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2/2)
笔下文学 www.wbxwx.com,[武则天]女皇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决不能示弱的!
李治虽然有心亲主持这次平叛,但国内的频繁天灾所引发的朝野不安似乎更需要他马上想出对策来。
永徽元年六月,也就是先帝周年祭过去没多久,晋州再次发生特大地震,也许是一年来屡屡受到地震骚扰,晋州人民已经懂得了在地震来临的时候该如何趋利避害,所以这次地震虽然比一年前的更凶残,死伤人数却远远小于上一次特大地震。
李治闻报后照例是立刻派遣官员来到晋州主持救灾事务,一切灾后重建工作都做得井井有条——这一年来,他们都做了好几遍了,太熟练了!
晋州地震后,雍州地区又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大旱。
李治看则子的时候,眼都红了…………
“难道真是朕的德行不够,不足以忝居帝位,所以上天要降下如此多灾祸来警示朕么?”
年轻的圣人高坐在太极殿上,俯视着大殿上的文武百官,他的眼中满是不忍,嗓音里带着浓浓的疲惫和哀伤。
“真若如此,百姓何辜,何不降祸于朕一人身上?!”
百官垂首无人敢发一言,这个时候谁敢说话谁倒霉。
连齐王李泰吴王李恪等藩王也都低着头不敢出声,至于他们心中怎么想,那就不得而知了。
长孙无忌老神在在地半垂着眼睑,仿佛入定了一样,把一干老臣拼命使给他的眼色都看做空气…………
李治在御座上把下面众人的神色和小动作都看得一清二楚,他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冷笑不已。
在预见雍地即将大旱的时候,他和长孙舅舅就预想过,有人会借机发难。
因为先帝周年祭一过,那些藩王就没理由再待在长安了,必须即刻离京回到属地,否则就会被当作有不臣之心的叛逆来对待!
齐王、吴王等人好不容易重返长安,怎么甘心就这样无功而返。
虽然李治将他们一个个都封了三公之位,可一个有名无实的荣誉头衔又怎么比得上实打实的权力呢?
更甚者,这些人都有觊觎大宝的实力,也都有上位之心,目前只是互相忌惮着不敢首先动手罢了…………
一旦谣言四起,长安动乱,这些人恐怕就会无所忌惮出手了!
李治要做的就是稳。
长安不能乱,谣言也一定要彻底消灭!
先前的纯粹‘堵’和‘压’的法子已经不能再用了,李治只能另辟蹊径。
你们不是想在民间造成一个‘新君德行不够,所以上天示警降灾’的大谣言吗?
朕就配合你们!
自己跳出来自责一遍,堵上你们的嘴,来个先发制人!
嫌朕德行不够,是吧?
那朕就多做善事积德好了!
再不济,还可以下罪己诏!
永徽元年七月,圣人以大旱乃是有冤情无法申诉之故,巡幸刑部、京师大牢,亲录京城囚徒。但有冤屈者,可当庭状告,如若属实,圣人恕其无罪……
一时,平反冤案十数桩,罢黜不法官员近十人,京中百姓莫不拍手称快!
到了李治生辰前,雍州地区终于降下大雨,旱情得以大大缓解,所属州县的百姓莫不称颂圣人圣明烛照、仁德无双!
李治一举收获了关中百姓的民心,长安地区流传的谣言也一夜之间消弭无踪了!
李治仍然不敢放松,他的目光还一直在注视着北边的平叛事宜。
永徽元年九月,右骁卫郎将高侃生擒东突厥车鼻可汗,押送至京师。
李治大喜过望,将车鼻可汗献俘于昭陵和太庙,并下诏,至此东突厥汗国所有部众,皆为大唐封内之臣,以其地分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令选派大唐臣子驻守。
东突厥自此灭国。
而西突厥方面也因为东突厥的覆灭吓破了胆,主动向瑶池都督、沙钵罗叶护阿史那贺鲁投降。
北方一定,李治的声望一时如日中天,朝中再也没人敢小看这个温文尔雅的新帝了。
永微元年十月,吴王李恪上表,请奉母妃杨氏回吴地颐养天年,李治允之,加封杨氏为先帝贵太妃,并厚赏送归。
其他藩王见吴王主动退出,也纷纷效仿,母亲还在的都接了母亲离开,母亲不在的则是再去昭陵祭拜了一回,然后就各自回属地了……
李治对这些识趣离开的兄弟叔伯们还是很优待的,册封赏赐全部都从厚。
至于留在长安不肯走的,那就全部交给他长孙舅舅处理了……
作者有话要说:位子坐稳了,才可以放手干活=。=
是决不能示弱的!
