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贵妃起居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徐循被送到清宁宫的时候,太后压根都还没有回来,怕还在乾清宫和三杨一道商议着大行皇帝的丧礼、谥号以及嗣皇帝的登基仪该怎么办的问题。如今皇位之争终于有了个结果,群臣心思,应该是安定下来了,但为免夜长梦多,只怕还是要快些把礼给行了,定下名分来,方才能让朝政完全回归正轨。
北方有鞑靼这个邻居,嗣皇帝年岁又幼小,只怕边境上,有些人会蠢蠢欲动,生出犯境的心思,这嗣皇帝登基,少不得也要在边境上炫耀一番肌肉,又有大赦天下、开恩科等必备的程序,还有皇帝本人的教育问题,宫中朝中的一些人事变动。说是大事吾从中主之,什么是大事,什么事是小事,比较自由心证,但眼下说的这些,倒是的确绝对都算是大事不假。
但,这些大事和徐循已经没有太多关系了,就算太后之前忙忘了她这一块——如果之前她没有随皇后出屋,还呆在那小便殿里的话,只怕太后还真会把她抛诸脑后。可现在,等她一缓出手来,却绝对不可能忘记处理徐循,想也知道,这处理不会是什么好下场。徐循自忖自己对太后的所作所为,未必比当年孙后对她的冒犯要好多少。以前的那些若即若离、不顾脸面,顶多算是累积点坏印象,这一次,却是真的结下仇怨了。
这一点明显到了什么地步?从她被皇后的人押送进宫开始,清宁宫的诸人,几乎个个都露出讶色,个别因宫务有过接触的近人,神色还颇为晦暗,似乎是为她感到忧虑。——能和皇贵妃说上话的宫人,自然也不简单,哪里会不记得腊月里的事?再结合这几天宫闱的变化,随便猜测一番,自然也就清楚是谁出手为皇后娘娘扭转了局面,打破了僵持。
徐循对别人的眼色并无反应,时至今日,除非她能肋生双翅,飞出宫墙,不然,还如何能逃脱得了太后的怒火?连皇后都无法庇护她,这些旧识,即使对她有几分情分,但又能如何?和她说多几句话,只怕来日还要受到牵连,倒不如谁也不搭理,等着太后来发落她罢了。
她也没有等上太久,不过是一个时辰不到,还没到午饭功夫,太后便回了清宁宫,她身边空空如也,栓儿想是被打发去坤宁宫拜见母后了。
自然早有人报给她徐循在偏殿等候的事,太后是直接进的里屋,见到她,面上也无讶异之色,只是多少有些玩味,“皇后的动作,还真不算慢。这一招过河拆桥,算是炉火纯青了。”
徐循面色平静如常,只是起身行礼,并未接下太后的话茬,太后见此,不怒反笑,“你这徐氏,倒也算是聪明伶俐,有些手段。”
“老娘娘谬赞了,妾身并不敢当。”徐循也知道太后总有些问题想要问的,因太后没叫起,她便维持跪姿,如实回答,“只是皇后娘娘既然无计可施,妾便略尽绵薄之力,将曾发生过的事,告知皇后娘娘罢了。”
“孙氏行事,什么时候这么有章法了?”太后却不大信服,“联络东厂、给襄王写信,再居中联系三杨……这几笔,有板有眼,你敢说不是你出的主意?”
徐循道,“您小看皇后娘娘了。”
她顿了顿,还是承认,“这三件事,是妾和娘娘一道商议着定的。”
这件事,不能不说是办得漂亮,徐循这么说,似乎是不想居功,又似乎是想要分散太后的怒火,太后瞥了她一眼,眼神转冷,“可惜,你这人一生就错在个眼光上了,当日我如何待你,你自己心里清楚,你又如何回报我?皇后这些年来,害你多少次,你却始终都不肯回报她几招,如今,更可谓是为皇后抛头颅洒热血了,结果如何?局势才定,她就迫不及待地把你送来,好摘出自己去了,嘿,被人用过就丢的感觉,好么?”
她话里隐含了些许戏谑之意,似乎徐循所信非人的窘境,令她看戏看得很开心,更有些隐隐的探究,像是想要知道徐循所作所为,背后究竟是为了什么,毕竟,若要说她是为了帮皇后,连太后自己都不会相信。
她的反应,也几乎全在徐循预料之中,自然更逃不过孙后的猜度,她毕竟是从小被太后带大,对她的了解之深,可能还要胜过徐循许多。
“唯有我主动把你送去,你才能顺理成章地表现出对我的厌弃和不屑。”虽然徐循表现出领会之色,她仍是没有吝惜解释,而是凝重道,“一定要逼真一点!”
