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长安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好吧,你们都不说,朕说。”李世民倒是不在着急,徐徐言道,“出任关西军行军长史的皇子,第一要点,就是必须品行、德操、名望三者兼而有之。朕的儿子当中的确有几个,只识声色犬马不问国政军务。这样的皇子,派去只会是累赘,会让天下人耻笑朕!二则,必须粗通军事。常言道隔行如隔山,一个不懂军事的人到了军队里手握大权执掌喉舌,绝对是这一支军队的灾难。朕,不敢拿国战当儿戏,更不能拿前线将士的性命当玩笑。出于这两点的考虑,朕给众卿提个醒,说一个人。”
众臣屏气凝神,侧耳倾听。
“吴王,李恪。”
听到这四个字,长孙无忌猛一抬头,脸上豆颗大的汗;李泰则是双眼一瞪,脸上顿时一片死灰。
“怎么了?”李世民依旧八风不动语气平平,看着长孙无忌与李泰说道,“朕举荐的人,不合适吗?”
没人敢说话。
李世民笑了一笑,“司徒,魏王,你们是不想得太多了?”
听到这话二人如遭鞭笞各自一惊,长孙无忌慌忙拱手答道:“微臣没有多想!微臣无异议……”
“儿臣也觉得,三皇兄吴王,比儿臣更加合适出任关西军行军长史一职。”李泰面如死灰,出班奏答。
世人皆知,在李世民的儿子当中,若论文武才能综合实力,李恪绝对是最为出色的。也许他的文韬不如李泰这么炫目出众,但李恪一向勤学,而且博学。上至天文地理下到儒道法释诸子百家,无不涉猎。虽然没有一项是精钻出众了的,但是也没有一块明显的短板——这与李泰的区别,就相当大了!对于军事韬略,李泰绝对是一无所知!
再者,此前高丽半岛上三国争斗请求大唐调停,在那种风险关头,李恪自高奋勇前往凶险万分的异邦他乡,担任大唐的使节出面调停三国纷乱,而且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且不说功劳如何,光是这份胆魄,就已经让李泰等人望其项背——而李泰呢?他只有文治之功,文治之名。于武功,他是一片空白!在李恪出使高句丽的时候,他还曾拍额相庆,暗暗欢喜终于少了一个颈敌,最好这个被父皇赞为“英果类我”的三哥,死在高丽别回来了!
第三个理由,李恪接替了忙碌在兰州的李道宗,正式出任幽州大都督。除了是皇子,他还是封疆大吏,和秦慕白一样镇戍边疆上马治军下马治民——他本就是一名统帅。而且他一直干得还不错,大唐的东北边疆尚算宁定,契丹、靺鞨、高句丽等族国虽是早已蠢蠢欲动,但摄于幽州之威都一直不敢犯边造次!
第四个理由,李恪与秦慕白本就是一对称不离铊铊不离称的老搭档,有默契,有交情。出兵打仗可不是请客吃饭吵吵嚷嚷也无所谓,要是到了前线要是将帅不和见解不一,那便可能带来灭顶之灾。而这一点,李泰和其他皇子都未必敢保证。
出于这四个理由,还有比李恪更合适的人吗?
因此,当李世民说出“李恪”的名字时,长孙无忌顿时绝望了;李泰,也当场认输了。不服气,不行。
而且现在又不是摆明了“竞选太子”,长孙无忌都无法拿“血统”说事来进行阻挠——曾经,这就是他最有力的利器。李世民不是没有提过立李恪为储的事情,可是长孙无忌一句“李恪身负前隋血统,且废嫡立庶古来取祸之道”,就把李世民的嘴都给封死了。
事已至此,长孙无忌、李泰,还能有何话可说?此刻他们都只在心中祈祷:毕竟现在不是正式确定太子人选,但愿是我想多了!——千万别是那个远离朝廷淡出争夺、非是嫡出的三皇子李恪,渔翁得利后来者居上!——那可就真乱了!
“嗯……”李世民长嗯了一声,不经意的嘴角轻轻一挑,露出一抹机锋半露意味深长的微笑,马上又道,“玄龄,你的意思呢?”
房玄龄不露声色站了出来,拱手一拜,“微臣认为,长孙司徒的提议,可行。陛下御点的皇子,也足以胜任。”
“臣等无异议!”
众朝臣们大吁了一口气,连忙一起应道。
这其中,也包括站班的监国晋王,李治!
