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大国崛起185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驻天京公使在最后一次拜会了李秀成之后,迅速在下关坐上了一艘大明军舰,离开了这个前途未卜的地方。
下关的码头即便在这个时候都很繁忙,因为战争的军需供应本就是最好的生意,而其中以大明商人居多。
下关是大明在长江上最重要的一个基地,这里最初就是大明軍队开辟出来的,码头是大明修建的,所以自从大明成功救援天京城之后,城里是太平军的地盘,而城外之后就一直在由大明管理,甚至大明海军将这里画在大明军事基地的地图上。大明长江舰队巡航的时候,在这里停靠不是一次两次了。
穿着一身文人长袍,头带乌纱帽的公使,不由感叹起来,国家正在变卖一切拯救人命,这些商人却竟想着发财,当真是重利轻义啊,难道他们不知道他们送来的物资,最后都得用人命来填吗,难道赚这种带血的钱财就没有一点良心不安吗。
带着满满的遗憾,广東嘉应州出身的外交官黄遵宪离开了天京,他对这个地方并没有什么留恋,他并不喜欢太平天国这个国家,他只是履行自己的职责罢了。
他临走也没有告诉李秀成自己撤走的原因,只说是奉命撤离,李秀成询问是不是担心遇到危险,答应尽全力保护他,清妖是奈何不了天国的,请他放心。最后这次见面,李秀成十分低调,显然他自己也知道,天国的处境并不好。
黄遵宪并没有告诉李秀成大明也即将对太平天国用兵的事实,这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但国际惯例在太平天国这里行不通,洋务司告诉他说,一旦暴露了事实,李秀成恐怕会杀了他,黄遵宪并不怕死,外交官在必要的时候,就要冒险,哪怕付出生命,也不能让国家受辱,所以他很不赞许洋务司的决定,难道为了公使的个人安危就能不讲礼仪了吗?当年苏武牧羊北海边,在最艰险的时刻都不堕汉使的威严,黄遵宪却要为了个人安危让国家失礼于外邦,他深以为耻。
但是他还是没有说出实情,他必须服从命令,同时他还怀疑,这根本就是軍队的意思,軍队想偷袭,想不宣而战,所以才不让洋务司打草惊蛇。
黄遵宪还真的小看了掌控軍队那群人的气量,这批少壮派去欧洲学习了五年时间,比任何人都讲宣战那一套程序,他们觉得这样先宣战,在打仗的程序,很有骑士精神,让你做好了准备我在打你,这是自信的表现。
中国春秋时期才很讲这一套礼仪,比如著名的《绝秦书》,要打仗先断绝盟约关系吗。
那种不告而打的偷袭作风,是草原民族的劫掠习气,在小家子气不过了。
文鸢他们早就恨不得大张旗鼓的告诉太平军老子要打你了,然后带领大军平推过去,听说兵部打算北伐,他们一干军官在兵部争得面红耳赤,都想要领兵出征,都快要决斗了,互相争执不下纷纷要求找皇帝评理,似乎皇帝能满足任何人的要求一样。
但皇帝明确拒绝见他们,皇帝表示,兵事下有兵部主持,上有尚书令决断,没到举国一战的时候,皇帝不闻兵事。
真的不闻不问吗,当然不可能,陈芝廷带着兵部尚书早就将计划原原本本向皇帝汇报过了,而且所有的计划都是经过朱敬伦签字盖章同意的,这也是列国的通例,没有英国女王的命令,英军在程序上都是不能采取行动的,首相说了根本不算,只是英国王室放弃了这些权力,他们从来不驳斥首相和政府的决定罢了。
所以实权还是虚权,未必是程序或者法律规定的,最根本还是人用出来的,有的国家宪法写的堂堂皇皇,可依然制约不了统治者的专断,不满意了改宪法跟玩似的。因此同样的执政程序,在英国可能是虚权,在大明就可能是实权。
之所以不见那些军官,是不想给他们留下一个可以通过皇帝的介入,随时把文官政府的决定扔到一边,这样的话,跟日本的陆军部有什么区别。
所以哪怕做决定的是朱敬伦,到最后也必须通过兵部来实施。
总参谋部的计划是,如果只是将作战目标定在浙江,完全不需要进行总动员,福建军区一省之兵足够应付了,福健是人口大省,该军区常备编制八万人,跟广東一般多,后备力量广東有十万,福健略少一些,但也有七万人,动员起来就是十五万大军,足够攻下浙江了。
就军事而言,浙江较为容易攻取,因为太平军的防御重点始终在长江一线,因此浙江相对空虚。另外由于湘军主力跟太平军主力,主要集中在沿江一带,皖南的徽州府、宁国府以及广德州,基本上不被双方重视,明军如果从江西攻打这里,也相对容易。
所以这场战争,肯定是由福健军区总兵来负责,老资历的黑狗是第一大军区广東军区总兵,第二大军区福健军区总兵在是邓世才,恰恰是这两个人并没有争,反倒是其他军区的张开山、陈济世甚至文鸢都在争。
