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八爷穿成四福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吃了饭,敬事房呈上来绿头牌,佟贵妃赫然排在第一位。
康熙看了,手指在上面划过,还是翻了敦嫔年秋月牌子。
不多时,年秋月带着小公主一同前来伴驾。看康熙似乎闷闷不乐,年秋月不好多话,便坐在一旁,领着小公主玩耍。
隔了半日,才听康熙问道:“你哥哥如今何处?”
年秋月站起来,颔首笑答:“回万岁爷,嫔妾的大哥因病退居在家。二哥如今任四川总督。”
“四川总督?”康熙点头,“离西藏不远吧?”
年秋月笑道,“西南边陲,自古关系朝廷安危。上次,额娘进宫来看嫔妾,还提起哥哥家书。说哥哥立志,保卫朝廷土地,一寸也不能叫逆贼们夺了去。事关朝政,嫔妾不懂。只为哥哥忠心为国,不住欣慰。”
康熙闻言笑了,“忠心为国?好,朕缺的,就是这样的忠臣。”
说着,抱过来小公主,父女俩一同玩耍。到了傍晚,康熙到慈宁宫探望太后,命年秋月带着小公主,自行回储秀宫。
太后身体不好,年秋月知道康熙没别的心思,恭恭敬敬应下,抱着小公主,送康熙到慈宁门外。
康熙下了御辇,看年秋月要走,想了想,伸手抱过小公主,说:“既然来了,就随朕一同进去吧。”
年秋月闻言,恭敬应下,跟着康熙身后,隔三步远,一同探望太后。
太后见小公主来了,十分喜爱。抱着小孙女不肯撒手。
小公主年纪虽小,却十分聪明,一句句说到太后心坎儿上。哄的太后高兴不已。一个劲儿说,要抱小公主一同睡。
康熙劝,说小公主年纪小,怕不能照顾太后周全。
太后摇头,“有宫女们呢,哀家不用她照顾。”
康熙不忍驳了嫡母兴致,又怕小女儿年纪小,妨碍太后休息,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年秋月在旁看了,款款笑道:“太后疼爱小公主,是小公主的福气。嫔妾斗胆,恳请太后容许嫔妾陪伴小公主。照顾孩子倒在其次,能趁机多多聆听太后教导,代圣上孝顺太后、伺候太后,则是嫔妾三生修来的福分了。”
太后最喜信佛之人,听她话里说的乖巧,又有佛偈,心里更是高兴。当即任性起来,非要留年秋月母女住在慈宁宫里。
康熙劝不过,只得顺从。嘱咐年秋月几声,看天色不早,太后几经催促,这才留她母女在太后身边,带着人回乾清宫。一连几日,年秋月留在太后身边,哄她老人家开心。每日里,太后的饭量,倒是长了少半碗。康熙得知高兴,赏赐年秋月母子不少好东西。满宫人又开始瞩目这对母女。
又过几日,太后身体略好。年秋月才得以带着小公主回储秀宫。换了衣服,叫奶嬷嬷们抱小公主去玩,坐在窗前,总算能歇一歇。
太监来报,说和嫔来了。
年秋月皱眉,“和嫔?是佟贵妃宫里的和嫔瓜尔佳氏?”素无亲密关系,她来做什么?
小太监年纪小,却是宫中老人儿,见年秋月奇怪,便解释说:“回主子,和嫔娘娘正是皇十八女生母。可惜,十八公主福薄,生下来没满月,便——”
年秋月听了这话,立马明白,这位和嫔,八成是来看小公主的。想了想,点头道:“请她进来吧。”扭头嘱咐贴身宫女,“去看着小公主。”
不一会儿,和嫔扶着宫女进来,年秋月急忙迎出院子,对着和嫔口称“姐姐”,恭恭敬敬行礼问安。
和嫔看她礼数周全,不敢托大,几步上前,挽起年秋月,笑说:“早就该来了。偏我身子不好。前几日送来给小公主的衣服,试了吗?可还合身?”
