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胤。“从今天起,朝中重臣没有朕的同意,谁都不准迈进皇宫一步!”他准备临死前托孤司马宗和虞胤,但他知道这么干肯定会招致群臣反对,唯有躲着不见,以缓解压力。
可能有人会问,司马宗和虞胤的政治影响力远不及庾亮和王导,就算二人得到托孤辅政的遗诏,他们真能斗得过庾、王吗?司马绍躲着不见,岂非自欺欺人?实事求是地讲,司马绍此举还是很有意义的。所谓政治,无论本质上多么不靠谱,暗地里多么龌龊,表面上必须要讲究名正言顺。举个例子,西晋时,像杨骏那么弱智的人因为在司马炎临终前争到托孤资格,就能堂而皇之位居首辅地位,而好不到哪儿去的司马亮也因为在托孤遗诏中被点名,政治呼声颇高,最后逼得贾南风必须靠政变来解决问题。总而言之,皇帝的一纸诏令可谓是最有价值的凭据,无凭无据则只能靠实力说话,但政变毕竟风险极高,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想打这张牌。
中护军庾亮自然明白这道理,他一连好几天见不到皇帝,危机感陡生。
这天深夜,庾亮写了一封奏表,派使者呈递司马绍。
使者来到皇宫门口却见宫门紧闭。
“中护军大人有表要呈给陛下,赶紧把宫门打开!”
司马宗站在城楼上叱道:“你以为皇宫是你自己家,想进就进,想出就出?”他不管对方怎么软磨硬泡,就是不开门,最后,竟把使者赶了回去。
庾亮再也忍不下去了。
强谏
公元325年9月的一天,庾亮趁着皇宫开门的间隙,带着一票公卿硬闯皇宫,直奔司马绍而来。
司马绍正自昏睡,突然被群臣惊醒,抬眼见群臣蜂拥而至,心里不由得发虚。“你、你们怎么进来啦?”
庾亮痛哭流涕:“臣等多日不见陛下,心里挂念,这些日子朝中风言风语,说司马宗和虞胤密谋废黜重臣。臣等请陛下罢免二人,还朝廷一个清净。”事实上,想废黜庾亮的幕后主使正是司马绍。庾亮这么说,无非是要先堵住皇帝的嘴。
司马绍顶着多大压力才把二人抬上位,哪能凭庾亮一句话说罢免就罢免?他严词拒绝:“卿无须介意那些谣言,二人恪尽职守,没理由罢免!”
庾亮见司马绍态度坚决,又顾忌司马宗和虞胤手握兵权,在别人家地头没法硬碰硬,遂不再纠缠这个问题。他决定转移目标,先剪除司马宗和虞胤的辅翼再说。庾亮朝同僚偷偷使了个眼色,随即,群臣齐刷刷奏道:“宋祎蛊惑君心,臣等恳请陛下将她逐出皇宫!”
“你们说什么!”司马绍勃然大怒。
群臣不理,再次异口同声:“臣等恳请陛下将宋祎逐出皇宫!”
一看这阵势,司马绍有点怵了:“能否容朕斟酌?”
群臣依旧不理:“请陛下将宋祎逐出皇宫!此事毋庸置疑!”
这回,司马绍终于意识到自己拧不过群臣。最后,他不得不妥协:“朕同意让宋祎出宫,但不许害她性命,给她找个好人家嫁了吧。”
就这样,宋祎被遣送出宫,赐给吏部尚书阮孚(“竹林七贤”之一阮咸的儿子)为妾。由此,皇后庾文君在后宫中的地位再无人能动摇。
庾亮见目的达成,态度有所缓和,接着,他又开始稀里哗啦地哭了起来:“陛下,皇太子年仅五岁,臣一想到这事,心里就悲痛啊!”
“你想说什么?”
