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后来经过“审讯”和调查得知,这个小女孩就是赌气到网吧玩了一晚上,想吓妈妈一跳,什么事情也没有。可是孩子第二天到校后,一切都变了,所有的人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她,好像她这一晚上干什么去了。她妈妈有些后悔把事情弄大了,但影响已不可挽回。迫于压力,孩子最后不得不转学。
到新学校后,妈妈提出要求,不许和男生来往。但由于女孩到新学校后,很难一下融入新的同学圈子,没有朋友,学习也一蹶不振;正好有个高年级男生来和她搭讪,她就真的和这个男生“谈恋爱”了,最后闹到要离家出走。到这个时候,做母亲的才终于发现,自己除了伤心失望外,已经是黔驴技穷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早恋”等儿童问题上,家长实际有两种功能,一种是疏导平息,一种是刺激强化。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达到第一种效果,但遗憾的是现实中许多家长都把它做成了第二种结果。他们想阻止孩子早恋,却用错误的方法推了孩子一把,使孩子不由自主地掉入漩涡中。“动摇孩子意志最有效方法是唤起他的有罪意识”,家长在这里最大的过错就是用成人庸俗的观念,把孩子们一些原本正常的行为恶俗化了,人为地制造孩子的罪恶感,客观上把孩子推到了不可自拔的境地。
我曾收到一位妈妈发来的短信,说她正在上初三的女儿“有男朋友了”,问我该怎么办?我马上回电话,问“有了男朋友”是怎么回事。
原来,她女儿同年级另一班的一个男孩子下课经常喜欢来找她女儿说话,女儿过生日时,叫了几个同学到麦当劳,也叫了这个男孩子,男孩子也送她女儿一份礼物,他们还有时互相发短信。当妈的悄悄查了女儿的手机短信,和这个男孩之间发的短信较多,个别语句有些暧昧,似乎彼此有些好感。
我对这位妈妈说,在我们的话语中,“男朋友”是有特定含义的,就这些事,你怎么能把那个男孩子称为你女儿的“男朋友”呢。其实孩子们什么事也没有,是你用自己的理解给孩子们的交往定性了。
我当然也理解这位妈妈的担心,她怕如果不管的话,女儿和这个小男孩发展下去,真的会去“谈恋爱”,影响学习。我告诉她,要管,但不要瞎管,首先清除自己心里世俗的污垢,然后再来管孩子。后来这位妈妈按我的建议和女儿谈了一次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她是这样和孩子谈的。
首先肯定孩子,告诉女儿,在你这个年龄对异性产生好感这很正常,看来你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是同步的,很健康。另外,有男孩子喜欢你,说明你是个可爱的女孩;你对别的男孩有好感,说明你也是个懂得欣赏他人的人。
接下来她告诉女儿,初中生对异性产生好感,这才是刚刚开始,你作为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将来会遇到很多欣赏你的人,对他们我们都要心存感激;同时,你也会遇到许多值得我们欣赏的男孩子,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优点。
最后她告诉女儿,一个人只有自身可爱,才值得别人去欣赏。如果一个同学学习不好,气质平平,能力一般,凭什么让别人欣赏他/她。对于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气质与能力都是在学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越来越可爱,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时自己也才能慢慢学会欣赏别人。
这位妈妈后来又给我打电话,说她这样和女儿谈,孩子很高兴。从那以后,她女儿还不时地和妈妈说谁给她写纸条或发短信了,她觉得谁不错等。具体到那个小男孩,还有些交往,但一直很正常,和别的同学没什么两样。这位妈妈悟出的道理是:只要大人内心阳光,孩子内心也会很阳光。
其实,我在这篇文章中想说的,主要不是如何进行爱情教育,而是成人如何以干净的目光看待孩子,以健康的信念理解孩子。不少孩子在品行方面出现偏差,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断地遭遇成人“垃圾思维”的侵害。这些垃圾思维像一些企业单方面追求生产,任意排放的有毒气体和污水一样,慢慢地污染了孩子原本纯净的天空和大地,结果是破坏性完全抵消了它的生产性。不光在早恋方面,其它方面的思维垃圾也会让孩子发生变异。
比如一位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针对孩子,把钱管得很紧,一直以来都像防小偷那样防着自己的儿子。在她的意识中,似乎孩子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会在钱上做手脚。她不仅把家里的钱放得很隐蔽,不让孩子知道;而且孩子上学后想买什么,她总是用怀疑的口气问:“那东西是那么多钱吗,你可要说实话”。即使经她同意,孩子自己到她钱包里拿钱,她一定要说:“来,妈妈看你多拿钱没有,不许偷偷多拿啊”。在她的不信任和严密监视下,她儿子形成了反监视的兴趣和能力。上初中后,这个小男孩就开始从家里偷钱。有一次和父亲一起去提款机上取钱,父亲输密码时,他竟然偷偷记下来,然后偷偷拿了家里的银行卡,一个月里分三次取了两千元,全部挥霍干净。每次偷钱事件发生后,家长除了把儿子暴打一顿,只能仰天长叹,怎么生了这么个不争气的儿子。做家长的实在想不明白,一直以来在金钱方面这样提防儿子做坏事,怕他变坏,他怎么就恰恰变得这么糟糕呢?
