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1/2)
笔下文学 www.wbxwx.com,[红楼]重生贾母荣华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贾政从父亲的书房出来,便直奔荣禧堂。
进得门来,他规规矩矩地见过舅母王彦,回应了舅母的嘘寒问暖,才向娘亲史令仪道:“儿子去读书了。”说完,便得了母亲的允许,施施然告退而去。
望着二哥的身影,贾敏小丫头挪了挪身子,抓着母亲的袖子小声央求道:“娘……”
小女儿贾敏自小备受宠爱,且和她二哥亲厚异常,长大后不仅气度不凡,学问见识甚至还在她两个哥哥之上。
史令仪心道:前世自己那出身金陵王家,有些木呆呆的二儿媳妇王氏,偏和敏儿处不来,不知其中含了多少嫉妒之心。
何必总沉浸于旧事不能自拔?她低下头,摸摸女儿的额头,“想去和哥哥说话啦?”见女儿点了点头,“那就去吧。”
贾敏向舅母道了别,去暖阁里披上厚实的衣裳,兴冲冲地自己迈出大门,便让乳母抱在怀里,与贴身的大丫头一起找她二哥……玩耍去了。
王彦见此,还笑道:“真是个活泼的孩子。”
史令仪叹道:“都说男孩儿不好养,我们这闺女比她哥哥们可都娇贵多了。也就是这些日子才好了点,不用再熬药呢。”
说起养儿育女,姑嫂两个还真是心有戚戚。再说贾敏走后,史令仪与王彦也更方便说话。
贾史王薛这金陵四家,如今还谈不上什么同气连枝——在四家人一起站到太子这边之前,自然说不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因为是同乡,大家也少不了互通有无、提携相助罢了。又因为贾家和史家结了亲,较之其他两家往来更为频繁密切。
话说过了年,史骞与王彦的嫡长子就十六岁了,亲事也拖不得了。
之前,保龄侯曾让家里人稍安勿躁,孙儿的婚事暂且放着,甚至还说过“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这种话——当时恰是新君登基之际,一切都该以稳妥谨慎为上。
从嫂子口中再听到这话,史令仪心中真是酸涩难言:前世,父亲定然也这么提醒过她,可她过耳既忘,全没放在心上。
贾史王薛四家,到最后也只有自己娘家荣宠依旧……除了父亲的远见卓识,亲哥哥史骞和嫂子王彦在教子上也有独到之处:长子早逝实乃无奈,其余两子一人袭爵,另一人也因功封侯。
史令仪在地府办差,涨了不少见识,也学会揣摩他人心思,尤其是上位之人,但教子之道还真要虚心和哥嫂多多讨教,平时也要多花些心思在京中读书人家的夫人与儿女身上。
自家要从勋贵之家转为书香门第,那么家里的规矩,子女的言行也要和真正的诗书传家的人家看齐,才好结交,甚至结亲不是?
史令仪前世太注重享乐,日子过得畅快,她也就懒得想太多,更不想管太多,可下场呢……人生暮年眼睁睁地看着家业悉数抄没,儿孙发配。
人生在世,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不管哪个身份都不能允许她太随心所欲。
这么一想好像是似乎越活越回去了?
其实并非如此,单她重生后处事之道稍稍改变,就让丈夫更信任她,和颜悦色,言听计从,更爽快地把整个公府和儿女们全都交到她的手上。
前世,即使夫妻相得,她丈夫贾代善也没有这么“大方”,这么心甘情愿地当什么“甩手东家”。
不过这也让史令仪在满足中又有稍许遗憾:显而易见,上辈子她的见识和本事没能让她丈夫真正认可啊……
又转念一想,她不过是略温柔一些,就能从长子贾赦身上看出了点孺慕之意。
仅此一项她前生便求而不得……她此番倒要看看凡事三思,多为家人考虑,这一回的下场又是什么。
史令仪虽在走神,可脸上始终挂着柔和的笑容。
王彦看在眼里,也觉着小姑子病愈后,随和了不少——估计是妹夫归来,夫妻得以团聚的缘故。不过她也的确有事相求:荣府老太太没了已有十五、六个月了。二十七个月后除服,这已经过了一半还多了。所以有些话也是提早递过去,早早准备才好。
听嫂子说着侄子正读什么书,又和哪几位少年为友之时,史令仪笑了:嫂子想请她在除孝之后,帮忙想看侄媳妇呢。
