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带着成都回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都可以再写出更多的这些古书抄本,所以还请蔡先生你不要拒绝了,明日本王就带着这些古书抄本来拜访蔡先生你了。”
蔡邕见刘鑫都这么说了,于是也就笑着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接受了刘鑫的提议。
然后刘鑫又和蔡邕闲聊了一会儿,也算是知道了一些蔡邕的确切消息,刘鑫对于蔡邕也算是有了一些确切的了解,而不是根据历史上记载的内容来看待蔡邕了。
而蔡邕也算是真正的将刘鑫当做自己的朋友了,所以对于刘鑫的一些问题可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刘鑫也是对此非常感动,并且觉得之前自己对蔡邕的看法,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刘鑫在与蔡邕聊了一会儿天之后,刘鑫见时机成熟,便决定转移话题,将话题放在了卢植身上。
刘鑫如此说道:“对了,本王听说蔡先生你和卢植卢尚书关系很不错,本王也非常想和卢尚书结识一番,毕竟奔忙可是听说卢尚书手下学子众多,本王对卢尚书这种为人师表的人可是十分尊敬的,所以很想认识一下卢尚书。”
蔡邕见刘鑫都这么说了,自然是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王爷,你这可就找对了人,在下和卢子干之间的关系可是很不错的,如果王爷你愿意的话,现在就请跟随在下去和卢子干他见上一面吧,不过卢子干这家伙有些脾气直,到时候卢子干他说话有可能得罪王爷你的话,还请王爷你多多包涵了,在下就先在这里代卢子干给王爷你赔一个不是了。”
卢植,字子干。
刘鑫能够从蔡邕的话语中,听出蔡邕与卢植的关系应该非常不错。
不过刘鑫也知道有句话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像蔡邕本来也是一个有话直说,刚正不阿的人,所以卢植也是一个“硬骨头”了,否则也不会平定黄巾起义的时候,拒绝贿赂前来传旨的宦官,导致自己哪怕是打了胜战,最后还是被押送回了洛阳,差点还死在了牢中。
所以,如果说刘鑫准备好了面对与蔡邕见面时的碰壁情况,那么刘鑫在面对卢植的时候,自然是做好了挨骂的准备了,毕竟在刘鑫看来,卢植应该是一个典型的文士,卢植十有八九是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与地位而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到时候如果看不顺眼自己的话,十有八九就会发挥文士最大的优势——话语权,来把自己一通说道了。。。
不过如今有着蔡邕与杨彪两人的“保驾护航”,刘鑫也算是放心了不少,毕竟自己有了蔡邕与杨彪的引荐,卢植应该也会不看僧面看佛面,再怎么也得给自己的两个朋友一个面子吧。
刘鑫如此想着,便被蔡邕带到了另一位中年文士的身边,刘鑫便知道这人就是卢植了。
刘鑫在这里也忍不住感叹一句相由心生,从这卢植的样貌,一眼就能知道这人是一个非常严肃,甚至可能有些不近人情的人,刘鑫看着卢植,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当年就读的高中里的教导主任了,刘鑫曾经因为在一次月考中,帮助自己的朋友作弊的时候,就被哪位教导主任给抓住了,然后和其他的作弊学生,一起被这位教导主任逮到办公室训斥了半个多小时,就算是当时天不怕地不怕的刘鑫,也对这位教导主任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阴影。。。
刘鑫知道,现在自己这已经是见面输一半了,一时间都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了。。。
不过还好有蔡邕在刘鑫的身旁,蔡邕见刘鑫没有说话,便以为刘鑫是等着自己为他引荐卢植,所以蔡邕也在组织了一下语言之后,便开口对卢植说道:“子干,这位是谁也就不用我多言了,王爷他十分尊敬子干你这样有教无类的老师,所以希望我为他引荐给子干认识。”
