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南宋之我主沉浮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咸淳七年三月十二日,八万合州御前诸军和鼎坤军将士,完成了对洛阳府城的包围。
大军的行军速度一点都不快,三月初五分别从嵩县与永宁县出发,足足用了八天左右的时间,才完成了对洛阳府城的包围,而在这段时间之内,驻守开封府城的哈必赤和伯颜,早就完成了军队的调集,已经让守卫洛阳府城的军士超过了万人。
攻城拔寨的战斗,远远不同于野外作战,若是野外的作战,一万人对阵八万人,若是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那是必败无疑,可固守城池就不一样了,若是能够齐心协力,争取到城内百姓的支持,是能够支撑很长时间的,况且固守洛阳府城的蒙军军士,已经知道大量的援军就在开封府城,随时都会前来驰援,故而他们的斗志是异常高涨的。
若是没有鼎坤军,吴邵刚如此的作战安排,差劲至极,也是找死,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两百门的鼎坤炮,大量的轰天雷,让洛阳府城根本无法固守,不要说城内有一万蒙军,就算是十万蒙军,吴邵刚也能够保证在短时间之内攻破城池。
但吴邵刚确定的战略不是首先进攻洛阳府城,而是围城打援。
也就是说,吴邵刚以及身边的郝经、蔡思伟、张炳辉和曹文刚等人,早就明确了此番作战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消灭蒙军,削弱大元朝廷的实力,至于说攻占城池,则放在了后一步。
包围了洛阳府城之后,情报署和斥候变得异常的忙碌。
吴邵刚也在思索,是不是对洛阳府城发起一定程度的进攻,以吸引驻扎在开封府城的蒙军驰援,而大军最为重要的作战任务,就是打败甚至全歼前来驰援的蒙军。
这里面存在的风险是巨大的。
驰援的蒙军究竟有多少的军士,其战斗力如何,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驰援,固守在洛阳府城的蒙军,是不是会趁势杀出来,造成内外夹击的局面,等等,都是吴邵刚需要考虑的,而做出最终的决定,或者说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迎战,情报的掌握是很重要的。
实力固然是最为重要的,但情报的作用也不能够低估,毕竟吴邵刚想着以最小的伤亡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而且他还不想让河南路以及开封府等地的生灵涂炭,若是出现那样的局面,最终吃亏的还是他自己。
再说忽必烈以及大元朝廷的实力,吴邵刚也是心中有数的,实事求是的说,忽必烈的实力远远强于他吴邵刚,可因为忽必烈对立面太多,一方面要持续进行襄阳之战,一方面要疲于应对漠北的乱局,同时还要关注河南路与开封府的情况,这就导致忽必烈不可能集中所有的力量,大举的进攻四川和云南。
这样宝贵的机会,吴邵刚怎么可能失去,他要牢牢的把握,最大限度的损耗忽必烈的实力,等到忽必烈真正从襄阳之战抽身之后,才会发觉大事不妙。
情报的搜集异常的艰难,甚至是付出了一些代价,合州御前诸军损失了十余名斥候。
而真正获取到有价值情报的,还是情报署。
大都方面的情报,在大军包围洛阳府城的第二天,就传递过来了。
这得益于吴邵刚长期建立起来的迅速快捷的传递情报的通道。
大元朝廷以末哥为主帅,调集了两万的蒙古铁骑,驻扎淮北的三万新附军,合计五万大军驰援河南路与开封府城,加上驻扎在开封府城的一万蒙古铁骑,以及周边的两万新附军,蒙军的总兵力达到了八万人。
这还不算固守洛阳府城的上万新附军。
情报送来的时候,吴邵刚的神色变得严峻起来了。
驰援河南路以及开封府城的蒙古铁骑,一定是精锐,且达到了三万人,不知道末哥与哈必赤会采取什么样的驰援方式,现如今大军已经包围了洛阳府城,那么不长时间,末哥与哈必赤就能够获取到准确的情报,若是他们倾巢出动,那将诞生一场罕见的惨烈厮杀。
吴邵刚麾下一共有十万将士,其中两万人驻守在嵩州,守住了大军的后路,这是以防万一的,不能够继续调遣,也就是说,能够征伐的就是八万将士。
从兵力的数量上面来说,蒙军占据了优势。
不仅如此,吴邵刚率领的大军,采取围城打援的战略,就要面临两面作战的局面,一方面要卡死固守洛阳府城的蒙军,一方面要打垮前来驰援的蒙军。
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上面,出现了争议,那... -->>
