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尸语者(法医秦明系列1)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书香门第【月月小七】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尸语者(法医秦明系列1)--法医侦案日志,源自真实案例
作者:法医秦明
序
万劫不复有鬼手,太平人间存佛心。是的,我是个法医。1999年,一部著名的香港电视连续剧《鉴证实录》走红大陆后,法医这个充满了神秘和刺激的职业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筹备建立法医学系,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在第一志愿填写了法医学专业。而这个时候,我已经是法医学系大二的学生了。
看到法医这个职业的走红,我是骄傲的。记得我走近皖南医学院法医学系大门的时候,法医这个专业还是个大大的冷门。因为受到传统世俗观念的影响,大部分人对这个职业还是敬而远之的。那时候,每年全国的法医学毕业生仅有300人左右,而我所在的这个班40个人,只有我一个人的第一志愿是法医学。我不得不佩服自己的远见和眼光。
参加了法医学实践后,更加体会到这个职业的魅力所在。现场勘查前的期待,勘查和尸检时的思考,案件侦破后的成就感,无一不对我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但是,法医工作的艰苦是常人所不能想像的,所以,我也总是会发发牢骚。牢骚过后,我依旧热爱这个职业。
毕业后,分配到了省公安厅工作,接触疑难命案的机会比较多,挑战性也更强。曾几何时就有想法写点东西,把曾经经历过的案件,加以润色、夸大,揉捏成一个个小故事,甚至涂鸦出一本所谓的“侦探小说”。同时也塑造出一个胆大心细、有勇有谋的法医人物。可惜因为我的才疏学浅,连个题目也编不出来,更别说是写情节了,所以这个想法一直就被压抑在脑海的深处。
以前也想用“鬼手佛心”作为题目写一本小说,可是写到万字就写不下去了,可能是无法设计情节,也可能是没有时间。总之,算是夭折了。由这一次的失败经历,我总结出来,我实在没有文采去设计情节、设计情感甚至设计种马来完成《刑名师爷》这样一部巨作。但是,我觉得我可以写日记,真实的记录我工作的点滴,等到老了,看着年轻时候的工作点滴,也会感慨无限吧!
今天,又受到@安徽公安在线的点拨和@捕风听雨的鼓励,那一点冲动再次涌上心头。想了一下午,准备用#鬼手佛心-我的那些案子#作为主题,用日记的形式记录我工作的点滴。从这个辞兔迎龙的日子开始,迈出这艰难的第一步。回想一下这些年通过法医技术破案的案例,不少,今后的日子还会慢慢积累。不指望有多少朋友会喜欢看,只当是写给自己,纪念我的法医生涯。等到老了的时候看看,一定会十分有意思。
作家朋友们不要指责没有艺术感和悬疑性,行内朋友们不要指责情节的幼稚。只当是一个小法医的日记,请宽容的一笑了之。
从今天开始,《鬼手佛心-我的那些案子》将迈出艰难的第一步,有时间我就多写一些,没时间就少写一些。权当是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了。等过去的案件写完了,以后的案子就要慢慢更新了,必须等到案件破了,且是通过法医技术破案的案件,才可以编写。我自己很是期待。。。
不管能写多长,谨为此文为序。
【第一案】同学被杀(1)
我的父亲可以算是共和国第一代正儿八经专业的刑事技术人员(70年代前,刑事技术和侦查是不分家的,正儿八经的有刑事技术专业之说,应该是70年代了),痕迹检验的专家。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就表达出一个夙愿,希望我能够子承父业。爸爸是我的偶像,他的警服和手枪一直是我从小垂涎的物件。光鲜的背后一定会有很大的付出,因为热衷于事业,我的妈妈承担了所有的家庭重担。妈妈也能理解爸爸的辛苦,但是她却舍不得自己的儿子也这么辛苦,于是,反对我当警察,是从小以来妈妈和我说的最多的话。