黑狗是... -->>
大明驻天京公使在最后一次拜会了李秀成之后,迅速在下关坐上了一艘大明军舰,离开了这个前途未卜的地方。
下关的码头即便在这个时候都很繁忙,因为战争的军需供应本就是最好的生意,而其中以大明商人居多。
下关是大明在长江上最重要的一个基地,这里最初就是大明軍队开辟出来的,码头是大明修建的,所以自从大明成功救援天京城之后,城里是太平军的地盘,而城外之后就一直在由大明管理,甚至大明海军将这里画在大明军事基地的地图上。大明长江舰队巡航的时候,在这里停靠不是一次两次了。
穿着一身文人长袍,头带乌纱帽的公使,不由感叹起来,国家正在变卖一切拯救人命,这些商人却竟想着发财,当真是重利轻义啊,难道他们不知道他们送来的物资,最后都得用人命来填吗,难道赚这种带血的钱财就没有一点良心不安吗。
带着满满的遗憾,广東嘉应州出身的外交官黄遵宪离开了天京,他对这个地方并没有什么留恋,他并不喜欢太平天国这个国家,他只是履行自己的职责罢了。
他临走也没有告诉李秀成自己撤走的原因,只说是奉命撤离,李秀成询问是不是担心遇到危险,答应尽全力保护他,清妖是奈何不了天国的,请他放心。最后这次见面,李秀成十分低调,显然他自己也知道,天国的处境并不好。
黄遵宪并没有告诉李秀成大明也即将对太平天国用兵的事实,这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但国际惯例在太平天国这里行不通,洋务司告诉他说,一旦暴露了事实,李秀成恐怕会杀了他,黄遵宪并不怕死,外交官在必要的时候,就要冒险,哪怕付出生命,也不能让国家受辱,所以他很不赞许洋务司的决定,难道为了公使的个人安危就能不讲礼仪了吗?当年苏武牧羊北海边,在最艰险的时刻都不堕汉使的威严,黄遵宪却要为了个人安危让国家失礼于外邦,他深以为耻。
但是他还是没有说出实情,他必须服从命令,同时他还怀疑,这根本就是軍队的意思,軍队想偷袭,想不宣而战,所以才不让洋务司打草惊蛇。
黄遵宪还真的小看了掌控軍队那群人的气量,这批少壮派去欧洲学习了五年时间,比任何人都讲宣战那一套程序,他们觉得这样先宣战,在打仗的程序,很有骑士精神,让你做好了准备我在打你,这是自信的表现。
中国春秋时期才很讲这一套礼仪,比如著名的《绝秦书》,要打仗先断绝盟约关系吗。
那种不告而打的偷袭作风,是草原民族的劫掠习气,在小家子气不过了。
文鸢他们早就恨不得大张旗鼓的告诉太平军老子要打你了,然后带领大军平推过去,听说兵部打算北伐,他们一干军官在兵部争得面红耳赤,都想要领兵出征,都快要决斗了,互相争执不下纷纷要求找皇帝评理,似乎皇帝能满足任何人的要求一样。
但皇帝明确拒绝见他们,皇帝表示,兵事下有兵部主持,上有尚书令决断,没到举国一战的时候,皇帝不闻兵事。
真的不闻不问吗,当然不可能,陈芝廷带着兵部尚书早就将计划原原本本向皇帝汇报过了,而且所有的计划都是经过朱敬伦签字盖章同意的,这也是列国的通例,没有英国女王的命令,英军在程序上都是不能采取行动的,首相说了根本不算,只是英国王室放弃了这些权力,他们从来不驳斥首相和政府的决定罢了。
所以实权还是虚权,未必是程序或者法律规定的,最根本还是人用出来的,有的国家宪法写的堂堂皇皇,可依然制约不了统治者的专断,不满意了改宪法跟玩似的。因此同样的执政程序,在英国可能是虚权,在大明就可能是实权。
之所以不见那些军官,是不想给他们留下一个可以通过皇帝的介入,随时把文官政府的决定扔到一边,这样的话,跟日本的陆军部有什么区别。
所以哪怕做决定的是朱敬伦,到最后也必须通过兵部来实施。
总参谋部的计划是,如果只是将作战目标定在浙江,完全不需要进行总动员,福建军区一省之兵足够应付了,福健是人口大省,该军区常备编制八万人,跟广東一般多,后备力量广東有十万,福健略少一些,但也有七万人,动员起来就是十五万大军,足够攻下浙江了。
就军事而言,浙江较为容易攻取,因为太平军的防御重点始终在长江一线,因此浙江相对空虚。另外由于湘军主力跟太平军主力,主要集中在沿江一带,皖南的徽州府、宁国府以及广德州,基本上不被双方重视,明军如果从江西攻打这里,也相对容易。
所以这场战争,肯定是由福健军区总兵来负责,老资历的黑狗是第一大军区广東军区总兵,第二大军区福健军区总兵在是邓世才,恰恰是这两个人并没有争,反倒是其他军区的张开山、陈济世甚至文鸢都在争。
黑狗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