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大魏能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果然是设计精妙,可惜残破的太厉害了,好多重要零件也被拆走了,不知能不能复原出来,我汉军要是装备这种武器,攻城掠地可就容易多了!”
诸葛亮拿起几个零件,认真对比研究着,希望用自己的智慧把这种杀器复制出来,如果自己不行的话,还可以请夫人出手帮忙,那可是摆弄机械的绝顶高手!
(诸葛亮之妻黄月英,乃是荆襄名士黄承彦之女,生的黄发、黑肤,相貌丑陋,却是不世出的大才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尤其善于发明创造!
蜀军装备的连珠弩、武刚车,以及很多精巧器械,其实都是诸葛夫妇一起发明的,且女方贡献更大一些!)
“嗯?--这怎么可能呢?”
正在研究之间,诸葛亮发现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自己找到了两个牵引钩,其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就连上面的打磨痕迹都没区别!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武器全都是手工制造的,就算是同一个人,也无法制作完全一模一样的东西,大小肯定略有差别的!
现在出现了大小一样的牵引钩,这是纯属巧合,还是……
诸葛亮赶快翻动箱子,一共找到了七个牵引钩,认真比较之后发现,七个大小完全一样,再比较其他相同的零件,大小也完全一样,且有模具铸造的痕迹,换而言之,制造这些零件过程中用到了机械!
“这怎么可能呢……他们找到方法了,他们真的找到方法了,这简直太可怕了!”
看着手中的零件,诸葛亮不禁冷汗直冒,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真实的出现在眼前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连珠弩箭除了杀伤力不足,其实还有一个大缺陷,就是结构复杂、制作麻烦,一名熟练的老工匠,也要用两三个月时间,才能制出一具合格的连珠弩箭!
而培养一名熟练工匠,比之制造连珠弩箭更要难上百倍,必须是聪明伶俐、勤恳好学,又对蜀汉忠心耿耿的人才行,否则一个工匠背叛了,就会泄露连珠弩箭的秘密!
因此上,蜀汉集团用了三年多时间,也只制造出几千具连珠弩箭,远远不够大军征战用的,如果数量增加十倍的话,又岂容曹军铁骑耀武扬威呢,定军山大战也不会打成这样了。
诸葛亮原本以为,床子弩与连珠弩一样,也存在结构复杂、制作麻烦的问题,同样是一种威力巨大、却无法大规模装备军队的武器,对未来战事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可这几个牵引钩证明,自己大错特错了!
两三个牵引钩大小一样,还可以说是巧合,可是找到的全都一样,那就是必然之事了!
换而言之,曹军掌握了一种方法,可以生产大小一样的零件,而且是半手工、半机械生产的,这样做的好处太多了……
首先,零件大小完全一样,床子弩破损的时候,只要把坏零件更换掉,就能继续使用了,或者用几具破损的,可以拼凑出一具完好的,在战场上继续射杀敌人!
而连珠弩破损之后,修复起来可就麻烦了,零件稍微大一些,或者小一些,都无法安装上去,必须反复修改才行,互换使用更是想都不敢想啊!
其次,零件标准化之后,就可以分开生产了,一个工匠就负责一个零件,最后组合在一起成型,这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又避免了泄露机密,真是一举两得啊!
以上种种,都是诸葛亮梦寐以求、又无法做到的事情,没想到曹军却做到了,准备说是萧逸做到了,因为在一个零件的隐秘处,诸葛亮看到了一个‘萧’字,造器留名,古之惯例!
“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莫遇贪狼!”
“我有超人之智,彼却有天人之智,文治、武功、用人、发明……彼处处胜我一筹,卧龙不及贪狼多矣!”
一个极为聪明人,遇到了一个更聪明的对手,这种感觉太诛心了,纵然是诸葛亮也不能免俗,心中升起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周瑜:哈哈……)
这不是几个零件的问题,也不是一种武器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战争胜负,以及天下大势的走向!
诸葛亮博览群书,逐渐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战争的扩大化、复杂化,人起的作用越来越小了,而武器的作用越来越大!
比如夏商时期,武器种类比较少,也就是战车、长戈、短剑、竹木弓几种,因为武器简单,作战方式也简单,双方约好了时间、地点,把人马摆开互相冲锋,几个回合就分出胜负了。
而战争胜负关键,就在统帅的智慧、以及士卒的士气,比如牧野之战中,姜尚阵前宣读《牧誓》,鼓舞了周军士气,这才一战成功灭商的!
等到了秦汉时期,情况就有些不一样了,复合弓、大黄弩、环首刀、玄铁甲相继出现,战争方式也变得复杂了,而武器占优势的一方,往往能碾压武器低劣的一方!
比如匈奴人以狼为师,其战斗意志、战术水平都不差,却屡屡的惨败于汉军手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武器差距太大了,青铜武器完全不敌铁制武器!
以此类推,连珠弩、床子弩这种杀器都出现了,以后肯定还有更厉害的武器出现,比如曹军那种会爆炸燃烧的霹雳瓶!
如果把霹雳瓶的体积扩大几十倍,威力也扩大几十倍,再与床子弩、霹雳车相结合的话,该发挥出多大破坏力呢,而萧逸控制的争鸣学府中,是不是还有别的大杀器呢?
魏、蜀两国相比较,地盘不如人家大,兵力不如人家多,人才不如人家的优秀,就连武器装备也拉开差距了,以后的仗还怎么打啊?
想到这里,诸葛亮不禁浑身冒汗,手脚一个劲的颤抖……
“先王啊,您托付给臣的重任,臣只怕无法完成了!”
