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wbxwx.com,大明国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4.5万战兵,东段北京辽东两地共13.6万战兵,北线战兵共计25.8万。
除此以外,山东、黄淮还有6万备倭军和2万水师应对朝鲜、日本方向,同时也可以随时沿海路机动。
南京方向则有23万燕军主力,以及8万南军收编部队,共计31万机动兵力。
再加上遍布全国的、经历靖难之役还剩下的160余万卫所兵,大明帝国的全国总兵力高达225万。
虽然跟洪武二十六年的191.5万卫所兵加57.5万用于野战的旗军,共计249万大军的规模相比有所缩减,但依旧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
作为如今的世界第一强国,大明帝国的全国总兵力,超过了位居第二的帖木儿帝国一倍以上!
所以大明是真的不怕帖木儿帝国来打,以大明的国力、疆域、兵力这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能力灭亡大明。
这也是朱棣敢征安南的底气所在。
大明军队的数量,都快赶上安南的人口了!
“你的身体能承受得住吗?”
朱棣关切地看向朱能。
“咳咳.没什么大碍,只是最近有些咳嗽。”
朱棣点了点头,几个国公里,丘福太老了,徐辉祖要北上,徐景昌小屁孩一个,李景隆倒是年龄、资历、能力都还凑合,但朱棣信不着他.眼下也没有特别好的理由,毕竟总不能说你咳嗽就不让伱率军南征了吧?所以征安南这件事,还非得朱能不可。
朱棣与朱能、丘福、金忠三人又商议了一番征安南的一些细节,大体上的东西早都准备好了,如今也只是最后敲定,这样一来,征安南的全部计划,就已经彻底落实了,只待十几日后,一纸檄文就可以出兵南征了。
待三人散去,朱棣这才看向默默当了半天隐形人的朱高燧,问道:“什么事?”
“随日本使团来的商人开始卖货了。”朱高燧凑近了低声道。
“嗯?”
朱棣愣了愣,示意朱高燧仔细述说。
朱高燧把今日收到的消息从头到尾说了一通,什么限购,什么摇号,什么砍价小刀,朱棣指着他笑道:“你猜猜这是谁的主意?”
“这”朱高燧当然知道答案,但是他不能说。
“国师总是有主意的。”
朱棣手里的长杆拍了拍桌面,对朱高燧吩咐道:“甘肃和宁夏的城池、堡垒防御不足的问题,你写个条子,去问问国师,看看他有没有好主意,帖木儿那老瘸子现在入侵的概率虽然不算大,但有些防备总是好的。”
“好。”
朱高燧看了看父皇,欲言又止。
“你想问什么?”
朱棣双手撑着长杆,靠在木桌上,定定地看着他:“是不是想问这件事是不是朕默许王景的?是不是想问朕是不是对国师无圣旨擅自调动飞鹰卫不满了?”
“是,父皇明鉴,儿臣的什么小心思都逃不过父皇的火眼金睛。”
而“火眼金睛”这个词,还是朱高燧看《明报》上话本学的,算是流行词汇。
“不插手不代表默许,那是王景自作主张,他自己承担后果,朕没他、也没你想象的那么小心眼不满当然有,换哪个皇帝来都会不满,你坐在朕这个位置上,你也会不满,知道吗?但也仅仅是不满而已。”
朱棣叹了口气吹了吹胡须:“老三吶,你知道当皇帝,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儿臣不敢知道。”
上次的龙袍事件已经让朱高燧有心理阴影了,他直接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但是没用。
朱棣继续自顾自地说了下去:“朕这几天也读了读书,《汉书》说得好啊,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朕呢,打仗还是比大汉的太祖高皇帝强不少的,就算没有到‘多多益善’的程度,将个二三十万兵马还是绰绰有余.但人有其长必有其短,朕跟先帝不一样,不喜欢批奏折,政务方面,有你大哥帮朕,朕省了很多心;思想方面,朕嘴笨,骂不过那些腐儒,有国师帮朕,朕也省了很多心。”
“当皇帝的啊,谁来都能当,但能不能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把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这就是门学问,而怎么让合适的人老老实实地待在他合适的位置上不越界,这才是最重要的。”
“那朕问你,国师这次事急从权,越界了,要换做是你,你会默许王景给国师下绊子吗?”
