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2/2)
笔下文学 www.wbxwx.com,红楼之元春晋升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至外间。元春轻按起赵之桢的双肩,声音又轻又柔,“这时比得就是谁更沉得住气。圣上圣明,您的委屈他看得到。”
圣上当然看得到,不然怎么会留中那些折子?只是老七都三十多岁的人了,连兄弟关系都“处不好”,还怎么继续“委以重任”?
再说赵之桢这儿也确实没几个文官投靠,却不代表兄弟的挑衅他就毫无还击之力,只是还击到什么程度,就太难拿捏了,而且如今也是内忧外患俱在,自家兄弟再窝里反了……
反正他知道自己不能先出重手,哪怕只是为了名声。
元春半天没等来什么动静,身子往前一倾,忽然又觉得有点抻到腰,便干脆用双臂环住赵之桢的肩膀,脑袋再往前一伸:如愿以偿地见到了沉思之中王爷。
赵之桢肩膀上挂了两根玉臂,他如何感觉不到,顺势捏住了元春的手,“反正明年春天我就得再去北疆,好歹眼不见心不烦。我有点担心家里。”
从产房里让大总管拎出去的妈妈,下落如何元春不问也能猜到,至于这人受谁指使,若是能说赵之桢就算是为了安抚她,也会给她点交代,可如今偏偏就是没了下文……
显然,罪魁祸首可是赵之桢也没法儿动手的人物,说了也是给她添堵,还不如彼此心照不宣谁也别再说起呢。
元春想了想,问道,“您跟贵妃娘娘说起了?”
要不是靠着妃母,还查不到那位身上……赵之桢含糊道:“妃母知道。”
圣上暂时忙于国事,理会不了您的委屈,可贵妃却不一样!元春试探着问,“来龙去脉都知道?”
赵之桢这回也听出元春话里有话,“妃母若是想查个清楚,宫里能有什么事瞒得过她。”
元春小心道:“您若是跟兄弟们相处时,没了主意,不如问一问贵妃的意思?”
赵之桢一怔,旋即思量了一会儿,忽然侧过头,盯着元春还嘴角微挑,“果然是妇道人家,就是细心。”
这回轮到元春一楞:我信您是想夸我的。
这算是元春头一次尝试着把手伸得稍微长一点,结果却好得出乎她的意料。要知道前世她想和赵之桢多说几句,人家都要借口公务繁忙,然后……抬脚就走。
这两世差别忒大,元春恍惚中像是又站到了警幻仙子的水镜之前,让她一时之间有点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不过健儿一声嘹亮的“哇”,元春瞬间就醒了神。哄好了儿子,元春不免又靠在引枕上思量了好一会儿。
其实,她已经能隐隐约约从赵之桢的神色和语气中,感受到他对大皇子以及太子的不满,而且这份不满也迟早会演变成厌恶。
因为只要今后大皇子与太子争得越厉害,赵之桢就越难独善其身——作为一个掌兵多年,有圣心有才干还有实权的弟弟,不管他偏向哪一方,都会招致另一方的针对;若是两面不靠,当然就是两边全不得好了。而赵之桢年幼的弟弟们……据元春所知,也就十二皇子不爱生事,其余的几位可谓各个“心大手黑”。
总之,前路漫漫啊。
却说赵之桢也觉得元春的“耳边风”十分有理,他在进宫探望李贵妃时,便没强颜欢笑,大致说了说他的苦恼。
话说,圣上与赵之桢这父子俩都有个英明又正直的养母,因此这二人对“后~宫~干政”其实从心里并不那么排斥,他们只是恼恨“后~宫~胡乱干政”而已。
李贵妃在圣上眼里,正是个绝妙军师。她对朝中事虽不至于事事皆知,但大势的脉络却能把握住几分。听了儿子的抱怨,李贵妃扶着额头无奈道,“你这孩子!”
这儿子跟母亲告状,与女儿跟亲爹撒娇,真可谓异曲同工,总之就是挺管用的。
抱来的儿子用心抚养,果然不比亲生的差!养子始终和自己这样亲近……李贵妃在满意之余,也劝解道,“别多想,好生办差……怎么也得等南面事定再说。”
赵之桢也是这样想的。于是他点头应道:“儿子知道。”
贵妃忽然冷笑一声,“我向来善待他们母子,竟还能恩将仇报呢。这些你都不要管,”顿了顿,又道,“你那侧妃做完月子,不妨进宫陪我说说话。”
这是要指点元春?赵之桢连忙道,“谢妃母。”
李贵妃笑了笑,“指过去的人犯了错,我总该弥补一二,不然这长辈的面皮往哪里放?”又嘱咐道,“你媳妇儿虽然病着,可晗儿那边也得些心,莫让旁人再钻了空子。”
李贵妃的话外之音,赵之桢自然听得真切:刘娡命运已定,可别因为这事儿牵连到晗儿。
你还别说,临近年底,还真有几家太太带着自家女儿到王府做客。说是和大姑娘往来结交,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
而刘娡日渐瘦弱,居然还强撑着口气一一招待了她们:为了给女儿相看婆家,她可是不遗余力了。
赵之桢回府时就正好赶上了桩“趣事”:有位姑娘逛园子的时候迷了路,绕来绕去居然绕到了赵晗的院子门口……还让元春的大丫头傲梅拿了个正着。
小姑娘没见着王府大少爷,倒是先拜见了王府贾侧妃。
元春也不急着“问罪”,和气地小姑娘说着闲话,问来问去,果不其然,这姑娘跟王家、薛家可都有亲。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周末啦!酝酿一下,周六或是周日双更。
至外间。元春轻按起赵之桢的双肩,声音又轻又柔,“这时比得就是谁更沉得住气。圣上圣明,您的委屈他看得到。”
圣上当然看得到,不然怎么会留中那些折子?只是老七都三十多岁的人了,连兄弟关系都“处不好”,还怎么继续“委以重任”?
