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时代巨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林风在洛杉矶没有待多久。
休息了一天后,他飞往旧金山。
在那里,有一家刚刚开始创业的打车应用软件公司——Uber(优步)。
Uber的创意源自于到2008年法国的leweb互联网峰会。
当时,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和好友加雷特·坎普(Garrett Camp)二人,揣着大笔现金来到欧洲,准备出席一年一度的LeWeb科技大会,想要寻找新的商机。
卡兰尼克当时刚刚作价2000万美元卖掉了自己的第二家创业公司Red Swoosh,坎普也在前一年把自己的网络内容发现引擎StumbleUpon,作价7500万美元卖给了eBay。
当他们在雪夜中,站在巴黎街头,却迟迟无法打到一辆的士。于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为平台的打车系统创意在两人心中油然而生。
他们的理念很简单:按下按钮,车就来了。
于是,回到旧金山后,2009年,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和加雷特·坎普在旧金山市中心(SF downtown)成立了“UberCab”,也就是Uber最早的原型,并于2009年8月获得了20万美元的种子投资。
开始的时候,Uber平台上只有一辆车,是他们花钱雇的专属司机。叫车的时候APP会把乘客GPS发给司机,司机就过来接你了。
早期只有他们自己用着玩,后来他们把这个东西展示给朋友,朋友们都惊呆了,都纷纷表示要邀请码。
由于用的人逐渐变多了,很快两个co-founder的专属司机就不够用了。然后大家觉得这个side project有戏,值得认真尝试,就联系了一些汽车租赁公司做司机,慢慢的就越做越大了。
2010年6月,Uber的打车服务在旧金山上线。
虽然这是一项具有创新价值的业务,但当时并不太受到看好,刚刚创立不久,他们就收到了旧金山市交通局和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发出的禁令。
这两家机构对UberCab的很多行为提出批评,因为UberCab没有申请出租车牌照,就在公司名称上使用“cab”一词。
而且,这时的卡兰尼克已经创业十年了,虽然刚刚经过而立之年,但对于硅谷而言,他已经是中年人。
说实话,这个时候,他和他所创立的Uber,无论是创始团队,还是商业模式,其实都并不符合硅谷投资人的审美……
不过,谁也不会想到,这家公司会用一种几乎是颠覆般的速度,令人措手不及的快速成长起来,并且有着令人恐惧的竞争力和对社会结构进行破坏和重组的力量。
事实上,正是移动互联网和定位技术的慢慢普及,使得一些颠覆性的全新商业模式正在开始出现。
Uber恰好是选择了合适的时间,确定了合适的跑道。
Uber最大的优势,是让人惊讶甚至错愕的方便性,司机接单并到达乘客制定地点的速度让许多用户都感到难以置信。它打造了一种最直接的出租车服务模式,而这种模式在21世纪的城市生活中显得如此方便,甚至成为了人们对一切服务的准则。
林风对Uber是很有兴趣的,不仅Uber,还有将来国内的滴滴。
这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交通应用,最有价值的地方,一方面是对整个社会的隐形影响力,同时,也能推动移动支付的快速普及。
至于投资后可以分享其高速成长带来的收益,反而是其次了。
在国内,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可以与优步中国和滴滴捆绑。
而在海外,林风则计划推出与苹果的Apple pay类似的,在Xphone上实现基于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手机支付功能,X Pay。
所以,投资Uber是一举多得的事情,林风绝不会错过。
比较有趣的是,Uber的总部居然离着Twitter的总部不远。
林风已经连续跟投了三轮Twitter的融资,目前即将进行D轮,估值已经达到了10亿美元。
说起来,林风之前的那些投资,目前都渐渐开始进入了收获期。
Facebook现在的估值已经超过100亿美元,而linkedln更是即将上市,Gopro也极受追捧,目前估值接近10亿美元。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年,也就是2011年开始,林风旗下之前投资的硅谷公司都将陆续上市,先是Linkedln,然后是Facebook,然后是Twitter,然后是Gopro……
这也是一件蛮有成就感的事情,林风还是挺喜欢“投资之神”的这个名头的。
…………
以林风现在的名望,他亲自来到Uber这家小公司,让创始人卡兰尼克和坎普大吃一惊,继而兴奋不已!
就连林风都看好他们公司的业务,这无疑给了他们巨大的信心!
