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从酋长到球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现在不比以往,去年开始城邑便有了些变革,这是大家都同意的。以往不过是耕种公田、首领征召跟随出兵,要是不去也就分不到战利品。”
“如今可不一样了,少了一些事,多了一些事,规矩也更细了。”
“以往可没钱这种东西,最多也就是不耕种公田或是征战的时候怯懦逃走,被逐出氏族就是最大的惩罚。”
“现在有了钱,我借了别人的钱,总要还吧?借钱的人总不能说欠钱的逐出氏族就行,没钱没粮还有力气嘛,那就要沦为奴隶。”
“氏族时代倒是也有规矩,可氏族时代的规矩根本解决不了现在的事啊。要是有人欠了你的钱,你说你是想让他挨打就算完了,还是给你当奴隶还钱?”
“现在城邑变得我都不认得了,放在几年前哪里敢想呢?”
农人摇摇头,又是一声哀叹。
娥黾有些紧张地问道:“那你并不喜欢这些变化?”
农人急道:“怎么会不喜欢?”
“倘若不是这些变化,哪里会开垦这么多的土地?就算这时候再不好,也比以前好。如今的确可能会因为欠债欠赋沦为奴隶,但也可能风调雨顺便能拥有自己的牛马犁铧数百亩土地啊,眼睛哪里能够只看那些不好的地方呢?”
“我们的确在哀叹,可我们哀叹的不是麦子哀叹新的规矩,而是哀叹自己的短视啊,怎么就能轻易相信姬夏会被东夷人射杀呢?
“何止我们在哀叹,那些烧陶的、养羊取毛的、种植麻草的、烧贝石灰的……有多少人痛号哭泣?”
农人还是絮絮叨叨夹杂不清地说个不停,娥黾低下头,看到了垄沟中几颗已经干枯的靛草。
之前在榆城的时候,陈健和他们说过,当道路船只足够的时候,相隔二三百里的城邑都将不再是单独存在的了,别的城邑的很多事都会影响到别的城邑。
那时候他只是听着,心里认为是对的却很难理解。如今看到了这一切这一幕,才算是真正明白。
这何止是二三百里,而是在千里之外人们对于服饰的染色美的需求,招致了眼前田间族人的哀叹和曾经的欣喜。
幸好,这只是种植靛草的田地。相比于城邑的支柱农田来说并不多。
算上那些各种作坊的改变,总不至于让娥城伤筋动骨。
娥黾一时间有些担心,担心和夏城走的越来越近,总有一天这种影响会越来越大。
这种不安只是一瞬,再抬头看看这些曾是荒地的农田,这种不安便消逝了,想起来在学堂学的那些东西,凡事总有好坏两面的。
夏城的影响已经很大了,否则这里的农田哪里能开垦出来呢?况且倘若不是榆夏之间的内乱,那些不好的地方便不存在啊。至少眼前的农人此时此刻会喜笑颜开地看着满地的靛草盘算着明年能换多少铜币,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唉声叹气。
娥黾心想,种植靛草的族人肯定是不愿意看到夏榆分裂的。
不过先生说任何一件事对一座城邑的影响不能只看一个人只问一个人,而是要看的更多问的更多,才知道这到底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多数好而少数不好,那就是好的——奴隶除外,他们不算人所以他们的好坏不用去征求,除非把他们当人看。
这是娥黾在学堂学到的很重要的一点,因而他也没有问那些被吊死在树上的人或奴隶到底是因为什么,反正眼前这些人是说不清楚的,他们眼中只有自己后悔除掉的靛草。
至于城邑的种种改变,更不是这个农人能说清楚的。
规矩变了,办法变了,下意识地想到应该去问问城邑的官吏,他们一定很清楚这些变化,而且会把这些变化的原因讲的很清楚。
随后想到这里不是榆城了,根本没有负责讲解新规矩的小吏,不由地笑了。
“还是回去问问父亲母亲吧。”
这样想着,娥黾打断了还在唠叨一些农事的族人,很有礼貌的致以歉意,用自己很思念父母想快些相见这种难以挑出任何毛病的理由。
临走的时候,那个农人拉着娥黾问道:“黾,姬夏什么时候能够回来?”