蔡邕的话自然起到了作用,毕竟蔡邕与卢植的关系非常不错,所以卢植知道能够得到蔡邕认可,并且还专门向自己推荐的刘鑫,应该也不会是什么坏人。
因此,卢植的表情也算是缓和了下来,勉强算是带上了一丝微笑,然后对刘鑫说道:“王爷你好,在下卢植卢子干,目前在宫中担任尚书一职,在下对于王爷你的事情也算是略有耳闻,希望王爷你能够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替陛下,替整个大汉平定益州南部的蛮族吧。”
得,正如刘鑫所料的一样,这卢植一来就开始说教刘鑫了,这让刘鑫轻轻的摇了摇头,看来自己和卢植的结识情况应该不如和蔡邕那般顺利了。
不过事已至此,刘鑫该说的事情还是要说的,所以刘鑫立马笑着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卢尚书说的对,本王一定会不负众望,替陛下镇守益州,平定益州南部那些蠢蠢欲动的蛮族,这一点还请卢尚书你放心,本王一定会说到做到的,话说回来,本王真的十分尊敬像卢尚书你这样有教无类,为人师表的文士,本王已经听说卢尚书你的手下学生中,不仅有着出身上层的世家子弟,也有普普通通的农家少年,这让本王实在是佩服不已。”
对于如今大汉的情况来说,一个老师手下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出身相差不多的,毕竟还是那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很多学生在挑选老师的时候,往往也是在挑选同学,毕竟在华夏古代,一直都有这么一个词——同窗之情,足以看出在华夏古代的时候,同学之间的感情可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这个年头拜师学艺,也算是一种社交方式,通过相同的老师作为媒介,从而结识更多的同学,扩展自己的人脉,从而为自己带来好处,也是世家子弟们初步建立自己关系网的时候了。
而且在大汉这个时期,可不像后世的学子那样,会历经小学初中,一直到高中大学,老师至少得有几十号人,在大汉讲究的是“从一而终”,基本上一个人一辈子就只有那么一名老师,所以很多人在选择老师的时候,十分慎重。
PS:今日更新完毕。
都可以再写出更多的这些古书抄本,所以还请蔡先生你不要拒绝了,明日本王就带着这些古书抄本来拜访蔡先生你了。”
蔡邕见刘鑫都这么说了,于是也就笑着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接受了刘鑫的提议。
然后刘鑫又和蔡邕闲聊了一会儿,也算是知道了一些蔡邕的确切消息,刘鑫对于蔡邕也算是有了一些确切的了解,而不是根据历史上记载的内容来看待蔡邕了。
而蔡邕也算是真正的将刘鑫当做自己的朋友了,所以对于刘鑫的一些问题可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刘鑫也是对此非常感动,并且觉得之前自己对蔡邕的看法,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刘鑫在与蔡邕聊了一会儿天之后,刘鑫见时机成熟,便决定转移话题,将话题放在了卢植身上。
刘鑫如此说道:“对了,本王听说蔡先生你和卢植卢尚书关系很不错,本王也非常想和卢尚书结识一番,毕竟奔忙可是听说卢尚书手下学子众多,本王对卢尚书这种为人师表的人可是十分尊敬的,所以很想认识一下卢尚书。”
蔡邕见刘鑫都这么说了,自然是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王爷,你这可就找对了人,在下和卢子干之间的关系可是很不错的,如果王爷你愿意的话,现在就请跟随在下去和卢子干他见上一面吧,不过卢子干这家伙有些脾气直,到时候卢子干他说话有可能得罪王爷你的话,还请王爷你多多包涵了,在下就先在这里代卢子干给王爷你赔一个不是了。”
卢植,字子干。
刘鑫能够从蔡邕的话语中,听出蔡邕与卢植的关系应该非常不错。
不过刘鑫也知道有句话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像蔡邕本来也是一个有话直说,刚正不阿的人,所以卢植也是一个“硬骨头”了,否则也不会平定黄巾起义的时候,拒绝贿赂前来传旨的宦官,导致自己哪怕是打了胜战,最后还是被押送回了洛阳,差点还死在了牢中。