再说赵之桢这儿也确实没几个文官投靠,却不代表兄弟的挑衅他就毫无还击之力,只是还击到什么程度,就太难拿捏了,而且如今也是内忧外患俱在,自家兄弟再窝里反了……
反正他知道自己不能先出重手,哪怕只是为了名声。
元春半天没等来什么动静,身子往前一倾,忽然又觉得有点抻到腰,便干脆用双臂环住赵之桢的肩膀,脑袋再往前一伸:如愿以偿地见到了沉思之中王爷。
赵之桢肩膀上挂了两根玉臂,他如何感觉不到,顺势捏住了元春的手,“反正明年春天我就得再去北疆,好歹眼不见心不烦。我有点担心家里。”
从产房里让大总管拎出去的妈妈,下落如何元春不问也能猜到,至于这人受谁指使,若是能说赵之桢就算是为了安抚她,也会给她点交代,可如今偏偏就是没了下文……
显然,罪魁祸首可是赵之桢也没法儿动手的人物,说了也是给她添堵,还不如彼此心照不宣谁也别再说起呢。
元春想了想,问道,“您跟贵妃娘娘说起了?”
要不是靠着妃母,还查不到那位身上……赵之桢含糊道:“妃母知道。”
圣上暂时忙于国事,理会不了您的委屈,可贵妃却不一样!元春试探着问,“来龙去脉都知道?”
赵之桢这回也听出元春话里有话,“妃母若是想查个清楚,宫里能有什么事瞒得过她。”
元春小心道:“您若是跟兄弟们相处时,没了主意,不如问一问贵妃的意思?”
赵之桢一怔,旋即思量了一会儿,忽然侧过头,盯着元春还嘴角微挑,“果然是妇道人家,就是细心。”
这回轮到元春一楞:我信您是想夸我的。
这算是元春头一次尝试着把手伸得稍微长一点,结果却好得出乎她的意料。要知道前世她想和赵之桢多说几句,人家都要借口公务繁忙,然后……抬脚就走。
这两世差别忒大,元春恍惚中像是又站到了警幻仙子的水镜之前,让她一时之间有点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不过健儿一声嘹亮的“哇”,元春瞬间就醒了神。哄好了儿子,元春不免又靠在引枕上思量了好一会儿。
其实,她已经能隐隐约约从赵之桢的神色和语气中,感受到他对大皇子以及太子的不满,而且这份不满也迟早会演变成厌恶。
因为只要今后大皇子与太子争得越厉害,赵之桢就越难独善其身——作为一个掌兵多年,有圣心有才干还有实权的弟弟,不管他偏向哪一方,都会招致另一方的针对;若是两面不靠,当然就是两边全不得好了。而赵之桢年幼的弟弟们……据元春所知,也就十二皇子不爱生事,其余的几位可谓各个“心大手黑”。
总之,前路漫漫啊。
却说赵之桢也觉得元春的“耳边风”十分有理,他在进宫探望李贵妃时,便没强颜欢笑,大致说了说他的苦恼。
话说,圣上与赵之桢这父子俩都有个英明又正直的养母,因此这二人对“后~宫~干政”其实从心里并不那么排斥,他们只是恼恨“后~宫~胡乱干政”而已。
李贵妃在圣上眼里,正是个绝妙军师。她对朝中事虽不至于事事皆知,但大势的脉络却能把握住几分。听了儿子的抱怨,李贵妃扶着额头无奈道,“你这孩子!”
这儿子跟母亲告状,与女儿跟亲爹撒娇,真可谓异曲同工,总之就是挺管用的。
抱来的儿子用心抚养,果然不比亲生的差!养子始终和自己这样亲近……李贵妃在满意之余,也劝解道,“别多想,好生办差……怎么也得等南面事定再说。”
赵之桢也是这样想的。于是他点头应道:“儿子知道。”
贵妃忽然冷笑一声,“我向来善待他们母子,竟还能恩将仇报呢。这些你都不要管,”顿了顿,又道,“你那侧妃做完月子,不妨进宫陪我说说话。”
这是要指点元春?赵之桢连忙道,“谢妃母。”
李贵妃笑了笑,“指过去的人犯了错,我总该弥补一二,不然这长辈的面皮往哪里放?”又嘱咐道,“你媳妇儿虽然病着,可晗儿那边也得些心,莫让旁人再钻了空子。”
李贵妃的话外之音,赵之桢自然听得真切:刘娡命运已定,可别因为这事儿牵连到晗儿。
你还别说,临近年底,还真有几家太太带着自家女儿到王府做客。说是和大姑娘往来结交,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
而刘娡日渐瘦弱,居然还强撑着口气一一招待了她们:为了给女儿相看婆家,她可是不遗余力了。
赵之桢回府时就正好赶上了桩“趣事”:有位姑娘逛园子的时候迷了路,绕来绕去居然绕到了赵晗的院子门口……还让元春的大丫头傲梅拿了个正着。
小姑娘没见着王府大少爷,倒是先拜见了王府贾侧妃。
元春也不急着“问罪”,和气地小姑娘说着闲话,问来问去,果不其然,这姑娘跟王家、薛家可都有亲。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周末啦!酝酿一下,周六或是周日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