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大国崛起185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蒸汽机时代,只能凭借手工,最多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加工。
电力时代的到来,让这些作坊开始有机会使用动力了,因为体积小,开关方便的电动机显然比蒸汽机更容易操作和控制,更容易跟简单的手工业工具结合。
这个结合,爆发出来的威力可就太大了。
后世的人,恐怕很难想象这个时代中国手工业的力量。
对后世崇拜日本、德国工匠精神的中国人来说,中国手工业甚至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但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中国手工业所取得的地位,远非德国和日本所能比拟。
远的不说,从日本跟中国民间商贸最发达的明代来说,日本始终都是中国手工艺品的最大客户。这主要得益于明朝时候日本开发了石见银山,一度让日本成为全世界第一大产银国,而明朝则通过向日本出口手工产品,在本国不太产银的情况下,竟然完成了货币的白银化。
根据日本和洋人的相关海关和商人的账本记录,明朝时候中国向日本出口的手工产品高达数百种,而日本向中国出口的大宗产品只有两种,一个是倭刀,也就是武士刀,一个是倭扇,也就是折扇,中国文人喜欢,也有文人扇的说法,折扇的发明国在中国是有争议的,但国际认为是日本发明的,因为日本有一把最古老的实物,中国只有文献记载。
撇开争议,准确来说,日本在西方世界也是一个手工艺品大国,可直至明代,日本的手工产品都被中国产品压制的只能进口。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当时日本富人的生活必需品,都讲究从中国购买。
这给当时江南士大夫的印象是日本除了金银什么都没有,顾炎武就说“日本无货,只有金银。”当时有人记载相关贸易,“大抵日本所须,如室必布席,杭之长安织也;妇女须脂粉,扇漆诸工须金银箔,悉武林造也;他如饶之瓷器,湖之丝棉,漳之纱绢,松之绵布,尤为彼国所重。”
武林是杭州的旧称,根据明朝人的记录可见,日本人喜欢在屋子里装饰席子,大概跟喜欢跪坐有关,而席子必然是杭州的席草用长安织法编织的。偌大一个日本,在西方同样以手工产品精美闻名的国家,甚至国名japan的意思都是漆器,难道真的就编织不出一张席子,导致本国富人还要从杭州进口席子吗?
当然不可能,只能说当时中国手工艺品,不但有独到之处,让日本人喜欢,而且必然还有某种品牌效应存在,因为是来自中国的长安织,所以在日本就高人一等。
连日本的手工品大国都大肆从古代中国进口,只能说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实在是太发达了,在人类历史上,恐怕只有印度能跟中国比一比了。其他大帝国,比如埃及希腊则规模太小,比如罗马则生产落后,罗马帝国时代显然还出于奴隶制时代,不再一个发展水平上,进入封建时代后,罗马就灭亡了,又失去了规模。
因此在漫长的古代,中国手工产品是独领风骚的,以精美的丝绸、瓷器闻名于世,展现给西方的不仅仅是精美,还有华贵,所以在古代西方,中国产品也是有品牌效应的,中国人只知道为了茶叶,英国人发动了鴉片战争,事实上罗马帝国跟波斯帝国曾经因为争夺丝绸之路也爆发过战争,至于在西域为了争夺商道而爆发的小国间的战争,更是数不胜数。
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国古代手工艺,只能用一个词,那就是璀璨!
到了近现代,中国手工艺品没落了吗?
