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大国崛起185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兵工厂的改变,就是从三年前郝可久接掌兵工厂开始的。
最大的改变,不是他引入了身股制度,老实说就算没有身股制度,兵工厂优厚的薪酬,也留得住人,加上这个时代的人观念中的公家主义思想,即便是外界更丰厚的薪酬,也很难打动兵工厂的高级人才,因为这些高级人才身上,还带着官员的品级,很多人就任这虚名。
最大的改变,主要就是郝可久将兵工厂带进了市场,带进了一个原本是小作坊把持的大市场。
在他之前,兵工厂就是给軍队生产,订单有了就做,没了就休息,工部给他们安排任务他们就做,没任务了大家爱干嘛干嘛,大有一种后世国企铁饭碗的架势。
作为兵工厂的工人来说,他们自然是很舒服的,拿着高薪,不用操心工作问题,怎么能不舒服。他们舒服的代价,则是工厂连年的亏空。
政府要甩包袱就请了郝可久,郝可久当时想的就是去生产能挣钱的买卖,什么买卖能挣钱,军火当然也能挣钱,但是当时还没有开拓出来,太平天国自己仿制了大炮,加上佛山作坊的产品,兵工厂主要就是做他们不能做的线膛枪。但是这些枪支还得跟洋人竞争,完全就没什么利润。
郝可久看到民间机器市场十分火爆,就让兵工厂开拓民用产业,反正市场上有什么,他就仿制什么去卖。
第一项成功的产业,就是缫丝机的仿制,佛山铁作坊的产品,完全无法跟兵工厂相媲美,因此兵工厂一进入市场,马上就攫取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之后几年,大明每年都跟英国人合办一次贸易博览会,英国的机器设备不断的展出,一些民间商人、乡绅开始引进机器,政府鼓励他们,工部给予一定的贷款,结果绸缎厂出现了,纺纱厂出现了,织布厂出现了,甚至还有人兴之所至办了一家毛纺厂。
这些工厂一开始都用英国机器,可是一旦英国人开启了一个市场后,兵工厂马上就杀了进去。比兵工厂反应更快的,则是那些被挤压的很辛苦的铁作坊,他们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不得不拼命的求新、求变,他们发现过去打农具,铸铁锅的时代他们回不去了,这些年都因为铸造大炮,引入了机器设备,雇佣了几十上百人,农具和铁锅的市场已经容不下他们,他们只能在仿制机器这条道上走到黑了。
强大的竞争压迫之下,加上一个机器市场正在形成,整个行业都拼命的往前走,玩命的开发市场,兵工厂反应不算快,那些铁作坊才是生力军,为了生存,他们不能等市场出现,每年都是他们先看重了某种英国机器,然后觉得有用,马上买下样机仿制,仿制的同时就去向一些作坊推广,鼓励当地的大小作坊使用新机器,可以说市场的扩大,这些铁作坊是有推动作用的。
可悲的是,一旦市场开始形成,兵工厂这个巨头就会杀进来,依靠自己强大的势力,切走一大块蛋糕。不但有兵工厂的挤压,他们还得面对洋人的冲击。在大多数领域,洋人的实力比兵工厂都强大的多,让他们更是没法竞争。
时至目前,还没有出现在质量和生茶规模上,跟兵工厂相竞争的作坊,就更不用说能跟洋人竞争的了。
好在这个市场够大,尽管备受挤压,但他们还能活下去,而且为了生存,慢慢大家形成了不同的策略,有的是求新,尽快的仿制有可能推广的设备,有的选择了在夹缝中生存,他们放弃跟兵工厂这样的巨头竞争,他们进入一个个细分市场,有的选择了机器维修行业,他们到处经营修理业务,上门给各家工厂提供服务,有的则看重了那些易损零件的生意,专门生产那些零部件,也能活下去。
总之由于兵工厂的出现,让这个市场变得异常残酷却又活力四射,这时候日本人也加入了进来,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也开始大量进口机器设备,日本人一开始是通过在日本的洋行订购,但是有些洋行知道大明也能生产一小部分质量不输给西方的机器设备,他们出于赚取高额利润的考虑,以西方的价格,转手从大明采购设备,结果日本的一部分机器订单也到了大明。
当嗅到日本人身上的钱味的时候,大明的企业就走了进去,他们取消了跟洋行之间的间接贸易,直接跟日本人联系。