不当警察当什么好呢?作为护士长的妈妈,自然支持我去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一样的神圣和光荣。
所以,从小,我的理想就摇摆不定,一段时间立志当警察,一段时间立志当医生。就这样警察警察医生医生的度过了艰苦的高中三年,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看见了一个新鲜的词儿:“法医”。挺好,两者兼顾了!顶着妈妈的反对,顺着爸爸的支持,我填写了第一志愿。
那一年是1998年,我以高出普通本科线30分的成绩(其实不够重点线)考进了皖南医学院的法医学系。
那时候法医专业可以说是冷门的很,全国一年只有300名毕业生,我的班级40名同学只有我一个是第一志愿,其他的同学都是服从分配服从到了这个专业。于是,我们40个人就这样一半懊恼一半好奇的开始了新学期。
学医的童鞋们都知道,大一就很痛苦,系统解剖学的挂科率可以算是医学生中继生理、生化和病生之后最高,最为噩梦的一门课程。侥幸的很,我及格了。
那个时候,爸爸已经是老家公安局的副局长了,所以走了后门,让我暑假期间就在公安局刑警支队的法医部门开始实习。仅仅学过系统解剖学的我,离法医学的及格线太远了,但是就这样赶鸭子上架,开始进行实践工作。
南方城市,命案少得很,暑假期间也就成天跟着老家法医部门的顶梁柱--圣兵法医(他现在已经不干法医了,但是我一直崇拜他,他是我的启蒙老师。)后面看看伤情鉴定什么的,当然,看得也是一头雾水。直到一天,法医门诊的电话铃声急促的响起。
“法医门诊。”
“我是重案大队小李,石城路发生一起群殴事件,一名男子死亡,请过来看现场吧。”电话那头充满了疲倦。
“命案?”我一时有些手足无措。
圣兵哥一把抢过电话:“什么情况?有头绪么?”后来我才知道,所谓的“有头绪么”就是指犯罪嫌疑人明确不明确,如果犯罪嫌疑人明确,那么这样的案件法医的压力就会很小,只要做一些基础工作就可以了。但是没有头绪,法医需要分析推理的内容就很多,现场勘查和尸检工作也会多花一倍的时间。
“打架而已,抓了好几个了,剩下的都在追,跑不掉。”
“好,马上到。”圣兵哥长吁一口气。
坐着标有“刑事现场勘查”、拉着警报的警车去现场,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刺激感。
现场很平静,比想象中平静太多了。马路的旁边,胡乱的拉着一圈警戒带,周围熙熙攘攘的挤着一些围观群众。警戒带中间是啥也没有,实在不知道这些童鞋围观些什么。走到警戒带中间,发现有一滩血泊,血泊周围可以看到几条成条状的滴落状血迹,和少量的喷溅状血迹。圣兵哥拿出勘察箱,在血泊、喷溅状血迹和滴落状血迹中各取了一部分。这个行为在当时其实是很先进的,因为99年的时候,dna检验才刚刚开始使用,而且那个时候还是在用电泳的原始方法,工序非常复杂,所以一般是不会动用这个高科技的,尤其是这样已经明确犯罪嫌疑人的案件。
现场看完了,我们重新上了车。
“圣兵哥,我们去哪?”
“殡仪馆啊。死者是在送医院途中死亡的,现在尸体已经拉去殡仪馆了。”
“殡。。。殡仪馆?”虽然早就有思想准备,自己早晚要参加尸检,但是事到临头,总还是有些紧张。不对,是紧张中夹杂着兴奋,“不是说案件已经破了么?人都抓了么?那么,我们的尸检工作不就没用了?”
“怎么会没用?刑事案件都是要进行尸体解剖检验的。这是基础工作。也是保障案件准确办理和完善证据锁链的重要举措。”其实我也很惊讶,这都十多年了,圣兵哥当初的话还这么印象深刻的印在我的脑海。
“也就是说,我们要去做一些无用功?”当时的我,很愤青,很幼稚。
圣兵哥微微一笑,没有和我纠缠这个问题:“去看看吧,先看,下次你就自己上。至于侦查部门说案件已经破了,还不一定,不信你看。”
我完全没听懂,只听见下次就让我上台子了,自己暗自鼓足了劲,要好好学。只是心里打鼓,解剖刀都没摸过的我,行么?
