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神秘莫测的悬案故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相传秦朝末年,刘邦押解刑徒前往骊山为秦始皇修陵。行至半路,遇一白蟒挡路,刘邦挥剑欲斩白蟒,那白蟒却忽作人语:“你现在杀我,将来如何回报?”刘邦说:“高山斩蟒平地(帝)还。”后来还真应验了此事,汉王朝自刘邦开基,传至汉平帝,竟被外戚王莽篡夺了皇位,公然改汉为新。
刘邦斩蛇、王莽篡汉都有史书为证,但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王莽夺取汉家江山绝不是偶然,更不是什么“冤冤相报”的宿命论结果,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王莽(前45—23),字巨君,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侄儿。早年家境贫寒,勤奋好学,在其伯父、叔父举荐下,被汉成帝提拔任用,封为新都侯。哀帝即位后,受排挤,被遣回封国。哀帝病卒,王莽与其姑母王政君拥立平帝登基,因功赐号“安汉公”。元始三年(3),又嫁其女为平帝皇后。自此,王莽官高位显,权倾朝野。平帝驾崩后,又立年仅2岁的刘婴即位。始建国元年(9),王莽彻底废去汉帝,改朝换代,改国号为“新”,实现了其一步步篡夺汉室江山的巨大阴谋。
历来人们对王莽的登基持否定态度,认为他是典型的乱臣贼子,以极其卑劣无耻的手段夺取了刘氏的皇帝宝座。他是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大阴谋家、巨奸、逆臣,理应受到世人的唾弃与咒骂。而王莽的篡位,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王莽生来并非野心家。年少时,勤于读书,拜名师学习《礼经》,行为举止谦恭得体,穿戴形如儒生。伯父王凤患病时,他亲自服侍,以至蓬首垢面,连月不解衣带,受到伯父赞赏。王凤卒时,将王莽托付给太后王政君及汉成帝。成帝任命他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后来又封其为新都侯。初入仕途的王莽意气风发,不畏权贵,不顾亲情,向皇帝揭发了表兄淳于长的罪行,在朝中赢得了忠直敢谏的美名,皇帝将其破格提拔为大司马。
哀帝即位后,王政君劝王莽不要陷入与哀帝外戚争权的斗争中,要他辞官回乡,然而没有获得皇帝批准。一日未央宫中举行宴会,王莽见哀帝祖母傅太后的座位与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座位并列,认为不合礼仪,命内侍撤去,另设他座,引得傅太后大怒,不肯赴宴。王莽因此而得罪太后,被遣回封国。
王莽在封国内杜门自守,勤于政事。他的二儿子因误杀了一名奴仆,被王莽逼令自杀。百姓为他的不徇私情所感动,纷纷联名上书朝廷为其申冤。元寿元年(前2),天空出现日食,朝中一些贤良趁机称颂王莽功德。迫于舆论压力,汉哀帝召回了王莽。
公元前1年,汉哀帝驾崩,王政君与王莽迎立汉平帝即位。皇帝年幼,由王莽摄政。这时,塞外的少数民族向汉廷进献白雉,群臣们认为这是王莽的功德感动了上苍,才出此祥瑞之兆,要求给王莽赐号“安汉公”。对于朝廷的嘉赏,王莽固辞不受,最后由太后王政君亲自下诏,封王莽三世为三公,食邑二万八千户,他才勉强接受了太傅的官职及“安汉公”的封号。
王莽自被封为“安汉公”后,权倾朝野。汉平帝选后时,王莽自觉其女与众女并列一起恐有不利,便坚拒说自己的女儿无才无德,不适合参选,太后王政君也下诏书替王莽谦让。群臣被这种谦让精神所感动,上书请求皇帝立王氏女为后。经过卜筮,得出吉相,汉廷决定聘王女为后。
为了防止平帝生母卫姬及其亲属干涉朝政,王莽在王政君默许下,将卫姬封为中山孝王后,帝舅卫宝、卫玄也赐爵关内侯,让他们永久居住中山国,不得返京。王莽的儿子王宇害怕隔离卫氏,将来皇帝长大后会怪罪下来,就与老师吴章谋划,利用王莽喜好鬼神的弱点,让内兄吕宽趁夜色把污血洒在王莽门前,迫使其改变主意。不想事情败露,王莽不仅毒死儿子,也寻个借口,将卫氏一族尽数诛灭。对朝中对此有异议者,王莽也逼其自尽。他的“大义灭亲”引得群臣一片赞颂之声,称其“为帝室故不敢顾私”。
