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节、金融崩溃论 (2/2)
笔下文学 www.wbxwx.com,擎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曾经探讨过,虽然色狼对经济是一窍不通,说起这些也是当成政府花边新闻来聊的,但是却透露出很多有用的细节,比如去年国库入不敷出,是皇帝从内库中拿钱贴补,但是皇帝究竟有多少私房钱呢?这个谁也不知道,只是当今国朝,所有税收归公,皇帝的内库没有了盐税补贴,那么皇帝究竟是靠什么赚钱的呢?于是就有了民间猜测,当年李自成和满清搜刮来的银子没来得及带走,就被当朝的冀王领兵攻破了北京城,至于这笔传说中高达几千万两的巨款就这么不翼而飞了。
见所有人都一副看好戏的模样盯着自己,姜田知道今天这关,是过也得过、不过也得过!于是他也学着别人发言时站起身子:“陛下,诸位大人。这国库收不上银子嘛……也算是前朝的旧弊,各种办法是层出不穷,但归类起来无非是开源节流。这节流很好理解,能不花的钱先不花,能少花的就不要多花,我想诸位大人一定有一本明账。”
几个大佬都露出了似有似无的笑容,无论这小子是沽名钓誉还是谨小慎微,看来至少不用担心在政事上影响到自己。
姜田扫视了他们一眼,然后话锋一转:“不过节流终归不是治本良策,朝廷还是要多考虑一下怎么开源,这前朝的张太岳……想必诸位并不陌生吧?”
这话一出,诸人的眼神凌厉了起来,张太岳是谁?大名鼎鼎的张居正!若说大明思想界王阳明数第一,那么政治改革界,则是张居正闪耀五百年!没有这位神人明朝早灭亡了,更没有后来雍正的各项改革。可是文官们很少有人崇拜他,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个真正的改革家将刀子架在了文官集团的脖子上,本想为了大明江山而拿这群蛀虫开刀,没想到历史就是那么的无奈,这刀终归没能砍到底。
皇帝虽然也是穿越者,但是毕竟在明朝混的比姜田时间长,自然之道张太岳是谁,也明白文官们为什么会如临大敌般的神情肃穆,他见姜田似乎有停顿的迹象便沉声喝道:“继续说!”
其实姜田已经不想说了,说到这里已经很明确的给了这些大佬们一个信号,我虽然是官场小白,但是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白痴,你们最怕什么大伙都清楚,别惹我否则一拍两散伙!
“臣……遵命!”皇帝发话了,你不说也不行,好在姜田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张居正曾推行一条鞭法,将全国税负统一按银两折价,在当时来说算是利国利民的之良策,但是可惜老先生终归目光短浅了一点,也为后来明廷财政崩溃埋下了伏笔。”
他这么一说本以为要在土地与考成问题上发飙的皇帝都为之一滞,难道他不是想推行土地改革?且听他怎么说下去。至于那些文官们则暗中长出了一口气,看来还没有撕破脸皮。也不怪这些人如此胆小,傻子都知道皇帝一直都想拿地主开刀,民间土地兼并究竟有多严重,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因为那些前明的高官们很少不是超级大地主。只是为了维持国家基本稳定,皇帝一直没找到借口下手,这也是全体文官集团一致的共识,那就是绝不和自己的老板谈土地所有权的问题。大伙既然松了一口气,就继续听姜田神侃吧,不管有用没用反正一会夸奖两句,算是投桃报李双方暂时和解。
“……万历年间一条鞭法规定千文铜子换银一两,民众完税皆以银两计,可自隆庆开关以来,西洋商船从南美洲载运白银来到我国置换瓷器、丝绸、茶叶以及南洋的香料,再转运回欧洲,致使我国每年有大量的白银入超,据……恩师所估计,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都被吸入这个无底洞,国内银价骤跌至崇祯末年已是五百文换一两的价格了!若还是按银两交税,国家赋税因汇率变动已然缩减一半!另外,握有大量现银的商人却几乎不用负担赋税,虽然前明官吏各种摊派与勒索并未让小民得利,但钱财只是由商人转给了官员,朝廷并未从中受益,平白无故养肥了一班奸佞却致使国家败亡,此真乃崇祯之哀……若是重新制定商税,厘清商业管理机构与税收的关系,规定各项应缴之赋税,取消地方摊派,将那些流入贪官污吏口袋里的银子重新充入国库,哪怕免上几年农税依旧能让帑银用之不竭!”
