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南宋之我主沉浮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幼有序,不可紊乱,在董大人的面前,在下自当尊重。”
这一下,董槐是真的有些吃惊了。
短短的几句话,吴邵刚表现出来的气质与成熟,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且不说吴邵刚只有十六岁,就说这位军中的副将,因为家境贫寒,无法参加科举考试,其真正的学识,也不可能高深到哪里去,可刚刚表现出来的气质,以及不亢不卑的话语,就算是很多科举考试出来的朝中官员,也做不到的。
站起身来之后,董槐再次开口了。
“听闻四爷说到了吴副将,老夫以为吴副将乃是军中骁将,必定是体形魁梧、孔武有力的大汉,想不到吴副将斯文儒雅,不亢不卑,若不是知晓了吴副将之身份,老夫还真不敢相信吴副将曾经在战场上厮杀,令对手胆寒,来来,请坐请坐。”
董槐在观察吴邵刚,吴邵刚同样在观察董槐。
他发现董槐并非是迂夫子。
其实这也是吴邵刚的理解有误,穿越之前看过的小说和电视剧都很多,对于古时候的文武大臣有着一套比较固定的认识,文臣肯定是文质彬彬,圆滑世故,透露出来奸狡巨滑,武臣总是身材魁梧,雄赳赳的没头脑。
再说穿越者之前看过的那些小说和电视剧,绝大部分都是描写明清时期的文武大臣,要知道明清时期的大臣,面临的环境与现如今大不一样。
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本就是南宋的大臣,其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尚未占据主流,现如今朱熹去世不过六十年的时间,其《四书章句集注》也还没有成为科举考试之来源,所以南宋朝中的大臣,自由度还是高很多的。
更加关键的是,唐宋时期,封建集权尚未达到顶峰,皇上的威严并非是至高无上的,文武大臣也有自身的想法,那种所谓的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的思想,绝没有蔓延开来。
时代不同,文武大臣以及诸多官吏的表现自然是不一样的。
看着吴邵刚落落大方的入座之后,董槐面带笑容开口了。
“刚刚老夫正在欣赏这《姑苏恨》,词曲慷慨激昂,爱听之人不多,不过老夫独独喜欢这首曲子,每每听见,都会想起很多的事情,不知道吴副将认为这首曲子如何。”
吴邵刚有些发懵,他对弦琴没有丝毫的兴趣,更没有这方面的爱好,偏偏董槐首先问及的就是曲目的事宜。
一味的去附和是没有什么意思的,吴邵刚也没有那样的性格。
“董大人,在下一直都是在村中长大,闲暇之余能够看看书,就算是很不错了,至于说欣赏弦琴一事,实在是无法企及,故而对弦琴很是生疏,董大人的询问,在下回答不上来。”
“说的是,贫苦的山中,能够活下来就算是不错了,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去欣赏弦琴,老夫倒是见笑了。”
“在下并非此意,董大人的提醒,在下记住了,既然来到了京城,就要能够鉴赏弦琴。”
。。。
四爷一直都没有开口说话,大概是觉得这样的交谈有些艰难,索性不开口为好。
不过四爷恭敬的神情,吴邵刚是看在眼里的,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四爷表露出来如此的神情,看样子四爷与董槐之间的关系绝不一般,两人应该是相交日久。
董槐一直都是在朝中为官,地位尊贵,怎么会与飘在江湖的四爷有交集,这倒是很有趣的事情。
一直到酒菜上来,四爷才开口说话,无非是吩咐茶酒博士要小心一些,菜肴之类的必须要上最好的。
四爷是蓬莱楼的老板和掌柜,吩咐这些事情,那是很自然的。
在这个过程之中,董槐并未开口说话,甚至没有客气一下。
这个情形很是耐人寻味,好像四爷所做的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不知道为什么,此刻的吴邵刚,突然想到了行会,当初黄茂生说到行会的时候,说是行会做主的有四人,四爷前面还有三人,难不成董槐是其中之一吗。
不过这个想法,很难得到肯定,要知道董槐曾经的身份不一般,贵为朝中的右丞相、枢密使,如此的身份,怎么可能与行会有什么交集,再说董槐遭遇到丁大全等人的排挤,若是其与行会之间有着不一般的关系,那么行会也有可能遭遇到打击的。