元始四年(4),王莽之女被正式立为汉平帝皇后,大赦天下。朝臣上书说,王莽辅佐皇帝,功比伊尹、周公,应当封为宰衡,位列上公,他的两个儿子也该封侯。太后王政君亲临前殿,赏赐王莽,王莽坚辞不受。大臣认为,谦虚辞让是他的一贯作风,应当拒绝其请求。后来,王莽只要求御史为其刻了“宰衡太傅大司马印”,算是接受了朝廷的封赏,而将所得财物悉数散于众人。王莽又奏请皇帝修建明堂、辟雍、灵台,为学子筑舍万间。又征天下精通一技之长的博学之士,汇集一起,辩论学问,订正古书谬误。这些政绩,为王莽赢得了巨大声誉。朝中先后有多人上奏皇帝,恳求赐王莽“九命之锡”(古代帝王赐给功臣或权臣的九种物品,以示恩宠)。
此时,朝野上下,尽是对王莽的溢美之词。他又派使者持金币诱使塞外的少数民族臣服于汉朝,从而形成天下一统、四方臣服的可观局面。元始五年(5),汉平帝病逝,王莽假借卜筮之术,欲选立年仅2岁的刘婴为帝。适逢大臣上书,言浚井时发现白石丹书“告安汉公莽为皇帝”,众人认为是“符命”之兆。在征得王政君同意和群臣的劝谏下,王莽摄行皇帝之事,车服出入警跸(天子出行时的戒备状态),皆如天子之制。居摄元年(6),立刘婴为皇太子,称孺子。长沙王刘崇认为王莽**朝政,威胁刘氏江山,举兵谋反,因势单力薄而遭失败。群臣趁机上书说,因为王莽权位过轻,才导致刘崇谋反,应该赋其尊位以威震天下。王政君下诏,命王莽以后朝见时称“假皇帝”。至此,王莽称帝已是胜券在握,废除皇帝前的“假”字只是时间问题。
居摄二年(7),东郡太守翟义拥立刘信为天子,扬言王莽毒死平帝,意欲代汉自立,号召天下人共同讨伐他,一时间聚集了10余万人。王莽惶恐不安,一方面遣兵镇压,另一方面颁文天下,表明自己将来必定还政于刘婴的决心。仅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平定了叛乱。次年,齐郡、巴郡、扶风等地出现了一些“... -->>
相传秦朝末年,刘邦押解刑徒前往骊山为秦始皇修陵。行至半路,遇一白蟒挡路,刘邦挥剑欲斩白蟒,那白蟒却忽作人语:“你现在杀我,将来如何回报?”刘邦说:“高山斩蟒平地(帝)还。”后来还真应验了此事,汉王朝自刘邦开基,传至汉平帝,竟被外戚王莽篡夺了皇位,公然改汉为新。
刘邦斩蛇、王莽篡汉都有史书为证,但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王莽夺取汉家江山绝不是偶然,更不是什么“冤冤相报”的宿命论结果,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王莽(前45—23),字巨君,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侄儿。早年家境贫寒,勤奋好学,在其伯父、叔父举荐下,被汉成帝提拔任用,封为新都侯。哀帝即位后,受排挤,被遣回封国。哀帝病卒,王莽与其姑母王政君拥立平帝登基,因功赐号“安汉公”。元始三年(3),又嫁其女为平帝皇后。自此,王莽官高位显,权倾朝野。平帝驾崩后,又立年仅2岁的刘婴即位。始建国元年(9),王莽彻底废去汉帝,改朝换代,改国号为“新”,实现了其一步步篡夺汉室江山的巨大阴谋。
历来人们对王莽的登基持否定态度,认为他是典型的乱臣贼子,以极其卑劣无耻的手段夺取了刘氏的皇帝宝座。他是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大阴谋家、巨奸、逆臣,理应受到世人的唾弃与咒骂。而王莽的篡位,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王莽生来并非野心家。年少时,勤于读书,拜名师学习《礼经》,行为举止谦恭得体,穿戴形如儒生。伯父王凤患病时,他亲自服侍,以至蓬首垢面,连月不解衣带,受到伯父赞赏。王凤卒时,将王莽托付给太后王政君及汉成帝。成帝任命他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后来又封其为新都侯。初入仕途的王莽意气风发,不畏权贵,不顾亲情,向皇帝揭发了表兄淳于长的罪行,在朝中赢得了忠直敢谏的美名,皇帝将其破格提拔为大司马。
