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带着异能兴农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好好的骂什么街呀?!这倒好,工作飞了,钱没了!虽然是自己的亲儿子接替了自己,但毕竟是过继出去了,人家对自己已经没有了赡养义务,自己怎好伸手向人家要?!咳,儿有女有不如自己有,老头子还隔着一层手!一个月三百文钱在手里,那是什么劲头!!!
梁钱氏见大妯娌两口子在养老院里,吃香的喝辣的,美得不行。和老伴儿梁龙发一商量,带着自己住的这处宅院和二亩破地,也进了养老院。
老两口子进来了,按规定,自是要给她家安排两个人的工作。征得他们一家的同意,把老二梁德凯媳妇张新稳、老三梁德轩媳妇叶兰双,安排到了养老院,三妯娌正好三班倒。
宏远娘(梁晓乐)又建议宏远爹,把梁赵氏提升为副院长,统领三房侄媳妇。
没有办法,事业刚刚起步,梁晓乐又不了解别人,只好近水楼台先得月——把一家子人先利用起来。
………………
养老院规章制度的改革,很快在梁家屯里引起轰动。
最先找上门来的,是卖房给宏远爹的老光棍梁龙贞。
梁龙贞今年刚满六十岁。把房子卖给宏远爹后,房钱给了弟弟梁龙奎一半,便搬进了梁龙奎家的两间小南屋。但仍然个人起火做饭。
梁龙奎有一个儿子。老哥俩说好一子两不绝,都指望这个儿子养老送终。
养老院成立以后,梁龙贞多方打听,觉得住养老院比在弟弟家还实惠,最起码一天三顿饭不用自己做,老了还管发送(埋葬)。可房子已经卖了,没有了本钱,心里那个后悔!
后来见梁龙年老两口不带房子住进去了,还以为人家是亲叔伯侄子,额外照顾呢。当听说不是这么回事后,立马和弟弟梁龙奎商量,想带着二亩地住进养老院去。
弟弟梁龙奎说:“你卖给他房子的时候,咱就说好了一子两不绝。如今我儿子也是你的儿子了,你问问梁德福,能不能给孩子安排个工作?”
梁龙贞找到宏远爹,说出了老哥俩的意思。
当时,梁晓乐也在场——养老院一成立,就一波三折,她怕宏远爹娘不能按自己的设想发展,所以,一直跟在宏远娘身边“玩儿”,好见机行事——见宏远爹一时拿不出主意,便与宏远娘对接了灵魂:
宏远娘(梁晓乐):“行!贞伯,当初你卖给我们房子的时候,就奔着一子两不绝过去的。这是养老院成立以前的事,我们就按你的儿子对待,安排一个人的工作。”
梁龙贞老哥俩都很高兴:梁龙贞老有所养,还能安排一个孩子的工作,这真是天上掉馅饼,一下落到自己家里了呀!
……………………
残疾人梁德西,今年三十岁。因幼年时得小儿麻痹症,右手和右腿都落下了残疾。一拐一拐的,走路都费劲儿。
梁德西父母双亡后,哥哥梁德东在一处闲宅上给他盖了两间棚子,每年给他二、三百斤粮食。饥一顿,饱一顿地凑合着活着。
梁德东领着弟弟找了宏远爹,问像他这样情况的,养老院里收不收留?如果收的话,让他带着一亩地和两间棚子(一处院)进来。
宏远娘(梁晓乐):“收,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我们都收。不过,得等他六十岁以后,才能安排你家里人的工作。”
这也是梁晓乐临时决定的。因为他才三十岁,不可能有成年后代。留出更多的空间,招收老人的子女。这样才能吸收更多的老人进养老院。
“行。只要收留他,就省了我很多心思。”梁德东虽然遗憾,还是遵守了这条规定。
果然,这条规定极大地促进了有子女的老人入住养老院;有住房紧张的,有子女愿意出来工作的,在老人同意的情况下,都愿意把老人送进来。
宏远娘(梁晓乐)不但招收本村的,还招收外村的,各方面的待遇一个样。吸引的外村的孤寡老人,也都愿意上养老院里来。
这一来,养老院人满为患。宏远爹赶紧催促梁德顺又招了一个建筑队,加快建房进度。
在新房子不能搬入之前,又把村里已经搬进养老院的老人的房子,拣着离食堂近的能住人的房子拾掇拾掇,让后来的外村老人临时居住。
这件事对梁晓乐触动很大。看来,在异时空里发展事业,光套用前世的经验还是不行的。还得根据实际情况,一边执行,一边改革,促进发展。(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好好的骂什么街呀?!这倒好,工作飞了,钱没了!虽然是自己的亲儿子接替了自己,但毕竟是过继出去了,人家对自己已经没有了赡养义务,自己怎好伸手向人家要?!咳,儿有女有不如自己有,老头子还隔着一层手!一个月三百文钱在手里,那是什么劲头!!!
