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一品驸马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和物种可以做“实验”,他们是打算把那边当成试验基地来玩儿。
相比起来,那边能把保密工作做得更好,火枪火炮什么的,都能好好琢磨琢磨!
谢则安看着画面上那春暖花开的“海外桃源”,脸上不由带上了几分笑意:“以后我要去看看的。”
谢大郎看了他一眼,在纸上写:“这次不过去?”
谢则安笑了笑,摇了摇头,说道:“这次不过去。”他已经溜出来太久了,真要跟着船出海三两个月,那就不止姚鼎言和徐君诚发飙了,连赵崇昭都会暴走。有道是有去有回,再去不难;有去无回,再去好难!
他得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兄弟俩聊了一会儿,相携走下海堤。这时谢则安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竟是离京数年的姚清泽。几年不见,姚清泽变了许多,曾经身上那股略带阴郁的文气弱了不少,皮肤被海上阳光晒成了小麦色,看起来是个英俊又健康的大好青年了。
见了谢则安,姚清泽先是一怔,然后朗然一笑,说道:“我还想着为什么今日大伙特别高兴,原来是三郎你来了。”
谢则安也一笑:“姚兄,许久不见,你看上去变了不少。”
姚清泽说:“三郎你倒是一点都没变。”寒暄了几句,他望向码头那边,“燕将军他们要回来了,三郎你要一起去看看吗?”
谢则安说:“那当然是要的。”
三人行至码头,便看到天际出现一张白帆。接着是第二张、第三张——漆黑如箭的船头出现在远处,突突突突地驶向码头。这新型海船还是谢则安参与打造的,真正看到它们的海上英姿却还是第一次。看着那坚固的船身和船上飘扬的旗帜,谢则安心里涌现出一种莫名的感动。即使他只是一个独自来到这个时代的孤魂,这个时代却已经印上了许多与他有关的印记。
他所拥有的知识,不知不觉转变成了坚船利炮,转变成了四方通达的道路和河堤。这个时代改变着他,他也改变着这个时代。
他已经不再是孤魂,他属于这里!
谢则安当晚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便像有人催着一样,早早踏上了回程。
回去的路程似乎比来时要短很多,他们不到一个月就回到了京畿。还会抵达京城,就有人来报说赵崇昭正在军校那边“阅兵”,谢则安沉吟片刻,先让谢小妹他们回去,自己前往军校和赵崇昭“会师”。
走到军校外时,里头正在举行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这些花样都是谢则安定下来的,目的让所有步入军校的人心里都装进“国旗”,装进“国家”。谢则安静静地站在军校大门前观看这让他有时代错位感的一幕:身穿军服的“仪仗兵”举着代表着大庆的旗帜走到旗杆下,让旗帜跟着战歌缓缓升向天空。
天穹蔚蓝,战歌嘹亮。
旗帜随风高高飘扬。
谢则安收回目光,往前看去,恰好与赵崇昭往外望的目光撞在一起。
两人相视一笑。
这是他们的时代。
平静的时光过得飞快,眨眼间赵昀已然十五岁。今上正当壮年,却无意立后生子,礼部尚书李明霖是个通达人,一路不通就想另一路,诸王世子之中,当属赵昀最为出挑。他从小得赵崇昭和谢则安爱重,亲自带在身边教导,小小年纪便稳重过人,待人接物、为人处事都透出几分不凡。这样一个大好人选摆在面前,百官心中都有了计较。
趁着春耕初定,没什么大事,李明霖牵头提出让赵崇昭选立太子。
