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唱诗班的天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妇人不甘心就这样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于是带着孩子踏上千里寻夫之路。
面对茫茫的战场,除了血迹斑斑的土地以及一些战争残骸,还有的就是数不尽的看不清面目的尸首。
也许是敌人进攻过于凶猛,己方的军队并没有收起袍泽的尸首,就这么让他们尸横遍野。妇人和孩子不顾自身的安危,就那么一具、两具尸体的翻找着,既不希望看到躺在地上的人中有自己的丈夫,又希望能早点找到尸首,让丈夫入土为安。
这种既迫切又矛盾的心情被那个演员表现的是淋淋尽致。
终于,在一处乱石堆处,一个孩子发现了父亲的尸首。血肉亲情,虽然尸体已经变了形,但是他还是第一时间认了出来。
当听到丈夫尸首就在孩子身边时,妇人猛地呆住了。一刹那,脑子里一片空白,似乎人成了空心的一样。风从身体里穿过,带来了无尽的悲凉与荒寂,也带来了无尽的悲伤。
妇人迟迟无法移动,虽然心里着急,但是嘴不能说,腿不能动,就那样远远的焦急的看着尸首,焦急的看着。
还是孩子们发现的母亲的异样,扶过母亲到父亲身旁,一家人才算“团聚”。
身体完全失控的妇人只能任由眼泪流下,静静的看着丈夫的尸首。往日那熟悉的音容笑貌仍在,然而在次相见却是天各一方。
故事就定格在这一刻,所有的同学都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沈老师也很激动,用力的鼓着掌:“这个舞台剧的构思很巧妙。我给的题目是战场上。你们并没有刻画行军打仗的场景,而是选择了战后的战场这样一个悲伤的场景来刻画,很是独出心裁。其中妇人的表演者袁玉芬同学的表演更是让人感动,虽然无言。但是更具有表现力和张力。其他几位同学的表演虽然稍微的单调了一些,但是总的来说这部作品不失为一个优秀的作品。袁玉芬同学九十五分,其他的四位同学八十五分。大家都要向袁玉芬同学那样用功,把自己的演技磨练到收放自如。好了,下一组准备表演。”沈老师狠狠的夸奖了一番袁玉芬,其他的同学有羡慕的也有嫉妒的。只是觉得她有个好剧本而已。
下一个表演的组别就是袁叶他们一组了。大家把道具都准备好,肖宇先走到台上报幕:“舞台剧《冰糖葫芦》,表演者:袁叶、蒋梦洁、张雨涵、胡雪庭、肖宇,请欣赏!”
灯光暗了下来,然后一段嘈杂的话语从舞台上响起。
那是一段清晨早市上的生动画面,间或几声车响声中,夹杂着散步的、晨练的、出来吃早点的人的互相寒暄问候的声音——
“赵大娘,早啊,你老的腿脚还挺利索的呢,走的很快啊。我都追了你半天了。”
“王大爷,去公园练太极啊,有毅力,你老走好!”
“小红啊,出来给你妈妈打豆浆啊,真是个乖孩子!路上注意安全啊!”
“小李啊。这么早就去菜市场买菜了,媳妇还没起呢?真是个好小伙儿,懂得痛媳妇儿啊!”
这一段寒暄全部是由袁叶一个人完成的,然而每个人的声音却完全不相同,却又毫无不协调感,给大家呈现了一幅完整的早市画面。
接着,越来越多的声音加入了这个队伍。卖混沌的小贩的吆喝声、卖点心的小胡的“每日前十名半价促销”的呐喊声,各种小商贩们的声音纷纷出现了,井井有条,丝毫没有混乱感。此起彼伏,错落有致。
然而此时舞台上依然只有袁叶一个人,大家充满了好奇与惊讶,到底她是怎么有序的发出如此多的惟妙惟肖的声音的?
而且这些声音远近各不相同,有的仿佛就在眼前。而有的声音却像是从隔壁的胡同传来的,一下子就把小小的舞台拉到了广阔的空间,距离上的错落感一下就呈现在大家的心里了。
舞台表演地第一步第二步,永远是定景和造势,制造出整体的气氛,诱导观众投入。在这样的氛围中,主角人物才能上场。
在观众的期待中,男女主角登场了——一对身有残疾的男女乞儿。
胆小怯懦的胡雪庭扮演的乞丐男孩衣衫褴褛,面容黝黑,脸上脏兮兮的。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还拄着拐杖,双腿严重的畸形,走路都要一跳一拐的。
乞丐男孩抬头看了看,找了个有阳光的地方,满意的坐了下来。残疾的腿畸形的蜷缩着,然后从怀里拿出一个搪瓷碗,放到面前的地上。
即使是如此落魄的乞儿,眼睛里却依然充满了神采。满怀着一种企望,伸长了脖子看着街道的对面,仿佛在盼着什么。
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扮演乞丐女孩的张雨涵登场了。
刚一上场的张雨涵,几乎在第一时间抓住了所有人的目光——在表演上逐渐蜕变的越来越有灵性的张雨涵,一上场就表现出了高过同班大部分一头的表演能力,令人惊艳。
她扮演的这个女孩,是一个小儿麻痹症患者,驼背、小臂畸形歪曲;身体上的残疾和容貌上的清秀可爱形成了一种奇怪的、令人心疼的对比,令人一见难忘;而外部的形态还可以设计,张雨涵自己的表演则令所有在场的老师同时会心的点起头来。
她选择了一种奇怪的侧行上场,侧着身子佝偻着背斜行着,左右张望;走起路来就象一个小偷一样轻手轻脚,但是目光的神情中却不是心虚和警惕;而是一种惶恐和茫然,一种仿佛随时都要面临欺凌和压迫的悲伤——这样的外部形态和表演节奏的选择,使所有的观众心里产生了一种恻然,同时也有了期待和疑惑。在下意识中,人们都会想:这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女孩,她受过多少委屈多少苦难,承担过多少欺凌和恶意的侵犯。才会这样的缺乏安全感,看起来这样的可怜。
张雨涵和胡雪庭的上场造型,引起了老师们一片小声的激赏;尤其是张雨涵的造型和上场动作,那种准确传神的外部形态的选择,令人一下子就被剧情紧紧抓住了。
好的造型,是成功表演的第一步。这也是沈诗诗在上课时反复向他们强调的!
