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寒门巨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挨完板子还得接着学习,好在先生们刚才打的还都是左手,否则那也够受的了,学社的学子们如今一个个左手都是肿的厉害,简直不敢触地,颇有经验的小胖子说尿水可以消毒,由是这一个个学子们全都跑到茅厕里将手掌蘸在尿桶里消停一会儿,着实遭罪。
狗剩看不过,这人狗胆泼天,这干脆又翻墙头出去买了些药膏回来,一众学子擦上药膏,这才又舒服了些,不再那么痛了,不过还是肿。
课还是照常上,今日先生讲起了文章。
大明的文章不似唐宋,颇具盛名,不过倒也分为很多流派,开玩笑,一个已然传承一百多年的王朝几万万人在那杵着,写文章还能真一点道道道儿都没有?
周老先生是个道学家,最为崇尚道统,所以今日他讲的,是为明朝的唐宋派。
嘉靖以前的明朝各个流派中,唐宋派算是成就比较高的,颇具盛名,对后世也颇有影响,这一派的领袖人物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人的文章在后世虽说不上万古传,不过也算占拥一席之地的,不得不提。
“太祖年间国家百废待兴,由是这文章一事有些勉强,除了宋濂、高启等人,文坛上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因吏治甚严,也谈不上什么流派……”
周老先生所言这还是有些避讳了,洪武朝的时候官员们几乎动辄杀头,一个空印案,一个郭恒案,太祖几乎杀尽了天下官员,官员们一个个人心惶惶的,自保尚且唯恐不及,哪里还有什么心思搞文学创作?
宋濂、高启等人可说颇有文才,不过独木难支,也并未形成一个影响较大的流派,毕竟这个年代的大明还不太平,外边不太平,里边也不太平。
很难想象一个不太平的世道还能文人、高手辈出的,就像那盛唐,文华满天下,还不是因为这会儿的国家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
“永乐年后,国家渐渐安定,吏治也不再似之前那般严苛,由是这文风便慢慢兴起,不过让人痛心的是此时的文坛兴起的,是一股浮华之风。”
周老先生谨小慎微,有些事儿不敢说的太明白,这个时代其实就是如此,先生所说的,该是永乐年间兴起,一直到成化年间这才有所没落的台阁体。
当时文坛领袖是号称“三杨”的三个杨姓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人文采斐然,不过这么好的文采全都用来歌功颂歌吹嘘本朝如何如何厉害,皇帝如何如何盛名,百姓如何如何安居乐业,文笔一旦用来干这些,就会落入末流,所以这个时代的文章大多浮华空洞,没有什么价值,好词汇堆垒了半天只为说皇帝牛逼,一天天一年年的都是如此,换谁谁能不烦气?
所以这台阁体的出世实际上明朝文学的一大退步,说来可惜。
再之后文坛上兴起的是一股子借着诗文、戏剧火起来的流派,不大,却也流传深远,明朝后期,包括这个时候就开始的一些世俗文学大概就是从这些流派之中得到的启发,这些文章言语不那么浮华,有的好多采用一些世俗的俚语,
也慢慢引导了以后明朝的世俗文学风气,像《警世恒言》、《警世通言》等大多都是出自这个时代,说白了算是小市民文学,读着好读,颇有市场,不过许多文人还是不屑的,虽说红火,却也并未在文学流派上创出一片天地,在士子眼里,这些东西始终还是上不了台面的。
“再说流派,后来文人墨客们为了匡正自永乐年间兴起这股文坛浮华之风,以当时的大学士李东阳为首的几人这又兴起了茶陵诗派,这李东阳是湖南茶陵人,
... -->>
挨完板子还得接着学习,好在先生们刚才打的还都是左手,否则那也够受的了,学社的学子们如今一个个左手都是肿的厉害,简直不敢触地,颇有经验的小胖子说尿水可以消毒,由是这一个个学子们全都跑到茅厕里将手掌蘸在尿桶里消停一会儿,着实遭罪。
狗剩看不过,这人狗胆泼天,这干脆又翻墙头出去买了些药膏回来,一众学子擦上药膏,这才又舒服了些,不再那么痛了,不过还是肿。
课还是照常上,今日先生讲起了文章。
大明的文章不似唐宋,颇具盛名,不过倒也分为很多流派,开玩笑,一个已然传承一百多年的王朝几万万人在那杵着,写文章还能真一点道道道儿都没有?
周老先生是个道学家,最为崇尚道统,所以今日他讲的,是为明朝的唐宋派。
嘉靖以前的明朝各个流派中,唐宋派算是成就比较高的,颇具盛名,对后世也颇有影响,这一派的领袖人物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人的文章在后世虽说不上万古传,不过也算占拥一席之地的,不得不提。
“太祖年间国家百废待兴,由是这文章一事有些勉强,除了宋濂、高启等人,文坛上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因吏治甚严,也谈不上什么流派……”
周老先生所言这还是有些避讳了,洪武朝的时候官员们几乎动辄杀头,一个空印案,一个郭恒案,太祖几乎杀尽了天下官员,官员们一个个人心惶惶的,自保尚且唯恐不及,哪里还有什么心思搞文学创作?
宋濂、高启等人可说颇有文才,不过独木难支,也并未形成一个影响较大的流派,毕竟这个年代的大明还不太平,外边不太平,里边也不太平。
很难想象一个不太平的世道还能文人、高手辈出的,就像那盛唐,文华满天下,还不是因为这会儿的国家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
“永乐年后,国家渐渐安定,吏治也不再似之前那般严苛,由是这文风便慢慢兴起,不过让人痛心的是此时的文坛兴起的,是一股浮华之风。”
周老先生谨小慎微,有些事儿不敢说的太明白,这个时代其实就是如此,先生所说的,该是永乐年间兴起,一直到成化年间这才有所没落的台阁体。
当时文坛领袖是号称“三杨”的三个杨姓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人文采斐然,不过这么好的文采全都用来歌功颂歌吹嘘本朝如何如何厉害,皇帝如何如何盛名,百姓如何如何安居乐业,文笔一旦用来干这些,就会落入末流,所以这个时代的文章大多浮华空洞,没有什么价值,好词汇堆垒了半天只为说皇帝牛逼,一天天一年年的都是如此,换谁谁能不烦气?
所以这台阁体的出世实际上明朝文学的一大退步,说来可惜。
再之后文坛上兴起的是一股子借着诗文、戏剧火起来的流派,不大,却也流传深远,明朝后期,包括这个时候就开始的一些世俗文学大概就是从这些流派之中得到的启发,这些文章言语不那么浮华,有的好多采用一些世俗的俚语,
也慢慢引导了以后明朝的世俗文学风气,像《警世恒言》、《警世通言》等大多都是出自这个时代,说白了算是小市民文学,读着好读,颇有市场,不过许多文人还是不屑的,虽说红火,却也并未在文学流派上创出一片天地,在士子眼里,这些东西始终还是上不了台面的。
“再说流派,后来文人墨客们为了匡正自永乐年间兴起这股文坛浮华之风,以当时的大学士李东阳为首的几人这又兴起了茶陵诗派,这李东阳是湖南茶陵人,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