答案是没有。
历史上,直到满清灭亡,中国都是世界第一大手工艺品生产国,而且畅销全世界。
比如明代时候日本还能向中国出口的折扇,到了清末,已经成了中国的拿手作品,广州出产的扇子,占了全世界的八成,欧洲油画中贵妇们所拿的各种图案的折扇,基本上都是中国产,而且就在广州所产,因为广州很长时间是中国唯一的通商口岸。
为什么中国折扇能占据欧洲上层社会市场,因为实在有无可取代的独到技艺,广州的扇子,除了用丝绸制作,还有用檀木雕刻的,用象牙雕刻的,用扇贝雕刻的,在加上用各种宝石镶嵌,欧洲人做不出来同种水品的,公认的象牙雕刻技艺第一流就在中国。
很显然折扇明朝时候还向日本进口,而传入中国后,中国工匠马上将本国的各种其他技艺融合进入其中,制造出比日本更好,跟精致的扇子,之后畅销全世界。
与扇子的技艺一样的,还有一大批的其他工艺品,丝竹编织物,手工纺织品,各种木雕石雕,高达数百种,每年出口额高达上亿两。
历史上,清末时代的一些欧洲人,甚至有这样的忧虑,他们认为中国和印度的手工业品会冲垮欧洲的工业,卡内基就很担心中印的手工业品会摧毁欧洲的工业文明。
这种忧虑其实很可笑,但当时的人看到他们的工业品始终无法彻底击败两国的手工品,印度在高端棉布上,中国在大批日用品上,都是用本国手工产品,不仅性能上更有独特性,甚至连价格都更低,这才是欧洲人忧虑。
中国手工产品是什么时候走向末路的?甚至一度让国人陌生,乃至崇拜别国的工匠?
准确来讲是新中国后。
新中国的建立,打碎了许多东西,有腐朽的糟粕,也有传承的精粹。
手工艺品就是在新中国之后消失的,殊为可惜。
是共和国有意打击手工成产吗?也不是。虽然新中国时代的政治意识,是一种偏激的崇拜大工业的意识,但在手工业上,却真的没有刻意打击。手工业品和手工工匠的消亡,只能说是一种遗憾。
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新中国摧毁了旧有的权力阶层和富人阶层,权贵没有了,连普通的地主、资本家也被打倒了,让手工匠人失去了客户,再也没有办法通过手艺吃饭的渠道,必然消亡。第二个原因,也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则是新中国对手工业的改造。
新中国对手工业的改造,并不是为了消灭手工业,恰恰相反,当时急需要外汇的国家,是大力支持能够创汇的产业的。看到某些深受外国人喜欢的手工艺品,国家是大力支持,在各地都创办了一大批工艺品厂,不但不消灭这些手艺,反而用大工业的方式,扩... -->>
在蒸汽机时代,只能凭借手工,最多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加工。
电力时代的到来,让这些作坊开始有机会使用动力了,因为体积小,开关方便的电动机显然比蒸汽机更容易操作和控制,更容易跟简单的手工业工具结合。
这个结合,爆发出来的威力可就太大了。
后世的人,恐怕很难想象这个时代中国手工业的力量。
对后世崇拜日本、德国工匠精神的中国人来说,中国手工业甚至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但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中国手工业所取得的地位,远非德国和日本所能比拟。
远的不说,从日本跟中国民间商贸最发达的明代来说,日本始终都是中国手工艺品的最大客户。这主要得益于明朝时候日本开发了石见银山,一度让日本成为全世界第一大产银国,而明朝则通过向日本出口手工产品,在本国不太产银的情况下,竟然完成了货币的白银化。
根据日本和洋人的相关海关和商人的账本记录,明朝时候中国向日本出口的手工产品高达数百种,而日本向中国出口的大宗产品只有两种,一个是倭刀,也就是武士刀,一个是倭扇,也就是折扇,中国文人喜欢,也有文人扇的说法,折扇的发明国在中国是有争议的,但国际认为是日本发明的,因为日本有一把最古老的实物,中国只有文献记载。
撇开争议,准确来说,日本在西方世界也是一个手工艺品大国,可直至明代,日本的手工产品都被中国产品压制的只能进口。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当时日本富人的生活必需品,都讲究从中国购买。
这给当时江南士大夫的印象是日本除了金银什么都没有,顾炎武就说“日本无货,只有金银。”当时有人记载相关贸易,“大抵日本所须,如室必布席,杭之长安织也;妇女须脂粉,扇漆诸工须金银箔,悉武林造也;他如饶之瓷器,湖之丝棉,漳之纱绢,松之绵布,尤为彼国所重。”
武林是杭州的旧称,根据明朝人的记录可见,日本人喜欢在屋子里装饰席子,大概跟喜欢跪坐有关,而席子必然是杭州的席草用长安织法编织的。偌大一个日本,在西方同样以手工产品精美闻名的国家,甚至国名japan的意思都是漆器,难道真的就编织不出一张席子,导致本国富人还要从杭州进口席子吗?