说实话,投资Uber的过程没什么可以描述的,卡兰尼克和坎普似乎被这一惊喜惊呆了,他们滔滔不绝的描述着自己的梦想,试图说明Uber会受到欢迎,而这些林风甚至比他们更清楚。
林风只是提点了两点:第一,用补贴的方式快速的扩张,第二,注意与各地的交通管理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
至于投资,非常顺利。
林风投资1000万美元,就占到了35%的股份,并享有Pro-rata(同比例跟投权)。
卡兰尼克这种年过30,已经经历过两次创业失败的人,并没有像小札这种刚刚从大学辍学就开始创业的年轻人那么气盛,他更善于妥协,也更狡猾。
他更看重林风的身份,以及身后的资源。
林风现在海外资产的体系下,无论是Xmobile、Facebook、Twitter,都对Uber的快速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
…………
随后,林风又前往同样位于旧金山的另一家共享经济代表公司,美国短租网... -->>
林风在洛杉矶没有待多久。
休息了一天后,他飞往旧金山。
在那里,有一家刚刚开始创业的打车应用软件公司——Uber(优步)。
Uber的创意源自于到2008年法国的leweb互联网峰会。
当时,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和好友加雷特·坎普(Garrett Camp)二人,揣着大笔现金来到欧洲,准备出席一年一度的LeWeb科技大会,想要寻找新的商机。
卡兰尼克当时刚刚作价2000万美元卖掉了自己的第二家创业公司Red Swoosh,坎普也在前一年把自己的网络内容发现引擎StumbleUpon,作价7500万美元卖给了eBay。
当他们在雪夜中,站在巴黎街头,却迟迟无法打到一辆的士。于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为平台的打车系统创意在两人心中油然而生。
他们的理念很简单:按下按钮,车就来了。
于是,回到旧金山后,2009年,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和加雷特·坎普在旧金山市中心(SF downtown)成立了“UberCab”,也就是Uber最早的原型,并于2009年8月获得了20万美元的种子投资。
开始的时候,Uber平台上只有一辆车,是他们花钱雇的专属司机。叫车的时候APP会把乘客GPS发给司机,司机就过来接你了。
早期只有他们自己用着玩,后来他们把这个东西展示给朋友,朋友们都惊呆了,都纷纷表示要邀请码。
由于用的人逐渐变多了,很快两个co-founder的专属司机就不够用了。然后大家觉得这个side project有戏,值得认真尝试,就联系了一些汽车租赁公司做司机,慢慢的就越做越大了。
2010年6月,Uber的打车服务在旧金山上线。
虽然这是一项具有创新价值的业务,但当时并不太受到看好,刚刚创立不久,他们就收到了旧金山市交通局和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发出的禁令。
这两家机构对UberCab的很多行为提出批评,因为UberCab没有申请出租车牌照,就在公司名称上使用“cab”一词。
而且,这时的卡兰尼克已经创业十年了,虽然刚刚经过而立之年,但对于硅谷而言,他已经是中年人。
说实话,这个时候,他和他所创立的Uber,无论是创始团队,还是商业模式,其实都并不符合硅谷投资人的审美……
不过,谁也不会想到,这家公司会用一种几乎是颠覆般的速度,令人措手不及的快速成长起来,并且有着令人恐惧的竞争力和对社会结构进行破坏和重组的力量。
事实上,正是移动互联网和定位技术的慢慢普及,使得一些颠覆性的全新商业模式正在开始出现。
Uber恰好是选择了合适的时间,确定了合适的跑道。
Uber最大的优势,是让人惊讶甚至错愕的方便性,司机接单并到达乘客制定地点的速度让许多用户都感到难以置信。它打造了一种最直接的出租车服务模式,而这种模式在21世纪的城市生活中显得如此方便,甚至成为了人们对一切服务的准则。
林风对Uber是很有兴趣的,不仅Uber,还有将来国内的滴滴。
这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交通应用,最有价值的地方,一方面是对整个社会的隐形影响力,同时,也能推动移动支付的快速普及。
至于投资后可以分享其高速成长带来的收益,反而是其次了。
在国内,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可以与优步中国和滴滴捆绑。
而在海外,林风则计划推出与苹果的Apple pay类似的,在Xphone上实现基于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手机支付功能,X Pay。
所以,投资Uber是一举多得的事情,林风绝不会错过。
比较有趣的是,Uber的总部居然离着Twitter的总部不远。
林风已经连续跟投了三轮Twitter的融资,目前即将进行D轮,估值已经达到了10亿美元。
说起来,林风之前的那些投资,目前都渐渐开始进入了收获期。
Facebook现在的估值已经超过100亿美元,而linkedln更是即将上市,Gopro也极受追捧,目前估值接近10亿美元。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年,也就是2011年开始,林风旗下之前投资的硅谷公司都将陆续上市,先是Linkedln,然后是Facebook,然后是Twitter,然后是Gopro……
这也是一件蛮有成就感的事情,林风还是挺喜欢“投资之神”的这个名头的。
…………
以林风现在的名望,他亲自来到Uber这家小公司,让创始人卡兰尼克和坎普大吃一惊,继而兴奋不已!
就连林风都看好他们公司的业务,这无疑给了他们巨大的信心!
说实话,投资Uber的过程没什么可以描述的,卡兰尼克和坎普似乎被这一惊喜惊呆了,他们滔滔不绝的描述着自己的梦想,试图说明Uber会受到欢迎,而这些林风甚至比他们更清楚。
林风只是提点了两点:第一,用补贴的方式快速的扩张,第二,注意与各地的交通管理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
至于投资,非常顺利。
林风投资1000万美元,就占到了35%的股份,并享有Pro-rata(同比例跟投权)。
卡兰尼克这种年过30,已经经历过两次创业失败的人,并没有像小札这种刚刚从大学辍学就开始创业的年轻人那么气盛,他更善于妥协,也更狡猾。
他更看重林风的身份,以及身后的资源。
林风现在海外资产的体系下,无论是Xmobile、Facebook、Twitter,都对Uber的快速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
…………
随后,林风又前往同样位于旧金山的另一家共享经济代表公司,美国短租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