的人口少,原本的历史上,秦始皇一统天下,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皇帝,但在那个时候,楚国却不服,并出现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豪言壮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