年秋月心中明白,果然是来看孩子的。急忙笑说:“试了,有点儿大。妹妹想着,过两年才能穿。”
说着,让和嫔往屋里坐。
和嫔笑着与年秋月并肩而行,说道:“大了也就罢了,晚些日子再穿也使得。我就怕小,白做了。”
二人在屋里坐下,宫女们上茶果。和嫔喝了两口,两只眼睛便往里屋瞅。年秋月知道她想看孩子,便笑道:“前几日小公主在慈宁宫见了姐姐,回来就跟我说,那个漂亮姨姨如何好如何好。我当时不知道,还是小宫女说了,是姐姐您呢。今日恰好姐姐来了,就叫小公主出来,跟姐姐说说话。只盼姐姐不烦才是。”
和嫔听了,急忙笑说:“不烦不烦,小公主那么可爱,怎么会呢。”
说话间,小公主踢踢踏踏从里间跑了出来,奶嬷嬷在后头,撵都撵不上。小公主奔到年秋月身边,正要一头扑进去,仰头瞅见和嫔,顿了顿,嘻嘻哈哈跑过去,抱着和嫔膝盖,“姨姨姨姨”叫着,煞是欢快。
和嫔急忙抱进怀里,对年秋月笑说:“怪不得太后喜欢小公主。这孩子,就是可人疼。”
年秋月摆手,“皮着呢。活泼的孩子,也够吓人的了。”
和嫔抿嘴儿,“好妹妹,公主活泼些,有什么不好?”
年秋月赔笑,“姐姐说的是。”
和嫔抱着小公主玩了一会儿,看小公主困了,便叫来奶嬷嬷,抱小公主下去歇着。
宫女们又来换茶果。和嫔摆手,“不必了。本宫坐坐就走。”嘴上说走,身子依旧稳稳当当不动弹。
年秋月便知她有话说。摆手叫宫女们放下茶盅,站起来笑说:“听说御花园的花开了,姐姐可有兴趣看看?”
和嫔点头,“闲着也是无事。一起走走吧。”
年秋月嘱咐奶嬷嬷几句,带着宫人,陪和嫔出了储秀宫,进了御花园。到千秋亭外,二人与宫人已经拉开五六步远。就听和嫔轻声说道:“好妹妹,你可别犯傻呀!”
作者有话要说:皇家剧院小剧场:
八福晋:康熙你个色驴!
众后妃+众皇子:骂的好!
我错了,发错章节了,这章补给大家,字数只多不少
吃了饭,敬事房呈上来绿头牌,佟贵妃赫然排在第一位。
康熙看了,手指在上面划过,还是翻了敦嫔年秋月牌子。
不多时,年秋月带着小公主一同前来伴驾。看康熙似乎闷闷不乐,年秋月不好多话,便坐在一旁,领着小公主玩耍。
隔了半日,才听康熙问道:“你哥哥如今何处?”
年秋月站起来,颔首笑答:“回万岁爷,嫔妾的大哥因病退居在家。二哥如今任四川总督。”
“四川总督?”康熙点头,“离西藏不远吧?”
年秋月笑道,“西南边陲,自古关系朝廷安危。上次,额娘进宫来看嫔妾,还提起哥哥家书。说哥哥立志,保卫朝廷土地,一寸也不能叫逆贼们夺了去。事关朝政,嫔妾不懂。只为哥哥忠心为国,不住欣慰。”
康熙闻言笑了,“忠心为国?好,朕缺的,就是这样的忠臣。”
说着,抱过来小公主,父女俩一同玩耍。到了傍晚,康熙到慈宁宫探望太后,命年秋月带着小公主,自行回储秀宫。
太后身体不好,年秋月知道康熙没别的心思,恭恭敬敬应下,抱着小公主,送康熙到慈宁门外。
康熙下了御辇,看年秋月要走,想了想,伸手抱过小公主,说:“既然来了,就随朕一同进去吧。”
年秋月闻言,恭敬应下,跟着康熙身后,隔三步远,一同探望太后。
太后见小公主来了,十分喜爱。抱着小孙女不肯撒手。
小公主年纪虽小,却十分聪明,一句句说到太后心坎儿上。哄的太后高兴不已。一个劲儿说,要抱小公主一同睡。
康熙劝,说小公主年纪小,怕不能照顾太后周全。
太后摇头,“有宫女们呢,哀家不用她照顾。”
康熙不忍驳了嫡母兴致,又怕小女儿年纪小,妨碍太后休息,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年秋月在旁看了,款款笑道:“太后疼爱小公主,是小公主的福气。嫔妾斗胆,恳请太后容许嫔妾陪伴小公主。照顾孩子倒在其次,能趁机多多聆听太后教导,代圣上孝顺太后、伺候太后,则是嫔妾三生修来的福分了。”
太后最喜信佛之人,听她话里说的乖巧,又有佛偈,心里更是高兴。当即任性起来,非要留年秋月母女住在慈宁宫里。
康熙劝不过,只得顺从。嘱咐年秋月几声,看天色不早,太后几经催促,这才留她母女在太后身边,带着人回乾清宫。一连几日,年秋月留在太后身边,哄她老人家开心。每日里,太后的饭量,倒是长了少半碗。康熙得知高兴,赏赐年秋月母子不少好东西。满宫人又开始瞩目这对母女。
又过几日,太后身体略好。年秋月才得以带着小公主回储秀宫。换了衣服,叫奶嬷嬷们抱小公主去玩,坐在窗前,总算能歇一歇。
太监来报,说和嫔来了。
年秋月皱眉,“和嫔?是佟贵妃宫里的和嫔瓜尔佳氏?”素无亲密关系,她来做什么?