赵崇昭早有此意,假意征询朝臣的意见后就下诏封赵昀为太子,谢则安为太子太傅。而平时负责教导赵昀的人,却换成了姚鼎言和徐君诚。
比之像泥鳅一样油滑的谢则安,赵昀明显更符合姚鼎言和徐君诚的心意,两个人都尽心教导这个颇有“希望”的太子。
事情落定后已是入夏了,赵崇昭和谢则安清闲下来,早早跑去行宫那边“避暑”。想到很快可以撂担子不干,两个人都愉快得很。谢则安找人琢磨出几个热气球,在行宫外面让它们冉冉升空。
两个人都已经三十来岁,但骨子里还是好玩喜动的个性,趁着朝中那些老顽固都不在,谢则安兴致勃勃地派人尝试升空几遍。等试验的人两腿打颤地下来了,谢则安和赵崇昭命人替做好防护措施,亲自登上了热气球升上半空。
赵崇昭和谢则安站在一块,远眺远处的山河。那草格外青,那山格外绿,连天穹都透着别样的蓝。天上万里无云,晴朗得叫人心旷神怡。空中的风极大,他们根本没法开口说话,只能轻轻地握住对方的手。
天风满袖。
谢则安两人还没过足瘾,一队人马已经由远而近地杀到。赵昀是领头的,后面跟着脸色铁青的耿洵和李明霖。
谢则安发现了底下的情况,只能遗憾地让人把热气球降回地面。毫无疑问地,他和赵崇昭都被耿洵劈头盖脸地臭骂一通。马御史致仕之后,耿洵顺理成章地接替了他的担子,早已成为了御史台的中坚力量。
早些年对谢则安那些钦佩和敬慕,早就被谢则安这十几年来的“折磨”磨得只剩下气怒交加这种心情了。原本大家都认为谢则安的脾性比赵崇昭要稳妥得多,后来谢则安隔个三五年就往外跑,大伙才发现这家伙才是真正难搞的人。
今天这出闹剧不用想都知道是谁的主意!
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耿洵的火力几乎全部集中在谢则安身上。
谢则安三十多岁的人了,遇上耿洵这种认死理的正派人还是只能乖乖挨骂。
等耿洵把这件事上升到国家安危上去,谢则安才无奈地反驳起来:“这不是好好的吗?试验过很多次的,安全得很。”
赵崇昭怜悯地看了谢则安一眼。耿洵这家伙现在专心走弹劾谢则安路线不动摇,每次上朝第一件事就是骂骂耿洵,一天不骂那一定是太阳从西边升起,更何况这次他们确实有点胡来……
这不,谢则安不说话还好,一说话耿洵骂得更厉害了。直到赵昀接收到谢则安的求援目光出来打圆场,耿洵才甩袖而去,自个儿回了京城。
赵昀和李明霖齐齐望向谢则安,李明霖还火上浇油地给他补了一刀:“耿御史一定是回去禀报姚相和徐相了。”
谢则安:“……………………”
赵崇昭轻咳一声,搬出长辈的威严问赵昀:“昀儿,你来是有什么事?”
赵昀说:“父皇您的生辰要到了,我是想来问问您决定在这边办还是回京办寿宴。”
赵昀还是喊赵昂为“阿爹”,但改口喊赵崇昭当父皇是必须的。赵崇昭是看着赵昀出生和长大的,在赵昀身上耗费的心血也不少,听到这声“父皇”还是颇为受用。
他笑着说:“不必那么劳民伤财,一切从简就好,到时请些亲近人过来便是。”
谢则安却说:“还是回京操办吧。”
赵崇昭转头望着他。
谢则安说:“阿昀刚刚被封为太子。”余下的话谢则安没有说出来,多年以来的默契却让赵崇昭一下子明白过来。赵昀刚被封为太子,地位根本不稳固,他们还是得回去给赵昀撑撑场。也许还得再过个几年,他们才能真正清闲下来。
赵崇昭说:“那就回京吧。”
得了赵崇昭的话,赵昀放松下来。谢则安知道赵昀最近累得很,叫人备些冰茶让赵昀喝,他自己和赵崇昭没什么顾忌,各自抱着碗冰淇淋消暑,还顺口叫人给李明霖勺了一碗。
李明霖:“…………”
那冰冰凉凉、颜色漂亮、缀满水果的冰淇淋是让人食指大动没错,但这对赵昀好像有些残忍。有这么两个贪图享受的“长辈”在,赵昀居然没长歪,真是不幸中的大幸!
赵昀对上李明霖的目光,笑着说道:“李先生且吃,我喝茶就好。”
李明霖觉得太子殿下实在太招人疼了!