这段话字数不多,信息量巨大,饶是宦海浮沉的老油条都有点跟不上节奏。不过基本的意思他们是听明白了,那就是谁要是挡着改革商业税,就是祸国殃民十恶不赦的奸臣,他们清楚这个皇帝虽然造了明朝的反,但是张皇帝对于那个便宜老丈人朱由检还是充满感情的,总是有意无意的替这个亡国之君说两句好话。至于什么免了农业税国家还能正常收钱之类的话题这帮人自动无视了,三皇五帝到如今,没了农税国家还能存在的一个都没有!这就是历史局限性的问题了。
一直都没开口的内阁首辅宁焦,捋了捋花白的山羊胡沉稳的开口反问:“姜少保可是有良策在胸?”
姜田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别人都以为他是在故弄玄虚,但是张皇帝却看明白了。
“既然如此,容后单独进奏!”
这下文官们心中更没底了,这师兄弟俩人一唱一和的还真默契,难怪皇上这么看重自己的师弟,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能让自己这些人七上八下的,再说仔细想想刚才的那番分析,谁都没意识到的经济问题竟然也能解读成明朝败亡的条件。至于汇率呀,入超啊之类的名词,就算听不懂也不好意思问。看来谁也别在银子的话题上自找没趣,人家的师傅可是在海外跟着蛮夷做生意漂泊半生,论起银子的流通这些人绑在一起都不是对手。
胡敬一刚才已经吃了一个哑巴亏,拱手将倚红楼送给了姜田,其实心中一直想看笑话,结果却变成了让人笑话,此时见诸君都有点尴尬,便想转变下气氛同时也有点幸灾乐祸,虽然外边的小官们不知道书房中的情景,可是他不介意自己给散播出去,这样也能冲淡不少自己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糗样。
“臣还有一事,年前陛下曾下令重新刊行官印四书五经,只是迄今为止印版刊刻缓慢,今年恐是难以全部成书!”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用来岔开话头看似很合适,一个朝代的更迭,最重要的代号就是书同文、车同轨,取消前朝的一些禁忌重新整理四书五经也在情理之中,可是问题又很明显,就算只是小修小改,雕版印刷还是要一块块的重新刻板,不是你皇上说句话就能快起来的。
“朕不是下令要动用铜活字印刷吗?怎么又回到了雕版上来了?”
胡敬一早知道会有此一问,所以气定神闲的回答:“臣禀陛下,铜活字数量有限,难以同时取用,且铜料多为军中所用补充缓慢,故而为了保证进度,只得重新雕版。”
皇帝也有点为难,铜是铸炮的主要原料,而且中国一直以来都缺少超大规模的铜矿,一时半会还真的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当皇上瞥见姜田同样若有所思的表情后,又有点气不打一处来。心说你这个专家怎么能在这个问题上哑口无言呢?刚才还指望你把土地问题摆上台面,怎么你就忘了家乡百试不爽的土改了?非要扯什么商业税。
“师弟,你好歹也是科学院的郎中,可有良策?”
“铜活字稀少,那就用铅活字啊?”姜田想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会难住这个前辈。
结果全屋子的人都乐了,皇帝只要苦笑着摇头:“你以为朕就想不到吗?当年朕就试制过一批铅活字,可是水墨难以着色,换用油墨之后印不了几次就会彻底模糊,一个活字反复用不了十次就要重铸,甚是麻烦!”
姜田这回傻眼了,没听说后世的铅字寿命这么短啊!
胡敬一这时来了精神,他没想到本来以科技晋身的姜田竟然会在技术问题上翻船,所以急忙进奏:“臣保举姜大人制造新活字,想必定能手到擒来!”
