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桃林深处有人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分家还需要家里的长辈跟里正来主持。唐家没什么长辈了,倒是找了几个最年长的村里的异性长辈来做个见证。这边说着要分家,还没出来章程,那边围观的好事者已经请来了黄里正跟几个年长者。
唐婆子哄好了孙子出来,就被告之——你儿子要分家了。
唐婆子泪流不止。
这叫造的什么孽呦!
但是唐婆子也明白事理,王小草名声已臭,但是小儿子还要娶老婆呢。
唐家分家仓促,唐敬仁要的东西不多,但是唐方也要做到公正。三个儿子都叫出来,一视同仁,家里十二亩地,每家三亩,剩下三亩给老两口养老的。房子么,先给二房住两间,等他们想了法子盖了房子,搬出去也好,也可以在唐家的院子里扩建。
现钱什么的,唐婆子给了二房一贯大钱。
唐家一开始闹剧,最后分家倒也爽快。
大家没了笑话看,也渐渐走了。
贾志春抱了狗蛋,香秀跟在后面回家。
“咱家以后不会这样吧?”香秀以前也见过兄弟反目的,但是都没这一次印象深刻,因为香秀现在有了狗蛋,想的就更多一点了。要是狗蛋还有弟弟妹妹呢,分家的时候会不会也变成这样?
“不会,咱们贾家就没有兄弟反目的传统。”
香秀:你家就一个,贾家就你这么一个独苗苗,自然没有兄弟反目的事情发生。
☆、第75章
到了七月底,村里人的日子就难过了。
这年收完小麦那一阵的雨水特别多,到了七月,原本应该是阴雨绵绵的天气,却见天的都是晴天。地里的水稻玉米都缺水了,旱的不行,村里人也没空三三两两闲聊了,只能拎着水桶下地拎水灌地。
玉米地里还好,灌水只要能保证不干旱就成。水稻地里就不行了,必须保证水田有水啊,水稻水稻,缺了水哪里能行。地少人多的人家还好,地多人少的人家,现在算是愁上了。要是水田多的人家就更愁了。
贾家的地里种的都是玉米黄豆之类相对抗旱的,只是桃林里的桃树受了旱,桃树都有些蔫儿了。好在贾家还有一口水井,先把桃林里的地灌了再说。贾志春跟香秀见天的往地里跑。贾志春要卖豆腐去,早上天不亮,两口子就开始打井水灌桃林了——桃子是家里收入的大头啊,不能丢,而且,桃树要是死了,新种的桃树没个几年可长不成。等到天蒙蒙亮,贾志春先去卖豆腐,香秀把桃林一气儿灌完。
灌完了桃林,灌河边的荒地,倒也方便,因为两口子租的荒地靠着河滩,倒是不用多费力气。只是,好景不长,一个村的人都用大河的水灌地,大河的水位也减减下去了。
就有人开始打贾家水井的主意,只是香秀夫妻两个老早就把水打了灌桃林了,那些人也占不到多少便宜。贾志春早就发现井水也越来越浅了,但是总比那河水好多了。平常洗个洗衣,打点水还不觉得,现在要下地灌水,就不成了。
井水回水慢,村里人连续不断的打水,等到水位下去了,打不上来了,那就要等一两天,水才能上来。
不说是村里人用水了,贾家自己用水都不一定够了。
村里人都愁坏了,去年好不容易丰收了,今年又遇上干旱了。
黄举人家在何家村的地最多,原本黄家在河边有水车,直接把水踩到黄家的地里就成了。大河的水位下去了,水车也就不管用了。汪管事没法子,只能找人打水井,挖下去二三十米,总算是出水了。
村里大多数人都租了黄家的地,为了收租子,汪管事也愿意多给村里打几口井,只要能到秋收的时候保证收成就行。于是这些灌地的水井就打在田间,这样灌水方便。
等到八月中旬,迟来的雨才开始落。
村里人又担心了,稻子好不容易要开始抽穗了,要旱一旱了,怎么就下雨了呢?