谢则安说:“阿昀小时候也没少吃,不过吃了经常闹肚子,还是别贪图一时的痛快了。”
李明霖见他们亲如一家,也就放下心来,坐下品尝谢则安喜爱的美食。
赵崇昭生辰是大事,许多人都提前备着寿礼。生辰当天,周边各国都派了使者过来道贺,顺便送上分量不轻的贺礼。
没办法,大庆这十几年来厉兵秣马,练兵选将的事一刻都不曾放松过,正等着哪个倒霉蛋往枪口上撞呢!
吐蕃早些年想往东抢点粮,结果被人两面包抄,打得割了一大片土地才勉强保住自己的“吐蕃”名号。有些比较弱小的小国已经直接归降,表示愿意成为大庆的一部分。
归降有什么不好?瞧瞧西夏和北狄,那可真是一日更胜一日!
这虽然还不算是四海来朝,不过对于曾经见识过外敌祸乱边疆的老臣们来说,这样的光景已经足以让他们高兴到老泪纵横。
因此在寿宴上,连最不喜饮酒的徐君诚都多喝了几杯。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几分开怀的笑意。
这一刻他们都对自己曾经最不看好的皇帝陛下予以最真诚的祝愿,愿他与山同寿,与海同昌。
不少人的目光,也都齐齐落在赵崇昭身边的谢则安身上。这位曾经最被人看好也确实一直平步青云的“驸马爷”,已经被时间打磨出最耀目的光彩。不管从文还是从武,他都是许多人心中最景仰的人,文能安邦、武能定疆,任谁提起他都赞不绝口。
这位兼有“驸马爷”“状元郎”等等名头的谢参政只有一个缺点:他实在太疲懒了。
这么想着,所有人心里又有些幸灾乐祸。
谢参政要是知道姚相和徐相的打算,一定会苦恼不已吧?
赵崇昭的寿宴结束之后,姚鼎言和徐君诚就找上了他和谢则安。
谢则安在寿宴时已经察觉许多人的目光有点古怪,再看到姚鼎言两人联袂而来,心里咯噔一跳,觉得有点不妙。
果然,姚鼎言一开口就让谢则安眉头直跳:“陛下,老臣想辞掉相位。”
徐君诚也同样表态。
赵崇昭吃了一惊:“徐相,姚相,你们正当盛年,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徐君诚面不改色地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谢则安:“………………”
这个理由好生耳熟。
姚鼎言说:“偏居一隅,见识难免狭隘,还是得多出去走走,看看民风民情。”
谢则安:“……………………”
这个理由还是好生耳熟。
徐君诚和姚鼎言继续你一眼我一语地搬出理由,都是谢则安以前溜走时用过的。
谢则安算是明白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谢则安和赵崇昭对视一眼,只能说:“可先生你们都去了的话,政事堂的事谁来做主?”
姚鼎言和徐君诚齐齐地看向他。
谢则安拒绝得相当激烈:“不行!别找我!”
姚鼎言说:“哦,本来我还没想好交给谁的,既然三郎你自动请缨那就交给三郎你吧。”说完他装模作样地询问徐君诚,“徐相,你意下如何?”
徐君诚捋着自己的长须,笑着颔首:“正合我意。”
当年七月,姚鼎言与徐君诚双双辞相离京。
当朝驸马谢衡,字则安,人称“谢三郎”,十岁与圣上相识,十六岁三元及第,十八岁掌劝君尺,二十岁为尚书,二十五岁为参知政事,三十六岁拜相,官居一品。谢三郎与圣上感情甚笃,二十余年不曾改变,荣显一时,鲜有人能及。
时前朝范丞相长子入京,恰逢驸马与圣上同游桥市,忆当年所见,作“立秋上河图”。此画长十六尺,宽一尺,京城繁华皆在画中,更有圣上与驸马携手入画。
圣上颇为喜欢,放入御书房中。御书房内,已挂有二十余年前的旧画。
桥市繁华更甚从前,灯火灿亮更甚从前。
只有画中人如旧。。
和物种可以做“实验”,他们是打算把那边当成试验基地来玩儿。
相比起来,那边能把保密工作做得更好,火枪火炮什么的,都能好好琢磨琢磨!
