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这个天国不太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广州西北方向几十里的南海与三水交界之处,便有一处很小的磷矿。
以此作为试点,上个月,徐寿邀请合信,亲自带着石油化肥司的数十人,又从新成立的建设工程公司那边抽调了千余工人,在这个名叫小茅岭的小山冈上,建造了第一家磷肥厂。
此处靠近佛山镇,四周多是瓷器砖场和五金铁器作坊,很多火窑等。没怎么费劲,很快便运来水泥,建造了一处窑炉,并搭建厂房和宿舍。
徐寿按照圣王冯云山关于工厂的布局理念,分生产区、生活区两块建设。
生产区又按照实际生产的方便,合理布置了一番。
选取靠近磷矿和北江之间的地方,建造生产磷肥的窑炉。紧挨着窑炉的旁边,靠近磷矿之处又建了一处粉碎场,称之为粗粉车间,还从南洋公司第一机器厂订制了五台专门用于破碎磷矿的机器,以蒸汽机带动。
窑炉的位置较高,这样,只要窑炉烧制好的磷肥料一出来,便通过一道滑槽,滑落到低处的地面,这里是另一处粉碎场,这是精粉车间。
最后是包装工场,放有几台大秤。最是简单不过。
这磷肥厂的制造工艺最为简单不过。
虽然冯云山没到现场查看,但他根据后世经验的工厂经验,按照后世一般化工厂的思路设计了工艺流程。
除了从小茅岭这处小磷矿开采,作为原料磷矿的来源外,还特意在北江边上建造了一处码头,用来进出货物。冯云山考虑到的是,万一这处磷矿采光了,便可以从其他地方通过水路运到码头,然后一点点距离,便到了粉碎场。
粗大的磷矿从矿洞出来或者是一到货,先是通过工人用独轮车运到粗粉车间,交给粉碎机进行初步粉碎,变成拳头大小的颗粒。同时,蛇纹石或是云母也一同粉碎成拳头大小,按照合信给出的配方比例,添加上一定量的焦炭,一起均匀地掺入窑炉之中。窑炉底部,已经铺上了一层基础的焦炭,煤炭的热量不够。
经过充分的焚烧后。稍事冷却,便打开窑炉的舱门,将还有些发烫的烧得变轻的矿料混合物从窑炉直接经过滑槽,滑落到精粉车间的粉碎机里,经过再次粉碎成细微的颗粒,再进行冷却,便送至于包装车间进行包装。
徐寿统一订制了标准,每个麻袋都统一装重为50公斤,正好方便农人搬运。
这个月初,小茅岭磷肥厂便正式开始投产,每五六天可以生产一窑磷肥,大概有4万来斤。这样的每月产量在一百吨左右,一年也就一千二百吨,产量规模相对后世来说,小得可怜,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简直是庞然大物。
徐寿便是其中之一。作为这个磷肥厂的实际筹建负责人,虽然是依靠冯云山的设计,还有合信的配方和技术指导,但实际工厂的建设、优化,都是他带领一帮工人一手建成的。对于这个成功生产磷肥的工厂,他是最为喜悦和自豪的了!
磷肥一生产出来,便被运送到周边的水田和旱地里投用,效果怎么样,徐寿心中并没底。不过,按照圣王的说法,这个磷肥的效果可比人畜粪便的农家肥,效果好上太多。
不过,具体施肥用量,由于冯云山根本就没怎么实际种地过,他也不清楚应该放多少,只得让徐寿一并试验出来。于是,在紧挨着磷肥厂旁边的几亩地里,便成了磷肥厂的试验田。
一亩放二公斤,五公斤,十公斤,二十公斤,然后再每过一段时间,观察长势的不同,最终看... -->>
广州西北方向几十里的南海与三水交界之处,便有一处很小的磷矿。
以此作为试点,上个月,徐寿邀请合信,亲自带着石油化肥司的数十人,又从新成立的建设工程公司那边抽调了千余工人,在这个名叫小茅岭的小山冈上,建造了第一家磷肥厂。
此处靠近佛山镇,四周多是瓷器砖场和五金铁器作坊,很多火窑等。没怎么费劲,很快便运来水泥,建造了一处窑炉,并搭建厂房和宿舍。
徐寿按照圣王冯云山关于工厂的布局理念,分生产区、生活区两块建设。
生产区又按照实际生产的方便,合理布置了一番。
选取靠近磷矿和北江之间的地方,建造生产磷肥的窑炉。紧挨着窑炉的旁边,靠近磷矿之处又建了一处粉碎场,称之为粗粉车间,还从南洋公司第一机器厂订制了五台专门用于破碎磷矿的机器,以蒸汽机带动。
窑炉的位置较高,这样,只要窑炉烧制好的磷肥料一出来,便通过一道滑槽,滑落到低处的地面,这里是另一处粉碎场,这是精粉车间。
最后是包装工场,放有几台大秤。最是简单不过。
这磷肥厂的制造工艺最为简单不过。
虽然冯云山没到现场查看,但他根据后世经验的工厂经验,按照后世一般化工厂的思路设计了工艺流程。
除了从小茅岭这处小磷矿开采,作为原料磷矿的来源外,还特意在北江边上建造了一处码头,用来进出货物。冯云山考虑到的是,万一这处磷矿采光了,便可以从其他地方通过水路运到码头,然后一点点距离,便到了粉碎场。
粗大的磷矿从矿洞出来或者是一到货,先是通过工人用独轮车运到粗粉车间,交给粉碎机进行初步粉碎,变成拳头大小的颗粒。同时,蛇纹石或是云母也一同粉碎成拳头大小,按照合信给出的配方比例,添加上一定量的焦炭,一起均匀地掺入窑炉之中。窑炉底部,已经铺上了一层基础的焦炭,煤炭的热量不够。
经过充分的焚烧后。稍事冷却,便打开窑炉的舱门,将还有些发烫的烧得变轻的矿料混合物从窑炉直接经过滑槽,滑落到精粉车间的粉碎机里,经过再次粉碎成细微的颗粒,再进行冷却,便送至于包装车间进行包装。
徐寿统一订制了标准,每个麻袋都统一装重为50公斤,正好方便农人搬运。
这个月初,小茅岭磷肥厂便正式开始投产,每五六天可以生产一窑磷肥,大概有4万来斤。这样的每月产量在一百吨左右,一年也就一千二百吨,产量规模相对后世来说,小得可怜,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简直是庞然大物。
徐寿便是其中之一。作为这个磷肥厂的实际筹建负责人,虽然是依靠冯云山的设计,还有合信的配方和技术指导,但实际工厂的建设、优化,都是他带领一帮工人一手建成的。对于这个成功生产磷肥的工厂,他是最为喜悦和自豪的了!
磷肥一生产出来,便被运送到周边的水田和旱地里投用,效果怎么样,徐寿心中并没底。不过,按照圣王的说法,这个磷肥的效果可比人畜粪便的农家肥,效果好上太多。
不过,具体施肥用量,由于冯云山根本就没怎么实际种地过,他也不清楚应该放多少,只得让徐寿一并试验出来。于是,在紧挨着磷肥厂旁边的几亩地里,便成了磷肥厂的试验田。
一亩放二公斤,五公斤,十公斤,二十公斤,然后再每过一段时间,观察长势的不同,最终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