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前夫高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227,
阳春三月, 北方还在纷飞的寒雪中沉睡, 南国已是花木葱茏、生机勃勃。
广州荔湾一条风情绰约的小巷里, 行人三三两两, 小情侣亲亲热热地挽着胳膊,几个小姑娘在街边买了咖喱鱼蛋,叽叽喳喳讨论着最新的明星八卦, 广东话绵软轻糯,宛如云雀清唱。
小巴车晃晃悠悠停在巷口,车上下来一家三口, 两名爸爸一个背着妈咪包, 一个拎着小水壶,都是高大英俊的类型。小男孩儿举着气球宝剑,戴着铠甲勇士棒球帽,不过两三岁年纪, 步履却已经相当稳健。
“爸爸我也要吃鱼蛋!”宗葳葳拖着李维斯的手,蹦蹦跳跳将他拉到鱼蛋挡前, 踮着脚尖将上面所有的东西统统指了一遍,“我要这个这个这个还有这个!”
“你到底有多大的肚子啊,能吃下这么多?”李维斯将他的帽檐转到后脑勺, 温和但不容置疑地道,“只准选一个, 不能浪费食物知道吗?”
“宗铭也要吃呀!”宗葳葳扯着老爹的虎皮做大旗, “他肚子大要吃四个!emmm……爸爸你也吃一个吧, 不然宗铭会不好意思的。”
“……”李维斯怀疑自己生了个相声演员。
“叫爹!谁教你叫我名字的?”宗铭抬脚虚踢了一下儿子的肥屁股,“老子的名字是你叫的吗?”
宗葳葳抱着屁股道:“呀呀,我都是跟你学的呀,你不是管我爷爷叫伊登吗?我们是亲亲爱爱的一家人哟!”
“反了你了。”宗铭揪揪儿子的小耳朵,“那你怎么不叫你爸李维斯?他名字镶钻了?”
“他付钱呀。”宗葳葳理直气壮地说,“他是我们的金主,金主懂吗?家里的钱都是他写小说赚的,他可辛苦呢!”回头,讨好地冲李维斯笑,“爸爸嗷?”
李维斯无力地叹气,不管他怎么用心地教育儿子,也抵不过宗铭神一般的“言传身教”。宗葳葳整天跟着宗铭混,不到三岁已经显示出了卓越的作妖天赋。
不是他这个当爹的不努力,实在是某人有毒啊!
“你看你,又惹我爸生气!”宗葳葳发现李维斯脸色不善,娴熟地给宗铭甩锅,“呐~我帮不了你了,他肯定不会买你那一份了。唉!真是的,我还想多尝几样呢。”
李维斯被他气笑了,只有心问问老板附近有没有相声剧团,赶紧把他送进去当学徒算了,免得浪费了这逆天的口才。
宗铭却没感觉到任何不妥,对儿子的幽默报以青铜器般的笑声:“你可真是我亲生的,比我还会甩锅,不得了不得了。”胳膊肘戳一戳李维斯:“掏钱吧金主,好不容易来一趟广州,让他多尝几样,吃不完有我呢。”
李金主望天长叹,掏出手机付款,唯一庆幸的是有了孩子以后宗铭再也不挑食了,连以前从来不碰的提子肉桂饼干都吃得津津有味。
前提是宗葳葳吃剩下的。
唔,以及他吃剩下的。
一家三口站在路边分食四份小吃,其乐融融。宗葳葳虽然调皮,但脾气好又大方,你一个我一个地给两个爹分食物,特别一视同仁。李维斯吃着他喂给自己的鱼饼,刚才的糟心已经抛到了九霄云外,默默安慰自己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性格,养孩子要多往好处想……
“老板,请问一下,荣氏大宅是不是就在前面了?”宗铭跟鱼蛋档的老板打听。
“荣氏大宅?哦,你是说荣氏书堂吧?就在前面,走几步就到啦。”老板说。
“书堂?那里不是前清荣家祖宅,解放后捐给广州政府当博物馆的么?改书堂了?”
“荣家藏书多呀,书香门第嘛,书房好多间,间间都比堂屋大。”老板说,“从前文物保护,里头的书都是封存的,前些年荣家有个什么后人给市里写信,说不该让自家藏书白白浪费,市里就开放了大部分的书籍供市民阅读,还拨了转款修复维护。”
“哦,是这样啊。”
李维斯蹲在一边给儿子喂水喝,转头问老板:“来看书的人多吗?”