村里人挖排水沟排水不提。
何老三叹气,今年虽然没能成灾,减产是肯定的了。减产一两成也就罢了,要是三成四成,村里不少人家又要揭不开锅了。去年的收成不错,家底殷实一些的,都留了不少存粮,还不至于饿肚子。要是那些往年就是吃不饱的,只有丰收的时候勉强能过的,今年怕是难过了。
贾志春卖豆腐的生意明显不好了,原本两天换一次豆腐的人家,可能要十天换一次了。大家的豆子也渐渐没有那么齐整了,掺进去的黑豆子烂豆子渐渐多了。
贾志春愁啊,种完了玉米跟黄豆,就找了叶家大舅去窑厂把砖买回来了。八月的雨多,两间草房子滴滴答答,已经让二奶奶抱着狗蛋先去住杂物间了,那里虽然正对着猪圈,好赖也是间瓦房,一时半会儿还不会漏雨。
若是有钱,赶紧把瓦房盖起来才是硬道理,不然那砖堆在外面也是白搭。
香秀的鸡蛋咸鸭蛋虽然有点影响,但是影响并不大。城里的人多是商户,要么就是地主进城,就算是大旱,有钱有粮的有钱人日子总归是好过的。
只是米糠的价钱居然渐渐涨上来了,家里养的三只猪,渐渐吃不起米糠了,只能用红薯叶子跑着烂豆子给猪喂下去,没几天就掉膘了。粮食的价钱也渐渐涨上来了,家里的小麦是尽够的,只是狗蛋年纪小,现在还只能喝米汤,或者喝点粥,总归是要买米的。
对于庄户人家来说,旱涝都是荒年。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收到柳娘子的无线收入,所以送了一些红包,虽然红包不多,聊胜于无嘛。。。。
要是有亲需要红包,可在文下评论。
☆、第76章
家里的饭桌上,鸡蛋之类的少见了,二奶奶、胡来善跟狗蛋三个还能吃上白米汤,香秀两口子只能喝点稀里糊涂的糊涂汤了——有时候搀着野菜,有时候甚至放点米糠。这都是跟村里别家学来的,年长的人大多遇到过灾年,这就要开始节约粮食了,不然到来年春天的时候,就该要青黄不接了。
“咱们吃一样的就好,二奶奶跟狗蛋先紧着白米吃。”村里的氛围已经很紧张了,汪管事带着人打水井的时候,胡来善还去帮过几天忙。
“粮食是尽够的,五亩地的小麦一点儿都没卖,吃到明年收小麦都不成问题了。”贾志春并不愿意慢待了胡来善。再说了,五亩地的小麦,一点儿都没卖掉,也有一千多斤了,所以粮食并不怎么缺,“无非是为了节约些,村里好些人家已经开始节衣缩食了。”
用何老三的话来说,他小时候遇到的一次旱灾最惨,三年都没下雨,饿死的人多了去了。何家村的人,那时候几乎都跑出去讨饭了,后来年成好一些了,才陆陆续续回来,但是也有很多人没能回来的。卖儿卖女的,饿死路边的,那就不计其数了。或许,也有人在外地落了户安了家的,这就无从考证了。
唐家、贾家这样的外来户,大多也是因为以前在老家遭了灾,不得不离开老家,才出来的。不然安土重迁,谁也不会没事儿搬家玩儿啊!
好年成要庆祝,但是,有粮食还是要留着,以备后患。
sp; 分家还需要家里的长辈跟里正来主持。唐家没什么长辈了,倒是找了几个最年长的村里的异性长辈来做个见证。这边说着要分家,还没出来章程,那边围观的好事者已经请来了黄里正跟几个年长者。
唐婆子哄好了孙子出来,就被告之——你儿子要分家了。
唐婆子泪流不止。
这叫造的什么孽呦!
但是唐婆子也明白事理,王小草名声已臭,但是小儿子还要娶老婆呢。
唐家分家仓促,唐敬仁要的东西不多,但是唐方也要做到公正。三个儿子都叫出来,一视同仁,家里十二亩地,每家三亩,剩下三亩给老两口养老的。房子么,先给二房住两间,等他们想了法子盖了房子,搬出去也好,也可以在唐家的院子里扩建。
现钱什么的,唐婆子给了二房一贯大钱。
唐家一开始闹剧,最后分家倒也爽快。
大家没了笑话看,也渐渐走了。
贾志春抱了狗蛋,香秀跟在后面回家。
“咱家以后不会这样吧?”香秀以前也见过兄弟反目的,但是都没这一次印象深刻,因为香秀现在有了狗蛋,想的就更多一点了。要是狗蛋还有弟弟妹妹呢,分家的时候会不会也变成这样?
