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唐朝好地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李世民可是十六岁开始统兵打仗的,都已经打了近十年的仗,大唐的半壁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这朝堂政事,李世民确实觉得自己经验不足,可若说打仗练兵,他可是专家,可现在李超却把他说的一无得处。
这,简直是欺人太甚!
“文远,你虽说被称为军神,但若说这练兵打仗,朕可是比你经验丰富的。难道朕亲自训练这三万北衙禁军,还会不行?”
李超淡淡的回道。“行还是不行,总是得试过了才知道的!”
“历朝历代,天下的任何一支强军,没有一支不是从血与火,从战场之是百炼而成的,从没有听说,有哪支军队是整天在校场上练练就成的。陛下当年的玄甲骑,所向披糜,可那也是百战而成吧?”
李世民不太高兴,可李超说的又句句在理。
一个是满怀期待,想要李超帮忙的皇帝,一边却偏偏是丝毫不给面子的当红第一宠臣。
政事堂里,一群宰相们都不禁纷纷向李超投去赞扬的眼神。
不错,没有因为成了天子亲家翁,就丢了节操。
原来大家还比较反对李超过早的进入政事堂,都希望李超多在外呆几年呢。现在看来,大家误会了李相国啊。
李相国虽然年青,但这节操还是满满的。
能够如此直接的驳回皇帝,了不起。
心中虽不高兴,李世民还是忍住了。
“那依李相国之见,要怎么办啊?”李世民都改口喊李相国了,这是真生气了。满殿的亲家翁,就没一个肯支持的,你支持一下朕会死啊。
“陛下,其实府兵制有府兵制的优势,但也有缺点。兵农合一,军费开支大大节省,但这样的府兵肯定不如常备军训练有素战斗力高。不过建一支常备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是常备军要想维持高的战斗力,这可就非常费钱。”
要战斗力,还是要省钱?
鱼我欲有,熊掌亦想要,李世民当然希望以府兵为主,但也建一支常备军。
李世民雄心是很大的,突厥、吐谷浑、高句丽,甚至是西域、漠北、安南,这些地方都在他的小本子上,是他心中的目标。但仅靠府兵,肯定是不够的。于是,他才想要建一支常备军,同时也是为了加强对京畿的控制权。
“陛下要建三万人的常备军,想法是好的,而且其实养三万常备军朝廷也是养的起的。”李超看了眼其它的宰相们,笑道,“就算不动用朝廷未来的那一千万税收,臣也有办法弄到这三万常备军的军费,只是臣以为,钱其实都不是问题,能用钱解决的,都是可以解决的。关键还是在于,花了这些钱,究竟值不值得,有没有用!”
说到这个问题,李世民就比较上心了。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个祀延伸点说,就是礼教纲常人纶,是国家秩序,王朝的基石。而这戎,当然就是军队,是王朝的防御,是开拓的武力。只要保证疆域安全,国家才能稳定。只要不断开拓进取,王朝才能繁盛。
“臣以为,之前陛下选派羽林卫军官到边镇学习受训,这个想法就很好。不过不必要那么麻烦的送去边镇,让边帅去教授兵法。完全可以在长安建一所讲武堂,就如国子监一样,成为一所军官学校,让年轻有天赋的低阶武官们入校学习,让京中十二卫的将领们担任教官,传授经验!”
“武官们可以集诸将之长,学习前辈们的经验,也能学习绘图计算等等知识。一个好苗子学个两三年,然后下放到边关诸镇,交给边镇培养,如此三五年后,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好军官,到时再调回北衙,那就是个真正的武官。”
“北衙的士兵也可如此,由边镇中选拔勇敢精锐之士,然后分批轮调守边。北衙禁军们每年分批,或者一年守边一年在京,如此轮流,可保证北衙禁军战力不减,磨砺的更好。同时,也一样能守卫京畿,又还能加强边镇的防御能力。”
李超平铺直述,说着自己的方案。
与其花很多钱,在京里养几万禁军,以及把禁军的低级武官送去各边镇让边帅们亲自教授兵法,不如在京建一个讲武堂,系统的培训军官,这样不单能训禁军军官,也能培训南衙十二卫的军官们。
而把北衙的禁军轮流守边和戍卫京城,这样可保北衙禁军的战斗力。
虽然来回折腾,花费也可能大点,但为了不养一群少爷兵出来,这是很有必要的。
“建讲武堂,以十二卫将领为教官,选南北衙武官为学生。以北衙禁军为常备军,分批调往边疆守边、打磨,一半留守戍卫京师,轮番交替。”
李世民捏着下巴,总结李超所说的方案。
越说,李世民眼睛越亮,最后甚至高兴的一拍大腿。
“这个法子不错!”(未完待续。)
p; 李世民可是十六岁开始统兵打仗的,都已经打了近十年的仗,大唐的半壁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这朝堂政事,李世民确实觉得自己经验不足,可若说打仗练兵,他可是专家,可现在李超却把他说的一无得处。
这,简直是欺人太甚!
