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郝风楼的基石 (1/2)
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公子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请求筑城的同时,郝风楼和朱智凌开始东奔西跑,他们的主要目标是牙行。
大明朝的牙行倒是颇有些像后世的中介所,但凡你有什么需求,牙行总能满足,比如要购买什么货物,需要雇车、雇船,当然,牙行也颇具时代印记,其中最大的莫过于贩卖人口。
无论你想要什么人,男人、女人、孩子、少年、甚至嬷嬷,只有想得到,没有买不到。
南京城的人口买卖主要集中于外城的如意坊,用不了多久,如意坊里的所有人贩便知道,近来有个出手阔绰的少爷和小姐,一掷千金,在大量买人。
只是让人觉得疑惑的是,他们要买的并非是女婢,而是十五至十八岁的少年,他们要求身高几何,还要求视力好坏,要求身体没有其他疾病,身体连皮肤都要进行检查。
要求有些苛刻,毕竟寻常人购买男人,一般都是用来干粗活用,谁有心思来管这个。
那些牙子们一开始还以为这两个买主挑三拣四,是因为想借机压价,可是他们很快发现,只要符合他们要的要求,价钱居然都很好商量,有时候报上个价格上去,人家连想都不想就直接点头同意,而这个价格往往比平常市价高个三成甚至四成。
如今一来,大家眼睛红了,贩卖人口毕竟不是什么光鲜体面的事,大家之所以混这行,无非就是为了赚钱而已,银子落袋,一切为安,现在有如此赚钱的机会,凭什么不赚?
许多人开始四处寻找这方面的人,甚至还有人特意赶去南直隶辖下八县和杭州去搜寻,郝风楼留下了一个地址,让郝武的儿子郝三在这儿把关,很快,这里便被人踏破了门槛。各色人物纷纷登场,甚至还有人穷疯了,自己要卖自己。
对那些自己卖自己的,郝三遵照郝风楼的意思,自是拒收,其他符合条件的反正不少,而且大大出乎了郝风楼的预料。虽然天下还算太平,可是卖身为奴的人却依旧不少,短短十几天时间,世面上的青壮收购一空。竟有两三百之多。就这。还是精挑细选,假若再放宽限制,便是五百、一千人也不在话下。
与此同时,郝风楼也买下了一批有技能的人。其中有人能读书写字,有人懂些医术,也有人从前是石匠、木匠、铁匠等等,这样的人手也是不少,足有两百之多。
读书写字的人可谓凤毛麟角,不过一些犯了官司远走他乡无处可走的也有几个。懂医术的也大多是如此背景。至于匠人那可就多了,这些人之所以沦落于此,都只有一个原因,那便是逃户。
太祖皇帝定下了皇册户籍制度。将天下的户籍大致分为三种,即军户、民户、匠户,匠户在户籍上自成一类﹐必须在官府的手工业局﹑院中服役﹐从事营造﹑纺织﹑炼铁、军器﹑工艺品等各种手工业生产﹐由各局﹑院和有关机构直接管理。不允许他们随意脱籍﹐必须世代相袭﹐承当指定的工役。如果不肯入局﹑院服役﹐就要”痛行断罪”。
后世的匠户其实早没了祖宗的手艺,不过眼下是在明初,匠户们往往都有真材实料。只是被编成匠户之后,不但受官吏管束,甚至可以随即殴打、定罪,每日辛苦劳作,所得连饱饭都吃不上,若是上官狠辣一些的,甚至要靠典卖子女来维持生计。
活不下去,也只能逃了,毕竟他们大多有一技傍身,不跑才是傻瓜,可惜人一跑,立即发现自己无处可去,自动沦为了没有籍贯的‘贱民’,根本就无处容身,最后索性被人牙子收了,拿来兜售。
这样的人为数极多,而郝风楼来者不拒,因此一下子功夫就招募了两百出头。
这些人统统都安排到了田庄子那儿,在那里已经搭起了许多简易的棚子,直接在地上打了木桩,架起了房梁,再堆砌茅草,看上去既不牢靠,便是遮风避雨,也有些勉强。
每个棚子住十人,总计有茅屋六十多,他们不安地随着新主人抵达这里,看到这里之后,多半以为是哪个地主老爷买自己来做佃户和长工,可是住了几日,他们发现不是如此,四周确实有许多荒地,杂草丛生,可都已经开了春,也没见有人催他们干活。