和上面事例形成对比的是另一位好友对我讲的一件事。
她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因某种原因误过了学校的期中考试,为了让儿子补上这场考试,就到学校找来各科期中考试的卷子,回家让孩子按照学校考试的时间把卷子都做了。
她在把卷子交给孩子的一瞬间犹豫了一下,考虑是让孩子自己掐时间还是由她来监督;同时她还想到,要不要把孩子房间里的书本都收走,以防他偷看。她儿子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肯定会有一些内容不会做,那么他会不会偷偷去看书上的答案呢?
她想了一下,决定信任孩子,就告诉孩子说,你自己掐好时间,到点就不做了。别的什么也没说,就关上门出来了。
让她高兴的是,这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他知道考试应该是什么样子,他完全按照学校考试的样子来管理自己,时间一到就不再做题了。而且他根本不知道有“作弊”这回事,他妈妈通过观察看出来,他在遇到不会做的题时,也绝对没有动过偷偷翻书的念头。她不由地感叹:原来孩子是这样纯洁!她庆幸自己在那一瞬间的选择,庆幸自己没有用潜台... -->>
后来经过“审讯”和调查得知,这个小女孩就是赌气到网吧玩了一晚上,想吓妈妈一跳,什么事情也没有。可是孩子第二天到校后,一切都变了,所有的人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她,好像她这一晚上干什么去了。她妈妈有些后悔把事情弄大了,但影响已不可挽回。迫于压力,孩子最后不得不转学。
到新学校后,妈妈提出要求,不许和男生来往。但由于女孩到新学校后,很难一下融入新的同学圈子,没有朋友,学习也一蹶不振;正好有个高年级男生来和她搭讪,她就真的和这个男生“谈恋爱”了,最后闹到要离家出走。到这个时候,做母亲的才终于发现,自己除了伤心失望外,已经是黔驴技穷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早恋”等儿童问题上,家长实际有两种功能,一种是疏导平息,一种是刺激强化。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达到第一种效果,但遗憾的是现实中许多家长都把它做成了第二种结果。他们想阻止孩子早恋,却用错误的方法推了孩子一把,使孩子不由自主地掉入漩涡中。“动摇孩子意志最有效方法是唤起他的有罪意识”,家长在这里最大的过错就是用成人庸俗的观念,把孩子们一些原本正常的行为恶俗化了,人为地制造孩子的罪恶感,客观上把孩子推到了不可自拔的境地。
我曾收到一位妈妈发来的短信,说她正在上初三的女儿“有男朋友了”,问我该怎么办?我马上回电话,问“有了男朋友”是怎么回事。
原来,她女儿同年级另一班的一个男孩子下课经常喜欢来找她女儿说话,女儿过生日时,叫了几个同学到麦当劳,也叫了这个男孩子,男孩子也送她女儿一份礼物,他们还有时互相发短信。当妈的悄悄查了女儿的手机短信,和这个男孩之间发的短信较多,个别语句有些暧昧,似乎彼此有些好感。
我对这位妈妈说,在我们的话语中,“男朋友”是有特定含义的,就这些事,你怎么能把那个男孩子称为你女儿的“男朋友”呢。其实孩子们什么事也没有,是你用自己的理解给孩子们的交往定性了。
我当然也理解这位妈妈的担心,她怕如果不管的话,女儿和这个小男孩发展下去,真的会去“谈恋爱”,影响学习。我告诉她,要管,但不要瞎管,首先清除自己心里世俗的污垢,然后再来管孩子。后来这位妈妈按我的建议和女儿谈了一次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她是这样和孩子谈的。
首先肯定孩子,告诉女儿,在你这个年龄对异性产生好感这很正常,看来你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是同步的,很健康。另外,有男孩子喜欢你,说明你是个可爱的女孩;你对别的男孩有好感,说明你也是个懂得欣赏他人的人。
