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巨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巨大的火球从夜空中消失的时候,站在“长门”号司令舰桥外面的高野五十六悄悄的摸掉了嘴唇上的一丝血迹。那不是从伤口流出的鲜血,而是从齿印里流出的鲜血。
“将军,外面风大,还是进去吧。”
斑野只是摇了摇头,仍然目不转睛的看着西方的夜空。随着一股阵风刮过,他摘下了海军军帽,向着西面的大海深深的鞠了一躬。
随即,站在他身后的日本海军军官也都摘下军帽,向着西面的大海深深的鞠了一躬。
不知道他们是在悼念逝去的战友,还是在向击败他们的对手致敬。
也许,高野料到可能在巴西兰海峡遭到拦截,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料到,最终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可以说,高野在战斗开始后下达的一系列果断命令并没有错。
也许,他差的就是那么一点点运气。
让第5战队尽量缠住敌人的时候,高野就预料到,第5战队将为联合舰队做出牺牲,结果确实如此。除了“妙高”号幸运的逃脱劫难(被打成重伤,直到日本战败都没有修复)之外,另外三艘重巡洋舰全部战沉。
接着,高野命令第1水雷战队发动鱼雷攻击。
毫无疑问,这也是为了拖住西面的强敌,为陷在海峡内的舰队转向争取机会。与第5战队一样,第1水雷战队的行动注定是为整支联合舰队做出牺牲。结果也确实如此,十二艘驱逐舰。仅仅只有第17驱逐队的四艘“风”字号驱逐舰逃脱了劫难,其中“谷风”号还因为损伤严重,在返航地途中沉没。
按照高野的判断,即便第1水雷战队的鱼雷攻击不能消灭敌人的主力舰,也至少能够迫使敌人的主力舰转向,甚至能够击伤敌人的主力舰。
紧接着,高野又命令西面的第3水雷战队发动鱼雷攻击。
与第1水雷战队一样,高野并没有对第3水雷战队的攻击抱多大地希望。说白了。大明帝国战列舰上专门安装了一百毫米速射炮,就是为了对付日本海军的驱逐舰。不然早就换成了更大口径地副炮。
如果第3水雷战队能够立下战功,在迫使敌舰队转向的同时,击伤几艘敌人的主力舰,那自然再好不过了。
斑野的期望很快得到了回报,祖寿清不但被迫转向。而且“宣宗”号被鱼雷击伤。
问题是,高野并没料到,他也会遭到对手的鱼雷攻击!
在几乎所有日本海军军官地印象中。大明帝国海军都不是一支擅长鱼雷战,也不重视鱼雷的海军。
鱼雷诞生之后,并没有得到传统海上强国的重视。
当时。大明帝国与英国甚至认为鱼雷是“非道德”地海战武器,还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禁雷”活动,希望通过国际条约禁止海军使用鱼雷。
当然,就如同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不可能完全禁止海军扩军备战一样,任何国际条约都不可能禁止鱼雷成为海战的利器。
相反,如同日本海军这类二流海军(当时日本海军只算得上是三流),不但不反对使用鱼雷,还非常重视鱼雷在海战中的作用。毕竟,拼主力舰。拼炮战。二流海军绝不是一流海军地对手。
直到上次世界大战爆发,大明帝国海军的鱼雷技术才算有所进步。
战后。大明帝国海军一如既往的重视火炮与炮战,对鱼雷技术以及鱼雷战术仍然不太重视。不说别的,大明帝国的驱逐舰在鱼雷作战能力方面就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差的,比已经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氧气鱼雷技术的日本差了很大一截。
可以说,鱼雷技术与鱼雷战术是日本海军能够引以为傲的少数优势之一。
问题是,联合舰队就在自己地优势力量面前栽了跟头。
当时,第二舰队已经在向海峡外撤退,而且第三舰队与第四舰队正在对付那艘从屁股后面冒出来地,不知死活的轻巡洋舰。
这时候,高野已经知道,向西突围没有可能,只能向东突围。
为了缩短航行距离,高野命令四艘主力舰单独左转向,然后以原本留在最后面地“陆奥”号为首,向东返回。也就是说,四艘战列舰各自在海上转半圈,然后再恢复到编队航行状态,由“陆奥”号劣谟航行。
这道命令本身并没有错误。在狭窄的海峡内,集体转向不但转弯半径更大,而且消耗时间更多。另外,敌人就在不远处,随时有可能杀过来,因此采用更便捷的单舰转向,不但能够更迅速的转到新的航向上,而且在完成转向后,速度更快的... -->>
