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唐朝好地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王内侍是个很尽职的人。
来到朔方,时刻记得自己就是皇帝的眼睛和耳朵,因此他每天都要做一件事情。每天晚上,结束了在李超身边蹭吃蹭喝还当陪衬的一天,回到住处,他就要在灯下提笔把这一天的事情都记下来,还要加些自己听到的坊间传闻、小道消息什么的。
最后整理出来,还要把自己的看法判断附上。然后用腊封上,做成蜡丸封起。装入小竹筒里,绑到鸽子腿上,然后放飞。
王内侍住的院子里养了好些笼鸽子,数量不少。
这些鸽子都是他从长安带来的,是由宫里最厉害的驯鸽手驯的,可以在离长安一千多里的宁远城放飞,他们只要一天时间就能传到长安。
不过鸽子只能飞回长安,却不会再飞回来。因此放一只就少一只,一天一只,保证了他随时把这边的情况禀报给皇帝。
每隔十天八天,长安那边就会运来一批鸽子,以此保证通信不断。这种飞鸽传书的神奇通信方式,属于相当厉害的手段了。这也就是皇帝有不多的这种信鸽,还是费力驯养的。
民间也有些人有飞鸽,但却绝不会多,更不会有宫里的这么好。
坐在灯下,王内侍伏案挥笔。
“李平章要在朔方举办一场比武大会......”他一五一十的把李超借选羽林办比武大会的事情写下,其中还有李超说的这个大会的影响力,还有赚钱的事。“李平章说,这次大会不但能替陛下选三千羽林,还能献上三千贯钱随羽林入京.....”
“李家最近在宁远城东五十里的桌子山沟开矿,他们挖黑色的石炭。这种石炭能烧,但较刺鼻。可以黄泥加水拌成饼,或者制成蜂窝形状后,用特制的炉子后,却极为便利,不论是烧水还是做饭,都非常简单方便,若再加个特别的烟囱,就连刺鼻之味也没有了。另外李平章说,李家正在用这煤,嗯,他把这石炭称为煤。他说用这煤再用窖进行特别烧制之后,就能变成焦炭,用来冶铁炼钢,非常好用,胜木炭百倍,能让炉温升到极高,达到木炭无法达到的高温,对冶铁炼钢作用巨大,老奴不知此说是否准确,因还未见到李家炼出此种焦炭。”
“李家还在桌子山下发现了铁矿,据说铁矿石很多。李家已经报备朔方节衙,申请开采许可证。李平章在朔方办事很公正,虽然铁矿是他家发现的,但并没有私采瞒报,而是主动申报官府,并且按节衙的规矩申请开采证。”
“李平章在朔方规定,所有的矿产林木都属于朝廷公有。任何人不得私采,开采砍伐必须先申报官府,取得许可批文后才可以。办下批文后,就得交纳税收。李平章在朔方定下的矿税是收益的二十税一。”
零零碎碎的写了许多。
最后拿起草稿,王内侍又删改修饰,最终精简了句子,然后拿起了一本武德字典。把稿子全都转成了暗语,最后封蜡。
弄好,他把原稿全都放在火盆里烧了。
到院中取来一只鸽子,把信筒拴在它的腿上,然后将他趁夜色放飞。
不远的衙城李超宅第,从郑红线那里听了会报告后,李超就回了自己屋。
最近郑红线和赵四娘整天忙着生意上的事情,更多的还是郑婉言陪李超。
郑婉言对于生意上的事情不太感兴趣。
她出身名门,虽不如表姐崔莺莺一样是嫡女,但郑善果对她却很宠爱的。出嫁时嫁妆也是不少的,她不太看重钱,倒更喜欢读读书弹弹琴,偶尔做做画写首诗什么的。
到了晚上,只要李超不是很累,她都会过来。
给李超唱支曲弹个琴,或者给李超揉揉肩膀敲敲背,有时也跟李超聊聊诗书什么的。她很喜欢这样,李超倒也挺喜欢她这种性子。