“臣能够做到的,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果然是设计精妙,可惜残破的太厉害了,好多重要零件也被拆走了,不知能不能复原出来,我汉军要是装备这种武器,攻城掠地可就容易多了!”
诸葛亮拿起几个零件,认真对比研究着,希望用自己的智慧把这种杀器复制出来,如果自己不行的话,还可以请夫人出手帮忙,那可是摆弄机械的绝顶高手!
(诸葛亮之妻黄月英,乃是荆襄名士黄承彦之女,生的黄发、黑肤,相貌丑陋,却是不世出的大才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尤其善于发明创造!
蜀军装备的连珠弩、武刚车,以及很多精巧器械,其实都是诸葛夫妇一起发明的,且女方贡献更大一些!)
“嗯?--这怎么可能呢?”
正在研究之间,诸葛亮发现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自己找到了两个牵引钩,其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就连上面的打磨痕迹都没区别!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武器全都是手工制造的,就算是同一个人,也无法制作完全一模一样的东西,大小肯定略有差别的!
现在出现了大小一样的牵引钩,这是纯属巧合,还是……
诸葛亮赶快翻动箱子,一共找到了七个牵引钩,认真比较之后发现,七个大小完全一样,再比较其他相同的零件,大小也完全一样,且有模具铸造的痕迹,换而言之,制造这些零件过程中用到了机械!
“这怎么可能呢……他们找到方法了,他们真的找到方法了,这简直太可怕了!”
看着手中的零件,诸葛亮不禁冷汗直冒,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真实的出现在眼前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连珠弩箭除了杀伤力不足,其实还有一个大缺陷,就是结构复杂、制作麻烦,一名熟练的老工匠,也要用两三个月时间,才能制出一具合格的连珠弩箭!
而培养一名熟练工匠,比之制造连珠弩箭更要难上百倍,必须是聪明伶俐、勤恳好学,又对蜀汉忠心耿耿的人才行,否则一个工匠背叛了,就会泄露连珠弩箭的秘密!
因此上,蜀汉集团用了三年多时间,也只制造出几千具连珠弩箭,远远不够大军征战用的,如果数量增加十倍的话,又岂容曹军铁骑耀武扬威呢,定军山大战也不会打成这样了。
诸葛亮原本以为,床子弩与连珠弩一样,也存在结构复杂、制作麻烦的问题,同样是一种威力巨大、却无法大规模装备军队的武器,对未来战事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可这几个牵引钩证明,自己大错特错了!
两三个牵引钩大小一样,还可以说是巧合,可是找到的全都一样,那就是必然之事了!
换而言之,曹军掌握了一种方法,可以生产大小一样的零件,而且是半手工、半机械生产的,这样做的好处太多了……
首先,零件大小完全一样,床子弩破损的时候,只要把坏零件更换掉,就能继续使用了,或者用几具破损的,可以拼凑出一具完好的,在战场上继续射杀敌人!
而连珠弩破损之后,修复起来可就麻烦了,零件稍微大一些,或者小一些,都无法安装上去,必须反复修改才行,互换使用更是想都不敢想啊!
其次,零件标准化之后,就可以分开生产了,一个工匠就负责一个零件,最后组合在一起成型,这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又避免了泄露机密,真是一举两得啊!
以上种种,都是诸葛亮梦寐以求、又无法做到的事情,没想到曹军却做到了,准备说是萧逸做到了,因为在一个零件的隐秘处,诸葛亮看到了一个‘萧’字,造器留名,古之惯例!
“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莫遇贪狼!”
“我有超人之智,彼却有天人之智,文治、武功、用人、发明……彼处处胜我一筹,卧龙不及贪狼多矣!”
一个极为聪明人,遇到了一个更聪明的对手,这种感觉太诛心了,纵然是诸葛亮也不能免俗,心中升起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周瑜:哈哈……)
这不是几个零件的问题,也不是一种武器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战争胜负,以及天下大势的走向!
诸葛亮博览群书,逐渐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战争的扩大化、复杂化,人起的作用越来越小了,而武器的作用越来越大!
比如夏商时期,武器种类比较少,也就是战车、长戈、短剑、竹木弓几种,因为武器简单,作战方式也简单,双方约好了时间、地点,把人马摆开互相冲锋,几个回合就分出胜负了。
而战争胜负关键,就在统帅的智慧、以及士卒的士气,比如牧野之战中,姜尚阵前宣读《牧誓》,鼓舞了周军士气,这才一战成功灭商的!
等到了秦汉时期,情况就有些不一样了,复合弓、大黄弩、环首刀、玄铁甲相继出现,战争方式也变得复杂了,而武器占优势的一方,往往能碾压武器低劣的一方!
比如匈奴人以狼为师,其战斗意志、战术水平都不差,却屡屡的惨败于汉军手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武器差距太大了,青铜武器完全不敌铁制武器!
以此类推,连珠弩、床子弩这种杀器都出现了,以后肯定还有更厉害的武器出现,比如曹军那种会爆炸燃烧的霹雳瓶!
如果把霹雳瓶的体积扩大几十倍,威力也扩大几十倍,再与床子弩、霹雳车相结合的话,该发挥出多大破坏力呢,而萧逸控制的争鸣学府中,是不是还有别的大杀器呢?
魏、蜀两国相比较,地盘不如人家大,兵力不如人家多,人才不如人家的优秀,就连武器装备也拉开差距了,以后的仗还怎么打啊?
想到这里,诸葛亮不禁浑身冒汗,手脚一个劲的颤抖……
“先王啊,您托付给臣的重任,臣只怕无法完成了!”
“臣能够做到的,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