“着实说。”
朱高燧放下了捂着耳朵的双手,老老实实道:“大概率会默许。”
“蠢!”
朱棣毫不客气地骂道。
“朕告诉你,对国师这样的人,敲打是没用的,懂吗?你让他做事,你得顺着毛捋,朕明白告诉你吧,朕不但不会纵容王景,而且还要对国师予以支持和重赏。”
“为什么?”
“自己想。”
朱棣继续靠着桌子闭目养神,朱高燧琢磨了半天,试探性地问道:
“便是说,国师虽然越界了,但他并没有掌控成规模兵权的能力,所以这不是试探父皇的容忍度,确实只是偶然的越界,就算父皇不管,其实国师也没法对兵权进行更多的掌控,如此一来惩罚反倒不如奖赏,国师自己也知道自己做的不妥当,得了重赏,心中一定是明白父皇爱护的.如此一来,父皇既做到了划出线来,又没有寒了国师的心。”
“算你小子还有点悟性。”
“不过关键嘛其实不在线,而在线两边的人,你明白吗?”
朱高燧先是想要摇头,然后又点了点头。
见朱高燧点头,朱棣也就没有继续说下去。
军权这条线,一边站着勋贵武臣,一边站着的可不仅仅是国师姜星火.更重量级的还有大皇子朱高炽呢。
而这也就暗示着,征安南跟江南平定白莲教叛乱不同,朱棣是不打算让姜星火随军征战的,最多只能处理外交以及平定安南之后对安南的处置。
“不过.”朱高燧犹豫道:“儿臣实在是有一点想不明白,不吐不快。”
“说。”朱棣抬了抬眼皮。
“父皇为何不阻止王景呢?其实父皇不阻止,在别人眼里,就已经成了默许。”
朱棣攥起了拳头,不过不是打朱高燧,而是先抬起了食指。
“海禁。”
然后朱棣抬起了中指:“开中法。”
最后是无名指:“漕运。”
“明白了吗?”
<divstyle="text-align:center;">
4.5万战兵,东段北京辽东两地共13.6万战兵,北线战兵共计25.8万。
除此以外,山东、黄淮还有6万备倭军和2万水师应对朝鲜、日本方向,同时也可以随时沿海路机动。
南京方向则有23万燕军主力,以及8万南军收编部队,共计31万机动兵力。
再加上遍布全国的、经历靖难之役还剩下的160余万卫所兵,大明帝国的全国总兵力高达225万。
虽然跟洪武二十六年的191.5万卫所兵加57.5万用于野战的旗军,共计249万大军的规模相比有所缩减,但依旧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
作为如今的世界第一强国,大明帝国的全国总兵力,超过了位居第二的帖木儿帝国一倍以上!
所以大明是真的不怕帖木儿帝国来打,以大明的国力、疆域、兵力这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能力灭亡大明。
这也是朱棣敢征安南的底气所在。
大明军队的数量,都快赶上安南的人口了!
“你的身体能承受得住吗?”
朱棣关切地看向朱能。
“咳咳.没什么大碍,只是最近有些咳嗽。”
朱棣点了点头,几个国公里,丘福太老了,徐辉祖要北上,徐景昌小屁孩一个,李景隆倒是年龄、资历、能力都还凑合,但朱棣信不着他.眼下也没有特别好的理由,毕竟总不能说你咳嗽就不让伱率军南征了吧?所以征安南这件事,还非得朱能不可。
朱棣与朱能、丘福、金忠三人又商议了一番征安南的一些细节,大体上的东西早都准备好了,如今也只是最后敲定,这样一来,征安南的全部计划,就已经彻底落实了,只待十几日后,一纸檄文就可以出兵南征了。
待三人散去,朱棣这才看向默默当了半天隐形人的朱高燧,问道:“什么事?”
“随日本使团来的商人开始卖货了。”朱高燧凑近了低声道。
“嗯?”
朱棣愣了愣,示意朱高燧仔细述说。
朱高燧把今日收到的消息从头到尾说了一通,什么限购,什么摇号,什么砍价小刀,朱棣指着他笑道:“你猜猜这是谁的主意?”