家里有个崔莺莺就够了,不需要郑婉言也是个管家的。
郑婉言的手很细长,揉捏的指法也很不错。
在外忙了一天,晚上躺在床上,枕在她的腿上,闻着她身上那独特的香味,然后享受着她手指的按摩,真是种很舒服的放松享受。
李超最喜欢一边枕她腿上,一边让她给自己轻挠着头皮,闭上眼,听着她轻轻的哼唱着曲子。
郑婉言的声线很好,尤其是她浅唱低呤的时候,那种声音真的很舒服。不需要什么乐器伴奏,就那声音就足够了。
外面传来振翅的声音,还有鸽子的咕咕声。
李超知道,王内侍的飞鸽又回长安了。
王内侍来了宁远这么多天,天天要放一只鸽子,每隔十天左右就又有鸽子自长安送来。平时王内侍天天跟在他身边,问东问西,他带来的人还各地跑各地看各种打听。
对于这些,李超岂能不知道。
要是愿意,他能让王内侍的鸽子一只也飞不离牙城。
不过,有些事情说破不看破。
王内侍那是李世民的眼睛耳朵呢,李超怎么能去戳李世民的眼睛捅他的耳朵。
让他看让他报告,反正这里的一切又没有什么是见不得人的。李超还是很清楚自己的权柄的,在朔方镇权力确实是极大。
李世民现在没撤去他的职,那真是对他无比信任了。但李世民也不可能无条件的信任他,总还得观察才放心的。
李超在朔方做的还是不错的,朔方边境安全无战事,边市又很繁荣,地方上也还很安稳。做为地方官最重要的几项指点,人口增长、劝课农桑、税赋皇粮这些,李超可都是干的非常有声有色的。
朔方人口突破了十万户,拥有六十多万人口,而且人口还在不断的增长之中,增长率很高。
田亩数量也很多,随着唐渠等一些水利设施的兴建,朔方镇的田地数量还在飞速的增长之中。
至于税赋,就更不用说了。
光是一个宁远边市上缴的税收,就相当惊人了。何况,现在朔方镇,都已经不需要朝廷再拔付一文的钱粮,官员的俸禄、衙门的办公开支,甚至是兴修水利、修缮城池、修建道路桥梁、修建河堤、修烽堡驿站,这些本来都需要朝廷拔钱的项目工程,现在都不用朝廷出钱。
来朔方的移民们的安迁费用等,都是由朔方给承担了。
李超在朔方能让人诟病的,也顶多就是李家在这边置办了许多产业,赚钱赚的盆满钵满的。
不过李超不在意,人无完人。
... -->>
王内侍是个很尽职的人。
来到朔方,时刻记得自己就是皇帝的眼睛和耳朵,因此他每天都要做一件事情。每天晚上,结束了在李超身边蹭吃蹭喝还当陪衬的一天,回到住处,他就要在灯下提笔把这一天的事情都记下来,还要加些自己听到的坊间传闻、小道消息什么的。
最后整理出来,还要把自己的看法判断附上。然后用腊封上,做成蜡丸封起。装入小竹筒里,绑到鸽子腿上,然后放飞。
王内侍住的院子里养了好些笼鸽子,数量不少。
这些鸽子都是他从长安带来的,是由宫里最厉害的驯鸽手驯的,可以在离长安一千多里的宁远城放飞,他们只要一天时间就能传到长安。
不过鸽子只能飞回长安,却不会再飞回来。因此放一只就少一只,一天一只,保证了他随时把这边的情况禀报给皇帝。
每隔十天八天,长安那边就会运来一批鸽子,以此保证通信不断。这种飞鸽传书的神奇通信方式,属于相当厉害的手段了。这也就是皇帝有不多的这种信鸽,还是费力驯养的。
民间也有些人有飞鸽,但却绝不会多,更不会有宫里的这么好。
坐在灯下,王内侍伏案挥笔。
“李平章要在朔方举办一场比武大会......”他一五一十的把李超借选羽林办比武大会的事情写下,其中还有李超说的这个大会的影响力,还有赚钱的事。“李平章说,这次大会不但能替陛下选三千羽林,还能献上三千贯钱随羽林入京.....”
