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贾琏的幸福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得准备一下,于是从第二天开始便同贾珠一起去了外书房读书。
两人每日里都写一两篇文章,又就这可能的考题做翻准备,虽然只是短短几天时光,但都各有进益。
到了三月八日这一天,贾珠、贾琏两兄弟便一同进入了考场。
会试的考试同乡试相仿,也是分为了三场,分别要在三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开考,只是中间同样不许出考场。
因为参考的人都是举人,地位与秀才不同,因此考试的待遇也要好很多。
不但没间考舍要大上很多,之间用砖墙相互隔着,相当于一个个小房间,而且考舍内有着火炉、棉被、桌椅等一应事物,并有衙役们定时送上精心准备好的饭菜、茶水。
而同乡试只重经义八股不同,会试所取的学生都是要当官的,故而要求经义与策论并重。
按照平常惯例来看,会是以经义定能否上榜,以策论来评定名次。
而且从本朝开始,更加了规定:凡第二场中诏、判、表、诰这几篇公文,有格式上差错,便一律不许上榜,当然这些公文都是基本功,至少稍微用点心便不会出错。
同样比起乡试,会试录取率也要高上许多。
正所谓“金举人,银进士”,举人的录取率是不到三十比一左右,而进士则差不多有十比一,也就是三千多个参加科举的人中,至少录取三百以上。
因此只有有了举人的功名,然后参加个五六次会试,大半都是能中的。而不似靠举人一般,即便不停的去考,一辈子下来许多人依旧是通过不了。
至于最后被录取的三百多名进士又会被分成三个等次,一甲取三人,二甲五十到六十人,余下的便全都是三甲。
今年会试的主考是吏部侍郎皆文华殿大学士胡元广,这位胡阁老的一身也勉强算是传奇。
按理说,每个能够入阁的人,年轻是都应该有过才名,而且还应该是少年进士。
可这位胡阁老,早年时完全无人听过他的名声。这位胡阁老少年中了秀才,成举人的时候已经年过三十,而等考中进士的时候,都已经又四十多岁的高龄了。
按照规定,一般年过超过三十的进士便没机会再去参考庶吉士,因此不可能进入翰林院的。可人家偏偏先是考了个会元,之后有在殿试中夺冠,连中两元,考了个状元出来。
于是胡状元便直入翰林院,担任起编修,没多久又升了侍读,硬生生的比那些二甲进士们少了十余年最为艰辛的熬资历历程,就算比起三十来岁的年轻进士们也差不了多少。
到了后面,这位胡状元更是官运亨通,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能力强,更重要的是眼观好外加会做人。
最后他又以六十多一点的年纪入了内阁,距离中进士的时候算起,一共只用了十五六年的时间,更创下了本朝入阁时间最短的记录。
当初贾琏看到了这位胡阁老履历,心中当真佩服的有点说不出话来了:其入官场十几年,每做一任都能干出许多实事来。而他多次升官,甚至有时在一任之上还不足半年,可全都有据可依,同时满朝众人也无一反对。
同时,他入仕十余年,竟是没有踏错过半步。就算几年前皇子之乱的时候,朝中从阁老到地方县令,都有不少人主动或被动的站了对,可人家就是丝毫不为所动。就算期间被逼的差点罢官致仕,依旧挺了过来。也正是他的这番表现,才被当今圣人看中,不久后便升了尚书入了内阁。
不过,略知其中的一些j□j的贾琏却知道,他早在多年前便同现今的太子当初的六皇子有着关联,可硬是到现在还没人知道啊!甚至贾琏还怀疑,就算其他皇子上了位,这胡阁老的官依旧会当得稳如泰山。
就胡阁老这眼光行事,当真要比贾琏这个穿越者还要强悍很多,至少他是等到了贾元春嫁了过去后才敢真正靠向太子的。
而且正是胡阁老这般为人的缘故,就算是阁老中最末的,可朝中影响却一点都不小,丝毫也不再排名在他之上的几位阁老。
而关于胡阁老的文章以及喜好贾琏在考前认真研读过的。胡阁老的文章素来追求务实,据有人说是因为他自己没才华,写不出华丽的文章来。
他有次在南边主持乡试,竟是将文章中凡言之空无一物,一味辞藻浮华的考生全部打落,以至于当年最后中举的人竟然只有六十余人,不足满额的一半。
而今轮到他举行会试,定然会将策论的重要性放的更高。当然这策论也是贾琏最为擅长的,甚至比八股都写的好,他一点也不用担心。
整整花了九天的功夫,二月十八日这天傍晚,贾琏精神很不错的处了考场。