太后到底还是拿住了宫中的主权,没有被软禁起来——以她后宫尊长的身份,只要还能自由活动,就依然是后宫之主。当日徐循和皇后盘算之中,并未想过事情又会生出变数,襄王居然吓得直接跑出京去。送出去那封信以后,襄王当面没给回音,两人便直接把他当作心怀叵测来计划了。在她们的计划里,传播谣言、开档库寻佐证,找刘胡琳为人证,是环环紧扣的三步,期间不会留给太后多少反应的时间。一旦大势可成,则这有根有据的阴谋论,足以令百官对太后生出绝大疑窦,届时若太后还不服软,正统派占尽道理、名正言顺,怎么做都不会有人非议置喙了,届时则再以大义说服冯恩,闯入清宁宫控制太后,抢出栓儿,即刻举行登基仪。
若是如此,那么顺理成章,之后大臣会援引遗诏,请皇后垂帘,连提都不会提到太后两个字。皇后自然也还不敢杀掉太后,维持软禁清宁宫的局面,大家该干嘛干嘛去就是了。但事情的发展,总是不可能尽如人意,谁能料到避居十王府的襄王耳目如此灵通,胆子又怎么忽然变得这么小?一听说这谣言,居然直接给吓跑了,还上了奏疏,内阁更是配合无比,直接把奏疏送去了清宁宫。倒是真的给了太后思考翻盘的时间,把这件事较为圆满地顺了下来,更是将治国大权,揽入手中。
这里头必定是有些变数,为两人没有计算到的,只怕半是天数,半是人为,徐循按直觉,心里隐约猜疑的是三位杨大人中的某一位,只是她对这三人根本毫不了解,要再深入分析,却也无以为继。不论如何,这一场风波,最大的赢家乃是内阁,太后、皇后,在不同程度上都输了一截,各自都有些损伤。其中皇后这边,自保无虞,却不可能保住徐循,而太后,吃了她徐循没问题,却不可能再动皇后。
局面如此,无法改变,那再垂死挣扎也没有太大意义。皇后不可能为了她徐循一人封住坤宁宫,不让太后使者进宫相召,又或者阻住徐循应召而去,这不是一时一日的事,是一辈子的事,这么闹,只会给太后的脾气来个火上浇油,更增添她拿徐循泄愤的决心。
所以不但要送,而且还要早送,送得越盛大、越迫不及待越好。如此,徐循的面上才会越难堪,太后看了才会越高兴。以她性子,既然皇后用过就丢,希望徐循死,她倒多数不愿意当这个枪了,届时,徐循再以泪洗面、诚恳认错、苦苦哀求……如此按部就班地表过忠心,有很大的可能,太后也会动心,给皇后留个深恨她的太妃为牵制,让徐循挑头来和皇后斗,恶心皇后之余,也可以娱乐她枯燥的晚年生活。
徐循的命能否保住,就看她演技高超不高超,会否让太后生疑了。
而太后也的确如孙后所料,打从一开始就抛出了一个下台阶,徐循若有意来个打滚痛哭,痛诉自己如何一片真心被孙后欺骗,现在正是时机。
她却没有动。
在坤宁宫,她应下了皇后的说法,只因她的确算是仁至义尽,甚而不惜损害自己的名声,来为她保命铺路,除了这个办法以外,皇后已无别的方式来履行自己的承诺,而徐循也无意再挑三拣四,徒增口舌。——时间宝贵,她只想把多和两个孩子在一处最后说几句话。
这一生她做过许多委屈自己的事,就是这些年来,也不能说是事事随心所欲,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当年就是在皇帝跟前,她也没有为了自己的生死放下尊严,没有为了苟活而假哭假笑、七情上面地扮演一个绝不是自己的自己……今日在太后跟前,她又怎会突然改变?