梁钱氏见大妯娌两口子在养老院里,吃香的喝辣的,美得不行。和老伴儿梁龙发一商量,带着自己住的这处宅院和二亩破地,也进了养老院。
老两口子进来了,按规定,自是要给她家安排两个人的工作。征得他们一家的同意,把老二梁德凯媳妇张新稳、老三梁德轩媳妇叶兰双,安排到了养老院,三妯娌正好三班倒。
宏远娘(梁晓乐)又建议宏远爹,把梁赵氏提升为副院长,统领三房侄媳妇。
没有办法,事业刚刚起步,梁晓乐又不了解别人,只好近水楼台先得月——把一家子人先利用起来。
………………
养老院规章制度的改革,很快在梁家屯里引起轰动。
最先找上门来的,是卖房给宏远爹的老光棍梁龙贞。
梁龙贞今年刚满六十岁。把房子卖给宏远爹后,房钱给了弟弟梁龙奎一半,便搬进了梁龙奎家的两间小南屋。但仍然个人起火做饭。
梁龙奎有一个儿子。老哥俩说好一子两不绝,都指望这个儿子养老送终。
养老院成立以后,梁龙贞多方打听,觉得住养老院比在弟弟家还实惠,最起码一天三顿饭不用自己做,老了还管发送(埋葬)。可房子已经卖了,没有了本钱,心里那个后悔!
后来见梁龙年老两口不带房子住进去了,还以为人家是亲叔伯侄子,额外照顾呢。当听说不是这么回事后,立马和弟弟梁龙奎商量,想带着二亩地住进养老院去。
弟弟梁龙奎说:“你卖给他房子的时候,咱就说好了一子两不绝。如今我儿子也是你的儿子了,你问问梁德福,能不能给孩子安排个工作?”
梁龙贞找到宏远爹,说出了老哥俩的意思。
当时,梁晓乐也在场——养老院一成立,就一波三折,她怕宏远爹娘不能按自己的设想发展,所以,一直跟在宏远娘身边“玩儿”,好见机行事——见宏远爹一时拿不出主意,便与宏远娘对接了灵魂:
宏远娘(梁晓乐):“行!贞伯,当初你卖给我们房子的时候,就奔着一子两不绝过去的。这是养老院成立以前的事,我们就按你的儿子对待,安排一个人的工作。”
梁龙贞老哥俩都很高兴:梁龙贞老有所养,还能安排一个孩子的工作,这真是天上掉馅饼,一下落到自己家里了呀!
……………………
残疾人梁德西,今年三十岁。因幼年时得小儿麻痹症,右手和右腿都落下了残疾。一拐一拐的,走路都费劲儿。
梁德西父母双亡后,哥哥梁德东在一处闲宅上给他盖了两间棚子,每年给他二、三百斤粮食。饥一顿,饱一顿地凑合着活着。
梁德东领着弟弟找了宏远爹,问像他这样情况的,养老院里收不收留?如果收的话,让他带着一亩地和两间棚子(一处院)进来。
宏远娘(梁晓乐):“收,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我们都收。不过,得等他六十岁以后,才能安排你家里人的工作。”
这也是梁晓乐临时决定的。因为他才三十岁,不可能有成年后代。留出更多的空间,招收老人的子女。这样才能吸收更多的老人进养老院。
“行。只要收留他,就省了我很多心思。”梁德东虽然遗憾,还是遵守了这条规定。
果然,这条规定极大地促进了有子女的老人入住养老院;有住房紧张的,有子女愿意出来工作的,在老人同意的情况下,都愿意把老人送进来。
宏远娘(梁晓乐)不但招收本村的,还招收外村的,各方面的待遇一个样。吸引的外村的孤寡老人,也都愿意上养老院里来。
这一来,养老院人满为患。宏远爹赶紧催促梁德顺又招了一个建筑队,加快建房进度。
在新房子不能搬入之前,又把村里已经搬进养老院的老人的房子,拣着离食堂近的能住人的房子拾掇拾掇,让后来的外村老人临时居住。
这件事对梁晓乐触动很大。看来,在异时空里发展事业,光套用前世的经验还是不行的。还得根据实际情况,一边执行,一边改革,促进发展。(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