当然不可能,只能说当时中国手工艺品,不但有独到之处,让日本人喜欢,而且必然还有某种品牌效应存在,因为是来自中国的长安织,所以在日本就高人一等。
连日本的手工品大国都大肆从古代中国进口,只能说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实在是太发达了,在人类历史上,恐怕只有印度能跟中国比一比了。其他大帝国,比如埃及希腊则规模太小,比如罗马则生产落后,罗马帝国时代显然还出于奴隶制时代,不再一个发展水平上,进入封建时代后,罗马就灭亡了,又失去了规模。
因此在漫长的古代,中国手工产品是独领风骚的,以精美的丝绸、瓷器闻名于世,展现给西方的不仅仅是精美,还有华贵,所以在古代西方,中国产品也是有品牌效应的,中国人只知道为了茶叶,英国人发动了鴉片战争,事实上罗马帝国跟波斯帝国曾经因为争夺丝绸之路也爆发过战争,至于在西域为了争夺商道而爆发的小国间的战争,更是数不胜数。
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国古代手工艺,只能用一个词,那就是璀璨!
到了近现代,中国手工艺品没落了吗?
答案是没有。
历史上,直到满清灭亡,中国都是世界第一大手工艺品生产国,而且畅销全世界。
比如明代时候日本还能向中国出口的折扇,到了清末,已经成了中国的拿手作品,广州出产的扇子,占了全世界的八成,欧洲油画中贵妇们所拿的各种图案的折扇,基本上都是中国产,而且就在广州所产,因为广州很长时间是中国唯一的通商口岸。
为什么中国折扇能占据欧洲上层社会市场,因为实在有无可取代的独到技艺,广州的扇子,除了用丝绸制作,还有用檀木雕刻的,用象牙雕刻的,用扇贝雕刻的,在加上用各种宝石镶嵌,欧洲人做不出来同种水品的,公认的象牙雕刻技艺第一流就在中国。
很显然折扇明朝时候还向日本进口,而传入中国后,中国工匠马上将本国的各种其他技艺融合进入其中,制造出比日本更好,跟精致的扇子,之后畅销全世界。
与扇子的技艺一样的,还有一大批的其他工艺品,丝竹编织物,手工纺织品,各种木雕石雕,高达数百种,每年出口额高达上亿两。
历史上,清末时代的一些欧洲人,甚至有这样的忧虑,他们认为中国和印度的手工业品会冲垮欧洲的工业,卡内基就很担心中印的手工业品会摧毁欧洲的工业文明。
这种忧虑其实很可笑,但当时的人看到他们的工业品始终无法彻底击败两国的手工品,印度在高端棉布上,中国在大批日用品上,都是用本国手工产品,不仅性能上更有独特性,甚至连价格都更低,这才是欧洲人忧虑。
中国手工产品是什么时候走向末路的?甚至一度让国人陌生,乃至崇拜别国的工匠?
准确来讲是新中国后。
新中国的建立,打碎了许多东西,有腐朽的糟粕,也有传承的精粹。
手工艺品就是在新中国之后消失的,殊为可惜。
是共和国有意打击手工成产吗?也不是。虽然新中国时代的政治意识,是一种偏激的崇拜大工业的意识,但在手工业上,却真的没有刻意打击。手工业品和手工工匠的消亡,只能说是一种遗憾。
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新中国摧毁了旧有的权力阶层和富人阶层,权贵没有了,连普通的地主、资本家也被打倒了,让手工匠人失去了客户,再也没有办法通过手艺吃饭的渠道,必然消亡。第二个原因,也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则是新中国对手工业的改造。
新中国对手工业的改造,并不是为了消灭手工业,恰恰相反,当时急需要外汇的国家,是大力支持能够创汇的产业的。看到某些深受外国人喜欢的手工艺品,国家是大力支持,在各地都创办了一大批工艺品厂,不但不消灭这些手艺,反而用大工业的方式,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