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嫡长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过完年之后,虽然春寒不减,但是沈家众人却是情绪高涨血液沸腾,在这样的氛围下,寒意都离沈家远了几分,皆因沈家的喜事是一件接着一件。
到了二月初的时候,沈家迎来了开春之后的第一件喜事:沈安氏又有身孕了。原来早几日沈安氏觉得胃口寡淡,精神头也有些蔫蔫的,她自己还以为是想念沈余宪之故,过了好几天小日子都还没有来,她这才意识到不对劲了,匆忙吩咐找大夫来看了,却诊出了喜脉,虽然日子尚浅,却不会有错的。
这下沈家又热闹了,沈俞氏和沈安氏婆媳两个同时有孕,乐坏了沈华善和沈则敬两个人,添子加孙,这开春的第一件喜事就是繁荣之像。虽然沈俞氏再一次觉得不好意思,不过也要计划着管家的事情了。沈安氏这胎来得密了些,沈庆德都还没周岁呢,所以这身体也要好好将养才是。
于是沈俞氏请来沈胡氏,让她帮忙管家一段时间,等她生产过后才重新主理管家的事情。然后让沈宁协助沈胡氏管家,都一一安排妥当了,她还不到两个月就要生了,所以这段时间也不会太长,沈胡氏也欣然应允了,开春之后她也闲暇下来了,道是让沈俞氏和沈安氏好生休养身体便是。
没过多久,湘州、冀州和鲁州就接到了报喜的信,这个时候,沈余宪也才回到湘州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呢。这么就接到喜讯了,想到沈安氏,也有了许多思念,还肉麻兮兮地给沈安氏写了封书信,上面有“何缘交颈为鸳鸯,相颉颃兮共翱翔”这样的思念言辞,让沈安氏专心养胎不用记挂他。
沈安氏见到书信,自然娇羞不已,安心休养不论。
沈家的第二件喜事是沈余宣和沈余平两个人通过国子监的考试了,和沈则儒的两个儿子沈余朴、沈余柏一起,不日将到国子监就读。国子监是大永生徒就学的最高学府,考入国子监成为国子生实在是一件大喜事,更重要的是,沈华善和沈则敬等人都没有从中调度过什么,完全是凭着两个人的本事,可见是真有才学的,沈华善很满意,将自己年轻之时的笔墨作为礼物送给这两人,对这两个孙子表示了赞扬和期许。
大永虽然规定七品以上京官子孙皆可进入国子监读书读或者旁听,但是随着官员子弟的日渐增多,入读的名额就变得紧张起来。国子监啊,在里面就读的都是当朝京官的子孙,以后相处往来熟了,办事也会诸多便利,再说了,国子监几乎汇聚了全国最顶尖的教书人才,国子祭酒就不用说了,普通教员那也是有声望的大儒,和这些人有师生之谊那是怎样一种福分;更重要的是,国子监也汇聚了京兆乃至全国最顶尖的读书人才,可以预见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将来的朝廷重臣,说不定还会出个中书令大人或者尚书左仆射大人之类的官员,这同窗的香火情那是三世烧香也求不来的啊。
这是一种成本极低的政治投资,可以说,国子监这个地方,交织了家族、姻亲、门生、故旧四张大网,难怪京兆各家官员为国子生的名额抢破了脑袋,凭人情、借关系、通钱财等,为了让家族子弟进入国子监那是各出招数,于是这个规定就变成了七品以上京官子孙皆有资格入读,但是每家不可超过三个人,且在入读前,必须要通过国子监举办的一次考试,只有通过了这次考试,才算成为了国子生。
沈余宣和沈余平通过的,正是这样的考试。沈余宣是因为沈则敬直接就获得了考试资格,沈余平是以祖父荫才取得考试的资格的,好在这两个人也不负众望,把这两个国子生的名额拿到手了。
沈家因为这件事又置办了几桌酒席不论。因为沈余文和沈余韬两个人回京兆的时日尚短,也就没来得及参加国子监的考试,按照沈华善的意思,他们两个在适应京兆生活的同时也进入了京兆官学就读,京兆官学比国子监要差一等,不过也有不少名儒大家,比起岭南来说,要好上不少,沈余宏当年也是就读京兆官学的,算是沈余文和沈余韬的同门师兄。
沈余宏还专门跑去找了这两个堂弟,教授他们在京兆官学的生存之道,比如哪个先生是严厉不苟人情的,哪个夫子是好说话有商量余地的,官学里面有哪些地方是不能去的,... -->>