“陛下应该知道,谁才是太子最亲的人,将来又有谁能真心实意辅佐太子!”司马绍闻言,浑身一颤。就算他再信任司马宗和虞胤,但对太子司马衍却不然,等自己一死,太子能依靠的唯有母亲庾文君和舅舅庾亮两个亲人。他闭着眼许久,没有说话,最终无奈地叹了口气:“我明白了……这两天我好好想想,你们先退下吧。”
庾亮这番带有威胁性质的话对司马绍造成很大触动,他知道,将来必须得依靠庾亮,而要依靠庾亮,就必须有其他势力与之抗衡,这就意味着他还得把琅邪王氏抬出来。同时他也看到,司马宗和虞胤已成朝廷公敌,政权不可能再交给二人,否则,不仅庾亮和王导会拧成一股绳,将来更有政变的危险。
司马绍陷入深深的忧虑。
他继位还不到三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运筹帷幄,以弱势地位反戈一击,剿灭最强权臣王敦。胜利后,他并没有像大多数皇帝那样安枕而卧,而是再接再厉重新规划权力格局,他扼制了琅邪王氏,甚至连刚刚抬头的颍川庾氏都被一度打压下去。以前,他面对任何困难总有办法解决,可今天,他却感到从未有过的彷徨。
最后的布局
自庾亮带领群臣入宫强谏后,司马宗和虞胤便察觉出皇帝对自己的态度忽然转冷。二人心知情况不妙。
公元325年10月12日,司马绍预感死亡临近,他火速传召太宰司马羕(艳g)、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壸、车骑将军郗鉴、中护军庾亮、中领军陆晔、丹阳尹温峤共七位重臣入宫觐见。召他们来的目的,自然是要授予他们托孤辅政的重任。
下面,让我们梳理一下这七位重臣的背景。
王导前面已经讲了很多,他是江东第二大股东,目前无兵无权,却拥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
庾亮和温峤是死党,庾亮性格激进,执掌皇宫外围禁军兵权,温峤性格温和,执掌京畿郡政务。
卞壸执掌尚书台政务,他素以直臣著称,对皇室的忠诚度极高,与王导关系不和谐。
陆晔是江东士族的代表,名义上是皇宫内禁军最高统领。
郗鉴是外州藩镇势力和江北流民帅的代表。不过司马绍并没有察觉,他其实已经与王导暗中结为政治同盟。
司马羕是司马宗的胞兄,司马绍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强托司马宗上位,但为了强化宗室力量,还是把司马羕抬了出来。补充一句,这位司马羕即是“八王之乱”中第一个玩完的司马亮的三子,时年四十二岁。在他八岁那年,二愣子司马玮屠杀司马亮全家,司马羕得到裴楷的保护,与四弟司马宗皆幸免。在永嘉年间逃到江东的司马宗室的成员中,司马亮的子嗣成了皇室中势力最庞大的一支。
不言而喻,这七人堪称江东政权各方势力的代表。
通常情况下辅政重臣不过两三人,而司马绍破天荒找了七个人辅政,也是为尽可能平衡各方势力,将一方独大的风险降到最低。
就在温峤赶赴皇宫的途中,还出了个小插曲。
温峤半路上遇到吏部尚书阮孚。
“阮君,来,上我的车,咱们同行一段。”他说着,便把阮孚拉到车上。
等阮孚上了车,温峤才实言相告:“江东安泰正需要群贤同心协力。您名重天下,我想请您跟我一起入宫接受辅政重任。”
阮孚一听,登时脸色煞白。这两天,他从宋祎口中得知宫中的是是非非,正有心远离权力旋涡,根本不想蹚这趟浑水。眼看快到皇宫门口,阮孚突然道:“我要小便。”说罢,跳下车,一溜烟逃回了家。
七位重臣进了皇宫,跪拜在司马绍床前,静静地听候遗训。
司马绍看人都到齐了,遂任命中护军庾亮兼中书令(皇宫外禁军兵权兼中书省政权),中领军陆晔兼录尚书事(皇宫内禁军兵权兼管尚书台政务),尚书令卞壸兼前将军(尚书台政务兼武职),其余人官职不变。
安排完毕,他缓缓言道:“人皆有一死,我没什么可难过的。只是想到中原沦丧,百姓生灵涂炭,祖宗大仇未雪,心里无限遗憾。我死后素服入殓,葬礼规格一切从简,切勿铺张浪费。太子还年幼,继位后还有赖众卿扶持。你们都是当世名臣,自该明白同心协力其利断金的道理……另外,诸藩镇大员与朝廷互为唇齿,也应内外相继,共辅社稷……”
司马绍说完这番话后,朝太宰司马羕招了招手:“来,坐到朕的御床上来。”
司马羕半边屁股坐到了床沿上。
司马绍指着司马羕,对年幼的司马衍言道:“你看看这个人。他是朕的叔祖,以后你一定要听他的话,要在朝堂上为他专门设置帷帐床,像武皇帝(司马炎)尊敬平安献王(司马孚)那样尊敬他……”
言罢,他死死盯着其余六位辅政重臣,突然提高了声调:“往后,文武百官都要听命于太宰,朝政由太宰裁断……”接着,他死死攥着司马羕的手,“你要让祖宗在天之灵安心,如此,朕就算死了,也无悔无憾了!”