咸淳七年三月十二日,八万合州御前诸军和鼎坤军将士,完成了对洛阳府城的包围。
大军的行军速度一点都不快,三月初五分别从嵩县与永宁县出发,足足用了八天左右的时间,才完成了对洛阳府城的包围,而在这段时间之内,驻守开封府城的哈必赤和伯颜,早就完成了军队的调集,已经让守卫洛阳府城的军士超过了万人。
攻城拔寨的战斗,远远不同于野外作战,若是野外的作战,一万人对阵八万人,若是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那是必败无疑,可固守城池就不一样了,若是能够齐心协力,争取到城内百姓的支持,是能够支撑很长时间的,况且固守洛阳府城的蒙军军士,已经知道大量的援军就在开封府城,随时都会前来驰援,故而他们的斗志是异常高涨的。
若是没有鼎坤军,吴邵刚如此的作战安排,差劲至极,也是找死,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两百门的鼎坤炮,大量的轰天雷,让洛阳府城根本无法固守,不要说城内有一万蒙军,就算是十万蒙军,吴邵刚也能够保证在短时间之内攻破城池。
但吴邵刚确定的战略不是首先进攻洛阳府城,而是围城打援。
也就是说,吴邵刚以及身边的郝经、蔡思伟、张炳辉和曹文刚等人,早就明确了此番作战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消灭蒙军,削弱大元朝廷的实力,至于说攻占城池,则放在了后一步。
包围了洛阳府城之后,情报署和斥候变得异常的忙碌。
吴邵刚也在思索,是不是对洛阳府城发起一定程度的进攻,以吸引驻扎在开封府城的蒙军驰援,而大军最为重要的作战任务,就是打败甚至全歼前来驰援的蒙军。
这里面存在的风险是巨大的。
驰援的蒙军究竟有多少的军士,其战斗力如何,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驰援,固守在洛阳府城的蒙军,是不是会趁势杀出来,造成内外夹击的局面,等等,都是吴邵刚需要考虑的,而做出最终的决定,或者说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迎战,情报的掌握是很重要的。
实力固然是最为重要的,但情报的作用也不能够低估,毕竟吴邵刚想着以最小的伤亡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而且他还不想让河南路以及开封府等地的生灵涂炭,若是出现那样的局面,最终吃亏的还是他自己。
再说忽必烈以及大元朝廷的实力,吴邵刚也是心中有数的,实事求是的说,忽必烈的实力远远强于他吴邵刚,可因为忽必烈对立面太多,一方面要持续进行襄阳之战,一方面要疲于应对漠北的乱局,同时还要关注河南路与开封府的情况,这就导致忽必烈不可能集中所有的力量,大举的进攻四川和云南。
这样宝贵的机会,吴邵刚怎么可能失去,他要牢牢的把握,最大限度的损耗忽必烈的实力,等到忽必烈真正从襄阳之战抽身之后,才会发觉大事不妙。
情报的搜集异常的艰难,甚至是付出了一些代价,合州御前诸军损失了十余名斥候。
而真正获取到有价值情报的,还是情报署。
大都方面的情报,在大军包围洛阳府城的第二天,就传递过来了。
这得益于吴邵刚长期建立起来的迅速快捷的传递情报的通道。
大元朝廷以末哥为主帅,调集了两万的蒙古铁骑,驻扎淮北的三万新附军,合计五万大军驰援河南路与开封府城,加上驻扎在开封府城的一万蒙古铁骑,以及周边的两万新附军,蒙军的总兵力达到了八万人。
这还不算固守洛阳府城的上万新附军。
情报送来的时候,吴邵刚的神色变得严峻起来了。
驰援河南路以及开封府城的蒙古铁骑,一定是精锐,且达到了三万人,不知道末哥与哈必赤会采取什么样的驰援方式,现如今大军已经包围了洛阳府城,那么不长时间,末哥与哈必赤就能够获取到准确的情报,若是他们倾巢出动,那将诞生一场罕见的惨烈厮杀。
吴邵刚麾下一共有十万将士,其中两万人驻守在嵩州,守住了大军的后路,这是以防万一的,不能够继续调遣,也就是说,能够征伐的就是八万将士。
从兵力的数量上面来说,蒙军占据了优势。
不仅如此,吴邵刚率领的大军,采取围城打援的战略,就要面临两面作战的局面,一方面要卡死固守洛阳府城的蒙军,一方面要打垮前来驰援的蒙军。
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上面,出现了争议,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