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大国崛起185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日本这几年的变化速度惊人,日本人以直接抛弃旧包袱,轻装上阵的速度飞速追赶,朱敬伦倒不担心有朝一日被日本人超越,因为大明不但占得了先机,而且各种客观条件,物质条件,比日本强了太多,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到最后还能被日本人超越的话,那朱敬伦的变革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朱敬伦心里并不担心日本能给大明造成威胁,朱敬伦的心很大,从来没把眼光放在东亚这一亩三分地上,他的目光始终看着的是整个世界,他要带领中国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竞争,要带领中国在世界上争得一席之地,最好是能够站到霸主的位置上,所以他不想看到日本成为大明前进道路上的一个绊脚石,在大明争取国际地位的时候帮洋人拖大明的后腿。
所以只要能有机会遏制一下日本,他一定不会错过,必要的时候他觉得赤膊上阵,直接暴揍日本人一顿也是好的,眼下就是一个机会,日本人完全不顾国际法,擅自吞并了琉球!
不带民族感情来进行的描述的话,琉球在明清时期的国际地位,是既从属于中国,又从属于日本的,这是一个小国尴尬的现状:在夹缝中生存。
但如果问琉球人更喜欢哪国,他们毫无疑问会选择中国,因为中国的天下观外交,或者叫宗藩体系外交,根本就不是以利益为出发点的。
这种外交的特点,有一部分是出自安全考虑,比如对北方蒙古的外交,只要游牧民族不闹事,就给一些好处;但大多数还是出于天潮上国的所谓面子外交,讲究的是一个薄来厚往,对方给进贡一丁点土特产,天草上国有了面子,就赏赐大量的真金白银绫罗绸缎。算是儒家对春秋战国之前的礼乐文化的一种形式上的模仿和眷恋吧。
西方人在论述宗藩体系的时候,有时候也将这种体系,归类为一种官方贸易关系,而这种贸易,显然是占了面子便宜的天草上国吃亏赚吆喝,藩属国得实惠。
日本对待琉球,则更像是西方国家,或者游牧民族对待归顺的国家和民族的那种做法,那就是求实利,强迫对方上贡大量财富。
琉球同时向两国纳贡,因为中国和日本对待琉球的不同态度,傻子都知道琉球王国更喜欢那个国家。但在归属问题上,根本不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国家自己能够说了算的。
那么琉球归属哪国,在法理上来分析的话,还真的不太好说。
中国由于有漫长的历史,因此往往谈到领土,希望采用历史来说话,可在历史上,琉球跟日本的渊源还真的就比跟中国要近一些。
这是由琉球的地理位置决定的,从地缘上看,琉球在日本本土和中国的台湾之间,犹如一条锁链一样,将台湾岛和日本列岛链接在一起。所以文化上肯定受这两地影响,可是中国政权是一个从北向南不断扩张形成的,历史上南方长期是边缘地带,因此琉球跟日本在古代的交往更密切一些。
人种上,琉球的先民跟日本的萨摩的先民基本上是一个起源,其中最大的一支是位于日本南九州的熊袭部落,这个部落与后来一统日本的大和部落在争夺日本的过程中失败,才有了后来的日本。
因此日本人跟琉球人在人种上的关系显然更加亲密,都是日本古代土著绳文人、弥生人跟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人混合形成的。
7世纪左右,日本的平安时代,也就是中国唐朝的时候,日本成书的《日本书记》就记载了琉球群岛上的琉球援助人,称“多祢人、掖玖人、阿麻弥人赐禄各有差”,也就是那时候日本已经跟琉球群岛上的势力建立了关系。
中国也是在唐朝时代,才开始对琉球地区有了较深的认识,但当时还以为这个地方是日本的土地,鉴真东渡的时候,到了琉球就认为是到了日本。
如果按照这种势头发展,日本人如果能以一个海洋国家的发展方式进行扩展,琉球也就没中国什么事了,可是自从在朝鲜跟唐朝打了一仗之后,日本深深感到了跟大唐的差距,结果派出了大量的遣唐使到中国,掀开了大化改新的序幕,从此日本进入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唐化时代”,一直到明治维新,日本历史都处于唐化时代。
所谓的唐化也就是汉化,不断的吸收汉文化,引入中国的各种制度和世界观,结果就是,日本这样的岛国民族,生生的被汉文化扭转成了一个农耕民族,附带的效应就是,日本在海洋上的扩张停止了。
而琉球经过宋元时期的发展,不断吸收来自中国大陆的先进文化,从部落时代进入了国家时代,最终在明朝建立之后,形成了三个国家,中山、南山和北山,明初朱元璋分别给三个国家进行了册封。
正是由于朱元璋的册封,才正式建立了琉球地区跟中国大陆的关系,后来中山王兼并了南山和北山两个国家,这才形成了近代的琉球王国。此时的琉球,是没什么争议的独立国家,在法理上接受了明朝建立的宗藩制度,成为大明名义上的番国。日本却在琉球国家形态发展时期,陷入了混乱的战国时代。等最后日本国内太平,已经是德川幕府建立后的事情了。
德川幕府建立后,很快就又恢复了日本对琉球的控制,此时的明朝却陷入了风雨飘摇的境地,东北女真势力崛起,西北农民起义不断,已经无法顾及到琉球了。
但是德川家康是一个很谨慎的人,他吸取了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最终在明朝的打击下丧失政权的教训,尽可能不触怒中国大陆,所... -->>
日本这几年的变化速度惊人,日本人以直接抛弃旧包袱,轻装上阵的速度飞速追赶,朱敬伦倒不担心有朝一日被日本人超越,因为大明不但占得了先机,而且各种客观条件,物质条件,比日本强了太多,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到最后还能被日本人超越的话,那朱敬伦的变革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朱敬伦心里并不担心日本能给大明造成威胁,朱敬伦的心很大,从来没把眼光放在东亚这一亩三分地上,他的目光始终看着的是整个世界,他要带领中国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竞争,要带领中国在世界上争得一席之地,最好是能够站到霸主的位置上,所以他不想看到日本成为大明前进道路上的一个绊脚石,在大明争取国际地位的时候帮洋人拖大明的后腿。
所以只要能有机会遏制一下日本,他一定不会错过,必要的时候他觉得赤膊上阵,直接暴揍日本人一顿也是好的,眼下就是一个机会,日本人完全不顾国际法,擅自吞并了琉球!