胤。“从今天起,朝中重臣没有朕的同意,谁都不准迈进皇宫一步!”他准备临死前托孤司马宗和虞胤,但他知道这么干肯定会招致群臣反对,唯有躲着不见,以缓解压力。
可能有人会问,司马宗和虞胤的政治影响力远不及庾亮和王导,就算二人得到托孤辅政的遗诏,他们真能斗得过庾、王吗?司马绍躲着不见,岂非自欺欺人?实事求是地讲,司马绍此举还是很有意义的。所谓政治,无论本质上多么不靠谱,暗地里多么龌龊,表面上必须要讲究名正言顺。举个例子,西晋时,像杨骏那么弱智的人因为在司马炎临终前争到托孤资格,就能堂而皇之位居首辅地位,而好不到哪儿去的司马亮也因为在托孤遗诏中被点名,政治呼声颇高,最后逼得贾南风必须靠政变来解决问题。总而言之,皇帝的一纸诏令可谓是最有价值的凭据,无凭无据则只能靠实力说话,但政变毕竟风险极高,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想打这张牌。
中护军庾亮自然明白这道理,他一连好几天见不到皇帝,危机感陡生。
这天深夜,庾亮写了一封奏表,派使者呈递司马绍。
使者来到皇宫门口却见宫门紧闭。
“中护军大人有表要呈给陛下,赶紧把宫门打开!”
司马宗站在城楼上叱道:“你以为皇宫是你自己家,想进就进,想出就出?”他不管对方怎么软磨硬泡,就是不开门,最后,竟把使者赶了回去。
庾亮再也忍不下去了。
强谏
公元325年9月的一天,庾亮趁着皇宫开门的间隙,带着一票公卿硬闯皇宫,直奔司马绍而来。
司马绍正自昏睡,突然被群臣惊醒,抬眼见群臣蜂拥而至,心里不由得发虚。“你、你们怎么进来啦?”
庾亮痛哭流涕:“臣等多日不见陛下,心里挂念,这些日子朝中风言风语,说司马宗和虞胤密谋废黜重臣。臣等请陛下罢免二人,还朝廷一个清净。”事实上,想废黜庾亮的幕后主使正是司马绍。庾亮这么说,无非是要先堵住皇帝的嘴。
司马绍顶着多大压力才把二人抬上位,哪能凭庾亮一句话说罢免就罢免?他严词拒绝:“卿无须介意那些谣言,二人恪尽职守,没理由罢免!”
庾亮见司马绍态度坚决,又顾忌司马宗和虞胤手握兵权,在别人家地头没法硬碰硬,遂不再纠缠这个问题。他决定转移目标,先剪除司马宗和虞胤的辅翼再说。庾亮朝同僚偷偷使了个眼色,随即,群臣齐刷刷奏道:“宋祎蛊惑君心,臣等恳请陛下将她逐出皇宫!”
“你们说什么!”司马绍勃然大怒。
群臣不理,再次异口同声:“臣等恳请陛下将宋祎逐出皇宫!”
一看这阵势,司马绍有点怵了:“能否容朕斟酌?”
群臣依旧不理:“请陛下将宋祎逐出皇宫!此事毋庸置疑!”
这回,司马绍终于意识到自己拧不过群臣。最后,他不得不妥协:“朕同意让宋祎出宫,但不许害她性命,给她找个好人家嫁了吧。”
就这样,宋祎被遣送出宫,赐给吏部尚书阮孚(“竹林七贤”之一阮咸的儿子)为妾。由此,皇后庾文君在后宫中的地位再无人能动摇。
庾亮见目的达成,态度有所缓和,接着,他又开始稀里哗啦地哭了起来:“陛下,皇太子年仅五岁,臣一想到这事,心里就悲痛啊!”
“你想说什么?”