过完年之后,虽然春寒不减,但是沈家众人却是情绪高涨血液沸腾,在这样的氛围下,寒意都离沈家远了几分,皆因沈家的喜事是一件接着一件。
到了二月初的时候,沈家迎来了开春之后的第一件喜事:沈安氏又有身孕了。原来早几日沈安氏觉得胃口寡淡,精神头也有些蔫蔫的,她自己还以为是想念沈余宪之故,过了好几天小日子都还没有来,她这才意识到不对劲了,匆忙吩咐找大夫来看了,却诊出了喜脉,虽然日子尚浅,却不会有错的。
这下沈家又热闹了,沈俞氏和沈安氏婆媳两个同时有孕,乐坏了沈华善和沈则敬两个人,添子加孙,这开春的第一件喜事就是繁荣之像。虽然沈俞氏再一次觉得不好意思,不过也要计划着管家的事情了。沈安氏这胎来得密了些,沈庆德都还没周岁呢,所以这身体也要好好将养才是。
于是沈俞氏请来沈胡氏,让她帮忙管家一段时间,等她生产过后才重新主理管家的事情。然后让沈宁协助沈胡氏管家,都一一安排妥当了,她还不到两个月就要生了,所以这段时间也不会太长,沈胡氏也欣然应允了,开春之后她也闲暇下来了,道是让沈俞氏和沈安氏好生休养身体便是。
没过多久,湘州、冀州和鲁州就接到了报喜的信,这个时候,沈余宪也才回到湘州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呢。这么就接到喜讯了,想到沈安氏,也有了许多思念,还肉麻兮兮地给沈安氏写了封书信,上面有“何缘交颈为鸳鸯,相颉颃兮共翱翔”这样的思念言辞,让沈安氏专心养胎不用记挂他。
沈安氏见到书信,自然娇羞不已,安心休养不论。
沈家的第二件喜事是沈余宣和沈余平两个人通过国子监的考试了,和沈则儒的两个儿子沈余朴、沈余柏一起,不日将到国子监就读。国子监是大永生徒就学的最高学府,考入国子监成为国子生实在是一件大喜事,更重要的是,沈华善和沈则敬等人都没有从中调度过什么,完全是凭着两个人的本事,可见是真有才学的,沈华善很满意,将自己年轻之时的笔墨作为礼物送给这两人,对这两个孙子表示了赞扬和期许。
大永虽然规定七品以上京官子孙皆可进入国子监读书读或者旁听,但是随着官员子弟的日渐增多,入读的名额就变得紧张起来。国子监啊,在里面就读的都是当朝京官的子孙,以后相处往来熟了,办事也会诸多便利,再说了,国子监几乎汇聚了全国最顶尖的教书人才,国子祭酒就不用说了,普通教员那也是有声望的大儒,和这些人有师生之谊那是怎样一种福分;更重要的是,国子监也汇聚了京兆乃至全国最顶尖的读书人才,可以预见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将来的朝廷重臣,说不定还会出个中书令大人或者尚书左仆射大人之类的官员,这同窗的香火情那是三世烧香也求不来的啊。
这是一种成本极低的政治投资,可以说,国子监这个地方,交织了家族、姻亲、门生、故旧四张大网,难怪京兆各家官员为国子生的名额抢破了脑袋,凭人情、借关系、通钱财等,为了让家族子弟进入国子监那是各出招数,于是这个规定就变成了七品以上京官子孙皆有资格入读,但是每家不可超过三个人,且在入读前,必须要通过国子监举办的一次考试,只有通过了这次考试,才算成为了国子生。
沈余宣和沈余平通过的,正是这样的考试。沈余宣是因为沈则敬直接就获得了考试资格,沈余平是以祖父荫才取得考试的资格的,好在这两个人也不负众望,把这两个国子生的名额拿到手了。
沈家因为这件事又置办了几桌酒席不论。因为沈余文和沈余韬两个人回京兆的时日尚短,也就没来得及参加国子监的考试,按照沈华善的意思,他们两个在适应京兆生活的同时也进入了京兆官学就读,京兆官学比国子监要差一等,不过也有不少名儒大家,比起岭南来说,要好上不少,沈余宏当年也是就读京兆官学的,算是沈余文和沈余韬的同门师兄。
沈余宏还专门跑去找了这两个堂弟,教授他们在京兆官学的生存之道,比如哪个先生是严厉不苟人情的,哪个夫子是好说话有商量余地的,官学里面有哪些地方是不能去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