殡仪馆一般离市区都比较远,利用坐车的时间,我拿起案件前期调查材料,随手翻着。
“群殴事件中,一名18岁的参与者饶博身中数刀,当场倒地,120在将其送往医院途中不治身亡。”
“这个名,和我的一个小学同学的名一样的,呵呵,真巧。”嘴上这样说,但我的心里暗暗着急,毕竟,这个姓。。。这个名。。。这个年龄。。。。
一路忐忑。很快,警车开进了写有“陵园”字样的牌坊大门。
此时是炎热的夏天,但是进了解剖室,后背却袭来一阵阵的凉气。那时候其实没有哪个地方有... -->>
书香门第【月月小七】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尸语者(法医秦明系列1)--法医侦案日志,源自真实案例
作者:法医秦明
序
万劫不复有鬼手,太平人间存佛心。是的,我是个法医。1999年,一部著名的香港电视连续剧《鉴证实录》走红大陆后,法医这个充满了神秘和刺激的职业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筹备建立法医学系,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在第一志愿填写了法医学专业。而这个时候,我已经是法医学系大二的学生了。
看到法医这个职业的走红,我是骄傲的。记得我走近皖南医学院法医学系大门的时候,法医这个专业还是个大大的冷门。因为受到传统世俗观念的影响,大部分人对这个职业还是敬而远之的。那时候,每年全国的法医学毕业生仅有300人左右,而我所在的这个班40个人,只有我一个人的第一志愿是法医学。我不得不佩服自己的远见和眼光。
参加了法医学实践后,更加体会到这个职业的魅力所在。现场勘查前的期待,勘查和尸检时的思考,案件侦破后的成就感,无一不对我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但是,法医工作的艰苦是常人所不能想像的,所以,我也总是会发发牢骚。牢骚过后,我依旧热爱这个职业。
毕业后,分配到了省公安厅工作,接触疑难命案的机会比较多,挑战性也更强。曾几何时就有想法写点东西,把曾经经历过的案件,加以润色、夸大,揉捏成一个个小故事,甚至涂鸦出一本所谓的“侦探小说”。同时也塑造出一个胆大心细、有勇有谋的法医人物。可惜因为我的才疏学浅,连个题目也编不出来,更别说是写情节了,所以这个想法一直就被压抑在脑海的深处。
以前也想用“鬼手佛心”作为题目写一本小说,可是写到万字就写不下去了,可能是无法设计情节,也可能是没有时间。总之,算是夭折了。由这一次的失败经历,我总结出来,我实在没有文采去设计情节、设计情感甚至设计种马来完成《刑名师爷》这样一部巨作。但是,我觉得我可以写日记,真实的记录我工作的点滴,等到老了,看着年轻时候的工作点滴,也会感慨无限吧!
今天,又受到@安徽公安在线的点拨和@捕风听雨的鼓励,那一点冲动再次涌上心头。想了一下午,准备用#鬼手佛心-我的那些案子#作为主题,用日记的形式记录我工作的点滴。从这个辞兔迎龙的日子开始,迈出这艰难的第一步。回想一下这些年通过法医技术破案的案例,不少,今后的日子还会慢慢积累。不指望有多少朋友会喜欢看,只当是写给自己,纪念我的法医生涯。等到老了的时候看看,一定会十分有意思。
作家朋友们不要指责没有艺术感和悬疑性,行内朋友们不要指责情节的幼稚。只当是一个小法医的日记,请宽容的一笑了之。
从今天开始,《鬼手佛心-我的那些案子》将迈出艰难的第一步,有时间我就多写一些,没时间就少写一些。权当是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了。等过去的案件写完了,以后的案子就要慢慢更新了,必须等到案件破了,且是通过法医技术破案的案件,才可以编写。我自己很是期待。。。
不管能写多长,谨为此文为序。
【第一案】同学被杀(1)
我的父亲可以算是共和国第一代正儿八经专业的刑事技术人员(70年代前,刑事技术和侦查是不分家的,正儿八经的有刑事技术专业之说,应该是70年代了),痕迹检验的专家。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就表达出一个夙愿,希望我能够子承父业。爸爸是我的偶像,他的警服和手枪一直是我从小垂涎的物件。光鲜的背后一定会有很大的付出,因为热衷于事业,我的妈妈承担了所有的家庭重担。妈妈也能理解爸爸的辛苦,但是她却舍不得自己的儿子也这么辛苦,于是,反对我当警察,是从小以来妈妈和我说的最多的话。
