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大国崛起185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前几年,大明经历了本国历史上第一次资本主义式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不是什么好事情,让人感到痛苦绝望,社会充满了悲观情绪,这些在大明也都有。
不过大明经济危机主要集中于两大产业,生丝业和茶叶,因为这两项产业生产已经严重过剩。经济危机期间,也出现了西方式的兼并现象,尤其是茶叶最为严重,由于出口下降,大型资本主义式的的大茶园开始转向内销,进一步挤压的中小茶园陷入困境,大量茶农破产,很多大茶园就趁机兼并小茶园。茶叶生产开始向大规模转型。
生丝业则表现为另一种特征,由于大明生丝业有特殊情况,那就是缫丝厂多为地主乡绅创办,乡绅出身的陈启沅推动缫丝业的主要方式就是鼓励乡绅阶层办厂,结果大量缫丝工厂在乡间创办,这项产业的发展跟茶叶一样,并没有带来城市化的结果,而是是一种乡村工业化。
乡村工业化的好处是,让更多的农民看到了工业化生产方式,让工业影响了更多人,大家都熟悉了,适应了工业化,也就不惧怕了,所以这两项产业发展起来之后,大明其他产业的工业化开始爆发,因为人们不再抵制了。
但乡村工业化在效益方面,还真的无法跟城市工业相比,大多数乡绅企业规模都较小,以加工本地原料为主,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就小,加上宗族的求稳性和保守性,造成一种中国特有的工业现象,那就是出租工厂。
宗族和地主将工厂看作了一种生息产业,越来越多的地主乡绅自己退出了生产,将企业出租给商人。
结果就是原本培养出来的工业乡绅阶层,大规模的去工业化,他们最终没有按照朱敬伦设想的那样,转变成德国容克资本和英国新贵族或者日本武士财阀一样的阶层,他们前进了两步后,又后退了一步,变成了了解工业的乡绅阶层。
他们了解工业,懂工业,也参与工业,却是通过出租工厂来参与,如同他们出租土地一样,他们成了工业的食利阶层。
这种情况已经非常普遍,新的统计显示,广东已经有七成工厂是出租经营。这意味着乡绅阶层绝大多数都已经退出了直接的工业生产。乡绅阶层向工业阶层的转型失败了。
朱敬伦担忧的是,作为传统社会中坚力量的乡绅阶层退出工业化,会带来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其实乡绅退出工业化,带来更严重的是工业生产的短期性,德国和日本后来的工业发展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是因为主导他们工业的容克地主和武士财阀追求的是长期利益,家族式的产业往往更讲究延续性,而不是盲目追求高利润。
乡绅没有将自己的家族跟工业捆绑,而是建设了工厂之后,连工厂带土地一起出租给了商人。商人本就有追求短期利润的习性,加上工厂和土地都是租来的,他们更加没有意愿进行持续投资,就好像租别人家的房子就不可能给放在进行精装修一样,商人租来的工厂,也不可能珍惜工厂的设备,更不可能用自己的利润更换新设备,他们往往都是短期内榨干工厂,然后转投利润更够的产业。
这种现象让朱敬伦很郁闷,但他已经不打算出台政策了,因为出台了政策鼓励了大量的乡绅办厂,可最后还是回到了商人手里,谁知道在用政策干预,会带来什么扭曲的结果,既然现在资本的力量已经形成,资本的文化已经出现,工业革命已经到来,那就让资本去市场中博弈吧。
1883年开始的经济危机,终于在1886年,大明跟法国开战那一年结束,世界性的市场开始复苏。