谢则安看着画面上那春暖花开的“海外桃源”,脸上不由带上了几分笑意:“以后我要去看看的。”
谢大郎看了他一眼,在纸上写:“这次不过去?”
谢则安笑了笑,摇了摇头,说道:“这次不过去。”他已经溜出来太久了,真要跟着船出海三两个月,那就不止姚鼎言和徐君诚发飙了,连赵崇昭都会暴走。有道是有去有回,再去不难;有去无回,再去好难!
他得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兄弟俩聊了一会儿,相携走下海堤。这时谢则安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竟是离京数年的姚清泽。几年不见,姚清泽变了许多,曾经身上那股略带阴郁的文气弱了不少,皮肤被海上阳光晒成了小麦色,看起来是个英俊又健康的大好青年了。
见了谢则安,姚清泽先是一怔,然后朗然一笑,说道:“我还想着为什么今日大伙特别高兴,原来是三郎你来了。”
谢则安也一笑:“姚兄,许久不见,你看上去变了不少。”
姚清泽说:“三郎你倒是一点都没变。”寒暄了几句,他望向码头那边,“燕将军他们要回来了,三郎你要一起去看看吗?”
谢则安说:“那当然是要的。”
三人行至码头,便看到天际出现一张白帆。接着是第二张、第三张——漆黑如箭的船头出现在远处,突突突突地驶向码头。这新型海船还是谢则安参与打造的,真正看到它们的海上英姿却还是第一次。看着那坚固的船身和船上飘扬的旗帜,谢则安心里涌现出一种莫名的感动。即使他只是一个独自来到这个时代的孤魂,这个时代却已经印上了许多与他有关的印记。
他所拥有的知识,不知不觉转变成了坚船利炮,转变成了四方通达的道路和河堤。这个时代改变着他,他也改变着这个时代。
他已经不再是孤魂,他属于这里!
谢则安当晚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便像有人催着一样,早早踏上了回程。
回去的路程似乎比来时要短很多,他们不到一个月就回到了京畿。还会抵达京城,就有人来报说赵崇昭正在军校那边“阅兵”,谢则安沉吟片刻,先让谢小妹他们回去,自己前往军校和赵崇昭“会师”。
走到军校外时,里头正在举行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这些花样都是谢则安定下来的,目的让所有步入军校的人心里都装进“国旗”,装进“国家”。谢则安静静地站在军校大门前观看这让他有时代错位感的一幕:身穿军服的“仪仗兵”举着代表着大庆的旗帜走到旗杆下,让旗帜跟着战歌缓缓升向天空。
天穹蔚蓝,战歌嘹亮。
旗帜随风高高飘扬。
谢则安收回目光,往前看去,恰好与赵崇昭往外望的目光撞在一起。
两人相视一笑。
这是他们的时代。
平静的时光过得飞快,眨眼间赵昀已然十五岁。今上正当壮年,却无意立后生子,礼部尚书李明霖是个通达人,一路不通就想另一路,诸王世子之中,当属赵昀最为出挑。他从小得赵崇昭和谢则安爱重,亲自带在身边教导,小小年纪便稳重过人,待人接物、为人处事都透出几分不凡。这样一个大好人选摆在面前,百官心中都有了计较。
趁着春耕初定,没什么大事,李明霖牵头提出让赵崇昭选立太子。
赵崇昭早有此意,假意征询朝臣的意见后就下诏封赵昀为太子,谢则安为太子太傅。而平时负责教导赵昀的人,却换成了姚鼎言和徐君诚。
比之像泥鳅一样油滑的谢则安,赵昀明显更符合姚鼎言和徐君诚的心意,两个人都尽心教导这个颇有“希望”的太子。