至于贾珠便有点不妙了,才一出去便倒了下来,让人抬了回去,之后更是歇了两三天才缓了过来,不过总算是撑完了这次考试。
而且他好像考得不错,也不等放榜,身体一恢复,就信心满满的开始准备起了殿试。
而贾琏,则是彻底的清闲了起来。因为会试他早就十拿九稳了,至于殿试只考一篇策论,有着后世长达多年的素质教育,他真心感觉没有任何的难度。
转眼四五日的功夫过去了,眼见会试便要放榜了,这日下午,贾琏正优哉游哉的躺在房间里的摇椅上晒着太阳。
身边雪琪和碧瑶两个丫鬟,一个帮忙捶腿揉肩,另一个则是给他喂着东西吃。
而在不远处,另有几个小丫头,帮忙弹琴唱曲。这几个小丫头,是贾府里言的戏子,一共有十几个,贾琏一闲下来,总换叫几个过来表演。
有这么多的人伺候这,其舒适程度,自然比不上外面青楼姑娘们的细心服饰,也差不很远。只不过,比起前世又是电视又是电脑,有时间了还能去KTV走走,完全是比不了的。
可以说,缺乏娱乐项目是他贾琏穿越过来的唯一怨念。
也就在贾琏舒坦快要睡着之际,忽然有人来报,说嫁到太子府的元春想念自己,让自己过去。
贾琏愣了好一会,实在不明白那位在这个时节找自己做甚。沉默了一会,便连忙收拾好了要带去东西,去往了荣禧堂。
只见贾赦同张夫人两人坐在主座上,而一个十五六清秀少年正等在哪里。
那少年面上无须,脖子下也没喉结,明显是个小太监。而且这太监贾琏也算熟识,是太子身边的近侍,姓李,名英。每次听到这个名字,贾琏便不由想起前世记忆中的一位太监,因此经常戏称其为小李子。
一见贾琏,那李小太监便躬身失礼,上前便拉着贾琏道:“贾公子,快随小的走吧,别让爷等急了。”
贾琏连忙对着贾赦夫妇告辞,随着那李小太监出去。
等出了荣国府,两人上了一脸不起眼的漆黑色的马车,没多久便入了皇城,之后又入了东华门,避开大道,沿着小路继续前行。
贾琏一路上心情不免有些阴郁,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这地方,但每次来都十分的不舒服。
面对着这个代表着至高无上皇权的地方,总能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卑微,使得那来自现代社会中习惯了人人平等的灵魂万分的不适。
或许只有他步入了官场,并走到了最顶端,才能够勉强拥有与里面掌权者平等对话的机会。
得准备一下,于是从第二天开始便同贾珠一起去了外书房读书。
两人每日里都写一两篇文章,又就这可能的考题做翻准备,虽然只是短短几天时光,但都各有进益。
到了三月八日这一天,贾珠、贾琏两兄弟便一同进入了考场。
会试的考试同乡试相仿,也是分为了三场,分别要在三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开考,只是中间同样不许出考场。
因为参考的人都是举人,地位与秀才不同,因此考试的待遇也要好很多。
不但没间考舍要大上很多,之间用砖墙相互隔着,相当于一个个小房间,而且考舍内有着火炉、棉被、桌椅等一应事物,并有衙役们定时送上精心准备好的饭菜、茶水。
而同乡试只重经义八股不同,会试所取的学生都是要当官的,故而要求经义与策论并重。
按照平常惯例来看,会是以经义定能否上榜,以策论来评定名次。
而且从本朝开始,更加了规定:凡第二场中诏、判、表、诰这几篇公文,有格式上差错,便一律不许上榜,当然这些公文都是基本功,至少稍微用点心便不会出错。
同样比起乡试,会试录取率也要高上许多。
正所谓“金举人,银进士”,举人的录取率是不到三十比一左右,而进士则差不多有十比一,也就是三千多个参加科举的人中,至少录取三百以上。
因此只有有了举人的功名,然后参加个五六次会试,大半都是能中的。而不似靠举人一般,即便不停的去考,一辈子下来许多人依旧是通过不了。
至于最后被录取的三百多名进士又会被分成三个等次,一甲取三人,二甲五十到六十人,余下的便全都是三甲。
今年会试的主考是吏部侍郎皆文华殿大学士胡元广,这位胡阁老的一身也勉强算是传奇。
按理说,每个能够入阁的人,年轻是都应该有过才名,而且还应该是少年进士。
可这位胡阁老,早年时完全无人听过他的名声。这位胡阁老少年中了秀才,成举人的时候已经年过三十,而等考中进士的时候,都已经又四十多岁的高龄了。
按照规定,一般年过超过三十的进士便没机会再去参考庶吉士,因此不可能进入翰林院的。可人家偏偏先是考了个会元,之后有在殿试中夺冠,连中两元,考了个状元出来。