小太监年纪小,却是宫中老人儿,见年秋月奇怪,便解释说:“回主子,和嫔娘娘正是皇十八女生母。可惜,十八公主福薄,生下来没满月,便——”
年秋月听了这话,立马明白,这位和嫔,八成是来看小公主的。想了想,点头道:“请她进来吧。”扭头嘱咐贴身宫女,“去看着小公主。”
不一会儿,和嫔扶着宫女进来,年秋月急忙迎出院子,对着和嫔口称“姐姐”,恭恭敬敬行礼问安。
和嫔看她礼数周全,不敢托大,几步上前,挽起年秋月,笑说:“早就该来了。偏我身子不好。前几日送来给小公主的衣服,试了吗?可还合身?”
年秋月心中明白,果然是来看孩子的。急忙笑说:“试了,有点儿大。妹妹想着,过两年才能穿。”
说着,让和嫔往屋里坐。
和嫔笑着与年秋月并肩而行,说道:“大了也就罢了,晚些日子再穿也使得。我就怕小,白做了。”
二人在屋里坐下,宫女们上茶果。和嫔喝了两口,两只眼睛便往里屋瞅。年秋月知道她想看孩子,便笑道:“前几日小公主在慈宁宫见了姐姐,回来就跟我说,那个漂亮姨姨如何好如何好。我当时不知道,还是小宫女说了,是姐姐您呢。今日恰好姐姐来了,就叫小公主出来,跟姐姐说说话。只盼姐姐不烦才是。”
和嫔听了,急忙笑说:“不烦不烦,小公主那么可爱,怎么会呢。”
说话间,小公主踢踢踏踏从里间跑了出来,奶嬷嬷在后头,撵都撵不上。小公主奔到年秋月身边,正要一头扑进去,仰头瞅见和嫔,顿了顿,嘻嘻哈哈跑过去,抱着和嫔膝盖,“姨姨姨姨”叫着,煞是欢快。
和嫔急忙抱进怀里,对年秋月笑说:“怪不得太后喜欢小公主。这孩子,就是可人疼。”
年秋月摆手,“皮着呢。活泼的孩子,也够吓人的了。”
和嫔抿嘴儿,“好妹妹,公主活泼些,有什么不好?”
年秋月赔笑,“姐姐说的是。”
和嫔抱着小公主玩了一会儿,看小公主困了,便叫来奶嬷嬷,抱小公主下去歇着。
宫女们又来换茶果。和嫔摆手,“不必了。本宫坐坐就走。”嘴上说走,身子依旧稳稳当当不动弹。
年秋月便知她有话说。摆手叫宫女们放下茶盅,站起来笑说:“听说御花园的花开了,姐姐可有兴趣看看?”
和嫔点头,“闲着也是无事。一起走走吧。”
年秋月嘱咐奶嬷嬷几句,带着宫人,陪和嫔出了储秀宫,进了御花园。到千秋亭外,二人与宫人已经拉开五六步远。就听和嫔轻声说道:“好妹妹,你可别犯傻呀!”
作者有话要说:皇家剧院小剧场:
八福晋:康熙你个色驴!
众后妃+众皇子:骂的好!
我错了,发错章节了,这章补给大家,字数只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