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重生之娇娥锦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林天在展望着平陵县的将来,赵充国也做了同样的事,不过他更加直接,将这份计划写成奏章,呈给了刘询。︾樂︾文︾小︾说|
自张安世、张千秋过世后,张延寿报了丁忧,原先张家在军中的势力,全部由赵充国和冯世奉接手。
韩增因为身体原因,早已不怎么参与其中,再加上冯世奉就是他举荐的,冯世奉得了好,他自然也有好处。
从长远来说,大司马大将军必定是许家的,许延寿留驻在西域都护府和赵兴分裂匈奴,事成之后,便是一大功劳,而且许嘉也跟着生父在军中效力,成长为一代新将领之后,许家的地位便不可撼动了。
而这,本来也是刘询的计划之一,太子日后登基,不能没有强大的母族支撑。
冯家和许家又是姻亲,赵充国看清楚这一点,嘱咐儿子不可恋权,他们不过是帮着许家掌管几年的权柄而已。
七十多岁的赵老将军压根不在乎这个大司马大将军的位置能坐几年,而是将眼光放到了大汉的千秋基业上。
刘询都不得不说,这个老将,真是块宝,年纪大,经得多,什么都知道点门道。
被大汉赶过湟水,递了降书的西羌人又逐渐的将队伍聚集起来,原先声称投降的几个部落又纠结在一起,再次谋反。
不得不说赵老将军熟悉羌人的习性,大汉的几路大军这时已经启程归朝,但有赵充国和许延寿的两路大军在西域都护府驻守着,羌人也不敢妄动伏击汉军的念头,生怕被汉军包了饺子。
羌人觉得和赵充国来硬的,肯定不成,于是就打算借着地理的优势,不断地骚扰汉军,好逼着赵充国渡过湟水一战。
但赵充国却屯了兵,反正粮草充足,日日好吃好喝的养着士兵们,还经常放出去成群的士兵在四周打猎,养的精壮的士兵们正愁没处发泄多余的精力,见了零散的羌人就穷追猛打。
时日一长,羌人只好屯兵驻扎,但粮草不够,没过多久,就人心浮动,戒备松懈。
赵充国瞅着时机差不多了,便带兵渡过湟水。
羌人见汉军大兵来到,连仗都还没有开始打,就吓得抛弃车马辎重,朝西羌的腹地跑了。
汉军依旧不紧不慢,在后面驱赶羌军。
羌人慌慌张张,掉入水中淹死数百人,投降及被汉军所杀达五百余人,汉军缴获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但所经村落,却不烧杀抢掠。
接着就有部落的首领亲自前来归降,赵充国好酒好肉招待,让他回去告诉其他部落的首领,只要来投降,大汉就不会再兴兵讨伐。
西羌部落接二连三地来投降,到了清明前后,已经有一万多羌人投降了汉军。
刘询这个时候真的有点沉不住气了,赵充国率领的大军,还没怎么和羌人在战场上交锋呢,羌人已经投降的差不多了,赵老将军你还等什么呢?迅速的给朕来个痛快的,扬一扬大汉的威风,赶快班师回朝吧,给你庆功的庆功宴都筹划很久了。
赵老将军又上了一道奏章,把刘询气的肝疼。
奏章上说,羌人必败,骑兵留在这里太耗费粮草了,他要让冯世奉率领骑兵先撤回来,自己要带领步兵在当地屯垦戍边。
而且反驳了刘询让他迅速出兵,解决战事的要求,说帝王的军队,应当不受什么损失就能取得胜利,要重视谋略,轻视拚杀。就连《孙子兵法》都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刘询好生憋屈,有这么不服管教的老将吗?还教育天子如何打仗。
而且,你打仗就好好打吧,缺粮草,朕想法子给你,以前发了几路大军,粮草紧张,现在就你这一支了,难道举大汉之国力还养不起你么?
你竟然要去屯田。
朝堂上,众人都知道这次年轻的皇帝生气了,心里都有点埋怨赵老将军。
你好好打仗不就完了么?什么都要搞一下,皇帝正年轻着呢,火气旺盛,以为是你这样的老东西吗?
只有丙吉笑着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有一位一心为大汉打算的忠臣。”
刘询听了,脸色稍稍好看些,的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充国的存在就是在诠释什么是一心为君。
丙吉又道:“赵老将军到目前为止,所说的话都及其的灵验,更何况,守护大汉边境得安宁是老将军的心愿,他的一举一动都并非出于私心,若是不从,只怕赵老将军会念叨到余生的。”
众人都打了个寒颤,想起被念叨的翻不了身的义渠安国,魏相和大司农,赵老将军会在每一次的朝会上念叨君主的失策,那是什么样的景象。
“赵老将军年事已高,怎么还要去屯田戍边,这叫朕如何……”刘询说出了他的担忧,张安世已死,大汉在武帝时期就建立功勋,眼下还存留的武将就剩下赵充国了,他还打算攻打匈奴,要听从老将军的意见呢。
要是赵充国在西羌挂了,那不是得不偿失吗?