所以,如果说刘鑫准备好了面对与蔡邕见面时的碰壁情况,那么刘鑫在面对卢植的时候,自然是做好了挨骂的准备了,毕竟在刘鑫看来,卢植应该是一个典型的文士,卢植十有八九是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与地位而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到时候如果看不顺眼自己的话,十有八九就会发挥文士最大的优势——话语权,来把自己一通说道了。。。
不过如今有着蔡邕与杨彪两人的“保驾护航”,刘鑫也算是放心了不少,毕竟自己有了蔡邕与杨彪的引荐,卢植应该也会不看僧面看佛面,再怎么也得给自己的两个朋友一个面子吧。
刘鑫如此想着,便被蔡邕带到了另一位中年文士的身边,刘鑫便知道这人就是卢植了。
刘鑫在这里也忍不住感叹一句相由心生,从这卢植的样貌,一眼就能知道这人是一个非常严肃,甚至可能有些不近人情的人,刘鑫看着卢植,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当年就读的高中里的教导主任了,刘鑫曾经因为在一次月考中,帮助自己的朋友作弊的时候,就被哪位教导主任给抓住了,然后和其他的作弊学生,一起被这位教导主任逮到办公室训斥了半个多小时,就算是当时天不怕地不怕的刘鑫,也对这位教导主任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阴影。。。
刘鑫知道,现在自己这已经是见面输一半了,一时间都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了。。。
不过还好有蔡邕在刘鑫的身旁,蔡邕见刘鑫没有说话,便以为刘鑫是等着自己为他引荐卢植,所以蔡邕也在组织了一下语言之后,便开口对卢植说道:“子干,这位是谁也就不用我多言了,王爷他十分尊敬子干你这样有教无类的老师,所以希望我为他引荐给子干认识。”
蔡邕的话自然起到了作用,毕竟蔡邕与卢植的关系非常不错,所以卢植知道能够得到蔡邕认可,并且还专门向自己推荐的刘鑫,应该也不会是什么坏人。
因此,卢植的表情也算是缓和了下来,勉强算是带上了一丝微笑,然后对刘鑫说道:“王爷你好,在下卢植卢子干,目前在宫中担任尚书一职,在下对于王爷你的事情也算是略有耳闻,希望王爷你能够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替陛下,替整个大汉平定益州南部的蛮族吧。”
得,正如刘鑫所料的一样,这卢植一来就开始说教刘鑫了,这让刘鑫轻轻的摇了摇头,看来自己和卢植的结识情况应该不如和蔡邕那般顺利了。
不过事已至此,刘鑫该说的事情还是要说的,所以刘鑫立马笑着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卢尚书说的对,本王一定会不负众望,替陛下镇守益州,平定益州南部那些蠢蠢欲动的蛮族,这一点还请卢尚书你放心,本王一定会说到做到的,话说回来,本王真的十分尊敬像卢尚书你这样有教无类,为人师表的文士,本王已经听说卢尚书你的手下学生中,不仅有着出身上层的世家子弟,也有普普通通的农家少年,这让本王实在是佩服不已。”
对于如今大汉的情况来说,一个老师手下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出身相差不多的,毕竟还是那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很多学生在挑选老师的时候,往往也是在挑选同学,毕竟在华夏古代,一直都有这么一个词——同窗之情,足以看出在华夏古代的时候,同学之间的感情可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这个年头拜师学艺,也算是一种社交方式,通过相同的老师作为媒介,从而结识更多的同学,扩展自己的人脉,从而为自己带来好处,也是世家子弟们初步建立自己关系网的时候了。
而且在大汉这个时期,可不像后世的学子那样,会历经小学初中,一直到高中大学,老师至少得有几十号人,在大汉讲究的是“从一而终”,基本上一个人一辈子就只有那么一名老师,所以很多人在选择老师的时候,十分慎重。
PS:今日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