“不多了,都是古书,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读网络小说啦。”老板说,“就现在很火的那个《大西洋底的十四行诗》,我女儿可迷了,也不知道都讲了些什么。”
“……”宗铭脸色一变,忍了半天还是纠正道,“那本不是小说,是诗集来的。”
“咩话?”老板擦擦手,笑着说,“那我有空倒要看看了,这年头还有人写诗。”
宗铭:“……你最好还是别看了。”当心瞎了眼,呵呵。
三人吃完小食,往前走了百米左右便看见一座古朴的西关大屋,趟栊门旁边订着文物保护单位的铭牌,匾额上写着两个端庄中正的大字——荣宅。
荣家世代商贾,骨子里却有一股子文人的清隽之气,门口的楹联刻得是“春风拂槛温如玉,好日当窗刻似金”,并没有寻常商家的“财源广进”之类的直白,透着安闲写意、岁月静好的意味。
这大概是那个动荡的年代里,荣老太爷最向往的生活吧。
三人在门房做了登记,漫步进了趟栊门。和晚清时期常见的西关大屋一样,荣宅修得极为讲究,四进三开间,前院是典型的中式建筑,硬山顶、槛窗,轩阔威仪。后院是苏式花园,曲径通幽、山水环绕,婉约细致。
中间两进主宅则设计得极为大胆,在中式楼台的基础上吸取了西方建筑风格的特点,罗马柱、盘旋楼梯、欧式阳台……最不可思议的是两栋楼中间竟用铁架棚成拱形穹顶,镶嵌着欧式花玻璃,形成了一个全封闭的西洋天井。正午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麻石地上,斑驳陆离,瑰美异常。
李维斯站在两楼相联的空中廊道上,仰天叹道:“太漂亮了,没想到一百多年前的中式建筑设计这么前卫,还好没有毁于战火。”
一位捧着书路过的老先生驻足微笑道:“哪有那么幸运,广州大轰炸的时候这些玻璃都没了,铁梁也断得七七八八,还是解放后重新修缮的。”
“哦,原来是这样,谢谢您告诉我。”李维斯诚恳道。
宗葳葳趴在地上用小胖手指着玻璃光影,絮絮叨叨地道:“小兔、小熊、猪猫……”
老先生莞尔,弯腰问道:“猪猫是个什么东西?”
“是像猪一样胖的猫。”宗葳葳高兴地说,“我家就有一只,叫隆美尔!”
“沙漠之狐啊?厉害厉害。”老先生笑道,又问李维斯:“你们是外地来的?”
李维斯点头。老先生指了指身后的拱门,道:“这边是原先主人的宴息处,女眷起居之所。”又指了指前面的拱门,“这边是议事所和书房,开放的藏书都在里面,如果有兴趣可以进去看看。不过因为大都是古籍,不能外借的,只能在就地阅览。”
李维斯连连道谢,老者笑着摆手,从书里抽了一根羽毛书签递给宗葳葳当礼物,飘然离去。
宗葳葳举着羽毛蹦蹦跳跳地吹着玩儿,宗铭跟在后头护驾。李维斯信步走进前楼,沿旋转木楼梯往上走了一层,果然看见一排宽敞宣阔的书房,正午时节推开槛窗,金灿灿的阳光洒满红木书架,无数细小的灰尘在光束中轻轻舞蹈,正应了门口楹联上那句“春风拂槛温如玉,好日当窗刻似金”。
最里面的书房空无一人,李维斯随意在书架一角抽了本书,却发现是个硬皮笔记本,里面画着各种人体解剖图,用蝇头小楷标注着详细的解释,中、英、法、日四五种语言斑驳夹杂,信手拈来。
李维斯心中一动,翻到内封,果然看见右下角写着“荣靳之”三个字,原来竟然是荣靳之一百年前的医学讲义!
两年前伊登便把祖父传下来的那一箱《南石头手札》寄给了李维斯,他对荣靳之的笔迹可以说是十分熟悉了,但这本讲义上的行文落笔却与《手札》不尽相同。这个时期荣靳之的笔锋端庄圆润,字里行间透着养尊处优的自信,李维斯几乎能透过他的字想象出他年轻而富有朝气的面孔。
回想《手札》,上面的字迹多以铅笔写成,潦草刚劲,仿佛疾风之中傲然挺立的劲草,有一种铮铮铁骨的感觉。
这大概就是生死对一个男人的锤炼吧,李维斯默默想,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要不是遇上宗铭,经历超级脑案,也许永远都不会知晓荣氏家族这段血泪史,像个懵懂路人般幸福地活着……
“在看什么?”宗铭抱着宗葳葳走过来,小家伙玩儿累了,趴在他肩头一顿一顿地打着瞌睡,手里还捏着那根羽毛书签。
李维斯将讲义摊开给他看,宗铭一眼便认出了荣靳之的笔迹:“你高祖的?”
