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主宰漫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诸夏文明自数千年前从大河上游发迹,现在的凉州的一些郡县,就是文明的源头,比如陇西、汉阳,比如北地。随着文明的发展,诸夏民族的足迹,沿着大河一路东进,南北扩展,才有如今地大物博的神洲。
诸夏民族一代代以降,秦汉之时关中是产粮重地。但随着时间流逝,对关中的过度开发,使得关中逐渐贫瘠,粮食产出从关中转移到关东,也就是冀州、兖州和豫州。
这里,是中原。
东郡应该算是中原的中间位置了。
在黄巾之前,这里是人口大郡。大河孕育滋养,只一个东郡,就有二十多万户,比南阳这个人口最多的郡也不差多少。但随着黄巾蜂起,中原是重灾区,乱兵挟裹,烽火连年,使得这里的人口密度迅速下降。等到现在,也就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东郡的人口只有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一,最多八九万户。
曹孟德有一首诗: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汉末的烽火,还没有达到最巅峰,但曹孟德在未来创作的这首诗中的可怖场景,已隐约呈现在人眼前。
三辆马车在黄土路上嘎吱嘎吱着,大旱影响着整个中原地区,东郡也未能幸免。生命力极度顽强的野草,也蔫嗒嗒的没了力气,大地上一片荒芜,裂痕密布。隐约一些白骨,在烈日之下,闪烁着刺目的光。
“强汉强汉,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都埋葬在这干裂荒芜的大地之下了...”
汉的强大,后世的王朝几乎难以比拟。就算是三国时期,汉人人口大减,曹孟德只据三成天下,也能以一己之力把北方蛮夷压制的服服帖帖。而后世的历代王朝,崩溃分裂之后,那些诸侯往往对北方蛮夷称臣,以获得馋喘,甚至不惜引蛮兵南下。什么儿皇帝,什么狗屁,比比皆是。
唯独汉朝,就算崩溃,也威名震彻寰宇。
然而,大概也正是这种硬骨头,才导致了日后的悲剧。
反正你不服我,我不服你,打生打死,打的汉人都要灭绝了,于是五胡乱华了。
打了一百多年,于是累了。司马家做了缩头乌龟,再也没有能力光复强汉盛世,躲在东南苟延馋喘,留下一个骂名。
赵昱扶着车沿,看着眼前这荒凉凄厉,心中浮想联翩。
后世一部三国演义,把曹孟德丑化成了一个贼子。然而谁又知道曹孟德所处险恶?
他独据北方,看似势大,但谁想过北方匈奴、鲜卑、乌丸等等蛮族对他的威胁?说刘备有南蛮威胁,孙权有山越威胁,但无论南蛮还是山越,可能比的上匈奴鲜卑?!
实际上,赵昱甚至猜测,在赤壁之后,曹孟德没有继续发起大规模的南下战争,正是考虑到北方蛮族的威胁。他必定有重兵镇压北方,但不能抽调。
濮阳在望。
“老典,到哪儿了?”
赵昱心绪不太爽利,懒散问道。
“已进了濮阳地界。”典韦回答道:“前面会路过一段大河,东家要去看看么?”
赵昱一听,来了精神:“要看。”
马车停在大河畔,赵昱爬上河坡,一眼望去,是波光粼粼。
黄河到了后世,已是一条悬河。也就是河床的海拔高于两岸的陆地。因为历年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累积,造成了这样的恶果。因此一旦发大水,黄河下游必定一片泽国。
不过现在这个年代,要好得多。
至少黄河的河床,还没有高出两岸地面。
然而浑浊的河水,仍然预示着这一切的不可逆。
汉家对关中的过度开发,也是造成黄河浑浊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际上,这跟后世新时代,以污染环境换取经济发展如出一辙。是没办法的事。
大汉鼎盛时期六千万人,在这样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只能通过这样的手段,才能养活这么多人。
赵昱蹲在河边,捧起一捧淡黄的水,望着河面若有所思。
他突然对站在身旁的典韦道:“老典啊,你说我要是能把这黄河变得清澈,杜绝水患,好不好?”
典韦蹬目如铜铃:“东家,俺知道您有些奇怪的本事,可这,不太可能吧?”
“我就问你好不好。”
“好,当然好!肯定好!”典韦斩钉截铁:“东家你要是能把黄河变好,沿河两岸的百姓,定要把你当神仙一样供起来!”
