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大明国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对于如今第一次下西洋,好吧,去万里石塘挖鸟粪那次不算,那次连国门都没出。
第一次郑和下西洋的目标,姜星火定的也不高,终极目标就是要控制住马六甲海峡,也就是现在的满剌加国,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郑和或许还会面对一个不可避免的阻碍,那就是如今南洋的海盗王——陈祖义。
第466章吕宋
郑和的第一次下西洋,确实整体而言不太顺利。
因为比姜星火前世历史上的第一次下西洋时间点早了两年,所以这时候郑和的远洋舰队还不够庞大,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舰队规模要小一些,但前进基地却同样远了很多,有安南国的清化港和占城国的沱灢港这两个优良海港可供使用,即便遇到危险,也可以及时撤回来,毕竟这两个地方现在都在大明的控制之下。
舰队指挥官郑和、副指挥官王景弘、登陆部队指挥官朱有爋三人,此时已经来到了吕宋国。
吕宋国,大约就是姜星火前世菲律宾的北部区域,以吕宋岛为核心构成的王国,再往南,就是中间无数的群岛,还有南边的另一个大岛了,虽然也都建立了大大小小所谓的“王国”,但与其说是王国,不如说是部落更合适一些,开化的蛮夷倒有不少,再怎么说如今都是十五世纪了,即便大明不来,再过一百来年,“两牙”的殖民者也该来了,但这地界文明有多发达,那就不用指望了。
不过吕宋国跟这些南边的“王国”不一样,由于吕宋国比较富饶,离大明的福建、广东等布政使司距离较近,所以元末明初时期,福建、广东等地的商人到吕宋国做生意的甚至达到了数万人,在大明执行了严格的海禁政策以后,这些商贩大部分人都在那里久居不返,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子孙后代都生活在吕宋国的土地上,也算是最早的华侨了,如今已经有了十几万人的规模,是相当庞大的一股势力。
这些从大明来的移民,不仅给吕宋国带来了更先进的文明和技术,也带来了信息,在大明洪武五年正月的时候,吕宋国就拉上了南边的琐里国等王国一道,派遣使者一道去大明进贡,以建立双方外交关系,并且确定大明对他们的态度,当得知大明无意于他们这些番邦小国后,吕宋国的国王也放下心来。
但是这一切显然随着靖难之役这场大明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内战的结束而发生了改变,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子和朝臣都换了,国家的对外政策自然也有了理所应当的新变化。
名义上,郑和等人是来赍诏的,也就是宣读大明王朝的诏书,给他们颁发大明的《大统历》,安抚宽慰这些岛国,以彰显大明王朝的国威和皇恩浩荡。
之所以有这个说法,是因为这次征安南,发现南方的这些国家,普遍使用的都还是元朝的《授时历》,这东西是至元十七年忽必烈取《尚书·尧典》中的“敬授民时”之意赐名的,郭守敬基本承担了主要工作,在至元十八年推行天下。
授时历首次将小数引入历法,以365.2425日为一回归年,与现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5.92秒,与今公历历年平均长度相同,迄今为止,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遥遥领先现在的西方.为啥说《授时历》是最先进的历法,还要换明朝的《大统历》呢?