“可能是早年留学时带回家的吧。”李维斯犹豫了一下,还是将它放回书架了,既然荣家二少的后人已经把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捐给了大众,那这本笔记就不再属于任何一个荣家人了。
宗铭单手抱着儿子,轻轻抽|出旁边一本线装书,封面是日文的,原来是一百年前东京帝大学医学部的解剖学教材,“这些东西现在怕都绝版了……唔,这是什么?”
书里掉出来一个薄薄的信封,李维斯弯腰捡起,里面飘出几片粉色的樱花瓣,因为年代久远,根本捡不起来,一碰就化成了碎沫。
李维斯惋惜地叹气,出于好奇还是打开了信封:“这么浪漫,还夹着樱花,该不会是哪个日本女生写给高祖大人的情书吧?”
宗铭促狭一笑:“快念快念!”
“……”李维斯打开信纸,默默递给了他,“日文,我不认识。”
宗铭一目十行地扫了一遍,失望地道:“欸,不是情书,是伊藤光写给他的——‘先生,归家后一向安好?东庭的樱花又开了,遥想四年前这个时候我们还在树下喝酒,如今却不知道你在哪里,在和谁共享这大好春光。唉,一想到另外的人替代了我的位置,我就忍不住又是嫉妒,又是羡慕’……”
咂摸了一下,皱眉道:“好基啊,你觉不觉得?”
“狗眼看人基。”李维斯催他,“快念,别瞎琢磨了,那个年代文人是这样的了,你以为都像你一样一本书十二个‘踏马的’吗?”
“……这踏马怪谁?难道是我要出书的吗?”宗铭气不打一处来,事情都过了一年多了,每次提起来他还有有一种被公开处刑的羞耻感。
李维斯赶紧顺毛摸:“好好好,是我的错——快念啊你!”
... -->>
227,
阳春三月, 北方还在纷飞的寒雪中沉睡, 南国已是花木葱茏、生机勃勃。
广州荔湾一条风情绰约的小巷里, 行人三三两两, 小情侣亲亲热热地挽着胳膊,几个小姑娘在街边买了咖喱鱼蛋,叽叽喳喳讨论着最新的明星八卦, 广东话绵软轻糯,宛如云雀清唱。
小巴车晃晃悠悠停在巷口,车上下来一家三口, 两名爸爸一个背着妈咪包, 一个拎着小水壶,都是高大英俊的类型。小男孩儿举着气球宝剑,戴着铠甲勇士棒球帽,不过两三岁年纪, 步履却已经相当稳健。
“爸爸我也要吃鱼蛋!”宗葳葳拖着李维斯的手,蹦蹦跳跳将他拉到鱼蛋挡前, 踮着脚尖将上面所有的东西统统指了一遍,“我要这个这个这个还有这个!”
“你到底有多大的肚子啊,能吃下这么多?”李维斯将他的帽檐转到后脑勺, 温和但不容置疑地道,“只准选一个, 不能浪费食物知道吗?”
“宗铭也要吃呀!”宗葳葳扯着老爹的虎皮做大旗, “他肚子大要吃四个!emmm……爸爸你也吃一个吧, 不然宗铭会不好意思的。”
“……”李维斯怀疑自己生了个相声演员。
“叫爹!谁教你叫我名字的?”宗铭抬脚虚踢了一下儿子的肥屁股,“老子的名字是你叫的吗?”
宗葳葳抱着屁股道:“呀呀,我都是跟你学的呀,你不是管我爷爷叫伊登吗?我们是亲亲爱爱的一家人哟!”
“反了你了。”宗铭揪揪儿子的小耳朵,“那你怎么不叫你爸李维斯?他名字镶钻了?”
“他付钱呀。”宗葳葳理直气壮地说,“他是我们的金主,金主懂吗?家里的钱都是他写小说赚的,他可辛苦呢!”回头,讨好地冲李维斯笑,“爸爸嗷?”