史令仪作为荣国公夫人,只要她肯出面应酬,总能请到更多更好的姑娘。而在荣府宴请众人,借着东道之势,王彦也能多观察下这些姑娘,以及姑娘母亲的言谈做派。
&nb... -->>
贾政从父亲的书房出来,便直奔荣禧堂。
进得门来,他规规矩矩地见过舅母王彦,回应了舅母的嘘寒问暖,才向娘亲史令仪道:“儿子去读书了。”说完,便得了母亲的允许,施施然告退而去。
望着二哥的身影,贾敏小丫头挪了挪身子,抓着母亲的袖子小声央求道:“娘……”
小女儿贾敏自小备受宠爱,且和她二哥亲厚异常,长大后不仅气度不凡,学问见识甚至还在她两个哥哥之上。
史令仪心道:前世自己那出身金陵王家,有些木呆呆的二儿媳妇王氏,偏和敏儿处不来,不知其中含了多少嫉妒之心。
何必总沉浸于旧事不能自拔?她低下头,摸摸女儿的额头,“想去和哥哥说话啦?”见女儿点了点头,“那就去吧。”
贾敏向舅母道了别,去暖阁里披上厚实的衣裳,兴冲冲地自己迈出大门,便让乳母抱在怀里,与贴身的大丫头一起找她二哥……玩耍去了。
王彦见此,还笑道:“真是个活泼的孩子。”
史令仪叹道:“都说男孩儿不好养,我们这闺女比她哥哥们可都娇贵多了。也就是这些日子才好了点,不用再熬药呢。”
说起养儿育女,姑嫂两个还真是心有戚戚。再说贾敏走后,史令仪与王彦也更方便说话。
贾史王薛这金陵四家,如今还谈不上什么同气连枝——在四家人一起站到太子这边之前,自然说不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因为是同乡,大家也少不了互通有无、提携相助罢了。又因为贾家和史家结了亲,较之其他两家往来更为频繁密切。
话说过了年,史骞与王彦的嫡长子就十六岁了,亲事也拖不得了。
之前,保龄侯曾让家里人稍安勿躁,孙儿的婚事暂且放着,甚至还说过“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这种话——当时恰是新君登基之际,一切都该以稳妥谨慎为上。
从嫂子口中再听到这话,史令仪心中真是酸涩难言:前世,父亲定然也这么提醒过她,可她过耳既忘,全没放在心上。
贾史王薛四家,到最后也只有自己娘家荣宠依旧……除了父亲的远见卓识,亲哥哥史骞和嫂子王彦在教子上也有独到之处:长子早逝实乃无奈,其余两子一人袭爵,另一人也因功封侯。
史令仪在地府办差,涨了不少见识,也学会揣摩他人心思,尤其是上位之人,但教子之道还真要虚心和哥嫂多多讨教,平时也要多花些心思在京中读书人家的夫人与儿女身上。
自家要从勋贵之家转为书香门第,那么家里的规矩,子女的言行也要和真正的诗书传家的人家看齐,才好结交,甚至结亲不是?
史令仪前世太注重享乐,日子过得畅快,她也就懒得想太多,更不想管太多,可下场呢……人生暮年眼睁睁地看着家业悉数抄没,儿孙发配。
人生在世,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不管哪个身份都不能允许她太随心所欲。
这么一想好像是似乎越活越回去了?
其实并非如此,单她重生后处事之道稍稍改变,就让丈夫更信任她,和颜悦色,言听计从,更爽快地把整个公府和儿女们全都交到她的手上。
前世,即使夫妻相得,她丈夫贾代善也没有这么“大方”,这么心甘情愿地当什么“甩手东家”。
不过这也让史令仪在满足中又有稍许遗憾:显而易见,上辈子她的见识和本事没能让她丈夫真正认可啊……
又转念一想,她不过是略温柔一些,就能从长子贾赦身上看出了点孺慕之意。
仅此一项她前生便求而不得……她此番倒要看看凡事三思,多为家人考虑,这一回的下场又是什么。
史令仪虽在走神,可脸上始终挂着柔和的笑容。
王彦看在眼里,也觉着小姑子病愈后,随和了不少——估计是妹夫归来,夫妻得以团聚的缘故。不过她也的确有事相求:荣府老太太没了已有十五、六个月了。二十七个月后除服,这已经过了一半还多了。所以有些话也是提早递过去,早早准备才好。
听嫂子说着侄子正读什么书,又和哪几位少年为友之时,史令仪笑了:嫂子想请她在除孝之后,帮忙想看侄媳妇呢。
史令仪作为荣国公夫人,只要她肯出面应酬,总能请到更多更好的姑娘。而在荣府宴请众人,借着东道之势,王彦也能多观察下这些姑娘,以及姑娘母亲的言谈做派。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