“这么说,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李世民故意发问一句,不经意的看向长孙无忌与李泰。
为他人做嫁衣的感觉,终是不好。此刻,不管长孙无忌的城府如何精深,脸上的表情已是相当难看。李泰毕竟年轻一些,遭逢这样的巨大变故与突如其来的打击,嘴唇都快没有血色了,都不知是怎么站稳的。
“既然众爱卿都无异议了,那好吧!——传朕旨意。圣旨六百里加急下达幽州,命幽州都督李恪即刻火速回京覆命!暂由辽东道行军总管程知节,接替大都督一职。”
“命左卫大将军、百骑令李君羡暂卸其职,兼任检校右龙武卫大将军;与检校左龙武卫大将军秦通,即刻统领左右龙武卫十万大军出征。传旨会州右卫大将军李大亮,命其率军汇合李君羡、秦通所部人马,共计十五万一同率部开往兰州,共同听命于秦慕白麾下!”
“战情如火兵马先行,不必等候吴王。”
“命,左龙武卫将军尉迟宝琳,率朕御前羽林卫兵马一万,赶赴松州助战尉迟敬德所部。命你父子二人统率川蜀兵马渡越金川,助战关西共伐吐蕃!”
“命,右龙武卫将军程怀弼,率朕御前一万羽林卫兵马前往洮州,接替李大亮的职干任检校洮州都督,率领当地军民,继续追剿残余吐蕃匪众,以保一方安宁!”
“命,原检校右龙武卫大将军秦斌为百骑监副令,暂代李君羡行百骑令之全权,但不必每日到官署赴任。朕本当命你一同出征,但你兄弟三人身披孝重又有母亲在堂,不可尽皆远出,至少要留一子守孝侍奉高堂。就命秦斌留守长安丁忧守孝,以尽为子人伦之道!”
“朕,正式下旨,命秦慕白统率三军吊民伐罪征讨高原,发动对吐蕃最后一战!凡应敌战术用兵之法,可便宜行事;关乎军政国策,须与行军长史李恪相商决定。若有难以裁决之事,报予朝廷定夺方可行事!”
“三日后,朕当亲至军营,祭祀天神壮军赐行!犒赏三军号令将士,开拔出征!”
“臣等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朝会散罢,众文武鱼贯离开武德殿。半空中阴云密布,寒风凛冽吹响宫阙。
众文武,不约而同的缩紧了脖子快步而行。长孙无忌与李泰一言不发,各自走出了太极宫坐上轿子,径直回家了。
房玄龄拧眉剪背缓步走在龙尾道长长的阶梯上,抬起头来双眼微眯看了看天色,独自暗忖道:“事世难料、君心难测啊!谁会想到,吴王会在此时归来?……冷月边关,烽火连天;庙堂之上,也是风云突变啊!”
r />
“好吧,你们都不说,朕说。”李世民倒是不在着急,徐徐言道,“出任关西军行军长史的皇子,第一要点,就是必须品行、德操、名望三者兼而有之。朕的儿子当中的确有几个,只识声色犬马不问国政军务。这样的皇子,派去只会是累赘,会让天下人耻笑朕!二则,必须粗通军事。常言道隔行如隔山,一个不懂军事的人到了军队里手握大权执掌喉舌,绝对是这一支军队的灾难。朕,不敢拿国战当儿戏,更不能拿前线将士的性命当玩笑。出于这两点的考虑,朕给众卿提个醒,说一个人。”
众臣屏气凝神,侧耳倾听。
“吴王,李恪。”
听到这四个字,长孙无忌猛一抬头,脸上豆颗大的汗;李泰则是双眼一瞪,脸上顿时一片死灰。
“怎么了?”李世民依旧八风不动语气平平,看着长孙无忌与李泰说道,“朕举荐的人,不合适吗?”
没人敢说话。
李世民笑了一笑,“司徒,魏王,你们是不想得太多了?”
听到这话二人如遭鞭笞各自一惊,长孙无忌慌忙拱手答道:“微臣没有多想!微臣无异议……”
“儿臣也觉得,三皇兄吴王,比儿臣更加合适出任关西军行军长史一职。”李泰面如死灰,出班奏答。
世人皆知,在李世民的儿子当中,若论文武才能综合实力,李恪绝对是最为出色的。也许他的文韬不如李泰这么炫目出众,但李恪一向勤学,而且博学。上至天文地理下到儒道法释诸子百家,无不涉猎。虽然没有一项是精钻出众了的,但是也没有一块明显的短板——这与李泰的区别,就相当大了!对于军事韬略,李泰绝对是一无所知!
再者,此前高丽半岛上三国争斗请求大唐调停,在那种风险关头,李恪自高奋勇前往凶险万分的异邦他乡,担任大唐的使节出面调停三国纷乱,而且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且不说功劳如何,光是这份胆魄,就已经让李泰等人望其项背——而李泰呢?他只有文治之功,文治之名。于武功,他是一片空白!在李恪出使高句丽的时候,他还曾拍额相庆,暗暗欢喜终于少了一个颈敌,最好这个被父皇赞为“英果类我”的三哥,死在高丽别回来了!