于是胡状元便直入翰林院,担任起编修,没多久又升了侍读,硬生生的比那些二甲进士们少了十余年最为艰辛的熬资历历程,就算比起三十来岁的年轻进士们也差不了多少。
到了后面,这位胡状元更是官运亨通,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能力强,更重要的是眼观好外加会做人。
最后他又以六十多一点的年纪入了内阁,距离中进士的时候算起,一共只用了十五六年的时间,更创下了本朝入阁时间最短的记录。
当初贾琏看到了这位胡阁老履历,心中当真佩服的有点说不出话来了:其入官场十几年,每做一任都能干出许多实事来。而他多次升官,甚至有时在一任之上还不足半年,可全都有据可依,同时满朝众人也无一反对。
同时,他入仕十余年,竟是没有踏错过半步。就算几年前皇子之乱的时候,朝中从阁老到地方县令,都有不少人主动或被动的站了对,可人家就是丝毫不为所动。就算期间被逼的差点罢官致仕,依旧挺了过来。也正是他的这番表现,才被当今圣人看中,不久后便升了尚书入了内阁。
不过,略知其中的一些j□j的贾琏却知道,他早在多年前便同现今的太子当初的六皇子有着关联,可硬是到现在还没人知道啊!甚至贾琏还怀疑,就算其他皇子上了位,这胡阁老的官依旧会当得稳如泰山。
就胡阁老这眼光行事,当真要比贾琏这个穿越者还要强悍很多,至少他是等到了贾元春嫁了过去后才敢真正靠向太子的。
而且正是胡阁老这般为人的缘故,就算是阁老中最末的,可朝中影响却一点都不小,丝毫也不再排名在他之上的几位阁老。
而关于胡阁老的文章以及喜好贾琏在考前认真研读过的。胡阁老的文章素来追求务实,据有人说是因为他自己没才华,写不出华丽的文章来。
他有次在南边主持乡试,竟是将文章中凡言之空无一物,一味辞藻浮华的考生全部打落,以至于当年最后中举的人竟然只有六十余人,不足满额的一半。
而今轮到他举行会试,定然会将策论的重要性放的更高。当然这策论也是贾琏最为擅长的,甚至比八股都写的好,他一点也不用担心。
整整花了九天的功夫,二月十八日这天傍晚,贾琏精神很不错的处了考场。
至于贾珠便有点不妙了,才一出去便倒了下来,让人抬了回去,之后更是歇了两三天才缓了过来,不过总算是撑完了这次考试。
而且他好像考得不错,也不等放榜,身体一恢复,就信心满满的开始准备起了殿试。
而贾琏,则是彻底的清闲了起来。因为会试他早就十拿九稳了,至于殿试只考一篇策论,有着后世长达多年的素质教育,他真心感觉没有任何的难度。
转眼四五日的功夫过去了,眼见会试便要放榜了,这日下午,贾琏正优哉游哉的躺在房间里的摇椅上晒着太阳。
身边雪琪和碧瑶两个丫鬟,一个帮忙捶腿揉肩,另一个则是给他喂着东西吃。
而在不远处,另有几个小丫头,帮忙弹琴唱曲。这几个小丫头,是贾府里言的戏子,一共有十几个,贾琏一闲下来,总换叫几个过来表演。
有这么多的人伺候这,其舒适程度,自然比不上外面青楼姑娘们的细心服饰,也差不很远。只不过,比起前世又是电视又是电脑,有时间了还能去KTV走走,完全是比不了的。
可以说,缺乏娱乐项目是他贾琏穿越过来的唯一怨念。
也就在贾琏舒坦快要睡着之际,忽然有人来报,说嫁到太子府的元春想念自己,让自己过去。
贾琏愣了好一会,实在不明白那位在这个时节找自己做甚。沉默了一会,便连忙收拾好了要带去东西,去往了荣禧堂。
只见贾赦同张夫人两人坐在主座上,而一个十五六清秀少年正等在哪里。
那少年面上无须,脖子下也没喉结,明显是个小太监。而且这太监贾琏也算熟识,是太子身边的近侍,姓李,名英。每次听到这个名字,贾琏便不由想起前世记忆中的一位太监,因此经常戏称其为小李子。
一见贾琏,那李小太监便躬身失礼,上前便拉着贾琏道:“贾公子,快随小的走吧,别让爷等急了。”
贾琏连忙对着贾赦夫妇告辞,随着那李小太监出去。
等出了荣国府,两人上了一脸不起眼的漆黑色的马车,没多久便入了皇城,之后又入了东华门,避开大道,沿着小路继续前行。
贾琏一路上心情不免有些阴郁,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这地方,但每次来都十分的不舒服。
面对着这个代表着至高无上皇权的地方,总能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卑微,使得那来自现代社会中习惯了人人平等的灵魂万分的不适。
或许只有他步入了官场,并走到了最顶端,才能够勉强拥有与里面掌权者平等对话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