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节、江南裹脚风 (2/2)
笔下文学 www.wbxwx.com,擎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自信的姜田还是一副公子哥的模样指指点点:“说起来你们猜一个不足25岁的日本女人,被他们自己的商人贩卖过来报价几何?”
不远处的日本人自然也看得见他,只瞧这几个人的衣衫虽然不懂汉家的规矩,但面料是否考究还是认得出来的,所以也有不少人心思活络的想踮起脚尖显得自己挺拔一点,万一被公子哥看中了呢。
太子当然不知道民间买婢女是什么价格,吴远却思索了一下回答他:“想她们跨海而来,一个人应不下二三十两吧?”
“什么?”刘宝铠有点吃惊:“前明的时候买个婢女才多少钱?好的不过百十两,一般的几十两也够了,就算是最出名的扬州瘦马,价高者不过千五百两。若是这种没长大的小丫头,几两银子都是多给的!”
宋懿本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可听了色狼这番感慨之后他决定还是装傻的好。却只见姜田用鼻子哼了一声:“你刘家的商贾走南闯北,可这丫环的价格却还是前明的,你现在去江南问问,看一个十一二岁的丫头没三十两谁卖给你!”
“这……”太子终于忍不住张嘴了:“我怎么听说父皇曾下旨禁止再养扬州瘦马?”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不是后世才有的问题,否则洪武四大案中就不会有空印案了,所以拥有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张韬,要废除人口买卖便先从名气最大的扬州瘦马开始,可实际上怎么可能禁绝。
这些把小女孩买来加以培养的人贩子,已经在她们身上花了大钱,官府那边又是以义女的名义报备的,现在又人要娶自己的“女儿”收点彩礼也是应当的吧?至于收多少钱,还不是双方自愿的事吗?怎么能说我卖女儿呢?
所以一开始这项禁令便形同虚设,也没人会当真。那么两世为人的张韬会不知道实情吗?其实他什么都知道,只是他现在没有余力管这些事情,只能先让天下百姓知道自己的态度。
“这几年随着南洋的稻米和土豆、玉米等作物的普及,粮食的价格一直不高,再加上大量的白银在市面上流通,白银的购买力只有明初的六成左右。
于是江南很多大地主若只靠着种地挣钱,早就是入不敷出了,可现在偏偏又要官绅纳粮、摊丁入亩,地税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他们先是抵制新的粮食作物。不过因为皇庄不受其控制,这个办法失败了,后来又想恢复海禁,这就更是被陛下一力否决,最后他们想到的止损办法就是不种粮食了……”
张环点点头:“这个问题先生以前说过,可这和婢女又有什么关系?”
其实这里边关系大了,不种地或是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就意味着有大量的佃农失业,而且因为大规模的战争结束了,有大批的退伍士兵回乡,这些人手里有钱却没有土地,就更加重了失业的问题。
虽然朝廷数次鼓励他们去边境屯垦,台湾的郑家也招募了不少东南沿海的流民,可失业的问题还是很突出,开放海禁的第一桶金也是被头脑更灵活的商人赚走了。这才是江南传统势力一直想反攻倒算的真实原因,也是姜田并不着急搞土改的底气,反正那些大地主也撑不了多长时间了。
然后的情况就是土地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更多人涌进了没遭受多少兵灾的城市,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张韬命令各地修复原有的官道,在施工技术不发达的时候,就需要更多的筑路工人,总算是消除了部分失业问题。因为张韬不喜欢封建朝廷的徭役制度,干活是需要给工钱的,所以加大了资金在市面上的流通,物价也就因此产生了良性通胀。
“可是……”张环越听越糊涂:“按先生所说,这人工应该是不值钱了啊!为何还要去海外招工?”