事情落定后已是入夏了,赵崇昭和谢则安清闲下来,早早跑去行宫那边“避暑”。想到很快可以撂担子不干,两个人都愉快得很。谢则安找人琢磨出几个热气球,在行宫外面让它们冉冉升空。
两个人都已经三十来岁,但骨子里还是好玩喜动的个性,趁着朝中那些老顽固都不在,谢则安兴致勃勃地派人尝试升空几遍。等试验的人两腿打颤地下来了,谢则安和赵崇昭命人替做好防护措施,亲自登上了热气球升上半空。
赵崇昭和谢则安站在一块,远眺远处的山河。那草格外青,那山格外绿,连天穹都透着别样的蓝。天上万里无云,晴朗得叫人心旷神怡。空中的风极大,他们根本没法开口说话,只能轻轻地握住对方的手。
天风满袖。
谢则安两人还没过足瘾,一队人马已经由远而近地杀到。赵昀是领头的,后面跟着脸色铁青的耿洵和李明霖。
谢则安发现了底下的情况,只能遗憾地让人把热气球降回地面。毫无疑问地,他和赵崇昭都被耿洵劈头盖脸地臭骂一通。马御史致仕之后,耿洵顺理成章地接替了他的担子,早已成为了御史台的中坚力量。
早些年对谢则安那些钦佩和敬慕,早就被谢则安这十几年来的“折磨”磨得只剩下气怒交加这种心情了。原本大家都认为谢则安的脾性比赵崇昭要稳妥得多,后来谢则安隔个三五年就往外跑,大伙才发现这家伙才是真正难搞的人。
今天这出闹剧不用想都知道是谁的主意!
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耿洵的火力几乎全部集中在谢则安身上。
谢则安三十多岁的人了,遇上耿洵这种认死理的正派人还是只能乖乖挨骂。
等耿洵把这件事上升到国家安危上去,谢则安才无奈地反驳起来:“这不是好好的吗?试验过很多次的,安全得很。”
赵崇昭怜悯地看了谢则安一眼。耿洵这家伙现在专心走弹劾谢则安路线不动摇,每次上朝第一件事就是骂骂耿洵,一天不骂那一定是太阳从西边升起,更何况这次他们确实有点胡来……
这不,谢则安不说话还好,一说话耿洵骂得更厉害了。直到赵昀接收到谢则安的求援目光出来打圆场,耿洵才甩袖而去,自个儿回了京城。
赵昀和李明霖齐齐望向谢则安,李明霖还火上浇油地给他补了一刀:“耿御史一定是回去禀报姚相和徐相了。”
谢则安:“……………………”
赵崇昭轻咳一声,搬出长辈的威严问赵昀:“昀儿,你来是有什么事?”
赵昀说:“父皇您的生辰要到了,我是想来问问您决定在这边办还是回京办寿宴。”
赵昀还是喊赵昂为“阿爹”,但改口喊赵崇昭当父皇是必须的。赵崇昭是看着赵昀出生和长大的,在赵昀身上耗费的心血也不少,听到这声“父皇”还是颇为受用。
他笑着说:“不必那么劳民伤财,一切从简就好,到时请些亲近人过来便是。”
谢则安却说:“还是回京操办吧。”
赵崇昭转头望着他。
谢则安说:“阿昀刚刚被封为太子。”余下的话谢则安没有说出来,多年以来的默契却让赵崇昭一下子明白过来。赵昀刚被封为太子,地位根本不稳固,他们还是得回去给赵昀撑撑场。也许还得再过个几年,他们才能真正清闲下来。
赵崇昭说:“那就回京吧。”
得了赵崇昭的话,赵昀放松下来。谢则安知道赵昀最近累得很,叫人备些冰茶让赵昀喝,他自己和赵崇昭没什么顾忌,各自抱着碗冰淇淋消暑,还顺口叫人给李明霖勺了一碗。
李明霖:“…………”
那冰冰凉凉、颜色漂亮、缀满水果的冰淇淋是让人食指大动没错,但这对赵昀好像有些残忍。有这么两个贪图享受的“长辈”在,赵昀居然没长歪,真是不幸中的大幸!
赵昀对上李明霖的目光,笑着说道:“李先生且吃,我喝茶就好。”
李明霖觉得太子殿下实在太招人疼了!