巨大的火球从夜空中消失的时候,站在“长门”号司令舰桥外面的高野五十六悄悄的摸掉了嘴唇上的一丝血迹。那不是从伤口流出的鲜血,而是从齿印里流出的鲜血。
“将军,外面风大,还是进去吧。”
斑野只是摇了摇头,仍然目不转睛的看着西方的夜空。随着一股阵风刮过,他摘下了海军军帽,向着西面的大海深深的鞠了一躬。
随即,站在他身后的日本海军军官也都摘下军帽,向着西面的大海深深的鞠了一躬。
不知道他们是在悼念逝去的战友,还是在向击败他们的对手致敬。
也许,高野料到可能在巴西兰海峡遭到拦截,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料到,最终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可以说,高野在战斗开始后下达的一系列果断命令并没有错。
也许,他差的就是那么一点点运气。
让第5战队尽量缠住敌人的时候,高野就预料到,第5战队将为联合舰队做出牺牲,结果确实如此。除了“妙高”号幸运的逃脱劫难(被打成重伤,直到日本战败都没有修复)之外,另外三艘重巡洋舰全部战沉。
接着,高野命令第1水雷战队发动鱼雷攻击。
毫无疑问,这也是为了拖住西面的强敌,为陷在海峡内的舰队转向争取机会。与第5战队一样,第1水雷战队的行动注定是为整支联合舰队做出牺牲。结果也确实如此,十二艘驱逐舰。仅仅只有第17驱逐队的四艘“风”字号驱逐舰逃脱了劫难,其中“谷风”号还因为损伤严重,在返航地途中沉没。
按照高野的判断,即便第1水雷战队的鱼雷攻击不能消灭敌人的主力舰,也至少能够迫使敌人的主力舰转向,甚至能够击伤敌人的主力舰。
紧接着,高野又命令西面的第3水雷战队发动鱼雷攻击。
与第1水雷战队一样,高野并没有对第3水雷战队的攻击抱多大地希望。说白了。大明帝国战列舰上专门安装了一百毫米速射炮,就是为了对付日本海军的驱逐舰。不然早就换成了更大口径地副炮。
如果第3水雷战队能够立下战功,在迫使敌舰队转向的同时,击伤几艘敌人的主力舰,那自然再好不过了。
斑野的期望很快得到了回报,祖寿清不但被迫转向。而且“宣宗”号被鱼雷击伤。
问题是,高野并没料到,他也会遭到对手的鱼雷攻击!
在几乎所有日本海军军官地印象中。大明帝国海军都不是一支擅长鱼雷战,也不重视鱼雷的海军。
鱼雷诞生之后,并没有得到传统海上强国的重视。
当时。大明帝国与英国甚至认为鱼雷是“非道德”地海战武器,还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禁雷”活动,希望通过国际条约禁止海军使用鱼雷。
当然,就如同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不可能完全禁止海军扩军备战一样,任何国际条约都不可能禁止鱼雷成为海战的利器。
相反,如同日本海军这类二流海军(当时日本海军只算得上是三流),不但不反对使用鱼雷,还非常重视鱼雷在海战中的作用。毕竟,拼主力舰。拼炮战。二流海军绝不是一流海军地对手。
直到上次世界大战爆发,大明帝国海军的鱼雷技术才算有所进步。
战后。大明帝国海军一如既往的重视火炮与炮战,对鱼雷技术以及鱼雷战术仍然不太重视。不说别的,大明帝国的驱逐舰在鱼雷作战能力方面就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差的,比已经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氧气鱼雷技术的日本差了很大一截。
可以说,鱼雷技术与鱼雷战术是日本海军能够引以为傲的少数优势之一。
问题是,联合舰队就在自己地优势力量面前栽了跟头。
当时,第二舰队已经在向海峡外撤退,而且第三舰队与第四舰队正在对付那艘从屁股后面冒出来地,不知死活的轻巡洋舰。
这时候,高野已经知道,向西突围没有可能,只能向东突围。
为了缩短航行距离,高野命令四艘主力舰单独左转向,然后以原本留在最后面地“陆奥”号为首,向东返回。也就是说,四艘战列舰各自在海上转半圈,然后再恢复到编队航行状态,由“陆奥”号劣谟航行。
这道命令本身并没有错误。在狭窄的海峡内,集体转向不但转弯半径更大,而且消耗时间更多。另外,敌人就在不远处,随时有可能杀过来,因此采用更便捷的单舰转向,不但能够更迅速的转到新的航向上,而且在完成转向后,速度更快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