原因也简单,虽说刘伯温弄的《大统历》,跟郭守敬的《授时历》比,基本上就是换了个封皮,但不要以为这不重要,形式也很重要。
至少对于大明这种强调“礼”的封建王朝来说很重要。
实际上,除了这些官方明面上的理由,郑和的舰队,更多的是来仔细探查吕宋国的情况,看看是否如国师所说的那般有平原且气候水热俱佳,适宜农耕,再看看其中的矿产如何,人文如何,是实行直接统治比较好,还是进行间接统治。
因此,郑和等人这一趟远航,在朱有爋的提议下,除了水手和其他辅助人员外,带了足足四千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主要目的就是想看看,能否把吕宋国的资源尽量掌握在手中。
这一点,倒也符合朱有爋的性子。
不过,郑和没有料到的是,当他抵达吕宋国之后,迎接他却并非友好的欢迎。
马尼拉湾入口处的海岬,岩石高峻,形如木杵,虽然此时此刻的姜星火在南京看雪,但在吕宋这里,礁上却长满了密密麻麻、不知名的绿色植物,金灿灿的阳光照耀在这些绿叶上,闪烁着点点金黄的光泽,看起来十分美丽。
“哗啦啦~”
伴随着海潮涌起,无数细小的水珠击打在礁石上,又被抛到天空中,继而洒落,溅到了站在山崖边的人身上。
他抬头望向远方的大片海域,那里是吕宋国最大的天然港湾,也是吕宋为繁华富庶的地区。
而此刻,却迎来了一群他眼里的不速之客。
事实上,在郑和舰队的舰船刚驶入吕宋国周围的海域之后,得到渔民的汇报后,吕宋国的军事力量就开始迅速集结了起来,而这些军事力量,并非是吕宋国国王麾下的,也不是某些酋长,而是来自当地的大明移民。
这种情况其实很好理解,倒不是所谓的老乡见老乡,背后捅一刀,而是他们这些人,本来对于大明来说,就是叛国罪人。
别管是张士诚、方国珍的旧部,还是受到海禁政策影响的海贸商人、海盗团伙,亦或是没了生计的渔民,都是站在大明朝廷对立面的。
这时候这么庞大的大明舰队来到马尼拉湾,他们不紧张才是假的,毕竟大明很可能把他们当敌人来处理,而非一厢情愿的“自己人”。
所以此时他们摆出这种态度,也就不奇怪了。
而这些移民的首领,就是刚才在山崖边上的人,他名叫许柴佬,在明初举族侨居吕宋,因经商有方,成为吕宋国巨富,在马尼拉当地享有盛誉,为华侨界领袖。
这个时代海上贸易并不太平,南洋这里,到处都是海盗,除了陈祖义,还有大大小小上百个海盗团伙,所以哪怕是商船队伍,都是有自己的武装力量的,而且有的时候,见到弱小的货船,还会客串一回海盗。
而大明的移民,在吕宋国的处境也很尴尬,吕宋国内部的土人,对于这些文化技术都领先他们的外来人,是抱有提防心理的,只不过由于吕宋国内部也是一盘散沙,再加上这些大明移民会给国王缴纳不菲的税费,所以才让他们在这里立足。
而这些大明移民的军事力量其实只能勉强称得上唬人.马尼拉湾分大湾和小湾,对于大湾,他们根本无力防御,只在小湾的两端建造了两座堡垒,堡垒里面有大炮,但却是元朝的科技产物了,只能发射石弹,放在现在面对大明的坚船利炮,已然非常过时。
而且由于马尼拉当地虽然以海港为核心,但周围还散布着很多小镇,所以人口并不集中,兵力加起来只有一两千人而已。
从事海洋贸易的移民们倒是不算贫穷,能够购置、打造的起盔甲兵刃,但其他需要复杂军事科技的大型军械是别想了。
所以,面对即将来到的明军舰队,吕宋国的大明移民们显得毫无底气。
他们的军事部署,就是利用两端堡垒上的炮台,配合他们的武装商船和战舰,在狭窄的小湾处拦截大明的远洋舰队,将他们阻挡。
至少,也要让他们知难而退!
只是,当他们看清楚大明舰队的规模和人员构成之后,信了渔民鬼话的他们,脸上都露出绝望之色。
你跟我说这叫规模不大?
情报失误,显然是要害死人的。
尤其是受限于海面曲度和海雾能见度,渔民们远远望见的舰船,更是整个大明远洋舰队的冰山一角。
所以此时在风平浪静、能见度良好的马尼拉湾上,看到排成十余排,每一排都一眼望不到头的恐怖舰队,简直就让他们觉得无比的震撼。
他们万万没想到,大明舰队的规模竟然这么大,单单那些看起来像是移动城池一样的巨舰,就超过十艘之巨,更恐怖的是,后面还有大小舰船无数,加起来恐怕有上百艘,这简直不是人类能拥有的海上力量,即使他们因为海洋贸易的原因称得上见多识广,可也不觉得,这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舰队,敢妄言能胜过眼前的存在。
当然了,最关键的是,这支庞大舰队的旗号是——大明!