“陛下应该知道,谁才是太子最亲的人,将来又有谁能真心实意辅佐太子!”司马绍闻言,浑身一颤。就算他再信任司马宗和虞胤,但对太子司马衍却不然,等自己一死,太子能依靠的唯有母亲庾文君和舅舅庾亮两个亲人。他闭着眼许久,没有说话,最终无奈地叹了口气:“我明白了……这两天我好好想想,你们先退下吧。”
庾亮这番带有威胁性质的话对司马绍造成很大触动,他知道,将来必须得依靠庾亮,而要依靠庾亮,就必须有其他势力与之抗衡,这就意味着他还得把琅邪王氏抬出来。同时他也看到,司马宗和虞胤已成朝廷公敌,政权不可能再交给二人,否则,不仅庾亮和王导会拧成一股绳,将来更有政变的危险。
司马绍陷入深深的忧虑。
他继位还不到三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运筹帷幄,以弱势地位反戈一击,剿灭最强权臣王敦。胜利后,他并没有像大多数皇帝那样安枕而卧,而是再接再厉重新规划权力格局,他扼制了琅邪王氏,甚至连刚刚抬头的颍川庾氏都被一度打压下去。以前,他面对任何困难总有办法解决,可今天,他却感到从未有过的彷徨。
最后的布局
自庾亮带领群臣入宫强谏后,司马宗和虞胤便察觉出皇帝对自己的态度忽然转冷。二人心知情况不妙。
公元325年10月12日,司马绍预感死亡临近,他火速传召太宰司马羕(艳g)、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壸、车骑将军郗鉴、中护军庾亮、中领军陆晔、丹阳尹温峤共七位重臣入宫觐见。召他们来的目的,自然是要授予他们托孤辅政的重任。
下面,让我们梳理一下这七位重臣的背景。
王导前面已经讲了很多,他是江东第二大股东,目前无兵无权,却拥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
庾亮和温峤是死党,庾亮性格激进,执掌皇宫外围禁军兵权,温峤性格温和,执掌京畿郡政务。
卞壸执掌尚书台政务,他素以直臣著称,对皇室的忠诚度极高,与王导关系不和谐。
陆晔是江东士族的代表,名义上是皇宫内禁军最高统领。
郗鉴是外州藩镇势力和江北流民帅的代表。不过司马绍并没有察觉,他其实已经与王导暗中结为政治同盟。
司马羕是司马宗的胞兄,司马绍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强托司马宗上位,但为了强化宗室力量,还是把司马羕抬了出来。补充一句,这位司马羕即是“八王之乱”中第一个玩完的司马亮的三子,时年四十二岁。在他八岁那年,二愣子司马玮屠杀司马亮全家,司马羕得到裴楷的保护,与四弟司马宗皆幸免。在永嘉年间逃到江东的司马宗室的成员中,司马亮的子嗣成了皇室中势力最庞大的一支。
不言而喻,这七人堪称江东政权各方势力的代表。
通常情况下辅政重臣不过两三人,而司马绍破天荒找了七个人辅政,也是为尽可能平衡各方势力,将一方独大的风险降到最低。
就在温峤赶赴皇宫的途中,还出了个小插曲。
温峤半路上遇到吏部尚书阮孚。
“阮君,来,上我的车,咱们同行一段。”他说着,便把阮孚拉到车上。
等阮孚上了车,温峤才实言相告:“江东安泰正需要群贤同心协力。您名重天下,我想请您跟我一起入宫接受辅政重任。”
阮孚一听,登时脸色煞白。这两天,他从宋祎口中得知宫中的是是非非,正有心远离权力旋涡,根本不想蹚这趟浑水。眼看快到皇宫门口,阮孚突然道:“我要小便。”说罢,跳下车,一溜烟逃回了家。
七位重臣进了皇宫,跪拜在司马绍床前,静静地听候遗训。
司马绍看人都到齐了,遂任命中护军庾亮兼中书令(皇宫外禁军兵权兼中书省政权),中领军陆晔兼录尚书事(皇宫内禁军兵权兼管尚书台政务),尚书令卞壸兼前将军(尚书台政务兼武职),其余人官职不变。
安排完毕,他缓缓言道:“人皆有一死,我没什么可难过的。只是想到中原沦丧,百姓生灵涂炭,祖宗大仇未雪,心里无限遗憾。我死后素服入殓,葬礼规格一切从简,切勿铺张浪费。太子还年幼,继位后还有赖众卿扶持。你们都是当世名臣,自该明白同心协力其利断金的道理……另外,诸藩镇大员与朝廷互为唇齿,也应内外相继,共辅社稷……”
司马绍说完这番话后,朝太宰司马羕招了招手:“来,坐到朕的御床上来。”
司马羕半边屁股坐到了床沿上。
司马绍指着司马羕,对年幼的司马衍言道:“你看看这个人。他是朕的叔祖,以后你一定要听他的话,要在朝堂上为他专门设置帷帐床,像武皇帝(司马炎)尊敬平安献王(司马孚)那样尊敬他……”
言罢,他死死盯着其余六位辅政重臣,突然提高了声调:“往后,文武百官都要听命于太宰,朝政由太宰裁断……”接着,他死死攥着司马羕的手,“你要让祖宗在天之灵安心,如此,朕就算死了,也无悔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