哀帝即位后,王政君劝王莽不要陷入与哀帝外戚争权的斗争中,要他辞官回乡,然而没有获得皇帝批准。一日未央宫中举行宴会,王莽见哀帝祖母傅太后的座位与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座位并列,认为不合礼仪,命内侍撤去,另设他座,引得傅太后大怒,不肯赴宴。王莽因此而得罪太后,被遣回封国。
王莽在封国内杜门自守,勤于政事。他的二儿子因误杀了一名奴仆,被王莽逼令自杀。百姓为他的不徇私情所感动,纷纷联名上书朝廷为其申冤。元寿元年(前2),天空出现日食,朝中一些贤良趁机称颂王莽功德。迫于舆论压力,汉哀帝召回了王莽。
公元前1年,汉哀帝驾崩,王政君与王莽迎立汉平帝即位。皇帝年幼,由王莽摄政。这时,塞外的少数民族向汉廷进献白雉,群臣们认为这是王莽的功德感动了上苍,才出此祥瑞之兆,要求给王莽赐号“安汉公”。对于朝廷的嘉赏,王莽固辞不受,最后由太后王政君亲自下诏,封王莽三世为三公,食邑二万八千户,他才勉强接受了太傅的官职及“安汉公”的封号。
王莽自被封为“安汉公”后,权倾朝野。汉平帝选后时,王莽自觉其女与众女并列一起恐有不利,便坚拒说自己的女儿无才无德,不适合参选,太后王政君也下诏书替王莽谦让。群臣被这种谦让精神所感动,上书请求皇帝立王氏女为后。经过卜筮,得出吉相,汉廷决定聘王女为后。
为了防止平帝生母卫姬及其亲属干涉朝政,王莽在王政君默许下,将卫姬封为中山孝王后,帝舅卫宝、卫玄也赐爵关内侯,让他们永久居住中山国,不得返京。王莽的儿子王宇害怕隔离卫氏,将来皇帝长大后会怪罪下来,就与老师吴章谋划,利用王莽喜好鬼神的弱点,让内兄吕宽趁夜色把污血洒在王莽门前,迫使其改变主意。不想事情败露,王莽不仅毒死儿子,也寻个借口,将卫氏一族尽数诛灭。对朝中对此有异议者,王莽也逼其自尽。他的“大义灭亲”引得群臣一片赞颂之声,称其“为帝室故不敢顾私”。
元始四年(4),王莽之女被正式立为汉平帝皇后,大赦天下。朝臣上书说,王莽辅佐皇帝,功比伊尹、周公,应当封为宰衡,位列上公,他的两个儿子也该封侯。太后王政君亲临前殿,赏赐王莽,王莽坚辞不受。大臣认为,谦虚辞让是他的一贯作风,应当拒绝其请求。后来,王莽只要求御史为其刻了“宰衡太傅大司马印”,算是接受了朝廷的封赏,而将所得财物悉数散于众人。王莽又奏请皇帝修建明堂、辟雍、灵台,为学子筑舍万间。又征天下精通一技之长的博学之士,汇集一起,辩论学问,订正古书谬误。这些政绩,为王莽赢得了巨大声誉。朝中先后有多人上奏皇帝,恳求赐王莽“九命之锡”(古代帝王赐给功臣或权臣的九种物品,以示恩宠)。
此时,朝野上下,尽是对王莽的溢美之词。他又派使者持金币诱使塞外的少数民族臣服于汉朝,从而形成天下一统、四方臣服的可观局面。元始五年(5),汉平帝病逝,王莽假借卜筮之术,欲选立年仅2岁的刘婴为帝。适逢大臣上书,言浚井时发现白石丹书“告安汉公莽为皇帝”,众人认为是“符命”之兆。在征得王政君同意和群臣的劝谏下,王莽摄行皇帝之事,车服出入警跸(天子出行时的戒备状态),皆如天子之制。居摄元年(6),立刘婴为皇太子,称孺子。长沙王刘崇认为王莽**朝政,威胁刘氏江山,举兵谋反,因势单力薄而遭失败。群臣趁机上书说,因为王莽权位过轻,才导致刘崇谋反,应该赋其尊位以威震天下。王政君下诏,命王莽以后朝见时称“假皇帝”。至此,王莽称帝已是胜券在握,废除皇帝前的“假”字只是时间问题。
居摄二年(7),东郡太守翟义拥立刘信为天子,扬言王莽毒死平帝,意欲代汉自立,号召天下人共同讨伐他,一时间聚集了10余万人。王莽惶恐不安,一方面遣兵镇压,另一方面颁文天下,表明自己将来必定还政于刘婴的决心。仅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平定了叛乱。次年,齐郡、巴郡、扶风等地出现了一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