赵昱点了点头,站起来:“走吧,去濮阳。”
治理黄河的考量,并不是赵昱一时兴起。他扶持曹孟德,但不会捞起袖子光着膀子帮曹孟德杀来杀去,他认为那很跌份。堂堂一个修士,又不是杀人机器。
反倒是如农作物培育、钢铁锻造,甚至水车、玻璃、肥皂这些产物,对他现在的吸引力更大。
从方方面面去改造历史,而不只换汤不换药。这是赵昱希望自己能够完成的。
从每一个角... -->>
诸夏文明自数千年前从大河上游发迹,现在的凉州的一些郡县,就是文明的源头,比如陇西、汉阳,比如北地。随着文明的发展,诸夏民族的足迹,沿着大河一路东进,南北扩展,才有如今地大物博的神洲。
诸夏民族一代代以降,秦汉之时关中是产粮重地。但随着时间流逝,对关中的过度开发,使得关中逐渐贫瘠,粮食产出从关中转移到关东,也就是冀州、兖州和豫州。
这里,是中原。
东郡应该算是中原的中间位置了。
在黄巾之前,这里是人口大郡。大河孕育滋养,只一个东郡,就有二十多万户,比南阳这个人口最多的郡也不差多少。但随着黄巾蜂起,中原是重灾区,乱兵挟裹,烽火连年,使得这里的人口密度迅速下降。等到现在,也就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东郡的人口只有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一,最多八九万户。
曹孟德有一首诗: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汉末的烽火,还没有达到最巅峰,但曹孟德在未来创作的这首诗中的可怖场景,已隐约呈现在人眼前。
三辆马车在黄土路上嘎吱嘎吱着,大旱影响着整个中原地区,东郡也未能幸免。生命力极度顽强的野草,也蔫嗒嗒的没了力气,大地上一片荒芜,裂痕密布。隐约一些白骨,在烈日之下,闪烁着刺目的光。
“强汉强汉,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都埋葬在这干裂荒芜的大地之下了...”
汉的强大,后世的王朝几乎难以比拟。就算是三国时期,汉人人口大减,曹孟德只据三成天下,也能以一己之力把北方蛮夷压制的服服帖帖。而后世的历代王朝,崩溃分裂之后,那些诸侯往往对北方蛮夷称臣,以获得馋喘,甚至不惜引蛮兵南下。什么儿皇帝,什么狗屁,比比皆是。
唯独汉朝,就算崩溃,也威名震彻寰宇。
然而,大概也正是这种硬骨头,才导致了日后的悲剧。
反正你不服我,我不服你,打生打死,打的汉人都要灭绝了,于是五胡乱华了。
打了一百多年,于是累了。司马家做了缩头乌龟,再也没有能力光复强汉盛世,躲在东南苟延馋喘,留下一个骂名。
赵昱扶着车沿,看着眼前这荒凉凄厉,心中浮想联翩。
后世一部三国演义,把曹孟德丑化成了一个贼子。然而谁又知道曹孟德所处险恶?
他独据北方,看似势大,但谁想过北方匈奴、鲜卑、乌丸等等蛮族对他的威胁?说刘备有南蛮威胁,孙权有山越威胁,但无论南蛮还是山越,可能比的上匈奴鲜卑?!
实际上,赵昱甚至猜测,在赤壁之后,曹孟德没有继续发起大规模的南下战争,正是考虑到北方蛮族的威胁。他必定有重兵镇压北方,但不能抽调。
濮阳在望。
“老典,到哪儿了?”
赵昱心绪不太爽利,懒散问道。
“已进了濮阳地界。”典韦回答道:“前面会路过一段大河,东家要去看看么?”
赵昱一听,来了精神:“要看。”
马车停在大河畔,赵昱爬上河坡,一眼望去,是波光粼粼。
黄河到了后世,已是一条悬河。也就是河床的海拔高于两岸的陆地。因为历年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累积,造成了这样的恶果。因此一旦发大水,黄河下游必定一片泽国。
不过现在这个年代,要好得多。
至少黄河的河床,还没有高出两岸地面。
然而浑浊的河水,仍然预示着这一切的不可逆。
汉家对关中的过度开发,也是造成黄河浑浊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际上,这跟后世新时代,以污染环境换取经济发展如出一辙。是没办法的事。
大汉鼎盛时期六千万人,在这样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只能通过这样的手段,才能养活这么多人。
赵昱蹲在河边,捧起一捧淡黄的水,望着河面若有所思。
他突然对站在身旁的典韦道:“老典啊,你说我要是能把这黄河变得清澈,杜绝水患,好不好?”
典韦蹬目如铜铃:“东家,俺知道您有些奇怪的本事,可这,不太可能吧?”
“我就问你好不好。”
“好,当然好!肯定好!”典韦斩钉截铁:“东家你要是能把黄河变好,沿河两岸的百姓,定要把你当神仙一样供起来!”
赵昱点了点头,站起来:“走吧,去濮阳。”
治理黄河的考量,并不是赵昱一时兴起。他扶持曹孟德,但不会捞起袖子光着膀子帮曹孟德杀来杀去,他认为那很跌份。堂堂一个修士,又不是杀人机器。
反倒是如农作物培育、钢铁锻造,甚至水车、玻璃、肥皂这些产物,对他现在的吸引力更大。
从方方面面去改造历史,而不只换汤不换药。这是赵昱希望自己能够完成的。
从每一个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