为了活下去,和狗一样在太后身边打滚哭泣,讨得她心意的一个曲折转变,若是死了,这一番做作,不过徒为笑谈,若是活着,从此后就真的要活得像一头狗,揣摩着太后的心意,受着她的敲打和驱策,冲她讨厌的人汪汪叫,她喜欢的人摇尾巴……
如果为了活下去,她情愿做到这一步,那么早在十年前她就做了,又怎还会等到今天?皇后出这个主意,不过是因为她终究是并不了解她。
她一直等待的死亡,就像是一盏透彻的琉璃灯,在前方发出了晶莹纯粹的光芒,恍惚如白日般耀眼,在此照耀之下,徐循心神一片凝定,仿佛所有感情,都离她而去,她抬起头很自然地说,“老娘娘却料错了一点,皇后娘娘将我送来此处,却不是为了把我除去,反而是为了保住我的性命。”
一句话,透露出不少信息,许多关节,不必明说,太后也能知晓,她微微一惊,沉思片刻,也就明白了过来。毕竟皇后此策也不算有多复杂,不过算准了老人家的性子而已。
“好,”她收起讶色,双眼在徐循身上来回巡梭,似乎是寻找着什么,探究之意越盛,但周身... -->>
徐循被送到清宁宫的时候,太后压根都还没有回来,怕还在乾清宫和三杨一道商议着大行皇帝的丧礼、谥号以及嗣皇帝的登基仪该怎么办的问题。如今皇位之争终于有了个结果,群臣心思,应该是安定下来了,但为免夜长梦多,只怕还是要快些把礼给行了,定下名分来,方才能让朝政完全回归正轨。
北方有鞑靼这个邻居,嗣皇帝年岁又幼小,只怕边境上,有些人会蠢蠢欲动,生出犯境的心思,这嗣皇帝登基,少不得也要在边境上炫耀一番肌肉,又有大赦天下、开恩科等必备的程序,还有皇帝本人的教育问题,宫中朝中的一些人事变动。说是大事吾从中主之,什么是大事,什么事是小事,比较自由心证,但眼下说的这些,倒是的确绝对都算是大事不假。
但,这些大事和徐循已经没有太多关系了,就算太后之前忙忘了她这一块——如果之前她没有随皇后出屋,还呆在那小便殿里的话,只怕太后还真会把她抛诸脑后。可现在,等她一缓出手来,却绝对不可能忘记处理徐循,想也知道,这处理不会是什么好下场。徐循自忖自己对太后的所作所为,未必比当年孙后对她的冒犯要好多少。以前的那些若即若离、不顾脸面,顶多算是累积点坏印象,这一次,却是真的结下仇怨了。
这一点明显到了什么地步?从她被皇后的人押送进宫开始,清宁宫的诸人,几乎个个都露出讶色,个别因宫务有过接触的近人,神色还颇为晦暗,似乎是为她感到忧虑。——能和皇贵妃说上话的宫人,自然也不简单,哪里会不记得腊月里的事?再结合这几天宫闱的变化,随便猜测一番,自然也就清楚是谁出手为皇后娘娘扭转了局面,打破了僵持。
徐循对别人的眼色并无反应,时至今日,除非她能肋生双翅,飞出宫墙,不然,还如何能逃脱得了太后的怒火?连皇后都无法庇护她,这些旧识,即使对她有几分情分,但又能如何?和她说多几句话,只怕来日还要受到牵连,倒不如谁也不搭理,等着太后来发落她罢了。
她也没有等上太久,不过是一个时辰不到,还没到午饭功夫,太后便回了清宁宫,她身边空空如也,栓儿想是被打发去坤宁宫拜见母后了。
自然早有人报给她徐循在偏殿等候的事,太后是直接进的里屋,见到她,面上也无讶异之色,只是多少有些玩味,“皇后的动作,还真不算慢。这一招过河拆桥,算是炉火纯青了。”
徐循面色平静如常,只是起身行礼,并未接下太后的话茬,太后见此,不怒反笑,“你这徐氏,倒也算是聪明伶俐,有些手段。”
“老娘娘谬赞了,妾身并不敢当。”徐循也知道太后总有些问题想要问的,因太后没叫起,她便维持跪姿,如实回答,“只是皇后娘娘既然无计可施,妾便略尽绵薄之力,将曾发生过的事,告知皇后娘娘罢了。”
“孙氏行事,什么时候这么有章法了?”太后却不大信服,“联络东厂、给襄王写信,再居中联系三杨……这几笔,有板有眼,你敢说不是你出的主意?”
徐循道,“您小看皇后娘娘了。”
她顿了顿,还是承认,“这三件事,是妾和娘娘一道商议着定的。”
这件事,不能不说是办得漂亮,徐循这么说,似乎是不想居功,又似乎是想要分散太后的怒火,太后瞥了她一眼,眼神转冷,“可惜,你这人一生就错在个眼光上了,当日我如何待你,你自己心里清楚,你又如何回报我?皇后这些年来,害你多少次,你却始终都不肯回报她几招,如今,更可谓是为皇后抛头颅洒热血了,结果如何?局势才定,她就迫不及待地把你送来,好摘出自己去了,嘿,被人用过就丢的感觉,好么?”
她话里隐含了些许戏谑之意,似乎徐循所信非人的窘境,令她看戏看得很开心,更有些隐隐的探究,像是想要知道徐循所作所为,背后究竟是为了什么,毕竟,若要说她是为了帮皇后,连太后自己都不会相信。
她的反应,也几乎全在徐循预料之中,自然更逃不过孙后的猜度,她毕竟是从小被太后带大,对她的了解之深,可能还要胜过徐循许多。
“唯有我主动把你送去,你才能顺理成章地表现出对我的厌弃和不屑。”虽然徐循表现出领会之色,她仍是没有吝惜解释,而是凝重道,“一定要逼真一点!”