由于跟法国的战争,导致大明的生丝业恢复缓慢,因为法国是大明最大的生丝进口国,可是国际市场的复苏,消费能力提高,还是影响到了大明资本,最大的生丝进口国跟大明开战了,可是最大的丝绸消费国英国和美国却跟大明关系不错,大明的丝织工业开始发展,于是缫丝业出口转内销,大量生丝转为在国内加工生产,然后出口到英美两国。
新的生丝生产方式也开始出现,类似胡雪岩投办的复缫工厂多了起来,大大提高了生丝的均匀度。
这种复缫工业和织稠工业一样,更容易集中起来,因为他们的原料不是蚕茧而是生丝,更方便运输,所以大量集中在城市中。大明政府将口岸集中起来管理,进行统一规划,不但大大改善了基础设施,还按照西方最新思想,规划了工业区,招商引资,给予优惠政策,大大推动了工业化。
复缫工业和织稠工业开始向城市集中后,作为他们的原料供应商,缫丝厂也开始搬迁,大型缫丝厂开始多了起来,他们集中投资兴建储茧设施,摆脱了蚕茧供应的限制,这种设施如果乡村小工厂来建设的话,根本就收不回成本,可如果集中于交通便利的城市中,规模达到八百人以上的企业,那就大大有利可图,规模性效益弥补了储茧设施带来的额外成本,而且大幅度降低了桑蚕生产的时效性,储备的蚕茧让工厂即便是冬季也有足够的原料可用。
类似复缫工业和织稠工业,其他工业也在城市开展起来。
比如棉纺织工业,从一开始就是依托于城市。
纺织工业也没有遭遇到战争对生丝产业那种影响,因为大明主要还是一个棉纺织品的进口国,棉纺织工业的意义是取代进口,在经济危机期间,棉纺织工业受到了来自英国纺织品的倾销打压,可是经济危机结束之后,棉纺工业的潜能立刻就爆发出来。
跟缫丝工业的投资者主要是地主乡绅不同,棉纺工业的投资者主要是买办阶层,这些人更具有国际化失业,大多数经历都是进入洋行当学徒,一步步爬到买办的地位,普遍具有西方管理经验,对工业化生产没有抵触。
最重要的是,他们有资本,普通的洋行学徒很穷,可一旦脱颖而出成为大买办,他们的收入相... -->>
前几年,大明经历了本国历史上第一次资本主义式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不是什么好事情,让人感到痛苦绝望,社会充满了悲观情绪,这些在大明也都有。
不过大明经济危机主要集中于两大产业,生丝业和茶叶,因为这两项产业生产已经严重过剩。经济危机期间,也出现了西方式的兼并现象,尤其是茶叶最为严重,由于出口下降,大型资本主义式的的大茶园开始转向内销,进一步挤压的中小茶园陷入困境,大量茶农破产,很多大茶园就趁机兼并小茶园。茶叶生产开始向大规模转型。
生丝业则表现为另一种特征,由于大明生丝业有特殊情况,那就是缫丝厂多为地主乡绅创办,乡绅出身的陈启沅推动缫丝业的主要方式就是鼓励乡绅阶层办厂,结果大量缫丝工厂在乡间创办,这项产业的发展跟茶叶一样,并没有带来城市化的结果,而是是一种乡村工业化。
乡村工业化的好处是,让更多的农民看到了工业化生产方式,让工业影响了更多人,大家都熟悉了,适应了工业化,也就不惧怕了,所以这两项产业发展起来之后,大明其他产业的工业化开始爆发,因为人们不再抵制了。
但乡村工业化在效益方面,还真的无法跟城市工业相比,大多数乡绅企业规模都较小,以加工本地原料为主,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就小,加上宗族的求稳性和保守性,造成一种中国特有的工业现象,那就是出租工厂。
宗族和地主将工厂看作了一种生息产业,越来越多的地主乡绅自己退出了生产,将企业出租给商人。
结果就是原本培养出来的工业乡绅阶层,大规模的去工业化,他们最终没有按照朱敬伦设想的那样,转变成德国容克资本和英国新贵族或者日本武士财阀一样的阶层,他们前进了两步后,又后退了一步,变成了了解工业的乡绅阶层。