谢则安说:“阿昀小时候也没少吃,不过吃了经常闹肚子,还是别贪图一时的痛快了。”
李明霖见他们亲如一家,也就放下心来,坐下品尝谢则安喜爱的美食。
赵崇昭生辰是大事,许多人都提前备着寿礼。生辰当天,周边各国都派了使者过来道贺,顺便送上分量不轻的贺礼。
没办法,大庆这十几年来厉兵秣马,练兵选将的事一刻都不曾放松过,正等着哪个倒霉蛋往枪口上撞呢!
吐蕃早些年想往东抢点粮,结果被人两面包抄,打得割了一大片土地才勉强保住自己的“吐蕃”名号。有些比较弱小的小国已经直接归降,表示愿意成为大庆的一部分。
归降有什么不好?瞧瞧西夏和北狄,那可真是一日更胜一日!
这虽然还不算是四海来朝,不过对于曾经见识过外敌祸乱边疆的老臣们来说,这样的光景已经足以让他们高兴到老泪纵横。
因此在寿宴上,连最不喜饮酒的徐君诚都多喝了几杯。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几分开怀的笑意。
这一刻他们都对自己曾经最不看好的皇帝陛下予以最真诚的祝愿,愿他与山同寿,与海同昌。
不少人的目光,也都齐齐落在赵崇昭身边的谢则安身上。这位曾经最被人看好也确实一直平步青云的“驸马爷”,已经被时间打磨出最耀目的光彩。不管从文还是从武,他都是许多人心中最景仰的人,文能安邦、武能定疆,任谁提起他都赞不绝口。
这位兼有“驸马爷”“状元郎”等等名头的谢参政只有一个缺点:他实在太疲懒了。
这么想着,所有人心里又有些幸灾乐祸。
谢参政要是知道姚相和徐相的打算,一定会苦恼不已吧?
赵崇昭的寿宴结束之后,姚鼎言和徐君诚就找上了他和谢则安。
谢则安在寿宴时已经察觉许多人的目光有点古怪,再看到姚鼎言两人联袂而来,心里咯噔一跳,觉得有点不妙。
果然,姚鼎言一开口就让谢则安眉头直跳:“陛下,老臣想辞掉相位。”
徐君诚也同样表态。
赵崇昭吃了一惊:“徐相,姚相,你们正当盛年,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徐君诚面不改色地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谢则安:“………………”
这个理由好生耳熟。
姚鼎言说:“偏居一隅,见识难免狭隘,还是得多出去走走,看看民风民情。”
谢则安:“……………………”
这个理由还是好生耳熟。
徐君诚和姚鼎言继续你一眼我一语地搬出理由,都是谢则安以前溜走时用过的。
谢则安算是明白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谢则安和赵崇昭对视一眼,只能说:“可先生你们都去了的话,政事堂的事谁来做主?”
姚鼎言和徐君诚齐齐地看向他。
谢则安拒绝得相当激烈:“不行!别找我!”
姚鼎言说:“哦,本来我还没想好交给谁的,既然三郎你自动请缨那就交给三郎你吧。”说完他装模作样地询问徐君诚,“徐相,你意下如何?”
徐君诚捋着自己的长须,笑着颔首:“正合我意。”
当年七月,姚鼎言与徐君诚双双辞相离京。
当朝驸马谢衡,字则安,人称“谢三郎”,十岁与圣上相识,十六岁三元及第,十八岁掌劝君尺,二十岁为尚书,二十五岁为参知政事,三十六岁拜相,官居一品。谢三郎与圣上感情甚笃,二十余年不曾改变,荣显一时,鲜有人能及。
时前朝范丞相长子入京,恰逢驸马与圣上同游桥市,忆当年所见,作“立秋上河图”。此画长十六尺,宽一尺,京城繁华皆在画中,更有圣上与驸马携手入画。
圣上颇为喜欢,放入御书房中。御书房内,已挂有二十余年前的旧画。
桥市繁华更甚从前,灯火灿亮更甚从前。
只有画中人如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