倒是隔三差五总会有车运送大米来,这米极为精细,绝没有掺杂沙子,每日三顿,早上稀粥,中晚都是干饭管饱。
经历了磨难的人才会知道幸福的来之不易,这... -->>
请求筑城的同时,郝风楼和朱智凌开始东奔西跑,他们的主要目标是牙行。
大明朝的牙行倒是颇有些像后世的中介所,但凡你有什么需求,牙行总能满足,比如要购买什么货物,需要雇车、雇船,当然,牙行也颇具时代印记,其中最大的莫过于贩卖人口。
无论你想要什么人,男人、女人、孩子、少年、甚至嬷嬷,只有想得到,没有买不到。
南京城的人口买卖主要集中于外城的如意坊,用不了多久,如意坊里的所有人贩便知道,近来有个出手阔绰的少爷和小姐,一掷千金,在大量买人。
只是让人觉得疑惑的是,他们要买的并非是女婢,而是十五至十八岁的少年,他们要求身高几何,还要求视力好坏,要求身体没有其他疾病,身体连皮肤都要进行检查。
要求有些苛刻,毕竟寻常人购买男人,一般都是用来干粗活用,谁有心思来管这个。
那些牙子们一开始还以为这两个买主挑三拣四,是因为想借机压价,可是他们很快发现,只要符合他们要的要求,价钱居然都很好商量,有时候报上个价格上去,人家连想都不想就直接点头同意,而这个价格往往比平常市价高个三成甚至四成。
如今一来,大家眼睛红了,贩卖人口毕竟不是什么光鲜体面的事,大家之所以混这行,无非就是为了赚钱而已,银子落袋,一切为安,现在有如此赚钱的机会,凭什么不赚?
许多人开始四处寻找这方面的人,甚至还有人特意赶去南直隶辖下八县和杭州去搜寻,郝风楼留下了一个地址,让郝武的儿子郝三在这儿把关,很快,这里便被人踏破了门槛。各色人物纷纷登场,甚至还有人穷疯了,自己要卖自己。
对那些自己卖自己的,郝三遵照郝风楼的意思,自是拒收,其他符合条件的反正不少,而且大大出乎了郝风楼的预料。虽然天下还算太平,可是卖身为奴的人却依旧不少,短短十几天时间,世面上的青壮收购一空。竟有两三百之多。就这。还是精挑细选,假若再放宽限制,便是五百、一千人也不在话下。
与此同时,郝风楼也买下了一批有技能的人。其中有人能读书写字,有人懂些医术,也有人从前是石匠、木匠、铁匠等等,这样的人手也是不少,足有两百之多。
读书写字的人可谓凤毛麟角,不过一些犯了官司远走他乡无处可走的也有几个。懂医术的也大多是如此背景。至于匠人那可就多了,这些人之所以沦落于此,都只有一个原因,那便是逃户。
太祖皇帝定下了皇册户籍制度。将天下的户籍大致分为三种,即军户、民户、匠户,匠户在户籍上自成一类﹐必须在官府的手工业局﹑院中服役﹐从事营造﹑纺织﹑炼铁、军器﹑工艺品等各种手工业生产﹐由各局﹑院和有关机构直接管理。不允许他们随意脱籍﹐必须世代相袭﹐承当指定的工役。如果不肯入局﹑院服役﹐就要”痛行断罪”。
后世的匠户其实早没了祖宗的手艺,不过眼下是在明初,匠户们往往都有真材实料。只是被编成匠户之后,不但受官吏管束,甚至可以随即殴打、定罪,每日辛苦劳作,所得连饱饭都吃不上,若是上官狠辣一些的,甚至要靠典卖子女来维持生计。
活不下去,也只能逃了,毕竟他们大多有一技傍身,不跑才是傻瓜,可惜人一跑,立即发现自己无处可去,自动沦为了没有籍贯的‘贱民’,根本就无处容身,最后索性被人牙子收了,拿来兜售。
这样的人为数极多,而郝风楼来者不拒,因此一下子功夫就招募了两百出头。
这些人统统都安排到了田庄子那儿,在那里已经搭起了许多简易的棚子,直接在地上打了木桩,架起了房梁,再堆砌茅草,看上去既不牢靠,便是遮风避雨,也有些勉强。
每个棚子住十人,总计有茅屋六十多,他们不安地随着新主人抵达这里,看到这里之后,多半以为是哪个地主老爷买自己来做佃户和长工,可是住了几日,他们发现不是如此,四周确实有许多荒地,杂草丛生,可都已经开了春,也没见有人催他们干活。
倒是隔三差五总会有车运送大米来,这米极为精细,绝没有掺杂沙子,每日三顿,早上稀粥,中晚都是干饭管饱。
经历了磨难的人才会知道幸福的来之不易,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