一般人以为造型是造型师和化妆师的工作。这绝对是错误的——化妆部门是技术部门,不是创作部门,而造型本身是一种创作。
所有艺术类大学影视专业的老师,教表演时一定会教造型,并且反复强调造型。我们正常人在生活中对任何事任何人的应激反应,都是受视觉里接收到的事物刺激而产生的——面对一个衣着华丽的美女和面对一个破衣烂衫的乞婆,每个人的反应必然不同。
比如,沈诗诗曾经在课堂上要求张雨涵做一个练习,让她演一个妓女,一个风尘女子。可她怎么样都入不了戏——因为她内心抗拒,她自己就不相信;于是沈诗诗立刻对男生们说:谁给她一根烟!
点着了的香烟拿在手上,带点忧郁的神情靠墙一站——即使是那么清纯的女孩,也立刻找到了风尘女子的感觉,因为这根香烟使演员自己都相信了。
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基础表演理论中,很重要地一点就是这个。也就是周星星在《喜剧之王》里说的。对角色的把握要“从外到内再反应到外”。
所以好的造型是既帮助自己进入角色,也帮助自己搭档对手戏的演员找到角色感觉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重要的环节如果由化妆师来完成、人物造型如果由化妆师来设计,那对演员来说就一点亲和力都没有,使他无法相信,也就无法入戏。>
妇人不甘心就这样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于是带着孩子踏上千里寻夫之路。
面对茫茫的战场,除了血迹斑斑的土地以及一些战争残骸,还有的就是数不尽的看不清面目的尸首。
也许是敌人进攻过于凶猛,己方的军队并没有收起袍泽的尸首,就这么让他们尸横遍野。妇人和孩子不顾自身的安危,就那么一具、两具尸体的翻找着,既不希望看到躺在地上的人中有自己的丈夫,又希望能早点找到尸首,让丈夫入土为安。
这种既迫切又矛盾的心情被那个演员表现的是淋淋尽致。
终于,在一处乱石堆处,一个孩子发现了父亲的尸首。血肉亲情,虽然尸体已经变了形,但是他还是第一时间认了出来。
当听到丈夫尸首就在孩子身边时,妇人猛地呆住了。一刹那,脑子里一片空白,似乎人成了空心的一样。风从身体里穿过,带来了无尽的悲凉与荒寂,也带来了无尽的悲伤。
妇人迟迟无法移动,虽然心里着急,但是嘴不能说,腿不能动,就那样远远的焦急的看着尸首,焦急的看着。
还是孩子们发现的母亲的异样,扶过母亲到父亲身旁,一家人才算“团聚”。
身体完全失控的妇人只能任由眼泪流下,静静的看着丈夫的尸首。往日那熟悉的音容笑貌仍在,然而在次相见却是天各一方。
故事就定格在这一刻,所有的同学都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沈老师也很激动,用力的鼓着掌:“这个舞台剧的构思很巧妙。我给的题目是战场上。你们并没有刻画行军打仗的场景,而是选择了战后的战场这样一个悲伤的场景来刻画,很是独出心裁。其中妇人的表演者袁玉芬同学的表演更是让人感动,虽然无言。但是更具有表现力和张力。其他几位同学的表演虽然稍微的单调了一些,但是总的来说这部作品不失为一个优秀的作品。袁玉芬同学九十五分,其他的四位同学八十五分。大家都要向袁玉芬同学那样用功,把自己的演技磨练到收放自如。好了,下一组准备表演。”沈老师狠狠的夸奖了一番袁玉芬,其他的同学有羡慕的也有嫉妒的。只是觉得她有个好剧本而已。
下一个表演的组别就是袁叶他们一组了。大家把道具都准备好,肖宇先走到台上报幕:“舞台剧《冰糖葫芦》,表演者:袁叶、蒋梦洁、张雨涵、胡雪庭、肖宇,请欣赏!”
