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大明国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为朝政,只为家事。”
朱棣的焦虑并未掩饰,几乎就是肉眼可见的。
姜星火眼中闪过一丝明了:“如今北直隶还有大半年的延期时间,陛下所虑,可是储君之选?”
朱棣点了点头,眉宇间透出一丝无奈:“朕诸子皆贤,却各有长短,难以抉择。”
朱高燧在一旁静静听着,心中却是翻江倒海。
“诸子皆贤”这句话,对他而言未尝没有诱惑力,可朱高燧还是拎得清的,如果没有海外封藩的出路,那么他肯定是支持二哥朱高煦争储的,因为他跟二哥一向亲近,若是大哥当了储君,他肯定没什么好下场国内封藩就是如此,新皇登基,削不削爵、圈不圈禁他,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但是眼下既然有了出路,能去海外,那自然是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才舒服。
就算是大明国内有什么变动,自己手里有兵有地盘,离得位置还远,朝廷想要武力削藩,也要掂量掂量会不会被拖入远征的泥潭。
所以,朱高燧还是冷静了下来。
他知道,父皇此言,实则是在试探姜星火的态度。
京营三大营离开南京的这两年,整个帝国的繁琐政务和发展政策,全都是姜星火和朱高炽两个人负责的,而随着施政的过程以及思想界的变化,支持变法的新晋官员,已经成了新鲜血液中的主流。
科举、大明行政学校、国子监、小吏破格擢拔.这些成为官员的途径,基本都被变法派所掌握了。
而且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变,伪装成“四民皆本”的“重商主义”思潮,也逐渐蔓延到了士绅阶层。
士绅阶层中固然有一部分顽固不化的,但其中识时务者,尤其是沿海府县的,在看到了商贸的巨大利益后,很多都嘴上说着反对变法,实际上却半遮半掩地开始从事贸易。
毕竟,田产收益虽然稳定,但跟堪称暴利的海外贸易还是比不了的。
因此支持变法的人越来越多,以姜星火和朱高炽为代表的变法派力量也就越强大。
此消彼长之下,从洪武-建文时期走来的老人虽然在朝堂上依旧占据了主导,但根基却被挖空了。
最显而易见的事情就是,各布政使司、府、县的考试和教学,基本上都以改良后的新式思想为主了,荀子的地位得到提高,更多的实学思想被纳入到策论范围。
而长此以往下去,变法派必然取代保守派,成为朝廷的实际主导力量。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变法派中姜星火领导的力量,是否会与军权相结合,继而威胁皇权,就是让朱棣不得不细细思索的事情了。
姜星火虽然是他最倚重的重臣,姜星火的意见无疑会对他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但他也清楚,对方也有自己的立场和利益,所以对方的话能否完全信任呢?
“陛下,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
姜星火略微沉吟道:“储君之选,关乎国本,当以德才兼备者为先。”
朱高燧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叹,他心知肚明,姜星火这番话,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给了朱棣一个台阶下。
朱棣缓缓开口:“德才兼备,说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朕的子嗣中,谁能当此重任?”
姜星火微微一笑道:“陛下圣明,自然能选出最合适的人选。无论选谁为储君,只要能维护大明江山的稳定,便是最好的选择。”
在温暖的内堂中,朱棣尽量让自己保持平静。
姜星火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块石头投入湖中,激起层层涟漪。
朱棣知道,姜星火在暗示自己,储君之选不能只看表面,更要考虑长远的利益和大明的未来。
说白了,姜星火这番话,既是在规避风险,也是在给自己指明方向。
什么是德?什么是才?
对于普通人家来说,那当然是孝悌仁义是德,学富五车是才。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朱高炽当然才是最合适的储君人选。
但对于皇家来说,则完全不是如此,甚至可以说,恰恰相反。
对于皇家,心狠手辣是德,上马能平天下、下马能治天下是才。
过于仁恕的君主,注定会被臣下所摆弄。
再翻译翻译什么叫“维护大明江山的稳定”?当然是能延续朱棣的政策。
而朱棣的政策是要让大明“治隆唐宋、远迈汉唐”,说白了其实就是四个字——对外扩张。
对内发展经济进行变法这些手段,都是用来支持对外扩张,给扩张地提供财源的。
那么可想而知,两个儿子如果有一天继位,肯定是二儿子朱高煦更能延续朱棣的政策,因为他是军人出身,背后就是勋贵武臣团体,这个团体的利益天然就倾向于对外扩张。
所以姜星火看起来不过是简简单单两句话,不偏不倚没有表面自己的态度,但其实什么都说了。
朱棣说道:“今日与国师一席话,朕受益匪浅。储君之选,朕会慎重考虑。”
但朱棣却并没有离开,而是马上又问了一个问题。
“那若是大皇子成为储君,国师又该如何自处?”
朱棣的双眼紧紧地盯着姜星火面上的神色。
姜星火并未犹豫,干脆道:“陛下春秋鼎盛,变法始终会延续下去,这不是现在我该考虑的问题。”
朱棣终于松了口气。
无论姜星火此言是真心还是假意,朱棣的警惕之心都大大降低了。
<divstyle="text-align:center;">
,不为朝政,只为家事。”
朱棣的焦虑并未掩饰,几乎就是肉眼可见的。
姜星火眼中闪过一丝明了:“如今北直隶还有大半年的延期时间,陛下所虑,可是储君之选?”