娥黾半开玩笑地说道:“毁掉的靛草已经干枯了,就算姬夏回来,难道还能让... -->>
“现在不比以往,去年开始城邑便有了些变革,这是大家都同意的。以往不过是耕种公田、首领征召跟随出兵,要是不去也就分不到战利品。”
“如今可不一样了,少了一些事,多了一些事,规矩也更细了。”
“以往可没钱这种东西,最多也就是不耕种公田或是征战的时候怯懦逃走,被逐出氏族就是最大的惩罚。”
“现在有了钱,我借了别人的钱,总要还吧?借钱的人总不能说欠钱的逐出氏族就行,没钱没粮还有力气嘛,那就要沦为奴隶。”
“氏族时代倒是也有规矩,可氏族时代的规矩根本解决不了现在的事啊。要是有人欠了你的钱,你说你是想让他挨打就算完了,还是给你当奴隶还钱?”
“现在城邑变得我都不认得了,放在几年前哪里敢想呢?”
农人摇摇头,又是一声哀叹。
娥黾有些紧张地问道:“那你并不喜欢这些变化?”
农人急道:“怎么会不喜欢?”
“倘若不是这些变化,哪里会开垦这么多的土地?就算这时候再不好,也比以前好。如今的确可能会因为欠债欠赋沦为奴隶,但也可能风调雨顺便能拥有自己的牛马犁铧数百亩土地啊,眼睛哪里能够只看那些不好的地方呢?”
“我们的确在哀叹,可我们哀叹的不是麦子哀叹新的规矩,而是哀叹自己的短视啊,怎么就能轻易相信姬夏会被东夷人射杀呢?
“何止我们在哀叹,那些烧陶的、养羊取毛的、种植麻草的、烧贝石灰的……有多少人痛号哭泣?”
农人还是絮絮叨叨夹杂不清地说个不停,娥黾低下头,看到了垄沟中几颗已经干枯的靛草。
之前在榆城的时候,陈健和他们说过,当道路船只足够的时候,相隔二三百里的城邑都将不再是单独存在的了,别的城邑的很多事都会影响到别的城邑。
那时候他只是听着,心里认为是对的却很难理解。如今看到了这一切这一幕,才算是真正明白。
这何止是二三百里,而是在千里之外人们对于服饰的染色美的需求,招致了眼前田间族人的哀叹和曾经的欣喜。
幸好,这只是种植靛草的田地。相比于城邑的支柱农田来说并不多。
算上那些各种作坊的改变,总不至于让娥城伤筋动骨。
娥黾一时间有些担心,担心和夏城走的越来越近,总有一天这种影响会越来越大。
这种不安只是一瞬,再抬头看看这些曾是荒地的农田,这种不安便消逝了,想起来在学堂学的那些东西,凡事总有好坏两面的。
夏城的影响已经很大了,否则这里的农田哪里能开垦出来呢?况且倘若不是榆夏之间的内乱,那些不好的地方便不存在啊。至少眼前的农人此时此刻会喜笑颜开地看着满地的靛草盘算着明年能换多少铜币,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唉声叹气。
娥黾心想,种植靛草的族人肯定是不愿意看到夏榆分裂的。
不过先生说任何一件事对一座城邑的影响不能只看一个人只问一个人,而是要看的更多问的更多,才知道这到底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多数好而少数不好,那就是好的——奴隶除外,他们不算人所以他们的好坏不用去征求,除非把他们当人看。
这是娥黾在学堂学到的很重要的一点,因而他也没有问那些被吊死在树上的人或奴隶到底是因为什么,反正眼前这些人是说不清楚的,他们眼中只有自己后悔除掉的靛草。
至于城邑的种种改变,更不是这个农人能说清楚的。
规矩变了,办法变了,下意识地想到应该去问问城邑的官吏,他们一定很清楚这些变化,而且会把这些变化的原因讲的很清楚。
随后想到这里不是榆城了,根本没有负责讲解新规矩的小吏,不由地笑了。
“还是回去问问父亲母亲吧。”
这样想着,娥黾打断了还在唠叨一些农事的族人,很有礼貌的致以歉意,用自己很思念父母想快些相见这种难以挑出任何毛病的理由。
临走的时候,那个农人拉着娥黾问道:“黾,姬夏什么时候能够回来?”
娥黾半开玩笑地说道:“毁掉的靛草已经干枯了,就算姬夏回来,难道还能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