不当警察当什么好呢?作为护士长的妈妈,自然支持我去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一样的神圣和光荣。
所以,从小,我的理想就摇摆不定,一段时间立志当警察,一段时间立志当医生。就这样警察警察医生医生的度过了艰苦的高中三年,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看见了一个新鲜的词儿:“法医”。挺好,两者兼顾了!顶着妈妈的反对,顺着爸爸的支持,我填写了第一志愿。
那一年是1998年,我以高出普通本科线30分的成绩(其实不够重点线)考进了皖南医学院的法医学系。
那时候法医专业可以说是冷门的很,全国一年只有300名毕业生,我的班级40名同学只有我一个是第一志愿,其他的同学都是服从分配服从到了这个专业。于是,我们40个人就这样一半懊恼一半好奇的开始了新学期。
学医的童鞋们都知道,大一就很痛苦,系统解剖学的挂科率可以算是医学生中继生理、生化和病生之后最高,最为噩梦的一门课程。侥幸的很,我及格了。
那个时候,爸爸已经是老家公安局的副局长了,所以走了后门,让我暑假期间就在公安局刑警支队的法医部门开始实习。仅仅学过系统解剖学的我,离法医学的及格线太远了,但是就这样赶鸭子上架,开始进行实践工作。
南方城市,命案少得很,暑假期间也就成天跟着老家法医部门的顶梁柱--圣兵法医(他现在已经不干法医了,但是我一直崇拜他,他是我的启蒙老师。)后面看看伤情鉴定什么的,当然,看得也是一头雾水。直到一天,法医门诊的电话铃声急促的响起。
“法医门诊。”
“我是重案大队小李,石城路发生一起群殴事件,一名男子死亡,请过来看现场吧。”电话那头充满了疲倦。
“命案?”我一时有些手足无措。
圣兵哥一把抢过电话:“什么情况?有头绪么?”后来我才知道,所谓的“有头绪么”就是指犯罪嫌疑人明确不明确,如果犯罪嫌疑人明确,那么这样的案件法医的压力就会很小,只要做一些基础工作就可以了。但是没有头绪,法医需要分析推理的内容就很多,现场勘查和尸检工作也会多花一倍的时间。
“打架而已,抓了好几个了,剩下的都在追,跑不掉。”
“好,马上到。”圣兵哥长吁一口气。
坐着标有“刑事现场勘查”、拉着警报的警车去现场,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刺激感。
现场很平静,比想象中平静太多了。马路的旁边,胡乱的拉着一圈警戒带,周围熙熙攘攘的挤着一些围观群众。警戒带中间是啥也没有,实在不知道这些童鞋围观些什么。走到警戒带中间,发现有一滩血泊,血泊周围可以看到几条成条状的滴落状血迹,和少量的喷溅状血迹。圣兵哥拿出勘察箱,在血泊、喷溅状血迹和滴落状血迹中各取了一部分。这个行为在当时其实是很先进的,因为99年的时候,dna检验才刚刚开始使用,而且那个时候还是在用电泳的原始方法,工序非常复杂,所以一般是不会动用这个高科技的,尤其是这样已经明确犯罪嫌疑人的案件。
现场看完了,我们重新上了车。
“圣兵哥,我们去哪?”
“殡仪馆啊。死者是在送医院途中死亡的,现在尸体已经拉去殡仪馆了。”
“殡。。。殡仪馆?”虽然早就有思想准备,自己早晚要参加尸检,但是事到临头,总还是有些紧张。不对,是紧张中夹杂着兴奋,“不是说案件已经破了么?人都抓了么?那么,我们的尸检工作不就没用了?”
“怎么会没用?刑事案件都是要进行尸体解剖检验的。这是基础工作。也是保障案件准确办理和完善证据锁链的重要举措。”其实我也很惊讶,这都十多年了,圣兵哥当初的话还这么印象深刻的印在我的脑海。
“也就是说,我们要去做一些无用功?”当时的我,很愤青,很幼稚。
圣兵哥微微一笑,没有和我纠缠这个问题:“去看看吧,先看,下次你就自己上。至于侦查部门说案件已经破了,还不一定,不信你看。”
我完全没听懂,只听见下次就让我上台子了,自己暗自鼓足了劲,要好好学。只是心里打鼓,解剖刀都没摸过的我,行么?
殡仪馆一般离市区都比较远,利用坐车的时间,我拿起案件前期调查材料,随手翻着。
“群殴事件中,一名18岁的参与者饶博身中数刀,当场倒地,120在将其送往医院途中不治身亡。”
“这个名,和我的一个小学同学的名一样的,呵呵,真巧。”嘴上这样说,但我的心里暗暗着急,毕竟,这个姓。。。这个名。。。这个年龄。。。。
一路忐忑。很快,警车开进了写有“陵园”字样的牌坊大门。
此时是炎热的夏天,但是进了解剖室,后背却袭来一阵阵的凉气。那时候其实没有哪个地方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