“文远,你虽说被称为军神,但若说这练兵打仗,朕可是比你经验丰富的。难道朕亲自训练这三万北衙禁军,还会不行?”
李超淡淡的回道。“行还是不行,总是得试过了才知道的!”
“历朝历代,天下的任何一支强军,没有一支不是从血与火,从战场之是百炼而成的,从没有听说,有哪支军队是整天在校场上练练就成的。陛下当年的玄甲骑,所向披糜,可那也是百战而成吧?”
李世民不太高兴,可李超说的又句句在理。
一个是满怀期待,想要李超帮忙的皇帝,一边却偏偏是丝毫不给面子的当红第一宠臣。
政事堂里,一群宰相们都不禁纷纷向李超投去赞扬的眼神。
不错,没有因为成了天子亲家翁,就丢了节操。
原来大家还比较反对李超过早的进入政事堂,都希望李超多在外呆几年呢。现在看来,大家误会了李相国啊。
李相国虽然年青,但这节操还是满满的。
能够如此直接的驳回皇帝,了不起。
心中虽不高兴,李世民还是忍住了。
“那依李相国之见,要怎么办啊?”李世民都改口喊李相国了,这是真生气了。满殿的亲家翁,就没一个肯支持的,你支持一下朕会死啊。
“陛下,其实府兵制有府兵制的优势,但也有缺点。兵农合一,军费开支大大节省,但这样的府兵肯定不如常备军训练有素战斗力高。不过建一支常备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是常备军要想维持高的战斗力,这可就非常费钱。”
要战斗力,还是要省钱?
鱼我欲有,熊掌亦想要,李世民当然希望以府兵为主,但也建一支常备军。
李世民雄心是很大的,突厥、吐谷浑、高句丽,甚至是西域、漠北、安南,这些地方都在他的小本子上,是他心中的目标。但仅靠府兵,肯定是不够的。于是,他才想要建一支常备军,同时也是为了加强对京畿的控制权。
“陛下要建三万人的常备军,想法是好的,而且其实养三万常备军朝廷也是养的起的。”李超看了眼其它的宰相们,笑道,“就算不动用朝廷未来的那一千万税收,臣也有办法弄到这三万常备军的军费,只是臣以为,钱其实都不是问题,能用钱解决的,都是可以解决的。关键还是在于,花了这些钱,究竟值不值得,有没有用!”
说到这个问题,李世民就比较上心了。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个祀延伸点说,就是礼教纲常人纶,是国家秩序,王朝的基石。而这戎,当然就是军队,是王朝的防御,是开拓的武力。只要保证疆域安全,国家才能稳定。只要不断开拓进取,王朝才能繁盛。
“臣以为,之前陛下选派羽林卫军官到边镇学习受训,这个想法就很好。不过不必要那么麻烦的送去边镇,让边帅去教授兵法。完全可以在长安建一所讲武堂,就如国子监一样,成为一所军官学校,让年轻有天赋的低阶武官们入校学习,让京中十二卫的将领们担任教官,传授经验!”
“武官们可以集诸将之长,学习前辈们的经验,也能学习绘图计算等等知识。一个好苗子学个两三年,然后下放到边关诸镇,交给边镇培养,如此三五年后,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好军官,到时再调回北衙,那就是个真正的武官。”
“北衙的士兵也可如此,由边镇中选拔勇敢精锐之士,然后分批轮调守边。北衙禁军们每年分批,或者一年守边一年在京,如此轮流,可保证北衙禁军战力不减,磨砺的更好。同时,也一样能守卫京畿,又还能加强边镇的防御能力。”
李超平铺直述,说着自己的方案。
与其花很多钱,在京里养几万禁军,以及把禁军的低级武官送去各边镇让边帅们亲自教授兵法,不如在京建一个讲武堂,系统的培训军官,这样不单能训禁军军官,也能培训南衙十二卫的军官们。
而把北衙的禁军轮流守边和戍卫京城,这样可保北衙禁军的战斗力。
虽然来回折腾,花费也可能大点,但为了不养一群少爷兵出来,这是很有必要的。
“建讲武堂,以十二卫将领为教官,选南北衙武官为学生。以北衙禁军为常备军,分批调往边疆守边、打磨,一半留守戍卫京师,轮番交替。”
李世民捏着下巴,总结李超所说的方案。
越说,李世民眼睛越亮,最后甚至高兴的一拍大腿。
“这个法子不错!”(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