李维斯无力地叹气,不管他怎么用心地教育儿子,也抵不过宗铭神一般的“言传身教”。宗葳葳整天跟着宗铭混,不到三岁已经显示出了卓越的作妖天赋。
不是他这个当爹的不努力,实在是某人有毒啊!
“你看你,又惹我爸生气!”宗葳葳发现李维斯脸色不善,娴熟地给宗铭甩锅,“呐~我帮不了你了,他肯定不会买你那一份了。唉!真是的,我还想多尝几样呢。”
李维斯被他气笑了,只有心问问老板附近有没有相声剧团,赶紧把他送进去当学徒算了,免得浪费了这逆天的口才。
宗铭却没感觉到任何不妥,对儿子的幽默报以青铜器般的笑声:“你可真是我亲生的,比我还会甩锅,不得了不得了。”胳膊肘戳一戳李维斯:“掏钱吧金主,好不容易来一趟广州,让他多尝几样,吃不完有我呢。”
李金主望天长叹,掏出手机付款,唯一庆幸的是有了孩子以后宗铭再也不挑食了,连以前从来不碰的提子肉桂饼干都吃得津津有味。
前提是宗葳葳吃剩下的。
唔,以及他吃剩下的。
一家三口站在路边分食四份小吃,其乐融融。宗葳葳虽然调皮,但脾气好又大方,你一个我一个地给两个爹分食物,特别一视同仁。李维斯吃着他喂给自己的鱼饼,刚才的糟心已经抛到了九霄云外,默默安慰自己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性格,养孩子要多往好处想……
“老板,请问一下,荣氏大宅是不是就在前面了?”宗铭跟鱼蛋档的老板打听。
“荣氏大宅?哦,你是说荣氏书堂吧?就在前面,走几步就到啦。”老板说。
“书堂?那里不是前清荣家祖宅,解放后捐给广州政府当博物馆的么?改书堂了?”
“荣家藏书多呀,书香门第嘛,书房好多间,间间都比堂屋大。”老板说,“从前文物保护,里头的书都是封存的,前些年荣家有个什么后人给市里写信,说不该让自家藏书白白浪费,市里就开放了大部分的书籍供市民阅读,还拨了转款修复维护。”
“哦,是这样啊。”
李维斯蹲在一边给儿子喂水喝,转头问老板:“来看书的人多吗?”
“不多了,都是古书,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读网络小说啦。”老板说,“就现在很火的那个《大西洋底的十四行诗》,我女儿可迷了,也不知道都讲了些什么。”
“……”宗铭脸色一变,忍了半天还是纠正道,“那本不是小说,是诗集来的。”
“咩话?”老板擦擦手,笑着说,“那我有空倒要看看了,这年头还有人写诗。”
宗铭:“……你最好还是别看了。”当心瞎了眼,呵呵。
三人吃完小食,往前走了百米左右便看见一座古朴的西关大屋,趟栊门旁边订着文物保护单位的铭牌,匾额上写着两个端庄中正的大字——荣宅。
荣家世代商贾,骨子里却有一股子文人的清隽之气,门口的楹联刻得是“春风拂槛温如玉,好日当窗刻似金”,并没有寻常商家的“财源广进”之类的直白,透着安闲写意、岁月静好的意味。
这大概是那个动荡的年代里,荣老太爷最向往的生活吧。
三人在门房做了登记,漫步进了趟栊门。和晚清时期常见的西关大屋一样,荣宅修得极为讲究,四进三开间,前院是典型的中式建筑,硬山顶、槛窗,轩阔威仪。后院是苏式花园,曲径通幽、山水环绕,婉约细致。
中间两进主宅则设计得极为大胆,在中式楼台的基础上吸取了西方建筑风格的特点,罗马柱、盘旋楼梯、欧式阳台……最不可思议的是两栋楼中间竟用铁架棚成拱形穹顶,镶嵌着欧式花玻璃,形成了一个全封闭的西洋天井。正午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麻石地上,斑驳陆离,瑰美异常。
李维斯站在两楼相联的空中廊道上,仰天叹道:“太漂亮了,没想到一百多年前的中式建筑设计这么前卫,还好没有毁于战火。”
一位捧着书路过的老先生驻足微笑道:“哪有那么幸运,广州大轰炸的时候这些玻璃都没了,铁梁也断得七七八八,还是解放后重新修缮的。”
“哦,原来是这样,谢谢您告诉我。”李维斯诚恳道。
宗葳葳趴在地上用小胖手指着玻璃光影,絮絮叨叨地道:“小兔、小熊、猪猫……”
老先生莞尔,弯腰问道:“猪猫是个什么东西?”
