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大国崛起185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三国时出现三省,到了明代更是直接将所有权力都归于内阁,朱元璋一开始设计的内阁,其实权力很小,等于是帮助他整理公文的秘书班子,但是相权这种东西之所以存在,是有他内在的原因的,不是每个皇帝都有朱元璋那么勤政,于是就需要有人来帮他处理政务,丞相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明代随后罢免了宰相,从朱元璋后期在也没有设立过,但是内阁慢慢承担了丞相的职责,内阁首辅直接就被私下里称作相。
朱敬伦没有那么重的权力慾,因此不需要用一个内阁制度遮掩,既然三省六部从汉代开始不断的变换花样,可最后实职却总是不变,皇权强大的时候就是朱元璋的内阁,文官强势的时候,就成了宋代的枢密院,或者明代中后期的内阁制,朱敬伦所幸不遮遮掩掩了,直接三省六部,并设丞相。
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基本上就是执政权。
尚书省的尚书令当然就是丞相,这个位置是陈芝廷的。
礼官龙元喜大声念诵陈芝廷的委任状后,陈芝廷庄重的下拜,接过朱敬伦亲赐的官服。
然后是中书省,中书省最重要的职权是撰作诏令文书,阅读臣下的表章,这才是真正的皇帝秘书班子,中书令的官职交给了方山这个狗头军师,没有人意外。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门下省。
门下省的长官,称作侍中,秦代的时候,是丞相派赴殿中往来奏事的府史,是丞相府的一个小吏。但是慢慢演变成了一个独立的部门,而且可以跟尚书省和中书省相抗衡。
门下省里的官员,有黄门侍郎、谏议大夫等职位,因此慢慢具有了一些皇帝顾问加检查百官的权力。朱敬伦给这个省的设计,也是皇帝顾问,加上监察百官。但是他却将这个职位给了赫德这个洋人,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连赫德自己都没想到。
赫德是一个很看重自己地位和权力的人,当朱敬伦将制度公开之后,他很是下了功夫研究了一番,他当时看重的是户部的官职,他希望能长官大明的户部,这样跟他现在税务司的职位基本一致。他现在的税务司可不仅仅是收税的,还坚固了财政预算等工作,相当于才政府加上税务部两个部门,因此他觉得户部非他莫属。
可没想到朱敬伦给了他一个看似高高在上,却没有什么实权的部门,这让他惊讶之余,心中是不太满意的,接过官服的时候,他也没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后来他为此还找过朱敬伦,认为朱敬伦是因为他是一个洋人,所以限制他的权力。朱敬伦则告诉他说,门下省是中国传统官职,跟丞相所在的尚书省平级的部门,他是大大提高了赫德的地位,如果赫德不愿意接受的话,就打发赫德去户部,赫德又是一个很看重地位的人,权衡之下他还是觉得地位重要,他可以对外宣称他是跟首相平级的。
三省之后就是六部,礼部自然是龙元喜的;兵部给了被龙元喜说服投靠的罗惇衍;刑部交给了较早跟随朱敬伦的旧官僚和大画家罗天池;吏部交给了高要人苏廷魁,他也是当年跟龙元喜、罗惇衍一起在城外练兵的三大乡绅之一,做过工科给事中,人比较耿直,当年就敢弹劾八旗权贵穆彰阿,吏部这个管人的部门,就得让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来管;工部的任命也有些出人意料,让一个大臣们认为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南海人陈启沅担任,大多数人都没听过这个名字,但朱敬伦给工部的设计,其实类似后世的工业部,不仅仅是管理国家工程,民间工业也归他管;最后一个,最重要的户部,则交给了东莞豪门张敬修。
张家是当地豪门,修建了可园,但张家却是经商发达的,张敬修做官并不贪财,他也不需要贪财,他当官的钱,和修园子的钱,都是他二哥张熙元掏的,户部需要跟商人打交道,而且就得一个不贪财的人来掌管,所以一步步怕到了广肇罗道台的张敬修得到了这个职位。
三省六部主要官员封完,剩下的小官不需要在天坛一一封赏,事实上其他官员,大都不再这里,因此最后只念了一遍委任状了事,就算是在吃牛肉的天帝面前封的,图个喜庆。
尽管名字跟古代官职一样,但事实上主要职能是做了调整的,比如工部就是这样,权力扩大到了民间,不止像古代的负责给皇帝修个皇宫了,修修运河了之类的职责,这个部门历来是清水衙门,没什么权力,所以交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商人,也没引起多大的反弹,他们不知道的是,后来这个部门的权力之大,让他们很眼红。
礼部跟工部一样变化比较大,古代的礼部是兼顾外交的,理藩院最早就归礼部管理,因为番邦的使臣到中国后,得由礼部教他们觐见皇帝的礼仪,有的使臣甚至要学习大半年,然后才能见到皇帝。
但现在的外交,可不是随便来俩野人磕头给赏钱时代的外交了,而是实实在在要跟洋人打交道的外交,因此礼部下设了一个洋务司,只能跟奕欣建立的总理衙门一样,就是外交部,洋务司的主事,依然是伍崇曜。