曾经探讨过,虽然色狼对经济是一窍不通,说起这些也是当成政府花边新闻来聊的,但是却透露出很多有用的细节,比如去年国库入不敷出,是皇帝从内库中拿钱贴补,但是皇帝究竟有多少私房钱呢?这个谁也不知道,只是当今国朝,所有税收归公,皇帝的内库没有了盐税补贴,那么皇帝究竟是靠什么赚钱的呢?于是就有了民间猜测,当年李自成和满清搜刮来的银子没来得及带走,就被当朝的冀王领兵攻破了北京城,至于这笔传说中高达几千万两的巨款就这么不翼而飞了。
见所有人都一副看好戏的模样盯着自己,姜田知道今天这关,是过也得过、不过也得过!于是他也学着别人发言时站起身子:“陛下,诸位大人。这国库收不上银子嘛……也算是前朝的旧弊,各种办法是层出不穷,但归类起来无非是开源节流。这节流很好理解,能不花的钱先不花,能少花的就不要多花,我想诸位大人一定有一本明账。”
几个大佬都露出了似有似无的笑容,无论这小子是沽名钓誉还是谨小慎微,看来至少不用担心在政事上影响到自己。
姜田扫视了他们一眼,然后话锋一转:“不过节流终归不是治本良策,朝廷还是要多考虑一下怎么开源,这前朝的张太岳……想必诸位并不陌生吧?”
这话一出,诸人的眼神凌厉了起来,张太岳是谁?大名鼎鼎的张居正!若说大明思想界王阳明数第一,那么政治改革界,则是张居正闪耀五百年!没有这位神人明朝早灭亡了,更没有后来雍正的各项改革。可是文官们很少有人崇拜他,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个真正的改革家将刀子架在了文官集团的脖子上,本想为了大明江山而拿这群蛀虫开刀,没想到历史就是那么的无奈,这刀终归没能砍到底。
皇帝虽然也是穿越者,但是毕竟在明朝混的比姜田时间长,自然之道张太岳是谁,也明白文官们为什么会如临大敌般的神情肃穆,他见姜田似乎有停顿的迹象便沉声喝道:“继续说!”
其实姜田已经不想说了,说到这里已经很明确的给了这些大佬们一个信号,我虽然是官场小白,但是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白痴,你们最怕什么大伙都清楚,别惹我否则一拍两散伙!
“臣……遵命!”皇帝发话了,你不说也不行,好在姜田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张居正曾推行一条鞭法,将全国税负统一按银两折价,在当时来说算是利国利民的之良策,但是可惜老先生终归目光短浅了一点,也为后来明廷财政崩溃埋下了伏笔。”
他这么一说本以为要在土地与考成问题上发飙的皇帝都为之一滞,难道他不是想推行土地改革?且听他怎么说下去。至于那些文官们则暗中长出了一口气,看来还没有撕破脸皮。也不怪这些人如此胆小,傻子都知道皇帝一直都想拿地主开刀,民间土地兼并究竟有多严重,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因为那些前明的高官们很少不是超级大地主。只是为了维持国家基本稳定,皇帝一直没找到借口下手,这也是全体文官集团一致的共识,那就是绝不和自己的老板谈土地所有权的问题。大伙既然松了一口气,就继续听姜田神侃吧,不管有用没用反正一会夸奖两句,算是投桃报李双方暂时和解。
“……万历年间一条鞭法规定千文铜子换银一两,民众完税皆以银两计,可自隆庆开关以来,西洋商船从南美洲载运白银来到我国置换瓷器、丝绸、茶叶以及南洋的香料,再转运回欧洲,致使我国每年有大量的白银入超,据……恩师所估计,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都被吸入这个无底洞,国内银价骤跌至崇祯末年已是五百文换一两的价格了!若还是按银两交税,国家赋税因汇率变动已然缩减一半!另外,握有大量现银的商人却几乎不用负担赋税,虽然前明官吏各种摊派与勒索并未让小民得利,但钱财只是由商人转给了官员,朝廷并未从中受益,平白无故养肥了一班奸佞却致使国家败亡,此真乃崇祯之哀……若是重新制定商税,厘清商业管理机构与税收的关系,规定各项应缴之赋税,取消地方摊派,将那些流入贪官污吏口袋里的银子重新充入国库,哪怕免上几年农税依旧能让帑银用之不竭!”