“这”朱高燧当然知道答案,但是他不能说。
“国师总是有主意的。”
朱棣手里的长杆拍了拍桌面,对朱高燧吩咐道:“甘肃和宁夏的城池、堡垒防御不足的问题,你写个条子,去问问国师,看看他有没有好主意,帖木儿那老瘸子现在入侵的概率虽然不算大,但有些防备总是好的。”
“好。”
朱高燧看了看父皇,欲言又止。
“你想问什么?”
朱棣双手撑着长杆,靠在木桌上,定定地看着他:“是不是想问这件事是不是朕默许王景的?是不是想问朕是不是对国师无圣旨擅自调动飞鹰卫不满了?”
“是,父皇明鉴,儿臣的什么小心思都逃不过父皇的火眼金睛。”
而“火眼金睛”这个词,还是朱高燧看《明报》上话本学的,算是流行词汇。
“不插手不代表默许,那是王景自作主张,他自己承担后果,朕没他、也没你想象的那么小心眼不满当然有,换哪个皇帝来都会不满,你坐在朕这个位置上,你也会不满,知道吗?但也仅仅是不满而已。”
朱棣叹了口气吹了吹胡须:“老三吶,你知道当皇帝,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儿臣不敢知道。”
上次的龙袍事件已经让朱高燧有心理阴影了,他直接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但是没用。
朱棣继续自顾自地说了下去:“朕这几天也读了读书,《汉书》说得好啊,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朕呢,打仗还是比大汉的太祖高皇帝强不少的,就算没有到‘多多益善’的程度,将个二三十万兵马还是绰绰有余.但人有其长必有其短,朕跟先帝不一样,不喜欢批奏折,政务方面,有你大哥帮朕,朕省了很多心;思想方面,朕嘴笨,骂不过那些腐儒,有国师帮朕,朕也省了很多心。”
“当皇帝的啊,谁来都能当,但能不能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把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这就是门学问,而怎么让合适的人老老实实地待在他合适的位置上不越界,这才是最重要的。”
“那朕问你,国师这次事急从权,越界了,要换做是你,你会默许王景给国师下绊子吗?”
“着实说。”
朱高燧放下了捂着耳朵的双手,老老实实道:“大概率会默许。”
“蠢!”
朱棣毫不客气地骂道。
“朕告诉你,对国师这样的人,敲打是没用的,懂吗?你让他做事,你得顺着毛捋,朕明白告诉你吧,朕不但不会纵容王景,而且还要对国师予以支持和重赏。”
“为什么?”
“自己想。”
朱棣继续靠着桌子闭目养神,朱高燧琢磨了半天,试探性地问道:
“便是说,国师虽然越界了,但他并没有掌控成规模兵权的能力,所以这不是试探父皇的容忍度,确实只是偶然的越界,就算父皇不管,其实国师也没法对兵权进行更多的掌控,如此一来惩罚反倒不如奖赏,国师自己也知道自己做的不妥当,得了重赏,心中一定是明白父皇爱护的.如此一来,父皇既做到了划出线来,又没有寒了国师的心。”
“算你小子还有点悟性。”
“不过关键嘛其实不在线,而在线两边的人,你明白吗?”
朱高燧先是想要摇头,然后又点了点头。
见朱高燧点头,朱棣也就没有继续说下去。
军权这条线,一边站着勋贵武臣,一边站着的可不仅仅是国师姜星火.更重量级的还有大皇子朱高炽呢。
而这也就暗示着,征安南跟江南平定白莲教叛乱不同,朱棣是不打算让姜星火随军征战的,最多只能处理外交以及平定安南之后对安南的处置。
“不过.”朱高燧犹豫道:“儿臣实在是有一点想不明白,不吐不快。”
“说。”朱棣抬了抬眼皮。
“父皇为何不阻止王景呢?其实父皇不阻止,在别人眼里,就已经成了默许。”
朱棣攥起了拳头,不过不是打朱高燧,而是先抬起了食指。
“海禁。”
然后朱棣抬起了中指:“开中法。”
最后是无名指:“漕运。”
“明白了吗?”
<divstyle="text-align:center;">