灯光暗了下来,然后一段嘈杂的话语从舞台上响起。
那是一段清晨早市上的生动画面,间或几声车响声中,夹杂着散步的、晨练的、出来吃早点的人的互相寒暄问候的声音——
“赵大娘,早啊,你老的腿脚还挺利索的呢,走的很快啊。我都追了你半天了。”
“王大爷,去公园练太极啊,有毅力,你老走好!”
“小红啊,出来给你妈妈打豆浆啊,真是个乖孩子!路上注意安全啊!”
“小李啊。这么早就去菜市场买菜了,媳妇还没起呢?真是个好小伙儿,懂得痛媳妇儿啊!”
这一段寒暄全部是由袁叶一个人完成的,然而每个人的声音却完全不相同,却又毫无不协调感,给大家呈现了一幅完整的早市画面。
接着,越来越多的声音加入了这个队伍。卖混沌的小贩的吆喝声、卖点心的小胡的“每日前十名半价促销”的呐喊声,各种小商贩们的声音纷纷出现了,井井有条,丝毫没有混乱感。此起彼伏,错落有致。
然而此时舞台上依然只有袁叶一个人,大家充满了好奇与惊讶,到底她是怎么有序的发出如此多的惟妙惟肖的声音的?
而且这些声音远近各不相同,有的仿佛就在眼前。而有的声音却像是从隔壁的胡同传来的,一下子就把小小的舞台拉到了广阔的空间,距离上的错落感一下就呈现在大家的心里了。
舞台表演地第一步第二步,永远是定景和造势,制造出整体的气氛,诱导观众投入。在这样的氛围中,主角人物才能上场。
在观众的期待中,男女主角登场了——一对身有残疾的男女乞儿。
胆小怯懦的胡雪庭扮演的乞丐男孩衣衫褴褛,面容黝黑,脸上脏兮兮的。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还拄着拐杖,双腿严重的畸形,走路都要一跳一拐的。
乞丐男孩抬头看了看,找了个有阳光的地方,满意的坐了下来。残疾的腿畸形的蜷缩着,然后从怀里拿出一个搪瓷碗,放到面前的地上。
即使是如此落魄的乞儿,眼睛里却依然充满了神采。满怀着一种企望,伸长了脖子看着街道的对面,仿佛在盼着什么。
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扮演乞丐女孩的张雨涵登场了。
刚一上场的张雨涵,几乎在第一时间抓住了所有人的目光——在表演上逐渐蜕变的越来越有灵性的张雨涵,一上场就表现出了高过同班大部分一头的表演能力,令人惊艳。
她扮演的这个女孩,是一个小儿麻痹症患者,驼背、小臂畸形歪曲;身体上的残疾和容貌上的清秀可爱形成了一种奇怪的、令人心疼的对比,令人一见难忘;而外部的形态还可以设计,张雨涵自己的表演则令所有在场的老师同时会心的点起头来。
她选择了一种奇怪的侧行上场,侧着身子佝偻着背斜行着,左右张望;走起路来就象一个小偷一样轻手轻脚,但是目光的神情中却不是心虚和警惕;而是一种惶恐和茫然,一种仿佛随时都要面临欺凌和压迫的悲伤——这样的外部形态和表演节奏的选择,使所有的观众心里产生了一种恻然,同时也有了期待和疑惑。在下意识中,人们都会想:这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女孩,她受过多少委屈多少苦难,承担过多少欺凌和恶意的侵犯。才会这样的缺乏安全感,看起来这样的可怜。
张雨涵和胡雪庭的上场造型,引起了老师们一片小声的激赏;尤其是张雨涵的造型和上场动作,那种准确传神的外部形态的选择,令人一下子就被剧情紧紧抓住了。
好的造型,是成功表演的第一步。这也是沈诗诗在上课时反复向他们强调的!
一般人以为造型是造型师和化妆师的工作。这绝对是错误的——化妆部门是技术部门,不是创作部门,而造型本身是一种创作。
所有艺术类大学影视专业的老师,教表演时一定会教造型,并且反复强调造型。我们正常人在生活中对任何事任何人的应激反应,都是受视觉里接收到的事物刺激而产生的——面对一个衣着华丽的美女和面对一个破衣烂衫的乞婆,每个人的反应必然不同。
比如,沈诗诗曾经在课堂上要求张雨涵做一个练习,让她演一个妓女,一个风尘女子。可她怎么样都入不了戏——因为她内心抗拒,她自己就不相信;于是沈诗诗立刻对男生们说:谁给她一根烟!
点着了的香烟拿在手上,带点忧郁的神情靠墙一站——即使是那么清纯的女孩,也立刻找到了风尘女子的感觉,因为这根香烟使演员自己都相信了。
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基础表演理论中,很重要地一点就是这个。也就是周星星在《喜剧之王》里说的。对角色的把握要“从外到内再反应到外”。
所以好的造型是既帮助自己进入角色,也帮助自己搭档对手戏的演员找到角色感觉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重要的环节如果由化妆师来完成、人物造型如果由化妆师来设计,那对演员来说就一点亲和力都没有,使他无法相信,也就无法入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