这段话字数不多,信息量巨大,饶是宦海浮沉的老油条都有点跟不上节奏。不过基本的意思他们是听明白了,那就是谁要是挡着改革商业税,就是祸国殃民十恶不赦的奸臣,他们清楚这个皇帝虽然造了明朝的反,但是张皇帝对于那个便宜老丈人朱由检还是充满感情的,总是有意无意的替这个亡国之君说两句好话。至于什么免了农业税国家还能正常收钱之类的话题这帮人自动无视了,三皇五帝到如今,没了农税国家还能存在的一个都没有!这就是历史局限性的问题了。
一直都没开口的内阁首辅宁焦,捋了捋花白的山羊胡沉稳的开口反问:“姜少保可是有良策在胸?”
姜田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别人都以为他是在故弄玄虚,但是张皇帝却看明白了。
“既然如此,容后单独进奏!”
这下文官们心中更没底了,这师兄弟俩人一唱一和的还真默契,难怪皇上这么看重自己的师弟,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能让自己这些人七上八下的,再说仔细想想刚才的那番分析,谁都没意识到的经济问题竟然也能解读成明朝败亡的条件。至于汇率呀,入超啊之类的名词,就算听不懂也不好意思问。看来谁也别在银子的话题上自找没趣,人家的师傅可是在海外跟着蛮夷做生意漂泊半生,论起银子的流通这些人绑在一起都不是对手。
胡敬一刚才已经吃了一个哑巴亏,拱手将倚红楼送给了姜田,其实心中一直想看笑话,结果却变成了让人笑话,此时见诸君都有点尴尬,便想转变下气氛同时也有点幸灾乐祸,虽然外边的小官们不知道书房中的情景,可是他不介意自己给散播出去,这样也能冲淡不少自己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糗样。
“臣还有一事,年前陛下曾下令重新刊行官印四书五经,只是迄今为止印版刊刻缓慢,今年恐是难以全部成书!”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用来岔开话头看似很合适,一个朝代的更迭,最重要的代号就是书同文、车同轨,取消前朝的一些禁忌重新整理四书五经也在情理之中,可是问题又很明显,就算只是小修小改,雕版印刷还是要一块块的重新刻板,不是你皇上说句话就能快起来的。
“朕不是下令要动用铜活字印刷吗?怎么又回到了雕版上来了?”
胡敬一早知道会有此一问,所以气定神闲的回答:“臣禀陛下,铜活字数量有限,难以同时取用,且铜料多为军中所用补充缓慢,故而为了保证进度,只得重新雕版。”
皇帝也有点为难,铜是铸炮的主要原料,而且中国一直以来都缺少超大规模的铜矿,一时半会还真的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当皇上瞥见姜田同样若有所思的表情后,又有点气不打一处来。心说你这个专家怎么能在这个问题上哑口无言呢?刚才还指望你把土地问题摆上台面,怎么你就忘了家乡百试不爽的土改了?非要扯什么商业税。
“师弟,你好歹也是科学院的郎中,可有良策?”
“铜活字稀少,那就用铅活字啊?”姜田想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会难住这个前辈。
结果全屋子的人都乐了,皇帝只要苦笑着摇头:“你以为朕就想不到吗?当年朕就试制过一批铅活字,可是水墨难以着色,换用油墨之后印不了几次就会彻底模糊,一个活字反复用不了十次就要重铸,甚是麻烦!”
姜田这回傻眼了,没听说后世的铅字寿命这么短啊!
胡敬一这时来了精神,他没想到本来以科技晋身的姜田竟然会在技术问题上翻船,所以急忙进奏:“臣保举姜大人制造新活字,想必定能手到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