朱棣点了点头,眉宇间透出一丝无奈:“朕诸子皆贤,却各有长短,难以抉择。”
朱高燧在一旁静静听着,心中却是翻江倒海。
“诸子皆贤”这句话,对他而言未尝没有诱惑力,可朱高燧还是拎得清的,如果没有海外封藩的出路,那么他肯定是支持二哥朱高煦争储的,因为他跟二哥一向亲近,若是大哥当了储君,他肯定没什么好下场国内封藩就是如此,新皇登基,削不削爵、圈不圈禁他,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但是眼下既然有了出路,能去海外,那自然是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才舒服。
就算是大明国内有什么变动,自己手里有兵有地盘,离得位置还远,朝廷想要武力削藩,也要掂量掂量会不会被拖入远征的泥潭。
所以,朱高燧还是冷静了下来。
他知道,父皇此言,实则是在试探姜星火的态度。
京营三大营离开南京的这两年,整个帝国的繁琐政务和发展政策,全都是姜星火和朱高炽两个人负责的,而随着施政的过程以及思想界的变化,支持变法的新晋官员,已经成了新鲜血液中的主流。
科举、大明行政学校、国子监、小吏破格擢拔.这些成为官员的途径,基本都被变法派所掌握了。
而且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变,伪装成“四民皆本”的“重商主义”思潮,也逐渐蔓延到了士绅阶层。
士绅阶层中固然有一部分顽固不化的,但其中识时务者,尤其是沿海府县的,在看到了商贸的巨大利益后,很多都嘴上说着反对变法,实际上却半遮半掩地开始从事贸易。
毕竟,田产收益虽然稳定,但跟堪称暴利的海外贸易还是比不了的。
因此支持变法的人越来越多,以姜星火和朱高炽为代表的变法派力量也就越强大。
此消彼长之下,从洪武-建文时期走来的老人虽然在朝堂上依旧占据了主导,但根基却被挖空了。
最显而易见的事情就是,各布政使司、府、县的考试和教学,基本上都以改良后的新式思想为主了,荀子的地位得到提高,更多的实学思想被纳入到策论范围。
而长此以往下去,变法派必然取代保守派,成为朝廷的实际主导力量。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变法派中姜星火领导的力量,是否会与军权相结合,继而威胁皇权,就是让朱棣不得不细细思索的事情了。
姜星火虽然是他最倚重的重臣,姜星火的意见无疑会对他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但他也清楚,对方也有自己的立场和利益,所以对方的话能否完全信任呢?
“陛下,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
姜星火略微沉吟道:“储君之选,关乎国本,当以德才兼备者为先。”
朱高燧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叹,他心知肚明,姜星火这番话,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给了朱棣一个台阶下。
朱棣缓缓开口:“德才兼备,说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朕的子嗣中,谁能当此重任?”
姜星火微微一笑道:“陛下圣明,自然能选出最合适的人选。无论选谁为储君,只要能维护大明江山的稳定,便是最好的选择。”
在温暖的内堂中,朱棣尽量让自己保持平静。
姜星火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块石头投入湖中,激起层层涟漪。
朱棣知道,姜星火在暗示自己,储君之选不能只看表面,更要考虑长远的利益和大明的未来。
说白了,姜星火这番话,既是在规避风险,也是在给自己指明方向。
什么是德?什么是才?
对于普通人家来说,那当然是孝悌仁义是德,学富五车是才。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朱高炽当然才是最合适的储君人选。
但对于皇家来说,则完全不是如此,甚至可以说,恰恰相反。
对于皇家,心狠手辣是德,上马能平天下、下马能治天下是才。
过于仁恕的君主,注定会被臣下所摆弄。
再翻译翻译什么叫“维护大明江山的稳定”?当然是能延续朱棣的政策。
而朱棣的政策是要让大明“治隆唐宋、远迈汉唐”,说白了其实就是四个字——对外扩张。
对内发展经济进行变法这些手段,都是用来支持对外扩张,给扩张地提供财源的。
那么可想而知,两个儿子如果有一天继位,肯定是二儿子朱高煦更能延续朱棣的政策,因为他是军人出身,背后就是勋贵武臣团体,这个团体的利益天然就倾向于对外扩张。
所以姜星火看起来不过是简简单单两句话,不偏不倚没有表面自己的态度,但其实什么都说了。
朱棣说道:“今日与国师一席话,朕受益匪浅。储君之选,朕会慎重考虑。”
但朱棣却并没有离开,而是马上又问了一个问题。
“那若是大皇子成为储君,国师又该如何自处?”
朱棣的双眼紧紧地盯着姜星火面上的神色。
姜星火并未犹豫,干脆道:“陛下春秋鼎盛,变法始终会延续下去,这不是现在我该考虑的问题。”
朱棣终于松了口气。
无论姜星火此言是真心还是假意,朱棣的警惕之心都大大降低了。
<divstyle="text-align: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