关键是中国何其广大,北伐之后北方人口锐减,光是填满北方这点人也不够分的,现在又要开发台湾、海南以及北方的草原,人口就更是不够了。又因为粮价不高,现有粮食产量能承载更多的人口,这饱暖思那啥来着?新娘的需求量就大增了,于是年轻女孩不仅不需要卖身做婢女,彩礼的价格上也是水涨船高。
“早在前明末年,江南的丝织重地就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纺织作坊,据说百张织机以上的大作也有不少,于是便催生出了织工集散的市场……”姜田不再看着这群没长开日本人,转身走进了路边的一处工棚。
棚子里本有几个读书人模样的年轻人,这都是从海军研究院里借调来的研究院,充当起了筑路的监工和检验员,他们一见自己的顶头上司兼恩师走了进来,虽然姜田反对过去的师徒制度,但他们却不敢造次连忙起身行礼。
姜田摆了摆手:“不用多礼,我们就是坐下歇一歇脚。”
无论是太子还是宋懿他们,都已经习惯了姜田不在乎斯文扫地的样子,甚至一直以来跟着他到处跑,早就习惯了他随遇而安的性格。所以也不嫌弃这个棚子肮脏简陋,各自找了条板凳坐下。
“刚才说到哪了?哦……”姜田喝了口棚子里公用的大碗茶继续说到:“这些靠着织造过活的工人,就是最早脱离了土地的农民,他们一来无地可种,二来凭着做工的手艺有可能挣的更多,我听说一个能织造出特殊花纹的大匠一个月能有十几两银子的工钱……”
但是这些织工并不是后世认为的纺织女工,其实还是以男人为主,毕竟江南地界对女子三从四德的要求也要更高一些。可完全靠手工业过活的匠人们却因为自己的消费能力上涨,而变相的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可悲的是这繁荣的市场并没有被明朝利用起来,反而是让大量的银子流进了豪绅的银窖。
“所以我最新打听到的消息称,江南很多刚刚吃饱饭的人家,为了让女儿能卖出个好价钱,竟然又偷偷的开始裹脚了!否则脚大的女孩就寻不到好人家……”
说起这事姜田是一脸的无可奈何,其实明末裹脚的风气并不是太流行,因为赤贫的农户家女人也是重要的劳动力,尤其是江南水田,三寸金莲在淤泥里怎么干活?(参考后世西南山区农村女性的坚韧勤劳)可是这中华朝刚立国没几年,老百姓也刚刚摆脱了饥饿的威胁,便迫不及待的要拾起这个封建糟粕,在姜田看来,这纯粹是吃饱了撑的!
吴远此时已经有些理解了:“先生的意思是让这些日本女人做工赚钱,寻常百姓家要是发现女儿也能靠劳作养家糊口,且挣得钱还不少,自然会改弦更张支持新法?”
“对!”姜田点点头,然后扭头问旁听的技术员:“现在工地上一个力工一天的工钱是多少?”
那个技术员虽然不知道吴远和太子是谁,但他知道刘宝铠和宋懿这两个人的身份,于是便猜得出这都是什么人了。他赶忙起身向姜田再次行礼回答:“回大人的话,寻常的力工已经从去年农闲时的五十文一天,涨到了现在的百文一天,就这还要管两顿饭才有人上工。若是去年便跟着一起干的老人,懂得搅拌水泥或是工序熟稔的,更是要两百文一天!”
这几个纨绔对这个价格还不是很敏感,懂技术才两百文,还不够某色狼去青楼喝口茶的。可是姜田却眉头一皱:“又涨价了……现在告诉你们那些日本人是什么价格,男的十两银子一个,女的十六岁以上者八两银子一个,管吃管住,工钱一天五十文。”
有自信的姜田还是一副公子哥的模样指指点点:“说起来你们猜一个不足25岁的日本女人,被他们自己的商人贩卖过来报价几何?”
不远处的日本人自然也看得见他,只瞧这几个人的衣衫虽然不懂汉家的规矩,但面料是否考究还是认得出来的,所以也有不少人心思活络的想踮起脚尖显得自己挺拔一点,万一被公子哥看中了呢。
太子当然不知道民间买婢女是什么价格,吴远却思索了一下回答他:“想她们跨海而来,一个人应不下二三十两吧?”
“什么?”刘宝铠有点吃惊:“前明的时候买个婢女才多少钱?好的不过百十两,一般的几十两也够了,就算是最出名的扬州瘦马,价高者不过千五百两。若是这种没长大的小丫头,几两银子都是多给的!”
宋懿本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可听了色狼这番感慨之后他决定还是装傻的好。却只见姜田用鼻子哼了一声:“你刘家的商贾走南闯北,可这丫环的价格却还是前明的,你现在去江南问问,看一个十一二岁的丫头没三十两谁卖给你!”
“这……”太子终于忍不住张嘴了:“我怎么听说父皇曾下旨禁止再养扬州瘦马?”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不是后世才有的问题,否则洪武四大案中就不会有空印案了,所以拥有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张韬,要废除人口买卖便先从名气最大的扬州瘦马开始,可实际上怎么可能禁绝。
这些把小女孩买来加以培养的人贩子,已经在她们身上花了大钱,官府那边又是以义女的名义报备的,现在又人要娶自己的“女儿”收点彩礼也是应当的吧?至于收多少钱,还不是双方自愿的事吗?怎么能说我卖女儿呢?
所以一开始这项禁令便形同虚设,也没人会当真。那么两世为人的张韬会不知道实情吗?其实他什么都知道,只是他现在没有余力管这些事情,只能先让天下百姓知道自己的态度。
“这几年随着南洋的稻米和土豆、玉米等作物的普及,粮食的价格一直不高,再加上大量的白银在市面上流通,白银的购买力只有明初的六成左右。
于是江南很多大地主若只靠着种地挣钱,早就是入不敷出了,可现在偏偏又要官绅纳粮、摊丁入亩,地税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他们先是抵制新的粮食作物。不过因为皇庄不受其控制,这个办法失败了,后来又想恢复海禁,这就更是被陛下一力否决,最后他们想到的止损办法就是不种粮食了……”
张环点点头:“这个问题先生以前说过,可这和婢女又有什么关系?”
