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清]顺治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么,另一方必然要反对,反之亦然。长此以往,朝廷政事都被拿来做党争的理由,整个朝廷都会成为党争的工具,如何能安天下?”
福临道:“现在没有那么严重吧?据朕所知,吴达与李森先并无勾结。”
多尔衮冷笑:“冯铨、李若琳和孙之獬三人自愿剃发,遵守满俗。孙之獬家中男女已全部改换了满装。此三人恪守本朝法度,弹劾他们的定然私下朋党,攻击这些改从满俗的汉官。若是不加以控制,定会达到党争的地步。”
冯铨靠着自动剃发这一招,果断的在多尔衮印象里贴上了“忠心耿耿”的标签,并凭借这枚标签躲过了好几波攻击,这头发真是剃得值了。
福临心里吐槽,脸上却很是认真,问道:“叔父打算如何?”
多尔衮冷笑道:“给这些胡言乱语的人一点颜色看看,否则他们都以为我们大清慈悲,可以如同前明一般可以随意利用!”
“叔父,朕可不想这么做。”福临很为难的皱眉,“是朕要求不用强行剃发的,要是因为剃发而偏向冯铨他们,朕会很没有面子的。”
“哈,”多尔衮笑出了声,“我们皇上长大了,都知道要面子了。”
福临暗自憋了一口气,成功的红了脸,扭捏道:“叔父就知道取笑朕……”
被他这么一打岔,多尔衮心情明显好转,对吴达等人的不满也消散了一些——也是,有自己在,这些人也不能掀起多大的浪花,何苦惹得皇上不高兴呢?不如先行放过。皇上还是个孩子,忘性大,等他忘了这件事之后再去处理那几个人也是一样的。
有多尔衮的庇护,冯铨依旧当着他的内院大学士,弹劾他的人被狠狠的训斥了一顿后就没有了动静。对此,冯铨等人很是不安。
“摄政王此举到底何意?”冯铨端坐着,脸色却不好看。
多尔衮虽说保护了他,可并没有让吴达等人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害,从另一个侧面也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冯大学士并不是不可捅的,捅一捅他不过挨一顿骂而已;可如果持续不断的捅他屁/股下面的那张凳子,说不定他就掉下来了呢?用一顿骂去换一个大学士掉下来,不亏啊!
不得不说,冯铨所想也就是福临的目的。多尔衮对这些人的宠爱已经有些过了。冯铨为首的官员们已然形成一个党派,并紧密团结在摄政王同志的周围,这样是不对的。福临装“害臊要面子”,要的就是多尔衮的一个延迟处理。
这和小孩子打架是一个道理。两个小孩子打架,都跑去找家长告状,家长偏心大的那个,对小的那个又打又骂,那么小的那个以后便不敢轻易去招惹大的。如果家长只是对小的那个不痛不痒的呵斥几句,小的那个反而心里会犯嘀咕,下次瞅准了机会还打。
李若琳思索片刻:“摄政王对冯大人恩宠有加,那天在朝堂上看他对吴达之流很是不满,只是今日改变了主意。退朝后摄政王曾与皇上密谈,莫不是皇上的原因?”
孙之獬摇摇头:“皇上年幼,且对摄政王一向倚重,应该不是吧?”
李若琳道:“我也不愿意这么想。皇上还是尊敬我们这些汉臣的,只是除了这个,我想不出其他原因。”
冯铨道:“莫不是摄政王对我们起了什么不满吗?”
“应该不会吧?我们已然剃发易服,以示忠心,摄政王甚是满意。”孙之獬有些迟疑,“难道真的是皇上的缘故?”
“皇上与摄政王虽为叔侄,实胜父子。绝对不会。”冯铨摇了摇头。
李若琳道:“冯大人,有一句话我不知该不该说。皇上年幼不假,可天子聪颖,假以时日定会亲政。我们一味的忠心摄政王,岂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我们是不怕的,可我们的子孙呢?”
没错,三个人一起陷入了沉思。莫欺少年穷,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可做起来又很难。现在的摄政王一手遮天,讨好了摄政王便能为自己铺一条美好的前程。可是,摄政王毕竟不是小皇帝的父亲,而且不出意外的话也会死在小皇帝的前面。这可没有什么“三年不改父道”之类的规定了,小皇帝动不了满洲大姓,动他们几个人还是轻轻松松的。更何况,他们都是从前明走来的,明朝也有一个辅佐小皇帝且权势熏天的大臣,叫做张居正。
“或者,吾等该为子孙后代多考虑一下了。”冯铨长叹一声,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作者有话要说:
在清初的时候,由于多尔衮大胆任用前明的官员,党争也不可避免的给带了进来。话说拜干爹什么的真是源远流长啊,就算是太监也能有许多干儿子。
另,我很喜欢张居正啊,不知道为毛,就是很喜欢他,难道是因为他是帅大叔?