不带民族感情来进行的描述的话,琉球在明清时期的国际地位,是既从属于中国,又从属于日本的,这是一个小国尴尬的现状:在夹缝中生存。
但如果问琉球人更喜欢哪国,他们毫无疑问会选择中国,因为中国的天下观外交,或者叫宗藩体系外交,根本就不是以利益为出发点的。
这种外交的特点,有一部分是出自安全考虑,比如对北方蒙古的外交,只要游牧民族不闹事,就给一些好处;但大多数还是出于天潮上国的所谓面子外交,讲究的是一个薄来厚往,对方给进贡一丁点土特产,天草上国有了面子,就赏赐大量的真金白银绫罗绸缎。算是儒家对春秋战国之前的礼乐文化的一种形式上的模仿和眷恋吧。
西方人在论述宗藩体系的时候,有时候也将这种体系,归类为一种官方贸易关系,而这种贸易,显然是占了面子便宜的天草上国吃亏赚吆喝,藩属国得实惠。
日本对待琉球,则更像是西方国家,或者游牧民族对待归顺的国家和民族的那种做法,那就是求实利,强迫对方上贡大量财富。
琉球同时向两国纳贡,因为中国和日本对待琉球的不同态度,傻子都知道琉球王国更喜欢那个国家。但在归属问题上,根本不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国家自己能够说了算的。
那么琉球归属哪国,在法理上来分析的话,还真的不太好说。
中国由于有漫长的历史,因此往往谈到领土,希望采用历史来说话,可在历史上,琉球跟日本的渊源还真的就比跟中国要近一些。
这是由琉球的地理位置决定的,从地缘上看,琉球在日本本土和中国的台湾之间,犹如一条锁链一样,将台湾岛和日本列岛链接在一起。所以文化上肯定受这两地影响,可是中国政权是一个从北向南不断扩张形成的,历史上南方长期是边缘地带,因此琉球跟日本在古代的交往更密切一些。
人种上,琉球的先民跟日本的萨摩的先民基本上是一个起源,其中最大的一支是位于日本南九州的熊袭部落,这个部落与后来一统日本的大和部落在争夺日本的过程中失败,才有了后来的日本。
因此日本人跟琉球人在人种上的关系显然更加亲密,都是日本古代土著绳文人、弥生人跟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人混合形成的。
7世纪左右,日本的平安时代,也就是中国唐朝的时候,日本成书的《日本书记》就记载了琉球群岛上的琉球援助人,称“多祢人、掖玖人、阿麻弥人赐禄各有差”,也就是那时候日本已经跟琉球群岛上的势力建立了关系。
中国也是在唐朝时代,才开始对琉球地区有了较深的认识,但当时还以为这个地方是日本的土地,鉴真东渡的时候,到了琉球就认为是到了日本。
如果按照这种势头发展,日本人如果能以一个海洋国家的发展方式进行扩展,琉球也就没中国什么事了,可是自从在朝鲜跟唐朝打了一仗之后,日本深深感到了跟大唐的差距,结果派出了大量的遣唐使到中国,掀开了大化改新的序幕,从此日本进入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唐化时代”,一直到明治维新,日本历史都处于唐化时代。
所谓的唐化也就是汉化,不断的吸收汉文化,引入中国的各种制度和世界观,结果就是,日本这样的岛国民族,生生的被汉文化扭转成了一个农耕民族,附带的效应就是,日本在海洋上的扩张停止了。
而琉球经过宋元时期的发展,不断吸收来自中国大陆的先进文化,从部落时代进入了国家时代,最终在明朝建立之后,形成了三个国家,中山、南山和北山,明初朱元璋分别给三个国家进行了册封。
正是由于朱元璋的册封,才正式建立了琉球地区跟中国大陆的关系,后来中山王兼并了南山和北山两个国家,这才形成了近代的琉球王国。此时的琉球,是没什么争议的独立国家,在法理上接受了明朝建立的宗藩制度,成为大明名义上的番国。日本却在琉球国家形态发展时期,陷入了混乱的战国时代。等最后日本国内太平,已经是德川幕府建立后的事情了。
德川幕府建立后,很快就又恢复了日本对琉球的控制,此时的明朝却陷入了风雨飘摇的境地,东北女真势力崛起,西北农民起义不断,已经无法顾及到琉球了。
但是德川家康是一个很谨慎的人,他吸取了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最终在明朝的打击下丧失政权的教训,尽可能不触怒中国大陆,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