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大明国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计记录,基本都以“收、支”作为记帐符号,而在月结,季结、年结和会计报告编报方面则多以“入、出”作为集合帐目的标志,这种做法,源于宋代,普及于明代,而在户部所下达的命令中,一般多用“照数收贮”和“照数支给”的书写方法,在户部官员们的奏疏中则多用“收过数目”和“支过数目”等写法,这些都已经成为大明官方经济文件的专用术语。
在姜星火前世,对此的记录也很详尽,《明会典》里面有“收钞银七千四百五十九两五钱四分四厘零、收鱼课银六十八两五钱五分”;《明史·食货志》也有“神宗万历六年太仓库岁入凡四百五十余万两、岁入太仓盐课银三万五千余两”等记录。
那么问题出在哪?
关键就在于,现在的大明,还是延续了传统的单式记帐。
单式记帐的优点是简明扼要,又能够较为完整地、正确地反映会计的对象,对会计事项内容记录的处理,一般前列时间和会计记录符号,次列会计事项内容的简明摘要,说明经济事项发生的原因,最后依次摆列数量、单价和金额。
但缺点就在于,有些过于简单了,也过于容易被人做手脚了。
看起来财务制度很完善,能够清楚地记录收受、支付、转记和结清,对会计记录的处理,一般都采用加盖朱色戳记的办法明确其结果,如收受清楚便加盖“收讫”章,支付完毕加盖“付讫”章,过帐加盖“过入”章,帐目对应结清则加盖“结清”章,对每一帐目的来龙去脉交代比较清楚,凡收入事项突出说明该笔收入的来源;凡支出事项,首先突出说明其去向,然后附带说明该笔支出之来源。
但一旦帐目过多,流转程序过多,这种单式记帐的弊端就会显露无疑。
而姜星火经过跟夏原吉的探讨后,打算推出的,就是复式记帐。
不过跟现代的复式记帐不同,这种复式记帐是比较适应现在的大明时代背景的“三脚帐”的改进版,也就是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明末资产阶层萌芽的时候才会产生的“四脚帐”。
先说“三脚帐”,这个方法明初就有,对于非现金交易的转帐事项记录两笔,是复式会计记录的方法,人们形象地把这种会计记录比作“两脚”;对于现金收付事项,则只记现金对方一笔,是单式会计记录,人们形象地将其比作“一脚”,合称“三脚帐”,但归根结底,还是不成熟的复式记帐方法。
这种记帐方法,在江南的一些商户里面,已经开始流传了,而“三脚帐”把记录的重点放在每日流水上面,即每隔五日,或一旬、半月,在流水帐上求计本期库存现金的结存数额,然后与实存数额相核对,凡帐实相符,则加盖“结清”戳记,凡帐实不相符,则立即追查原因对于往来帐项的处理大体遵循“有来必有去,来去必相等”的记帐规则,对于单式记帐来说,是一种显着的进步。
如果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使用的是这种记帐方法,那么显然,施幼敏等人想要进行帐目造假的难度,就会高很多。
但姜星火打算用的是“四脚帐”,这种复式记帐法,已经相当接近现代财会制度使用的复式记帐了。
“什么是‘四脚帐’?”
在场的高官们都有些好奇,“三脚帐”这东西,他们有的人是听说过的,毕竟现在南京城里,也有不少商户是这么用的,只是朝廷的办法还比较传统,但是“四脚帐”,却委实是闻所未闻。
姜星火出言解释道:“所谓四脚帐,就是在形式上将一切经济往来都划分为现金交易和非现金交易,嗯,也就是债权债务往来交易,一共这两大类,而针对每一类经济活动,会计的复式记录都必须同时反映资金的来源和资金的去向两个方面的内容,因此,两类经济活动四个方面的记录内容,就构成了支撑整个复式帐法的四根支柱,也就是四脚.这四脚,也就是把全部帐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并按照四大类各自包含的内容在其下又分列若干项目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分项核算。”
“那怎么核对呢?跟三脚帐比,优点在哪?”朱高炽有些好奇地问道,他对经济是有一定研究的,很敏锐地发现了这种新型记帐方式的优点。
姜星火回答道:“可以通过‘进-缴=存(总资产)-该(负债+资本+本期收益)’这个公式,进行双轨计算盈亏。”
其实换算一下,就是红利(亏损)=毛利-(费用+税金+损失),已与现代商业会计利润/亏损计算所运用的公式基本相同。
朱高炽略一思忖,便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这种东西,听起来简单,但若是没人发明,想要自然产生,却不知要经历多少艰难。
“四脚帐记帐的话,就以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为例,凡往来转帐经济事项,如赊购、赊销食盐以及其他货品、攻城,外欠、外借帐项的处理与冲转等,要求在相关帐簿上同时记录两笔,一方登记来帐,另一方相应登记去帐,实行‘有来必有去,来去必相等’的记帐规则如此一来,跟现在的单式记帐相比,造假的难度何止高了十倍?”
