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大国崛起185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了三十万敢死队,打穿了美军阵地之后,陡然发现,美国人已经成了自己手里的果子,随时都可以采摘。可之前,他确实感到自己到了极限,其实主要还是自己的心态,现在想想,即便当时无法拿下美军,继续封锁和包围,也未必不能在谈判期间歼灭这股敌军,但当时的情况让自己完全没有信心,根本不考虑那种问题,感到开始坦帕,就是军事的失败一样。
现在他突然放开了,豁然开朗,发觉当时自己是白担心了。
邓世才的心态放开了,可美军的心态却压抑到了极点,任谁每天头顶着炮击,龟缩在潮湿、阴暗的战壕之中,士兵毫无斗志,军官看不到希望,高级将领则要防备着官兵投降,又要忧虑战败后的耻辱,每天都有官兵生病、受伤和自杀,谁会轻松的起来呢。
投降已经开始公开在部队中间讨论,许多投降了明军的美军官兵,转头悄悄的跑回来,告诉大家消息,希望大家一起去投降,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宪兵已经弹压不住,甚至默许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在高级军官心中,恐怕都已经将投降看作了必然的事情。既如此,何苦在杀戮那些军心不坚定的士兵呢。
军纪一旦废弛到这种地步,距离投降也就不远了,但上百万人的大规模投降,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即便做出了投降的决定,如何和平投降,都是一个问题。
朱敬伦的心态就又跟邓世才不一样了,如果能以全歼休斯敦美军主力的态势,开始跟美国政府谈判,首先从谈判的基调上都不一样。
此时美国人急着谈判,就是出于这种考虑,他们可不想自己主力被歼灭的情况下,跟大明开始谈判,那注定一开始就很被动。
但朱敬伦很矛盾,随着明军战场上的胜利,政治上却越来越不利了。
国内政治压力很大,政府已经展开了大规模的救济工作,随着前线能够在粮食问题上自给自足,腾出了大量的资金用来救助失业劳工,传统的农村社会吸纳了大量失业工人,也大大缓冲了社会压力。
政府动用经济和外交等各种努力,也收到了一些回报,越南官府将官府存粮支援了一大批,暹罗政府也给予了三百万担的粮食支援,这些全都作为救济粮,发到了城市中。在还没有形成有组织的工人运动时代,有力的化解了大量矛盾,而且胜利的消息,本身就是化解矛盾的灵丹妙药。随着胜利消息的传来,商人摆市开始平息,以帮会为组织的下层劳工摆工,也得到了缓解,可以说国内矛盾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但国际上的压力却开始变大。
英国人的态度依然是中立,依然希望靠谈判来结束这场战斗。对英国来说,这场战争,同时削弱了太平洋两岸两个正在强大起来的挑战者,对英国保持太平洋优势地位非常有利,而且对英国的商业利益也是一个极大的利好,跟战前的担忧不同,战争期间,双方都加大了跟英国的贸易,而不是萎缩了。
尽管纺织品等贸易额大规模下降,但是钢铁制品和武器装备的进口却大大增加,尤其是美国,他们的军事工业还没有组织起来,尽管后来大大改善,但是战争中的消耗远大于明军,所以依然无法自给自足,大部分订单都落到了英国的军工企业身上,让英国大发战争财。
可是随着美国的情况越来越不利,其他欧洲国家的态度开始改变,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德国人越来越支持美国,根据可靠情报,德国已经跟俄国和法国政府达成协议,绝对不允许大明彻底击败美国不允许大明割让美国的国土,他们决定在必要的情况下,采取坚决的态度介入。
朱敬伦很清楚,战前就笃定,欧洲国家是不可能容许大明占领美国国土的,但没想到叫的最凶的是德国,本以为英国会最激烈的反对,毕竟大明一旦分割了美国国土,对加拿大是最大的威胁,同时也将奠定大明在太平洋两岸的霸主地位,这是英国最不愿意看到的。
可没想到德国人竟然这么活跃,这倒是出人意料之外。
另外一个大的国际变故是,日本还是发动了对满清的甲午战争,三月份的时候,日本舰队还是在大东沟偷袭了北洋水师的运兵船,打沉了李鸿章租用的英国商船高盛号,一千多淮军士兵葬身海底,两国之后互相宣战。
朱敬伦已经暗下决心,要通过这场甲午战争,利用巨大的国际外交压力,逼迫满清政府放弃权力,和平统一中国,那么美国的战争重要性就相对下降了,有必要尽快从美国抽身,将力量收回国内。
所以他不可能等邓世才哪里分出胜负之后,在决定是否要进行谈判了,能在谈判期间攻下这里,同样可以给美国制造压力,逼迫他们做出让步。
六月底,就在约定的时间还有三天的时候,邓世才哪里传回了好消息,美军投降了!