&n... -->>
林天在展望着平陵县的将来,赵充国也做了同样的事,不过他更加直接,将这份计划写成奏章,呈给了刘询。︾樂︾文︾小︾说|
自张安世、张千秋过世后,张延寿报了丁忧,原先张家在军中的势力,全部由赵充国和冯世奉接手。
韩增因为身体原因,早已不怎么参与其中,再加上冯世奉就是他举荐的,冯世奉得了好,他自然也有好处。
从长远来说,大司马大将军必定是许家的,许延寿留驻在西域都护府和赵兴分裂匈奴,事成之后,便是一大功劳,而且许嘉也跟着生父在军中效力,成长为一代新将领之后,许家的地位便不可撼动了。
而这,本来也是刘询的计划之一,太子日后登基,不能没有强大的母族支撑。
冯家和许家又是姻亲,赵充国看清楚这一点,嘱咐儿子不可恋权,他们不过是帮着许家掌管几年的权柄而已。
七十多岁的赵老将军压根不在乎这个大司马大将军的位置能坐几年,而是将眼光放到了大汉的千秋基业上。
刘询都不得不说,这个老将,真是块宝,年纪大,经得多,什么都知道点门道。
被大汉赶过湟水,递了降书的西羌人又逐渐的将队伍聚集起来,原先声称投降的几个部落又纠结在一起,再次谋反。
不得不说赵老将军熟悉羌人的习性,大汉的几路大军这时已经启程归朝,但有赵充国和许延寿的两路大军在西域都护府驻守着,羌人也不敢妄动伏击汉军的念头,生怕被汉军包了饺子。
羌人觉得和赵充国来硬的,肯定不成,于是就打算借着地理的优势,不断地骚扰汉军,好逼着赵充国渡过湟水一战。
但赵充国却屯了兵,反正粮草充足,日日好吃好喝的养着士兵们,还经常放出去成群的士兵在四周打猎,养的精壮的士兵们正愁没处发泄多余的精力,见了零散的羌人就穷追猛打。
时日一长,羌人只好屯兵驻扎,但粮草不够,没过多久,就人心浮动,戒备松懈。
赵充国瞅着时机差不多了,便带兵渡过湟水。
羌人见汉军大兵来到,连仗都还没有开始打,就吓得抛弃车马辎重,朝西羌的腹地跑了。
汉军依旧不紧不慢,在后面驱赶羌军。
羌人慌慌张张,掉入水中淹死数百人,投降及被汉军所杀达五百余人,汉军缴获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但所经村落,却不烧杀抢掠。
接着就有部落的首领亲自前来归降,赵充国好酒好肉招待,让他回去告诉其他部落的首领,只要来投降,大汉就不会再兴兵讨伐。
西羌部落接二连三地来投降,到了清明前后,已经有一万多羌人投降了汉军。
刘询这个时候真的有点沉不住气了,赵充国率领的大军,还没怎么和羌人在战场上交锋呢,羌人已经投降的差不多了,赵老将军你还等什么呢?迅速的给朕来个痛快的,扬一扬大汉的威风,赶快班师回朝吧,给你庆功的庆功宴都筹划很久了。
赵老将军又上了一道奏章,把刘询气的肝疼。
奏章上说,羌人必败,骑兵留在这里太耗费粮草了,他要让冯世奉率领骑兵先撤回来,自己要带领步兵在当地屯垦戍边。
而且反驳了刘询让他迅速出兵,解决战事的要求,说帝王的军队,应当不受什么损失就能取得胜利,要重视谋略,轻视拚杀。就连《孙子兵法》都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刘询好生憋屈,有这么不服管教的老将吗?还教育天子如何打仗。
而且,你打仗就好好打吧,缺粮草,朕想法子给你,以前发了几路大军,粮草紧张,现在就你这一支了,难道举大汉之国力还养不起你么?
你竟然要去屯田。
朝堂上,众人都知道这次年轻的皇帝生气了,心里都有点埋怨赵老将军。
你好好打仗不就完了么?什么都要搞一下,皇帝正年轻着呢,火气旺盛,以为是你这样的老东西吗?
只有丙吉笑着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有一位一心为大汉打算的忠臣。”
刘询听了,脸色稍稍好看些,的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充国的存在就是在诠释什么是一心为君。
丙吉又道:“赵老将军到目前为止,所说的话都及其的灵验,更何况,守护大汉边境得安宁是老将军的心愿,他的一举一动都并非出于私心,若是不从,只怕赵老将军会念叨到余生的。”
众人都打了个寒颤,想起被念叨的翻不了身的义渠安国,魏相和大司农,赵老将军会在每一次的朝会上念叨君主的失策,那是什么样的景象。
“赵老将军年事已高,怎么还要去屯田戍边,这叫朕如何……”刘询说出了他的担忧,张安世已死,大汉在武帝时期就建立功勋,眼下还存留的武将就剩下赵充国了,他还打算攻打匈奴,要听从老将军的意见呢。
要是赵充国在西羌挂了,那不是得不偿失吗?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