吴邵刚脑海之中冒出了很多的可能性,但最终一一否定,到了这个时候,他更是觉得行会不一般,恐怕不仅仅是江湖上的组织了。
幼有序,不可紊乱,在董大人的面前,在下自当尊重。”
这一下,董槐是真的有些吃惊了。
短短的几句话,吴邵刚表现出来的气质与成熟,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且不说吴邵刚只有十六岁,就说这位军中的副将,因为家境贫寒,无法参加科举考试,其真正的学识,也不可能高深到哪里去,可刚刚表现出来的气质,以及不亢不卑的话语,就算是很多科举考试出来的朝中官员,也做不到的。
站起身来之后,董槐再次开口了。
“听闻四爷说到了吴副将,老夫以为吴副将乃是军中骁将,必定是体形魁梧、孔武有力的大汉,想不到吴副将斯文儒雅,不亢不卑,若不是知晓了吴副将之身份,老夫还真不敢相信吴副将曾经在战场上厮杀,令对手胆寒,来来,请坐请坐。”
董槐在观察吴邵刚,吴邵刚同样在观察董槐。
他发现董槐并非是迂夫子。
其实这也是吴邵刚的理解有误,穿越之前看过的小说和电视剧都很多,对于古时候的文武大臣有着一套比较固定的认识,文臣肯定是文质彬彬,圆滑世故,透露出来奸狡巨滑,武臣总是身材魁梧,雄赳赳的没头脑。
再说穿越者之前看过的那些小说和电视剧,绝大部分都是描写明清时期的文武大臣,要知道明清时期的大臣,面临的环境与现如今大不一样。
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本就是南宋的大臣,其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尚未占据主流,现如今朱熹去世不过六十年的时间,其《四书章句集注》也还没有成为科举考试之来源,所以南宋朝中的大臣,自由度还是高很多的。
更加关键的是,唐宋时期,封建集权尚未达到顶峰,皇上的威严并非是至高无上的,文武大臣也有自身的想法,那种所谓的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的思想,绝没有蔓延开来。
时代不同,文武大臣以及诸多官吏的表现自然是不一样的。
看着吴邵刚落落大方的入座之后,董槐面带笑容开口了。
“刚刚老夫正在欣赏这《姑苏恨》,词曲慷慨激昂,爱听之人不多,不过老夫独独喜欢这首曲子,每每听见,都会想起很多的事情,不知道吴副将认为这首曲子如何。”
吴邵刚有些发懵,他对弦琴没有丝毫的兴趣,更没有这方面的爱好,偏偏董槐首先问及的就是曲目的事宜。
一味的去附和是没有什么意思的,吴邵刚也没有那样的性格。
“董大人,在下一直都是在村中长大,闲暇之余能够看看书,就算是很不错了,至于说欣赏弦琴一事,实在是无法企及,故而对弦琴很是生疏,董大人的询问,在下回答不上来。”
“说的是,贫苦的山中,能够活下来就算是不错了,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去欣赏弦琴,老夫倒是见笑了。”
“在下并非此意,董大人的提醒,在下记住了,既然来到了京城,就要能够鉴赏弦琴。”
。。。
四爷一直都没有开口说话,大概是觉得这样的交谈有些艰难,索性不开口为好。
不过四爷恭敬的神情,吴邵刚是看在眼里的,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四爷表露出来如此的神情,看样子四爷与董槐之间的关系绝不一般,两人应该是相交日久。
董槐一直都是在朝中为官,地位尊贵,怎么会与飘在江湖的四爷有交集,这倒是很有趣的事情。
一直到酒菜上来,四爷才开口说话,无非是吩咐茶酒博士要小心一些,菜肴之类的必须要上最好的。
四爷是蓬莱楼的老板和掌柜,吩咐这些事情,那是很自然的。
在这个过程之中,董槐并未开口说话,甚至没有客气一下。
这个情形很是耐人寻味,好像四爷所做的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不知道为什么,此刻的吴邵刚,突然想到了行会,当初黄茂生说到行会的时候,说是行会做主的有四人,四爷前面还有三人,难不成董槐是其中之一吗。
不过这个想法,很难得到肯定,要知道董槐曾经的身份不一般,贵为朝中的右丞相、枢密使,如此的身份,怎么可能与行会有什么交集,再说董槐遭遇到丁大全等人的排挤,若是其与行会之间有着不一般的关系,那么行会也有可能遭遇到打击的。
吴邵刚脑海之中冒出了很多的可能性,但最终一一否定,到了这个时候,他更是觉得行会不一般,恐怕不仅仅是江湖上的组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