“李家最近在宁远城东五十里的桌子山沟开矿,他们挖黑色的石炭。这种石炭能烧,但较刺鼻。可以黄泥加水拌成饼,或者制成蜂窝形状后,用特制的炉子后,却极为便利,不论是烧水还是做饭,都非常简单方便,若再加个特别的烟囱,就连刺鼻之味也没有了。另外李平章说,李家正在用这煤,嗯,他把这石炭称为煤。他说用这煤再用窖进行特别烧制之后,就能变成焦炭,用来冶铁炼钢,非常好用,胜木炭百倍,能让炉温升到极高,达到木炭无法达到的高温,对冶铁炼钢作用巨大,老奴不知此说是否准确,因还未见到李家炼出此种焦炭。”
“李家还在桌子山下发现了铁矿,据说铁矿石很多。李家已经报备朔方节衙,申请开采许可证。李平章在朔方办事很公正,虽然铁矿是他家发现的,但并没有私采瞒报,而是主动申报官府,并且按节衙的规矩申请开采证。”
“李平章在朔方规定,所有的矿产林木都属于朝廷公有。任何人不得私采,开采砍伐必须先申报官府,取得许可批文后才可以。办下批文后,就得交纳税收。李平章在朔方定下的矿税是收益的二十税一。”
零零碎碎的写了许多。
最后拿起草稿,王内侍又删改修饰,最终精简了句子,然后拿起了一本武德字典。把稿子全都转成了暗语,最后封蜡。
弄好,他把原稿全都放在火盆里烧了。
到院中取来一只鸽子,把信筒拴在它的腿上,然后将他趁夜色放飞。
不远的衙城李超宅第,从郑红线那里听了会报告后,李超就回了自己屋。
最近郑红线和赵四娘整天忙着生意上的事情,更多的还是郑婉言陪李超。
郑婉言对于生意上的事情不太感兴趣。
她出身名门,虽不如表姐崔莺莺一样是嫡女,但郑善果对她却很宠爱的。出嫁时嫁妆也是不少的,她不太看重钱,倒更喜欢读读书弹弹琴,偶尔做做画写首诗什么的。
到了晚上,只要李超不是很累,她都会过来。
给李超唱支曲弹个琴,或者给李超揉揉肩膀敲敲背,有时也跟李超聊聊诗书什么的。她很喜欢这样,李超倒也挺喜欢她这种性子。
家里有个崔莺莺就够了,不需要郑婉言也是个管家的。
郑婉言的手很细长,揉捏的指法也很不错。
在外忙了一天,晚上躺在床上,枕在她的腿上,闻着她身上那独特的香味,然后享受着她手指的按摩,真是种很舒服的放松享受。
李超最喜欢一边枕她腿上,一边让她给自己轻挠着头皮,闭上眼,听着她轻轻的哼唱着曲子。
郑婉言的声线很好,尤其是她浅唱低呤的时候,那种声音真的很舒服。不需要什么乐器伴奏,就那声音就足够了。
外面传来振翅的声音,还有鸽子的咕咕声。
李超知道,王内侍的飞鸽又回长安了。
王内侍来了宁远这么多天,天天要放一只鸽子,每隔十天左右就又有鸽子自长安送来。平时王内侍天天跟在他身边,问东问西,他带来的人还各地跑各地看各种打听。
对于这些,李超岂能不知道。
要是愿意,他能让王内侍的鸽子一只也飞不离牙城。
不过,有些事情说破不看破。
王内侍那是李世民的眼睛耳朵呢,李超怎么能去戳李世民的眼睛捅他的耳朵。
让他看让他报告,反正这里的一切又没有什么是见不得人的。李超还是很清楚自己的权柄的,在朔方镇权力确实是极大。
李世民现在没撤去他的职,那真是对他无比信任了。但李世民也不可能无条件的信任他,总还得观察才放心的。
李超在朔方做的还是不错的,朔方边境安全无战事,边市又很繁荣,地方上也还很安稳。做为地方官最重要的几项指点,人口增长、劝课农桑、税赋皇粮这些,李超可都是干的非常有声有色的。
朔方人口突破了十万户,拥有六十多万人口,而且人口还在不断的增长之中,增长率很高。
田亩数量也很多,随着唐渠等一些水利设施的兴建,朔方镇的田地数量还在飞速的增长之中。
至于税赋,就更不用说了。
光是一个宁远边市上缴的税收,就相当惊人了。何况,现在朔方镇,都已经不需要朝廷再拔付一文的钱粮,官员的俸禄、衙门的办公开支,甚至是兴修水利、修缮城池、修建道路桥梁、修建河堤、修烽堡驿站,这些本来都需要朝廷拔钱的项目工程,现在都不用朝廷出钱。
来朔方的移民们的安迁费用等,都是由朔方给承担了。
李超在朔方能让人诟病的,也顶多就是李家在这边置办了许多产业,赚钱赚的盆满钵满的。
不过李超不在意,人无完人。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