朱敬伦不由大喜,建立在胜利上的谈判基础,和焦作中的谈判起点那是不一样的。
他详细了解了战况,却不由得感慨一下幸运。
尽管美军已经是烂在锅里的肉,迟早是要吃下去的,但美军之所以这么快投降,还是有些巧合的,因为美军司令意外病死,他死前下达了投降的命令。
本就已经濒临崩溃的軍队,在总司令病死后,更是难很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接过了指挥权力的潘兴等年轻参谋军官,经过商议后,决定向明军提出谈判要求,在保留了一定尊样的情况下,他们放下了武器。
一百多万美军投降的消息,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因为大家发现,这几乎是历史上最大的投降,西方战史中还没有一次战役上百万人投降的案例,即便是普法战争,拿破仑三世投降的时候,也不过是九万跟随他战斗的士兵,而美军将这个规模扩大了十倍。
北上如此巨大的沉重包袱后,美国政府跟大明政府的谈判,显然已经不可能有太多的回旋余地了。
了三十万敢死队,打穿了美军阵地之后,陡然发现,美国人已经成了自己手里的果子,随时都可以采摘。可之前,他确实感到自己到了极限,其实主要还是自己的心态,现在想想,即便当时无法拿下美军,继续封锁和包围,也未必不能在谈判期间歼灭这股敌军,但当时的情况让自己完全没有信心,根本不考虑那种问题,感到开始坦帕,就是军事的失败一样。
现在他突然放开了,豁然开朗,发觉当时自己是白担心了。
邓世才的心态放开了,可美军的心态却压抑到了极点,任谁每天头顶着炮击,龟缩在潮湿、阴暗的战壕之中,士兵毫无斗志,军官看不到希望,高级将领则要防备着官兵投降,又要忧虑战败后的耻辱,每天都有官兵生病、受伤和自杀,谁会轻松的起来呢。
投降已经开始公开在部队中间讨论,许多投降了明军的美军官兵,转头悄悄的跑回来,告诉大家消息,希望大家一起去投降,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宪兵已经弹压不住,甚至默许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在高级军官心中,恐怕都已经将投降看作了必然的事情。既如此,何苦在杀戮那些军心不坚定的士兵呢。
军纪一旦废弛到这种地步,距离投降也就不远了,但上百万人的大规模投降,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即便做出了投降的决定,如何和平投降,都是一个问题。
朱敬伦的心态就又跟邓世才不一样了,如果能以全歼休斯敦美军主力的态势,开始跟美国政府谈判,首先从谈判的基调上都不一样。
此时美国人急着谈判,就是出于这种考虑,他们可不想自己主力被歼灭的情况下,跟大明开始谈判,那注定一开始就很被动。
但朱敬伦很矛盾,随着明军战场上的胜利,政治上却越来越不利了。
国内政治压力很大,政府已经展开了大规模的救济工作,随着前线能够在粮食问题上自给自足,腾出了大量的资金用来救助失业劳工,传统的农村社会吸纳了大量失业工人,也大大缓冲了社会压力。
政府动用经济和外交等各种努力,也收到了一些回报,越南官府将官府存粮支援了一大批,暹罗政府也给予了三百万担的粮食支援,这些全都作为救济粮,发到了城市中。在还没有形成有组织的工人运动时代,有力的化解了大量矛盾,而且胜利的消息,本身就是化解矛盾的灵丹妙药。随着胜利消息的传来,商人摆市开始平息,以帮会为组织的下层劳工摆工,也得到了缓解,可以说国内矛盾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但国际上的压力却开始变大。
英国人的态度依然是中立,依然希望靠谈判来结束这场战斗。对英国来说,这场战争,同时削弱了太平洋两岸两个正在强大起来的挑战者,对英国保持太平洋优势地位非常有利,而且对英国的商业利益也是一个极大的利好,跟战前的担忧不同,战争期间,双方都加大了跟英国的贸易,而不是萎缩了。
尽管纺织品等贸易额大规模下降,但是钢铁制品和武器装备的进口却大大增加,尤其是美国,他们的军事工业还没有组织起来,尽管后来大大改善,但是战争中的消耗远大于明军,所以依然无法自给自足,大部分订单都落到了英国的军工企业身上,让英国大发战争财。
可是随着美国的情况越来越不利,其他欧洲国家的态度开始改变,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德国人越来越支持美国,根据可靠情报,德国已经跟俄国和法国政府达成协议,绝对不允许大明彻底击败美国不允许大明割让美国的国土,他们决定在必要的情况下,采取坚决的态度介入。
朱敬伦很清楚,战前就笃定,欧洲国家是不可能容许大明占领美国国土的,但没想到叫的最凶的是德国,本以为英国会最激烈的反对,毕竟大明一旦分割了美国国土,对加拿大是最大的威胁,同时也将奠定大明在太平洋两岸的霸主地位,这是英国最不愿意看到的。
可没想到德国人竟然这么活跃,这倒是出人意料之外。
另外一个大的国际变故是,日本还是发动了对满清的甲午战争,三月份的时候,日本舰队还是在大东沟偷袭了北洋水师的运兵船,打沉了李鸿章租用的英国商船高盛号,一千多淮军士兵葬身海底,两国之后互相宣战。
朱敬伦已经暗下决心,要通过这场甲午战争,利用巨大的国际外交压力,逼迫满清政府放弃权力,和平统一中国,那么美国的战争重要性就相对下降了,有必要尽快从美国抽身,将力量收回国内。
所以他不可能等邓世才哪里分出胜负之后,在决定是否要进行谈判了,能在谈判期间攻下这里,同样可以给美国制造压力,逼迫他们做出让步。
六月底,就在约定的时间还有三天的时候,邓世才哪里传回了好消息,美军投降了!
朱敬伦不由大喜,建立在胜利上的谈判基础,和焦作中的谈判起点那是不一样的。
他详细了解了战况,却不由得感慨一下幸运。
尽管美军已经是烂在锅里的肉,迟早是要吃下去的,但美军之所以这么快投降,还是有些巧合的,因为美军司令意外病死,他死前下达了投降的命令。
本就已经濒临崩溃的軍队,在总司令病死后,更是难很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接过了指挥权力的潘兴等年轻参谋军官,经过商议后,决定向明军提出谈判要求,在保留了一定尊样的情况下,他们放下了武器。
一百多万美军投降的消息,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因为大家发现,这几乎是历史上最大的投降,西方战史中还没有一次战役上百万人投降的案例,即便是普法战争,拿破仑三世投降的时候,也不过是九万跟随他战斗的士兵,而美军将这个规模扩大了十倍。
北上如此巨大的沉重包袱后,美国政府跟大明政府的谈判,显然已经不可能有太多的回旋余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