这才是让这些大明移民最为惶恐的,也... -->>
对于如今第一次下西洋,好吧,去万里石塘挖鸟粪那次不算,那次连国门都没出。
第一次郑和下西洋的目标,姜星火定的也不高,终极目标就是要控制住马六甲海峡,也就是现在的满剌加国,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郑和或许还会面对一个不可避免的阻碍,那就是如今南洋的海盗王——陈祖义。
第466章吕宋
郑和的第一次下西洋,确实整体而言不太顺利。
因为比姜星火前世历史上的第一次下西洋时间点早了两年,所以这时候郑和的远洋舰队还不够庞大,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舰队规模要小一些,但前进基地却同样远了很多,有安南国的清化港和占城国的沱灢港这两个优良海港可供使用,即便遇到危险,也可以及时撤回来,毕竟这两个地方现在都在大明的控制之下。
舰队指挥官郑和、副指挥官王景弘、登陆部队指挥官朱有爋三人,此时已经来到了吕宋国。
吕宋国,大约就是姜星火前世菲律宾的北部区域,以吕宋岛为核心构成的王国,再往南,就是中间无数的群岛,还有南边的另一个大岛了,虽然也都建立了大大小小所谓的“王国”,但与其说是王国,不如说是部落更合适一些,开化的蛮夷倒有不少,再怎么说如今都是十五世纪了,即便大明不来,再过一百来年,“两牙”的殖民者也该来了,但这地界文明有多发达,那就不用指望了。
不过吕宋国跟这些南边的“王国”不一样,由于吕宋国比较富饶,离大明的福建、广东等布政使司距离较近,所以元末明初时期,福建、广东等地的商人到吕宋国做生意的甚至达到了数万人,在大明执行了严格的海禁政策以后,这些商贩大部分人都在那里久居不返,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子孙后代都生活在吕宋国的土地上,也算是最早的华侨了,如今已经有了十几万人的规模,是相当庞大的一股势力。
这些从大明来的移民,不仅给吕宋国带来了更先进的文明和技术,也带来了信息,在大明洪武五年正月的时候,吕宋国就拉上了南边的琐里国等王国一道,派遣使者一道去大明进贡,以建立双方外交关系,并且确定大明对他们的态度,当得知大明无意于他们这些番邦小国后,吕宋国的国王也放下心来。
但是这一切显然随着靖难之役这场大明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内战的结束而发生了改变,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子和朝臣都换了,国家的对外政策自然也有了理所应当的新变化。
名义上,郑和等人是来赍诏的,也就是宣读大明王朝的诏书,给他们颁发大明的《大统历》,安抚宽慰这些岛国,以彰显大明王朝的国威和皇恩浩荡。
之所以有这个说法,是因为这次征安南,发现南方的这些国家,普遍使用的都还是元朝的《授时历》,这东西是至元十七年忽必烈取《尚书·尧典》中的“敬授民时”之意赐名的,郭守敬基本承担了主要工作,在至元十八年推行天下。
授时历首次将小数引入历法,以365.2425日为一回归年,与现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5.92秒,与今公历历年平均长度相同,迄今为止,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遥遥领先现在的西方.为啥说《授时历》是最先进的历法,还要换明朝的《大统历》呢?