第三个理由,李恪接替了忙碌在兰州的李道宗,正式出任幽州大都督。除了是皇子,他还是封疆大吏,和秦慕白一样镇戍边疆上马治军下马治民——他本就是一名统帅。而且他一直干得还不错,大唐的东北边疆尚算宁定,契丹、靺鞨、高句丽等族国虽是早已蠢蠢欲动,但摄于幽州之威都一直不敢犯边造次!
第四个理由,李恪与秦慕白本就是一对称不离铊铊不离称的老搭档,有默契,有交情。出兵打仗可不是请客吃饭吵吵嚷嚷也无所谓,要是到了前线要是将帅不和见解不一,那便可能带来灭顶之灾。而这一点,李泰和其他皇子都未必敢保证。
出于这四个理由,还有比李恪更合适的人吗?
因此,当李世民说出“李恪”的名字时,长孙无忌顿时绝望了;李泰,也当场认输了。不服气,不行。
而且现在又不是摆明了“竞选太子”,长孙无忌都无法拿“血统”说事来进行阻挠——曾经,这就是他最有力的利器。李世民不是没有提过立李恪为储的事情,可是长孙无忌一句“李恪身负前隋血统,且废嫡立庶古来取祸之道”,就把李世民的嘴都给封死了。
事已至此,长孙无忌、李泰,还能有何话可说?此刻他们都只在心中祈祷:毕竟现在不是正式确定太子人选,但愿是我想多了!——千万别是那个远离朝廷淡出争夺、非是嫡出的三皇子李恪,渔翁得利后来者居上!——那可就真乱了!
“嗯……”李世民长嗯了一声,不经意的嘴角轻轻一挑,露出一抹机锋半露意味深长的微笑,马上又道,“玄龄,你的意思呢?”
房玄龄不露声色站了出来,拱手一拜,“微臣认为,长孙司徒的提议,可行。陛下御点的皇子,也足以胜任。”
“臣等无异议!”
众朝臣们大吁了一口气,连忙一起应道。
这其中,也包括站班的监国晋王,李治!
“这么说,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李世民故意发问一句,不经意的看向长孙无忌与李泰。
为他人做嫁衣的感觉,终是不好。此刻,不管长孙无忌的城府如何精深,脸上的表情已是相当难看。李泰毕竟年轻一些,遭逢这样的巨大变故与突如其来的打击,嘴唇都快没有血色了,都不知是怎么站稳的。
“既然众爱卿都无异议了,那好吧!——传朕旨意。圣旨六百里加急下达幽州,命幽州都督李恪即刻火速回京覆命!暂由辽东道行军总管程知节,接替大都督一职。”
“命左卫大将军、百骑令李君羡暂卸其职,兼任检校右龙武卫大将军;与检校左龙武卫大将军秦通,即刻统领左右龙武卫十万大军出征。传旨会州右卫大将军李大亮,命其率军汇合李君羡、秦通所部人马,共计十五万一同率部开往兰州,共同听命于秦慕白麾下!”
“战情如火兵马先行,不必等候吴王。”
“命,左龙武卫将军尉迟宝琳,率朕御前羽林卫兵马一万,赶赴松州助战尉迟敬德所部。命你父子二人统率川蜀兵马渡越金川,助战关西共伐吐蕃!”
“命,右龙武卫将军程怀弼,率朕御前一万羽林卫兵马前往洮州,接替李大亮的职干任检校洮州都督,率领当地军民,继续追剿残余吐蕃匪众,以保一方安宁!”
“命,原检校右龙武卫大将军秦斌为百骑监副令,暂代李君羡行百骑令之全权,但不必每日到官署赴任。朕本当命你一同出征,但你兄弟三人身披孝重又有母亲在堂,不可尽皆远出,至少要留一子守孝侍奉高堂。就命秦斌留守长安丁忧守孝,以尽为子人伦之道!”
“朕,正式下旨,命秦慕白统率三军吊民伐罪征讨高原,发动对吐蕃最后一战!凡应敌战术用兵之法,可便宜行事;关乎军政国策,须与行军长史李恪相商决定。若有难以裁决之事,报予朝廷定夺方可行事!”
“三日后,朕当亲至军营,祭祀天神壮军赐行!犒赏三军号令将士,开拔出征!”
“臣等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朝会散罢,众文武鱼贯离开武德殿。半空中阴云密布,寒风凛冽吹响宫阙。
众文武,不约而同的缩紧了脖子快步而行。长孙无忌与李泰一言不发,各自走出了太极宫坐上轿子,径直回家了。
房玄龄拧眉剪背缓步走在龙尾道长长的阶梯上,抬起头来双眼微眯看了看天色,独自暗忖道:“事世难料、君心难测啊!谁会想到,吴王会在此时归来?……冷月边关,烽火连天;庙堂之上,也是风云突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