“而施幼敏等人的造假手段,也主要是虚构或瞒报各项开支,但四脚帐,则完全可以做到采用流水结存的办法,结算出本期库存现金的余额,参加总簿或结册平帐,这样若是有端倪即便掩饰的再好,也很容易露出来,这就跟之前用宋代的盐税来推算我们现在的盐税,这里的原理是一样的。”
众人听明白了以后,都有些惊讶,这种记帐方式的巧妙程度,是适应了传统的单式记帐的高官们难以想象的,如果用在各级衙门都推广这种记帐方式,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过去的旧帐或许不好翻,但以后的新帐,一定是能大大提高官吏通过篡改帐目进行贪墨的难度的,而且不是一点半点,是整个工程量要翻十倍、数十倍,这就无形中提高了官吏们心中的那条线。
而且即便有高手做戏做全套,一旦进行查帐“四脚帐”这种复式记帐,也很容易就能查出端倪来。
难造假、容易被查,这两点,显然能够大大减少类似的贪墨行为。
朱棣龙颜大悦道:“国师思虑周全,如此一来,施幼敏一案定然不复出现,就按国师说的去办,夏尚书觉得需要多少时间?”
夏原吉想了想,回答道:“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到永乐三年才能开始全国范围内实行首先要制作和印刷相应标准的帐册,数量很庞大,其次就是需要让各布政使司、府、县的官吏进行培训,熟悉新的记帐方式,哪怕是分派,也得大半年的时间不可。”
“那就这么去办。”朱棣一挥大手,如是说道。
最后,对于施幼敏等人的判决,经过一番讨论,众人不约而同的望向了高坐在龙椅上的朱棣。
“陛下!”
名义上地位最高的礼部尚书卓敬出班道:“臣等请彻查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贪腐案,还天下以朗朗乾坤!”
说完他深深一揖。
实际地位最高的吏部尚书蹇义亦出班附议,并再次拱手道:“陛下,臣等恳请彻查两准都转运盐使司贪污,从重从速,以儆效尤!”
“好!”
朱棣抚掌大笑,随即站起身来,负着双手,缓缓踱步到了大殿中。
“传朕旨意,立刻将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盐使施幼敏等人押往京城,凌迟!犯官家属,流放三千里!”
同时他背对众臣下令道:“盐使司其余官吏,不问功过,全数革职,押解回京,待审讯结果,若不涉及此案又清正廉洁、能力尚可,则予以调任地方。”
“遵旨!”
消息很快传出,对贪腐官员予以凌迟,并追究与其来往的士绅、盐商,轻则罚没家产,重则连根拔起。
当然,为避免造成恐慌影响,也明确说了,不会过度追究人身责任,以罚款为主,但即便如此,消息依旧在短时间内不胫而走,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各府县,让黄淮境内人人自危了起来。
一些官员得知这样的结果后,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参与,否则现在就算不死,也要脱层皮。
黄淮那边变了天,南京中枢这边也没闲着,随着“四脚帐”复式记帐法在中枢六部及各寺的试点,对于之前发现的物品采购里面重点暴露出的问题,姜星火也开始了动刀。
第465章诸事
从奉天殿出来,皇宫里一路上下着簌簌的小雪,白茫茫的覆盖了大地,远处的宫城里还隐约传来阵阵钟声和歌谣,那是宫女们在彩排新年庆典的声音。
一眨眼,轰轰烈烈的永乐元年似乎就要过去了。
<divstyle="text-align:center;">
计记录,基本都以“收、支”作为记帐符号,而在月结,季结、年结和会计报告编报方面则多以“入、出”作为集合帐目的标志,这种做法,源于宋代,普及于明代,而在户部所下达的命令中,一般多用“照数收贮”和“照数支给”的书写方法,在户部官员们的奏疏中则多用“收过数目”和“支过数目”等写法,这些都已经成为大明官方经济文件的专用术语。
在姜星火前世,对此的记录也很详尽,《明会典》里面有“收钞银七千四百五十九两五钱四分四厘零、收鱼课银六十八两五钱五分”;《明史·食货志》也有“神宗万历六年太仓库岁入凡四百五十余万两、岁入太仓盐课银三万五千余两”等记录。
那么问题出在哪?