原因也简单,虽说刘伯温弄的《大统历》,跟郭守敬的《授时历》比,基本上就是换了个封皮,但不要以为这不重要,形式也很重要。
至少对于大明这种强调“礼”的封建王朝来说很重要。
实际上,除了这些官方明面上的理由,郑和的舰队,更多的是来仔细探查吕宋国的情况,看看是否如国师所说的那般有平原且气候水热俱佳,适宜农耕,再看看其中的矿产如何,人文如何,是实行直接统治比较好,还是进行间接统治。
因此,郑和等人这一趟远航,在朱有爋的提议下,除了水手和其他辅助人员外,带了足足四千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主要目的就是想看看,能否把吕宋国的资源尽量掌握在手中。
这一点,倒也符合朱有爋的性子。
不过,郑和没有料到的是,当他抵达吕宋国之后,迎接他却并非友好的欢迎。
马尼拉湾入口处的海岬,岩石高峻,形如木杵,虽然此时此刻的姜星火在南京看雪,但在吕宋这里,礁上却长满了密密麻麻、不知名的绿色植物,金灿灿的阳光照耀在这些绿叶上,闪烁着点点金黄的光泽,看起来十分美丽。
“哗啦啦~”
伴随着海潮涌起,无数细小的水珠击打在礁石上,又被抛到天空中,继而洒落,溅到了站在山崖边的人身上。
他抬头望向远方的大片海域,那里是吕宋国最大的天然港湾,也是吕宋为繁华富庶的地区。
而此刻,却迎来了一群他眼里的不速之客。
事实上,在郑和舰队的舰船刚驶入吕宋国周围的海域之后,得到渔民的汇报后,吕宋国的军事力量就开始迅速集结了起来,而这些军事力量,并非是吕宋国国王麾下的,也不是某些酋长,而是来自当地的大明移民。
这种情况其实很好理解,倒不是所谓的老乡见老乡,背后捅一刀,而是他们这些人,本来对于大明来说,就是叛国罪人。
别管是张士诚、方国珍的旧部,还是受到海禁政策影响的海贸商人、海盗团伙,亦或是没了生计的渔民,都是站在大明朝廷对立面的。
这时候这么庞大的大明舰队来到马尼拉湾,他们不紧张才是假的,毕竟大明很可能把他们当敌人来处理,而非一厢情愿的“自己人”。
所以此时他们摆出这种态度,也就不奇怪了。
而这些移民的首领,就是刚才在山崖边上的人,他名叫许柴佬,在明初举族侨居吕宋,因经商有方,成为吕宋国巨富,在马尼拉当地享有盛誉,为华侨界领袖。
这个时代海上贸易并不太平,南洋这里,到处都是海盗,除了陈祖义,还有大大小小上百个海盗团伙,所以哪怕是商船队伍,都是有自己的武装力量的,而且有的时候,见到弱小的货船,还会客串一回海盗。
而大明的移民,在吕宋国的处境也很尴尬,吕宋国内部的土人,对于这些文化技术都领先他们的外来人,是抱有提防心理的,只不过由于吕宋国内部也是一盘散沙,再加上这些大明移民会给国王缴纳不菲的税费,所以才让他们在这里立足。
而这些大明移民的军事力量其实只能勉强称得上唬人.马尼拉湾分大湾和小湾,对于大湾,他们根本无力防御,只在小湾的两端建造了两座堡垒,堡垒里面有大炮,但却是元朝的科技产物了,只能发射石弹,放在现在面对大明的坚船利炮,已然非常过时。
而且由于马尼拉当地虽然以海港为核心,但周围还散布着很多小镇,所以人口并不集中,兵力加起来只有一两千人而已。
从事海洋贸易的移民们倒是不算贫穷,能够购置、打造的起盔甲兵刃,但其他需要复杂军事科技的大型军械是别想了。
所以,面对即将来到的明军舰队,吕宋国的大明移民们显得毫无底气。
他们的军事部署,就是利用两端堡垒上的炮台,配合他们的武装商船和战舰,在狭窄的小湾处拦截大明的远洋舰队,将他们阻挡。
至少,也要让他们知难而退!
只是,当他们看清楚大明舰队的规模和人员构成之后,信了渔民鬼话的他们,脸上都露出绝望之色。
你跟我说这叫规模不大?
情报失误,显然是要害死人的。
尤其是受限于海面曲度和海雾能见度,渔民们远远望见的舰船,更是整个大明远洋舰队的冰山一角。
所以此时在风平浪静、能见度良好的马尼拉湾上,看到排成十余排,每一排都一眼望不到头的恐怖舰队,简直就让他们觉得无比的震撼。
他们万万没想到,大明舰队的规模竟然这么大,单单那些看起来像是移动城池一样的巨舰,就超过十艘之巨,更恐怖的是,后面还有大小舰船无数,加起来恐怕有上百艘,这简直不是人类能拥有的海上力量,即使他们因为海洋贸易的原因称得上见多识广,可也不觉得,这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舰队,敢妄言能胜过眼前的存在。
当然了,最关键的是,这支庞大舰队的旗号是——大明!
这才是让这些大明移民最为惶恐的,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