其实这里边关系大了,不种地或是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就意味着有大量的佃农失业,而且因为大规模的战争结束了,有大批的退伍士兵回乡,这些人手里有钱却没有土地,就更加重了失业的问题。
虽然朝廷数次鼓励他们去边境屯垦,台湾的郑家也招募了不少东南沿海的流民,可失业的问题还是很突出,开放海禁的第一桶金也是被头脑更灵活的商人赚走了。这才是江南传统势力一直想反攻倒算的真实原因,也是姜田并不着急搞土改的底气,反正那些大地主也撑不了多长时间了。
然后的情况就是土地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更多人涌进了没遭受多少兵灾的城市,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张韬命令各地修复原有的官道,在施工技术不发达的时候,就需要更多的筑路工人,总算是消除了部分失业问题。因为张韬不喜欢封建朝廷的徭役制度,干活是需要给工钱的,所以加大了资金在市面上的流通,物价也就因此产生了良性通胀。
“可是……”张环越听越糊涂:“按先生所说,这人工应该是不值钱了啊!为何还要去海外招工?”
关键是中国何其广大,北伐之后北方人口锐减,光是填满北方这点人也不够分的,现在又要开发台湾、海南以及北方的草原,人口就更是不够了。又因为粮价不高,现有粮食产量能承载更多的人口,这饱暖思那啥来着?新娘的需求量就大增了,于是年轻女孩不仅不需要卖身做婢女,彩礼的价格上也是水涨船高。
“早在前明末年,江南的丝织重地就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纺织作坊,据说百张织机以上的大作也有不少,于是便催生出了织工集散的市场……”姜田不再看着这群没长开日本人,转身走进了路边的一处工棚。
棚子里本有几个读书人模样的年轻人,这都是从海军研究院里借调来的研究院,充当起了筑路的监工和检验员,他们一见自己的顶头上司兼恩师走了进来,虽然姜田反对过去的师徒制度,但他们却不敢造次连忙起身行礼。
姜田摆了摆手:“不用多礼,我们就是坐下歇一歇脚。”
无论是太子还是宋懿他们,都已经习惯了姜田不在乎斯文扫地的样子,甚至一直以来跟着他到处跑,早就习惯了他随遇而安的性格。所以也不嫌弃这个棚子肮脏简陋,各自找了条板凳坐下。
“刚才说到哪了?哦……”姜田喝了口棚子里公用的大碗茶继续说到:“这些靠着织造过活的工人,就是最早脱离了土地的农民,他们一来无地可种,二来凭着做工的手艺有可能挣的更多,我听说一个能织造出特殊花纹的大匠一个月能有十几两银子的工钱……”
但是这些织工并不是后世认为的纺织女工,其实还是以男人为主,毕竟江南地界对女子三从四德的要求也要更高一些。可完全靠手工业过活的匠人们却因为自己的消费能力上涨,而变相的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可悲的是这繁荣的市场并没有被明朝利用起来,反而是让大量的银子流进了豪绅的银窖。
“所以我最新打听到的消息称,江南很多刚刚吃饱饭的人家,为了让女儿能卖出个好价钱,竟然又偷偷的开始裹脚了!否则脚大的女孩就寻不到好人家……”
说起这事姜田是一脸的无可奈何,其实明末裹脚的风气并不是太流行,因为赤贫的农户家女人也是重要的劳动力,尤其是江南水田,三寸金莲在淤泥里怎么干活?(参考后世西南山区农村女性的坚韧勤劳)可是这中华朝刚立国没几年,老百姓也刚刚摆脱了饥饿的威胁,便迫不及待的要拾起这个封建糟粕,在姜田看来,这纯粹是吃饱了撑的!
吴远此时已经有些理解了:“先生的意思是让这些日本女人做工赚钱,寻常百姓家要是发现女儿也能靠劳作养家糊口,且挣得钱还不少,自然会改弦更张支持新法?”
“对!”姜田点点头,然后扭头问旁听的技术员:“现在工地上一个力工一天的工钱是多少?”
那个技术员虽然不知道吴远和太子是谁,但他知道刘宝铠和宋懿这两个人的身份,于是便猜得出这都是什么人了。他赶忙起身向姜田再次行礼回答:“回大人的话,寻常的力工已经从去年农闲时的五十文一天,涨到了现在的百文一天,就这还要管两顿饭才有人上工。若是去年便跟着一起干的老人,懂得搅拌水泥或是工序熟稔的,更是要两百文一天!”
这几个纨绔对这个价格还不是很敏感,懂技术才两百文,还不够某色狼去青楼喝口茶的。可是姜田却眉头一皱:“又涨价了……现在告诉你们那些日本人是什么价格,男的十两银子一个,女的十六岁以上者八两银子一个,管吃管住,工钱一天五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