剩下的吏部长官人事,刑部掌管司法,兵部掌管军队,这些部门的变化也有一些,大体变化不大。(未完待续。)
,三国时出现三省,到了明代更是直接将所有权力都归于内阁,朱元璋一开始设计的内阁,其实权力很小,等于是帮助他整理公文的秘书班子,但是相权这种东西之所以存在,是有他内在的原因的,不是每个皇帝都有朱元璋那么勤政,于是就需要有人来帮他处理政务,丞相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明代随后罢免了宰相,从朱元璋后期在也没有设立过,但是内阁慢慢承担了丞相的职责,内阁首辅直接就被私下里称作相。
朱敬伦没有那么重的权力慾,因此不需要用一个内阁制度遮掩,既然三省六部从汉代开始不断的变换花样,可最后实职却总是不变,皇权强大的时候就是朱元璋的内阁,文官强势的时候,就成了宋代的枢密院,或者明代中后期的内阁制,朱敬伦所幸不遮遮掩掩了,直接三省六部,并设丞相。
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基本上就是执政权。
尚书省的尚书令当然就是丞相,这个位置是陈芝廷的。
礼官龙元喜大声念诵陈芝廷的委任状后,陈芝廷庄重的下拜,接过朱敬伦亲赐的官服。
然后是中书省,中书省最重要的职权是撰作诏令文书,阅读臣下的表章,这才是真正的皇帝秘书班子,中书令的官职交给了方山这个狗头军师,没有人意外。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门下省。
门下省的长官,称作侍中,秦代的时候,是丞相派赴殿中往来奏事的府史,是丞相府的一个小吏。但是慢慢演变成了一个独立的部门,而且可以跟尚书省和中书省相抗衡。
门下省里的官员,有黄门侍郎、谏议大夫等职位,因此慢慢具有了一些皇帝顾问加检查百官的权力。朱敬伦给这个省的设计,也是皇帝顾问,加上监察百官。但是他却将这个职位给了赫德这个洋人,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连赫德自己都没想到。
赫德是一个很看重自己地位和权力的人,当朱敬伦将制度公开之后,他很是下了功夫研究了一番,他当时看重的是户部的官职,他希望能长官大明的户部,这样跟他现在税务司的职位基本一致。他现在的税务司可不仅仅是收税的,还坚固了财政预算等工作,相当于才政府加上税务部两个部门,因此他觉得户部非他莫属。
可没想到朱敬伦给了他一个看似高高在上,却没有什么实权的部门,这让他惊讶之余,心中是不太满意的,接过官服的时候,他也没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后来他为此还找过朱敬伦,认为朱敬伦是因为他是一个洋人,所以限制他的权力。朱敬伦则告诉他说,门下省是中国传统官职,跟丞相所在的尚书省平级的部门,他是大大提高了赫德的地位,如果赫德不愿意接受的话,就打发赫德去户部,赫德又是一个很看重地位的人,权衡之下他还是觉得地位重要,他可以对外宣称他是跟首相平级的。
三省之后就是六部,礼部自然是龙元喜的;兵部给了被龙元喜说服投靠的罗惇衍;刑部交给了较早跟随朱敬伦的旧官僚和大画家罗天池;吏部交给了高要人苏廷魁,他也是当年跟龙元喜、罗惇衍一起在城外练兵的三大乡绅之一,做过工科给事中,人比较耿直,当年就敢弹劾八旗权贵穆彰阿,吏部这个管人的部门,就得让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来管;工部的任命也有些出人意料,让一个大臣们认为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南海人陈启沅担任,大多数人都没听过这个名字,但朱敬伦给工部的设计,其实类似后世的工业部,不仅仅是管理国家工程,民间工业也归他管;最后一个,最重要的户部,则交给了东莞豪门张敬修。
张家是当地豪门,修建了可园,但张家却是经商发达的,张敬修做官并不贪财,他也不需要贪财,他当官的钱,和修园子的钱,都是他二哥张熙元掏的,户部需要跟商人打交道,而且就得一个不贪财的人来掌管,所以一步步怕到了广肇罗道台的张敬修得到了这个职位。
三省六部主要官员封完,剩下的小官不需要在天坛一一封赏,事实上其他官员,大都不再这里,因此最后只念了一遍委任状了事,就算是在吃牛肉的天帝面前封的,图个喜庆。
尽管名字跟古代官职一样,但事实上主要职能是做了调整的,比如工部就是这样,权力扩大到了民间,不止像古代的负责给皇帝修个皇宫了,修修运河了之类的职责,这个部门历来是清水衙门,没什么权力,所以交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商人,也没引起多大的反弹,他们不知道的是,后来这个部门的权力之大,让他们很眼红。
礼部跟工部一样变化比较大,古代的礼部是兼顾外交的,理藩院最早就归礼部管理,因为番邦的使臣到中国后,得由礼部教他们觐见皇帝的礼仪,有的使臣甚至要学习大半年,然后才能见到皇帝。
但现在的外交,可不是随便来俩野人磕头给赏钱时代的外交了,而是实实在在要跟洋人打交道的外交,因此礼部下设了一个洋务司,只能跟奕欣建立的总理衙门一样,就是外交部,洋务司的主事,依然是伍崇曜。
剩下的吏部长官人事,刑部掌管司法,兵部掌管军队,这些部门的变化也有一些,大体变化不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