“是像猪一样胖的猫。”宗葳葳高兴地说,“我家就有一只,叫隆美尔!”
“沙漠之狐啊?厉害厉害。”老先生笑道,又问李维斯:“你们是外地来的?”
李维斯点头。老先生指了指身后的拱门,道:“这边是原先主人的宴息处,女眷起居之所。”又指了指前面的拱门,“这边是议事所和书房,开放的藏书都在里面,如果有兴趣可以进去看看。不过因为大都是古籍,不能外借的,只能在就地阅览。”
李维斯连连道谢,老者笑着摆手,从书里抽了一根羽毛书签递给宗葳葳当礼物,飘然离去。
宗葳葳举着羽毛蹦蹦跳跳地吹着玩儿,宗铭跟在后头护驾。李维斯信步走进前楼,沿旋转木楼梯往上走了一层,果然看见一排宽敞宣阔的书房,正午时节推开槛窗,金灿灿的阳光洒满红木书架,无数细小的灰尘在光束中轻轻舞蹈,正应了门口楹联上那句“春风拂槛温如玉,好日当窗刻似金”。
最里面的书房空无一人,李维斯随意在书架一角抽了本书,却发现是个硬皮笔记本,里面画着各种人体解剖图,用蝇头小楷标注着详细的解释,中、英、法、日四五种语言斑驳夹杂,信手拈来。
李维斯心中一动,翻到内封,果然看见右下角写着“荣靳之”三个字,原来竟然是荣靳之一百年前的医学讲义!
两年前伊登便把祖父传下来的那一箱《南石头手札》寄给了李维斯,他对荣靳之的笔迹可以说是十分熟悉了,但这本讲义上的行文落笔却与《手札》不尽相同。这个时期荣靳之的笔锋端庄圆润,字里行间透着养尊处优的自信,李维斯几乎能透过他的字想象出他年轻而富有朝气的面孔。
回想《手札》,上面的字迹多以铅笔写成,潦草刚劲,仿佛疾风之中傲然挺立的劲草,有一种铮铮铁骨的感觉。
这大概就是生死对一个男人的锤炼吧,李维斯默默想,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要不是遇上宗铭,经历超级脑案,也许永远都不会知晓荣氏家族这段血泪史,像个懵懂路人般幸福地活着……
“在看什么?”宗铭抱着宗葳葳走过来,小家伙玩儿累了,趴在他肩头一顿一顿地打着瞌睡,手里还捏着那根羽毛书签。
李维斯将讲义摊开给他看,宗铭一眼便认出了荣靳之的笔迹:“你高祖的?”
“可能是早年留学时带回家的吧。”李维斯犹豫了一下,还是将它放回书架了,既然荣家二少的后人已经把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捐给了大众,那这本笔记就不再属于任何一个荣家人了。
宗铭单手抱着儿子,轻轻抽|出旁边一本线装书,封面是日文的,原来是一百年前东京帝大学医学部的解剖学教材,“这些东西现在怕都绝版了……唔,这是什么?”
书里掉出来一个薄薄的信封,李维斯弯腰捡起,里面飘出几片粉色的樱花瓣,因为年代久远,根本捡不起来,一碰就化成了碎沫。
李维斯惋惜地叹气,出于好奇还是打开了信封:“这么浪漫,还夹着樱花,该不会是哪个日本女生写给高祖大人的情书吧?”
宗铭促狭一笑:“快念快念!”
“……”李维斯打开信纸,默默递给了他,“日文,我不认识。”
宗铭一目十行地扫了一遍,失望地道:“欸,不是情书,是伊藤光写给他的——‘先生,归家后一向安好?东庭的樱花又开了,遥想四年前这个时候我们还在树下喝酒,如今却不知道你在哪里,在和谁共享这大好春光。唉,一想到另外的人替代了我的位置,我就忍不住又是嫉妒,又是羡慕’……”
咂摸了一下,皱眉道:“好基啊,你觉不觉得?”
“狗眼看人基。”李维斯催他,“快念,别瞎琢磨了,那个年代文人是这样的了,你以为都像你一样一本书十二个‘踏马的’吗?”
“……这踏马怪谁?难道是我要出书的吗?”宗铭气不打一处来,事情都过了一年多了,每次提起来他还有有一种被公开处刑的羞耻感。
李维斯赶紧顺毛摸:“好好好,是我的错——快念啊你!”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