他们了解工业,懂工业,也参与工业,却是通过出租工厂来参与,如同他们出租土地一样,他们成了工业的食利阶层。
这种情况已经非常普遍,新的统计显示,广东已经有七成工厂是出租经营。这意味着乡绅阶层绝大多数都已经退出了直接的工业生产。乡绅阶层向工业阶层的转型失败了。
朱敬伦担忧的是,作为传统社会中坚力量的乡绅阶层退出工业化,会带来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其实乡绅退出工业化,带来更严重的是工业生产的短期性,德国和日本后来的工业发展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是因为主导他们工业的容克地主和武士财阀追求的是长期利益,家族式的产业往往更讲究延续性,而不是盲目追求高利润。
乡绅没有将自己的家族跟工业捆绑,而是建设了工厂之后,连工厂带土地一起出租给了商人。商人本就有追求短期利润的习性,加上工厂和土地都是租来的,他们更加没有意愿进行持续投资,就好像租别人家的房子就不可能给放在进行精装修一样,商人租来的工厂,也不可能珍惜工厂的设备,更不可能用自己的利润更换新设备,他们往往都是短期内榨干工厂,然后转投利润更够的产业。
这种现象让朱敬伦很郁闷,但他已经不打算出台政策了,因为出台了政策鼓励了大量的乡绅办厂,可最后还是回到了商人手里,谁知道在用政策干预,会带来什么扭曲的结果,既然现在资本的力量已经形成,资本的文化已经出现,工业革命已经到来,那就让资本去市场中博弈吧。
1883年开始的经济危机,终于在1886年,大明跟法国开战那一年结束,世界性的市场开始复苏。
由于跟法国的战争,导致大明的生丝业恢复缓慢,因为法国是大明最大的生丝进口国,可是国际市场的复苏,消费能力提高,还是影响到了大明资本,最大的生丝进口国跟大明开战了,可是最大的丝绸消费国英国和美国却跟大明关系不错,大明的丝织工业开始发展,于是缫丝业出口转内销,大量生丝转为在国内加工生产,然后出口到英美两国。
新的生丝生产方式也开始出现,类似胡雪岩投办的复缫工厂多了起来,大大提高了生丝的均匀度。
这种复缫工业和织稠工业一样,更容易集中起来,因为他们的原料不是蚕茧而是生丝,更方便运输,所以大量集中在城市中。大明政府将口岸集中起来管理,进行统一规划,不但大大改善了基础设施,还按照西方最新思想,规划了工业区,招商引资,给予优惠政策,大大推动了工业化。
复缫工业和织稠工业开始向城市集中后,作为他们的原料供应商,缫丝厂也开始搬迁,大型缫丝厂开始多了起来,他们集中投资兴建储茧设施,摆脱了蚕茧供应的限制,这种设施如果乡村小工厂来建设的话,根本就收不回成本,可如果集中于交通便利的城市中,规模达到八百人以上的企业,那就大大有利可图,规模性效益弥补了储茧设施带来的额外成本,而且大幅度降低了桑蚕生产的时效性,储备的蚕茧让工厂即便是冬季也有足够的原料可用。
类似复缫工业和织稠工业,其他工业也在城市开展起来。
比如棉纺织工业,从一开始就是依托于城市。
纺织工业也没有遭遇到战争对生丝产业那种影响,因为大明主要还是一个棉纺织品的进口国,棉纺织工业的意义是取代进口,在经济危机期间,棉纺织工业受到了来自英国纺织品的倾销打压,可是经济危机结束之后,棉纺工业的潜能立刻就爆发出来。
跟缫丝工业的投资者主要是地主乡绅不同,棉纺工业的投资者主要是买办阶层,这些人更具有国际化失业,大多数经历都是进入洋行当学徒,一步步爬到买办的地位,普遍具有西方管理经验,对工业化生产没有抵触。
最重要的是,他们有资本,普通的洋行学徒很穷,可一旦脱颖而出成为大买办,他们的收入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