兵工厂则紧随其后,很快就成了日本市场上,通用蒸汽机、缫丝设备和纺织设备的主要供应商。
... -->>
兵工厂的改变,就是从三年前郝可久接掌兵工厂开始的。
最大的改变,不是他引入了身股制度,老实说就算没有身股制度,兵工厂优厚的薪酬,也留得住人,加上这个时代的人观念中的公家主义思想,即便是外界更丰厚的薪酬,也很难打动兵工厂的高级人才,因为这些高级人才身上,还带着官员的品级,很多人就任这虚名。
最大的改变,主要就是郝可久将兵工厂带进了市场,带进了一个原本是小作坊把持的大市场。
在他之前,兵工厂就是给軍队生产,订单有了就做,没了就休息,工部给他们安排任务他们就做,没任务了大家爱干嘛干嘛,大有一种后世国企铁饭碗的架势。
作为兵工厂的工人来说,他们自然是很舒服的,拿着高薪,不用操心工作问题,怎么能不舒服。他们舒服的代价,则是工厂连年的亏空。
政府要甩包袱就请了郝可久,郝可久当时想的就是去生产能挣钱的买卖,什么买卖能挣钱,军火当然也能挣钱,但是当时还没有开拓出来,太平天国自己仿制了大炮,加上佛山作坊的产品,兵工厂主要就是做他们不能做的线膛枪。但是这些枪支还得跟洋人竞争,完全就没什么利润。
郝可久看到民间机器市场十分火爆,就让兵工厂开拓民用产业,反正市场上有什么,他就仿制什么去卖。
第一项成功的产业,就是缫丝机的仿制,佛山铁作坊的产品,完全无法跟兵工厂相媲美,因此兵工厂一进入市场,马上就攫取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之后几年,大明每年都跟英国人合办一次贸易博览会,英国的机器设备不断的展出,一些民间商人、乡绅开始引进机器,政府鼓励他们,工部给予一定的贷款,结果绸缎厂出现了,纺纱厂出现了,织布厂出现了,甚至还有人兴之所至办了一家毛纺厂。
这些工厂一开始都用英国机器,可是一旦英国人开启了一个市场后,兵工厂马上就杀了进去。比兵工厂反应更快的,则是那些被挤压的很辛苦的铁作坊,他们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不得不拼命的求新、求变,他们发现过去打农具,铸铁锅的时代他们回不去了,这些年都因为铸造大炮,引入了机器设备,雇佣了几十上百人,农具和铁锅的市场已经容不下他们,他们只能在仿制机器这条道上走到黑了。
强大的竞争压迫之下,加上一个机器市场正在形成,整个行业都拼命的往前走,玩命的开发市场,兵工厂反应不算快,那些铁作坊才是生力军,为了生存,他们不能等市场出现,每年都是他们先看重了某种英国机器,然后觉得有用,马上买下样机仿制,仿制的同时就去向一些作坊推广,鼓励当地的大小作坊使用新机器,可以说市场的扩大,这些铁作坊是有推动作用的。
可悲的是,一旦市场开始形成,兵工厂这个巨头就会杀进来,依靠自己强大的势力,切走一大块蛋糕。不但有兵工厂的挤压,他们还得面对洋人的冲击。在大多数领域,洋人的实力比兵工厂都强大的多,让他们更是没法竞争。
时至目前,还没有出现在质量和生茶规模上,跟兵工厂相竞争的作坊,就更不用说能跟洋人竞争的了。
好在这个市场够大,尽管备受挤压,但他们还能活下去,而且为了生存,慢慢大家形成了不同的策略,有的是求新,尽快的仿制有可能推广的设备,有的选择了在夹缝中生存,他们放弃跟兵工厂这样的巨头竞争,他们进入一个个细分市场,有的选择了机器维修行业,他们到处经营修理业务,上门给各家工厂提供服务,有的则看重了那些易损零件的生意,专门生产那些零部件,也能活下去。
总之由于兵工厂的出现,让这个市场变得异常残酷却又活力四射,这时候日本人也加入了进来,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也开始大量进口机器设备,日本人一开始是通过在日本的洋行订购,但是有些洋行知道大明也能生产一小部分质量不输给西方的机器设备,他们出于赚取高额利润的考虑,以西方的价格,转手从大明采购设备,结果日本的一部分机器订单也到了大明。
当嗅到日本人身上的钱味的时候,大明的企业就走了进去,他们取消了跟洋行之间的间接贸易,直接跟日本人联系。
兵工厂则紧随其后,很快就成了日本市场上,通用蒸汽机、缫丝设备和纺织设备的主要供应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