么,另一方必然要反对,反之亦然。长此以往,朝廷政事都被拿来做党争的理由,整个朝廷都会成为党争的工具,如何能安天下?”
福临道:“现在没有那么严重吧?据朕所知,吴达与李森先并无勾结。”
多尔衮冷笑:“冯铨、李若琳和孙之獬三人自愿剃发,遵守满俗。孙之獬家中男女已全部改换了满装。此三人恪守本朝法度,弹劾他们的定然私下朋党,攻击这些改从满俗的汉官。若是不加以控制,定会达到党争的地步。”
冯铨靠着自动剃发这一招,果断的在多尔衮印象里贴上了“忠心耿耿”的标签,并凭借这枚标签躲过了好几波攻击,这头发真是剃得值了。
福临心里吐槽,脸上却很是认真,问道:“叔父打算如何?”
多尔衮冷笑道:“给这些胡言乱语的人一点颜色看看,否则他们都以为我们大清慈悲,可以如同前明一般可以随意利用!”
“叔父,朕可不想这么做。”福临很为难的皱眉,“是朕要求不用强行剃发的,要是因为剃发而偏向冯铨他们,朕会很没有面子的。”
“哈,”多尔衮笑出了声,“我们皇上长大了,都知道要面子了。”
福临暗自憋了一口气,成功的红了脸,扭捏道:“叔父就知道取笑朕……”
被他这么一打岔,多尔衮心情明显好转,对吴达等人的不满也消散了一些——也是,有自己在,这些人也不能掀起多大的浪花,何苦惹得皇上不高兴呢?不如先行放过。皇上还是个孩子,忘性大,等他忘了这件事之后再去处理那几个人也是一样的。
有多尔衮的庇护,冯铨依旧当着他的内院大学士,弹劾他的人被狠狠的训斥了一顿后就没有了动静。对此,冯铨等人很是不安。
“摄政王此举到底何意?”冯铨端坐着,脸色却不好看。
多尔衮虽说保护了他,可并没有让吴达等人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害,从另一个侧面也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冯大学士并不是不可捅的,捅一捅他不过挨一顿骂而已;可如果持续不断的捅他屁/股下面的那张凳子,说不定他就掉下来了呢?用一顿骂去换一个大学士掉下来,不亏啊!
不得不说,冯铨所想也就是福临的目的。多尔衮对这些人的宠爱已经有些过了。冯铨为首的官员们已然形成一个党派,并紧密团结在摄政王同志的周围,这样是不对的。福临装“害臊要面子”,要的就是多尔衮的一个延迟处理。
这和小孩子打架是一个道理。两个小孩子打架,都跑去找家长告状,家长偏心大的那个,对小的那个又打又骂,那么小的那个以后便不敢轻易去招惹大的。如果家长只是对小的那个不痛不痒的呵斥几句,小的那个反而心里会犯嘀咕,下次瞅准了机会还打。
李若琳思索片刻:“摄政王对冯大人恩宠有加,那天在朝堂上看他对吴达之流很是不满,只是今日改变了主意。退朝后摄政王曾与皇上密谈,莫不是皇上的原因?”
孙之獬摇摇头:“皇上年幼,且对摄政王一向倚重,应该不是吧?”
李若琳道:“我也不愿意这么想。皇上还是尊敬我们这些汉臣的,只是除了这个,我想不出其他原因。”
冯铨道:“莫不是摄政王对我们起了什么不满吗?”
“应该不会吧?我们已然剃发易服,以示忠心,摄政王甚是满意。”孙之獬有些迟疑,“难道真的是皇上的缘故?”
“皇上与摄政王虽为叔侄,实胜父子。绝对不会。”冯铨摇了摇头。
李若琳道:“冯大人,有一句话我不知该不该说。皇上年幼不假,可天子聪颖,假以时日定会亲政。我们一味的忠心摄政王,岂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我们是不怕的,可我们的子孙呢?”
没错,三个人一起陷入了沉思。莫欺少年穷,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可做起来又很难。现在的摄政王一手遮天,讨好了摄政王便能为自己铺一条美好的前程。可是,摄政王毕竟不是小皇帝的父亲,而且不出意外的话也会死在小皇帝的前面。这可没有什么“三年不改父道”之类的规定了,小皇帝动不了满洲大姓,动他们几个人还是轻轻松松的。更何况,他们都是从前明走来的,明朝也有一个辅佐小皇帝且权势熏天的大臣,叫做张居正。
“或者,吾等该为子孙后代多考虑一下了。”冯铨长叹一声,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作者有话要说:
在清初的时候,由于多尔衮大胆任用前明的官员,党争也不可避免的给带了进来。话说拜干爹什么的真是源远流长啊,就算是太监也能有许多干儿子。
另,我很喜欢张居正啊,不知道为毛,就是很喜欢他,难道是因为他是帅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