李治虽然有心亲主持这次平叛,但国内的频繁天灾所引发的朝野不安似乎更需要他马上想出对策来。
永徽元年六月,也就是先帝周年祭过去没多久,晋州再次发生特大地震,也许是一年来屡屡受到地震骚扰,晋州人民已经懂得了在地震来临的时候该如何趋利避害,所以这次地震虽然比一年前的更凶残,死伤人数却远远小于上一次特大地震。
李治闻报后照例是立刻派遣官员来到晋州主持救灾事务,一切灾后重建工作都做得井井有条——这一年来,他们都做了好几遍了,太熟练了!
晋州地震后,雍州地区又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大旱。
李治看则子的时候,眼都红了…………
“难道真是朕的德行不够,不足以忝居帝位,所以上天要降下如此多灾祸来警示朕么?”
年轻的圣人高坐在太极殿上,俯视着大殿上的文武百官,他的眼中满是不忍,嗓音里带着浓浓的疲惫和哀伤。
“真若如此,百姓何辜,何不降祸于朕一人身上?!”
百官垂首无人敢发一言,这个时候谁敢说话谁倒霉。
连齐王李泰吴王李恪等藩王也都低着头不敢出声,至于他们心中怎么想,那就不得而知了。
长孙无忌老神在在地半垂着眼睑,仿佛入定了一样,把一干老臣拼命使给他的眼色都看做空气…………
李治在御座上把下面众人的神色和小动作都看得一清二楚,他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冷笑不已。
在预见雍地即将大旱的时候,他和长孙舅舅就预想过,有人会借机发难。
因为先帝周年祭一过,那些藩王就没理由再待在长安了,必须即刻离京回到属地,否则就会被当作有不臣之心的叛逆来对待!
齐王、吴王等人好不容易重返长安,怎么甘心就这样无功而返。
虽然李治将他们一个个都封了三公之位,可一个有名无实的荣誉头衔又怎么比得上实打实的权力呢?
更甚者,这些人都有觊觎大宝的实力,也都有上位之心,目前只是互相忌惮着不敢首先动手罢了…………
一旦谣言四起,长安动乱,这些人恐怕就会无所忌惮出手了!
李治要做的就是稳。
长安不能乱,谣言也一定要彻底消灭!
先前的纯粹‘堵’和‘压’的法子已经不能再用了,李治只能另辟蹊径。
你们不是想在民间造成一个‘新君德行不够,所以上天示警降灾’的大谣言吗?
朕就配合你们!
自己跳出来自责一遍,堵上你们的嘴,来个先发制人!
嫌朕德行不够,是吧?
那朕就多做善事积德好了!
再不济,还可以下罪己诏!
永徽元年七月,圣人以大旱乃是有冤情无法申诉之故,巡幸刑部、京师大牢,亲录京城囚徒。但有冤屈者,可当庭状告,如若属实,圣人恕其无罪……
一时,平反冤案十数桩,罢黜不法官员近十人,京中百姓莫不拍手称快!
到了李治生辰前,雍州地区终于降下大雨,旱情得以大大缓解,所属州县的百姓莫不称颂圣人圣明烛照、仁德无双!
李治一举收获了关中百姓的民心,长安地区流传的谣言也一夜之间消弭无踪了!
李治仍然不敢放松,他的目光还一直在注视着北边的平叛事宜。
永徽元年九月,右骁卫郎将高侃生擒东突厥车鼻可汗,押送至京师。
李治大喜过望,将车鼻可汗献俘于昭陵和太庙,并下诏,至此东突厥汗国所有部众,皆为大唐封内之臣,以其地分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令选派大唐臣子驻守。
东突厥自此灭国。
而西突厥方面也因为东突厥的覆灭吓破了胆,主动向瑶池都督、沙钵罗叶护阿史那贺鲁投降。
北方一定,李治的声望一时如日中天,朝中再也没人敢小看这个温文尔雅的新帝了。
永微元年十月,吴王李恪上表,请奉母妃杨氏回吴地颐养天年,李治允之,加封杨氏为先帝贵太妃,并厚赏送归。
其他藩王见吴王主动退出,也纷纷效仿,母亲还在的都接了母亲离开,母亲不在的则是再去昭陵祭拜了一回,然后就各自回属地了……
李治对这些识趣离开的兄弟叔伯们还是很优待的,册封赏赐全部都从厚。
至于留在长安不肯走的,那就全部交给他长孙舅舅处理了……
作者有话要说:位子坐稳了,才可以放手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