接下来她告诉女儿,初中生对异性产生好感,这才是刚刚开始,你作为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将来会遇到很多欣赏你的人,对他们我们都要心存感激;同时,你也会遇到许多值得我们欣赏的男孩子,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优点。
最后她告诉女儿,一个人只有自身可爱,才值得别人去欣赏。如果一个同学学习不好,气质平平,能力一般,凭什么让别人欣赏他/她。对于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气质与能力都是在学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越来越可爱,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时自己也才能慢慢学会欣赏别人。
这位妈妈后来又给我打电话,说她这样和女儿谈,孩子很高兴。从那以后,她女儿还不时地和妈妈说谁给她写纸条或发短信了,她觉得谁不错等。具体到那个小男孩,还有些交往,但一直很正常,和别的同学没什么两样。这位妈妈悟出的道理是:只要大人内心阳光,孩子内心也会很阳光。
其实,我在这篇文章中想说的,主要不是如何进行爱情教育,而是成人如何以干净的目光看待孩子,以健康的信念理解孩子。不少孩子在品行方面出现偏差,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断地遭遇成人“垃圾思维”的侵害。这些垃圾思维像一些企业单方面追求生产,任意排放的有毒气体和污水一样,慢慢地污染了孩子原本纯净的天空和大地,结果是破坏性完全抵消了它的生产性。不光在早恋方面,其它方面的思维垃圾也会让孩子发生变异。
比如一位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针对孩子,把钱管得很紧,一直以来都像防小偷那样防着自己的儿子。在她的意识中,似乎孩子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会在钱上做手脚。她不仅把家里的钱放得很隐蔽,不让孩子知道;而且孩子上学后想买什么,她总是用怀疑的口气问:“那东西是那么多钱吗,你可要说实话”。即使经她同意,孩子自己到她钱包里拿钱,她一定要说:“来,妈妈看你多拿钱没有,不许偷偷多拿啊”。在她的不信任和严密监视下,她儿子形成了反监视的兴趣和能力。上初中后,这个小男孩就开始从家里偷钱。有一次和父亲一起去提款机上取钱,父亲输密码时,他竟然偷偷记下来,然后偷偷拿了家里的银行卡,一个月里分三次取了两千元,全部挥霍干净。每次偷钱事件发生后,家长除了把儿子暴打一顿,只能仰天长叹,怎么生了这么个不争气的儿子。做家长的实在想不明白,一直以来在金钱方面这样提防儿子做坏事,怕他变坏,他怎么就恰恰变得这么糟糕呢?
和上面事例形成对比的是另一位好友对我讲的一件事。
她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因某种原因误过了学校的期中考试,为了让儿子补上这场考试,就到学校找来各科期中考试的卷子,回家让孩子按照学校考试的时间把卷子都做了。
她在把卷子交给孩子的一瞬间犹豫了一下,考虑是让孩子自己掐时间还是由她来监督;同时她还想到,要不要把孩子房间里的书本都收走,以防他偷看。她儿子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肯定会有一些内容不会做,那么他会不会偷偷去看书上的答案呢?
她想了一下,决定信任孩子,就告诉孩子说,你自己掐好时间,到点就不做了。别的什么也没说,就关上门出来了。
让她高兴的是,这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他知道考试应该是什么样子,他完全按照学校考试的样子来管理自己,时间一到就不再做题了。而且他根本不知道有“作弊”这回事,他妈妈通过观察看出来,他在遇到不会做的题时,也绝对没有动过偷偷翻书的念头。她不由地感叹:原来孩子是这样纯洁!她庆幸自己在那一瞬间的选择,庆幸自己没有用潜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