关键就在于,现在的大明,还是延续了传统的单式记帐。
单式记帐的优点是简明扼要,又能够较为完整地、正确地反映会计的对象,对会计事项内容记录的处理,一般前列时间和会计记录符号,次列会计事项内容的简明摘要,说明经济事项发生的原因,最后依次摆列数量、单价和金额。
但缺点就在于,有些过于简单了,也过于容易被人做手脚了。
看起来财务制度很完善,能够清楚地记录收受、支付、转记和结清,对会计记录的处理,一般都采用加盖朱色戳记的办法明确其结果,如收受清楚便加盖“收讫”章,支付完毕加盖“付讫”章,过帐加盖“过入”章,帐目对应结清则加盖“结清”章,对每一帐目的来龙去脉交代比较清楚,凡收入事项突出说明该笔收入的来源;凡支出事项,首先突出说明其去向,然后附带说明该笔支出之来源。
但一旦帐目过多,流转程序过多,这种单式记帐的弊端就会显露无疑。
而姜星火经过跟夏原吉的探讨后,打算推出的,就是复式记帐。
不过跟现代的复式记帐不同,这种复式记帐是比较适应现在的大明时代背景的“三脚帐”的改进版,也就是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明末资产阶层萌芽的时候才会产生的“四脚帐”。
先说“三脚帐”,这个方法明初就有,对于非现金交易的转帐事项记录两笔,是复式会计记录的方法,人们形象地把这种会计记录比作“两脚”;对于现金收付事项,则只记现金对方一笔,是单式会计记录,人们形象地将其比作“一脚”,合称“三脚帐”,但归根结底,还是不成熟的复式记帐方法。
这种记帐方法,在江南的一些商户里面,已经开始流传了,而“三脚帐”把记录的重点放在每日流水上面,即每隔五日,或一旬、半月,在流水帐上求计本期库存现金的结存数额,然后与实存数额相核对,凡帐实相符,则加盖“结清”戳记,凡帐实不相符,则立即追查原因对于往来帐项的处理大体遵循“有来必有去,来去必相等”的记帐规则,对于单式记帐来说,是一种显着的进步。
如果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使用的是这种记帐方法,那么显然,施幼敏等人想要进行帐目造假的难度,就会高很多。
但姜星火打算用的是“四脚帐”,这种复式记帐法,已经相当接近现代财会制度使用的复式记帐了。
“什么是‘四脚帐’?”
在场的高官们都有些好奇,“三脚帐”这东西,他们有的人是听说过的,毕竟现在南京城里,也有不少商户是这么用的,只是朝廷的办法还比较传统,但是“四脚帐”,却委实是闻所未闻。
姜星火出言解释道:“所谓四脚帐,就是在形式上将一切经济往来都划分为现金交易和非现金交易,嗯,也就是债权债务往来交易,一共这两大类,而针对每一类经济活动,会计的复式记录都必须同时反映资金的来源和资金的去向两个方面的内容,因此,两类经济活动四个方面的记录内容,就构成了支撑整个复式帐法的四根支柱,也就是四脚.这四脚,也就是把全部帐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并按照四大类各自包含的内容在其下又分列若干项目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分项核算。”
“那怎么核对呢?跟三脚帐比,优点在哪?”朱高炽有些好奇地问道,他对经济是有一定研究的,很敏锐地发现了这种新型记帐方式的优点。
姜星火回答道:“可以通过‘进-缴=存(总资产)-该(负债+资本+本期收益)’这个公式,进行双轨计算盈亏。”
其实换算一下,就是红利(亏损)=毛利-(费用+税金+损失),已与现代商业会计利润/亏损计算所运用的公式基本相同。
朱高炽略一思忖,便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这种东西,听起来简单,但若是没人发明,想要自然产生,却不知要经历多少艰难。
“四脚帐记帐的话,就以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为例,凡往来转帐经济事项,如赊购、赊销食盐以及其他货品、攻城,外欠、外借帐项的处理与冲转等,要求在相关帐簿上同时记录两笔,一方登记来帐,另一方相应登记去帐,实行‘有来必有去,来去必相等’的记帐规则如此一来,跟现在的单式记帐相比,造假的难度何止高了十倍?”