“不会,咱们贾家就没有兄弟反目的传统。”
香秀:你家就一个,贾家就你这么一个独苗苗,自然没有兄弟反目的事情发生。
☆、第75章
到了七月底,村里人的日子就难过了。
这年收完小麦那一阵的雨水特别多,到了七月,原本应该是阴雨绵绵的天气,却见天的都是晴天。地里的水稻玉米都缺水了,旱的不行,村里人也没空三三两两闲聊了,只能拎着水桶下地拎水灌地。
玉米地里还好,灌水只要能保证不干旱就成。水稻地里就不行了,必须保证水田有水啊,水稻水稻,缺了水哪里能行。地少人多的人家还好,地多人少的人家,现在算是愁上了。要是水田多的人家就更愁了。
贾家的地里种的都是玉米黄豆之类相对抗旱的,只是桃林里的桃树受了旱,桃树都有些蔫儿了。好在贾家还有一口水井,先把桃林里的地灌了再说。贾志春跟香秀见天的往地里跑。贾志春要卖豆腐去,早上天不亮,两口子就开始打井水灌桃林了——桃子是家里收入的大头啊,不能丢,而且,桃树要是死了,新种的桃树没个几年可长不成。等到天蒙蒙亮,贾志春先去卖豆腐,香秀把桃林一气儿灌完。
灌完了桃林,灌河边的荒地,倒也方便,因为两口子租的荒地靠着河滩,倒是不用多费力气。只是,好景不长,一个村的人都用大河的水灌地,大河的水位也减减下去了。
就有人开始打贾家水井的主意,只是香秀夫妻两个老早就把水打了灌桃林了,那些人也占不到多少便宜。贾志春早就发现井水也越来越浅了,但是总比那河水好多了。平常洗个洗衣,打点水还不觉得,现在要下地灌水,就不成了。
井水回水慢,村里人连续不断的打水,等到水位下去了,打不上来了,那就要等一两天,水才能上来。
不说是村里人用水了,贾家自己用水都不一定够了。
村里人都愁坏了,去年好不容易丰收了,今年又遇上干旱了。
黄举人家在何家村的地最多,原本黄家在河边有水车,直接把水踩到黄家的地里就成了。大河的水位下去了,水车也就不管用了。汪管事没法子,只能找人打水井,挖下去二三十米,总算是出水了。
村里大多数人都租了黄家的地,为了收租子,汪管事也愿意多给村里打几口井,只要能到秋收的时候保证收成就行。于是这些灌地的水井就打在田间,这样灌水方便。
等到八月中旬,迟来的雨才开始落。
村里人又担心了,稻子好不容易要开始抽穗了,要旱一旱了,怎么就下雨了呢?
村里人挖排水沟排水不提。
何老三叹气,今年虽然没能成灾,减产是肯定的了。减产一两成也就罢了,要是三成四成,村里不少人家又要揭不开锅了。去年的收成不错,家底殷实一些的,都留了不少存粮,还不至于饿肚子。要是那些往年就是吃不饱的,只有丰收的时候勉强能过的,今年怕是难过了。
贾志春卖豆腐的生意明显不好了,原本两天换一次豆腐的人家,可能要十天换一次了。大家的豆子也渐渐没有那么齐整了,掺进去的黑豆子烂豆子渐渐多了。
贾志春愁啊,种完了玉米跟黄豆,就找了叶家大舅去窑厂把砖买回来了。八月的雨多,两间草房子滴滴答答,已经让二奶奶抱着狗蛋先去住杂物间了,那里虽然正对着猪圈,好赖也是间瓦房,一时半会儿还不会漏雨。
若是有钱,赶紧把瓦房盖起来才是硬道理,不然那砖堆在外面也是白搭。
香秀的鸡蛋咸鸭蛋虽然有点影响,但是影响并不大。城里的人多是商户,要么就是地主进城,就算是大旱,有钱有粮的有钱人日子总归是好过的。
只是米糠的价钱居然渐渐涨上来了,家里养的三只猪,渐渐吃不起米糠了,只能用红薯叶子跑着烂豆子给猪喂下去,没几天就掉膘了。粮食的价钱也渐渐涨上来了,家里的小麦是尽够的,只是狗蛋年纪小,现在还只能喝米汤,或者喝点粥,总归是要买米的。
对于庄户人家来说,旱涝都是荒年。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收到柳娘子的无线收入,所以送了一些红包,虽然红包不多,聊胜于无嘛。。。。
要是有亲需要红包,可在文下评论。
☆、第76章
家里的饭桌上,鸡蛋之类的少见了,二奶奶、胡来善跟狗蛋三个还能吃上白米汤,香秀两口子只能喝点稀里糊涂的糊涂汤了——有时候搀着野菜,有时候甚至放点米糠。这都是跟村里别家学来的,年长的人大多遇到过灾年,这就要开始节约粮食了,不然到来年春天的时候,就该要青黄不接了。
“咱们吃一样的就好,二奶奶跟狗蛋先紧着白米吃。”村里的氛围已经很紧张了,汪管事带着人打水井的时候,胡来善还去帮过几天忙。
“粮食是尽够的,五亩地的小麦一点儿都没卖,吃到明年收小麦都不成问题了。”贾志春并不愿意慢待了胡来善。再说了,五亩地的小麦,一点儿都没卖掉,也有一千多斤了,所以粮食并不怎么缺,“无非是为了节约些,村里好些人家已经开始节衣缩食了。”
用何老三的话来说,他小时候遇到的一次旱灾最惨,三年都没下雨,饿死的人多了去了。何家村的人,那时候几乎都跑出去讨饭了,后来年成好一些了,才陆陆续续回来,但是也有很多人没能回来的。卖儿卖女的,饿死路边的,那就不计其数了。或许,也有人在外地落了户安了家的,这就无从考证了。
唐家、贾家这样的外来户,大多也是因为以前在老家遭了灾,不得不离开老家,才出来的。不然安土重迁,谁也不会没事儿搬家玩儿啊!
好年成要庆祝,但是,有粮食还是要留着,以备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