太后到底还是拿住了宫中的主权,没有被软禁起来——以她后宫尊长的身份,只要还能自由活动,就依然是后宫之主。当日徐循和皇后盘算之中,并未想过事情又会生出变数,襄王居然吓得直接跑出京去。送出去那封信以后,襄王当面没给回音,两人便直接把他当作心怀叵测来计划了。在她们的计划里,传播谣言、开档库寻佐证,找刘胡琳为人证,是环环紧扣的三步,期间不会留给太后多少反应的时间。一旦大势可成,则这有根有据的阴谋论,足以令百官对太后生出绝大疑窦,届时若太后还不服软,正统派占尽道理、名正言顺,怎么做都不会有人非议置喙了,届时则再以大义说服冯恩,闯入清宁宫控制太后,抢出栓儿,即刻举行登基仪。
若是如此,那么顺理成章,之后大臣会援引遗诏,请皇后垂帘,连提都不会提到太后两个字。皇后自然也还不敢杀掉太后,维持软禁清宁宫的局面,大家该干嘛干嘛去就是了。但事情的发展,总是不可能尽如人意,谁能料到避居十王府的襄王耳目如此灵通,胆子又怎么忽然变得这么小?一听说这谣言,居然直接给吓跑了,还上了奏疏,内阁更是配合无比,直接把奏疏送去了清宁宫。倒是真的给了太后思考翻盘的时间,把这件事较为圆满地顺了下来,更是将治国大权,揽入手中。
这里头必定是有些变数,为两人没有计算到的,只怕半是天数,半是人为,徐循按直觉,心里隐约猜疑的是三位杨大人中的某一位,只是她对这三人根本毫不了解,要再深入分析,却也无以为继。不论如何,这一场风波,最大的赢家乃是内阁,太后、皇后,在不同程度上都输了一截,各自都有些损伤。其中皇后这边,自保无虞,却不可能保住徐循,而太后,吃了她徐循没问题,却不可能再动皇后。
局面如此,无法改变,那再垂死挣扎也没有太大意义。皇后不可能为了她徐循一人封住坤宁宫,不让太后使者进宫相召,又或者阻住徐循应召而去,这不是一时一日的事,是一辈子的事,这么闹,只会给太后的脾气来个火上浇油,更增添她拿徐循泄愤的决心。
所以不但要送,而且还要早送,送得越盛大、越迫不及待越好。如此,徐循的面上才会越难堪,太后看了才会越高兴。以她性子,既然皇后用过就丢,希望徐循死,她倒多数不愿意当这个枪了,届时,徐循再以泪洗面、诚恳认错、苦苦哀求……如此按部就班地表过忠心,有很大的可能,太后也会动心,给皇后留个深恨她的太妃为牵制,让徐循挑头来和皇后斗,恶心皇后之余,也可以娱乐她枯燥的晚年生活。
徐循的命能否保住,就看她演技高超不高超,会否让太后生疑了。
而太后也的确如孙后所料,打从一开始就抛出了一个下台阶,徐循若有意来个打滚痛哭,痛诉自己如何一片真心被孙后欺骗,现在正是时机。
她却没有动。
在坤宁宫,她应下了皇后的说法,只因她的确算是仁至义尽,甚而不惜损害自己的名声,来为她保命铺路,除了这个办法以外,皇后已无别的方式来履行自己的承诺,而徐循也无意再挑三拣四,徒增口舌。——时间宝贵,她只想把多和两个孩子在一处最后说几句话。
这一生她做过许多委屈自己的事,就是这些年来,也不能说是事事随心所欲,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当年就是在皇帝跟前,她也没有为了自己的生死放下尊严,没有为了苟活而假哭假笑、七情上面地扮演一个绝不是自己的自己……今日在太后跟前,她又怎会突然改变?
为了活下去,和狗一样在太后身边打滚哭泣,讨得她心意的一个曲折转变,若是死了,这一番做作,不过徒为笑谈,若是活着,从此后就真的要活得像一头狗,揣摩着太后的心意,受着她的敲打和驱策,冲她讨厌的人汪汪叫,她喜欢的人摇尾巴……
如果为了活下去,她情愿做到这一步,那么早在十年前她就做了,又怎还会等到今天?皇后出这个主意,不过是因为她终究是并不了解她。
她一直等待的死亡,就像是一盏透彻的琉璃灯,在前方发出了晶莹纯粹的光芒,恍惚如白日般耀眼,在此照耀之下,徐循心神一片凝定,仿佛所有感情,都离她而去,她抬起头很自然地说,“老娘娘却料错了一点,皇后娘娘将我送来此处,却不是为了把我除去,反而是为了保住我的性命。”
一句话,透露出不少信息,许多关节,不必明说,太后也能知晓,她微微一惊,沉思片刻,也就明白了过来。毕竟皇后此策也不算有多复杂,不过算准了老人家的性子而已。
“好,”她收起讶色,双眼在徐循身上来回巡梭,似乎是寻找着什么,探究之意越盛,但周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