“而施幼敏等人的造假手段,也主要是虚构或瞒报各项开支,但四脚帐,则完全可以做到采用流水结存的办法,结算出本期库存现金的余额,参加总簿或结册平帐,这样若是有端倪即便掩饰的再好,也很容易露出来,这就跟之前用宋代的盐税来推算我们现在的盐税,这里的原理是一样的。”
众人听明白了以后,都有些惊讶,这种记帐方式的巧妙程度,是适应了传统的单式记帐的高官们难以想象的,如果用在各级衙门都推广这种记帐方式,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过去的旧帐或许不好翻,但以后的新帐,一定是能大大提高官吏通过篡改帐目进行贪墨的难度的,而且不是一点半点,是整个工程量要翻十倍、数十倍,这就无形中提高了官吏们心中的那条线。
而且即便有高手做戏做全套,一旦进行查帐“四脚帐”这种复式记帐,也很容易就能查出端倪来。
难造假、容易被查,这两点,显然能够大大减少类似的贪墨行为。
朱棣龙颜大悦道:“国师思虑周全,如此一来,施幼敏一案定然不复出现,就按国师说的去办,夏尚书觉得需要多少时间?”
夏原吉想了想,回答道:“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到永乐三年才能开始全国范围内实行首先要制作和印刷相应标准的帐册,数量很庞大,其次就是需要让各布政使司、府、县的官吏进行培训,熟悉新的记帐方式,哪怕是分派,也得大半年的时间不可。”
“那就这么去办。”朱棣一挥大手,如是说道。
最后,对于施幼敏等人的判决,经过一番讨论,众人不约而同的望向了高坐在龙椅上的朱棣。
“陛下!”
名义上地位最高的礼部尚书卓敬出班道:“臣等请彻查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贪腐案,还天下以朗朗乾坤!”
说完他深深一揖。
实际地位最高的吏部尚书蹇义亦出班附议,并再次拱手道:“陛下,臣等恳请彻查两准都转运盐使司贪污,从重从速,以儆效尤!”
“好!”
朱棣抚掌大笑,随即站起身来,负着双手,缓缓踱步到了大殿中。
“传朕旨意,立刻将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盐使施幼敏等人押往京城,凌迟!犯官家属,流放三千里!”
同时他背对众臣下令道:“盐使司其余官吏,不问功过,全数革职,押解回京,待审讯结果,若不涉及此案又清正廉洁、能力尚可,则予以调任地方。”
“遵旨!”
消息很快传出,对贪腐官员予以凌迟,并追究与其来往的士绅、盐商,轻则罚没家产,重则连根拔起。
当然,为避免造成恐慌影响,也明确说了,不会过度追究人身责任,以罚款为主,但即便如此,消息依旧在短时间内不胫而走,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各府县,让黄淮境内人人自危了起来。
一些官员得知这样的结果后,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参与,否则现在就算不死,也要脱层皮。
黄淮那边变了天,南京中枢这边也没闲着,随着“四脚帐”复式记帐法在中枢六部及各寺的试点,对于之前发现的物品采购里面重点暴露出的问题,姜星火也开始了动刀。
第465章诸事
从奉天殿出来,皇宫里一路上下着簌簌的小雪,白茫茫的覆盖了大地,远处的宫城里还隐约传来阵阵钟声和歌谣,那是宫女们在彩排新年庆典的声音。
一眨眼,轰轰烈烈的永乐元年似乎就要过去了。
<divstyle="text-align: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